摘 要: 目的:探讨液体皮肤保护膜在1、 2级PICC接触性皮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对64例1、2级PICC接触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 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联合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 联合液体皮肤保护膜换药, 观察周期为21天, 比较两组患者接触性皮炎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75%,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2.5%, 比较两组患者接触性皮炎的治疗有效率具有显着性差异 (P<0.05) 。结论:液体皮肤保护膜应用于1、2级PICC接触性皮炎, 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PICC; 接触性皮炎; 皮肤保护膜;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因能为化疗及长期输入高危药物的患者提供可靠、安全及易于护理的输液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因患者个人体质和化学消毒剂、敷料等刺激,容易对患者的穿刺口附近及皮肤造成接触性皮炎,若治疗不及时就会导致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重,增加PICC拔管的风险,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1]。2017年8月~2018年8月,对64例PICC接触性皮炎患者采用生理盐水联合常规护理和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液体皮肤保护膜进行PICC维护的方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肿瘤科住院及静脉导管维护门诊换药的64例发生不同程度的PICC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21例,女43例;年龄32~67岁,平均(45.2±8.7)岁;胃癌9例、直肠癌11例、结肠癌12例、乳腺癌32例。接触性皮炎发生在PICC置管后18~56d,平均(27.8±14.6) d。通过对比患者的一般资料,两组患者之间存在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穿刺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材料与方法
1.2.1 、材料
美国aplicare皮肤保护膜、HP透明敷料、生理盐水、2%葡萄糖酸氯己定、75%酒精等。
1.2.2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用75%乙醇去除残胶和进行皮肤清洁,自然待干后,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皮肤3遍,其范围在13 cm×13 cm以上。等待消毒液变干,再用无菌生理盐水擦去残留的消毒液,待干30 s。实验组在对照组同样维护方法基础上,外涂液体皮肤保护膜,与敷贴面积相同,待干30 s。两组均用非张力性粘贴法贴上HP透明敷料。常规换药频率为一周一次,根据局部症状及反应,可增加换药频次[2]。
1.3、 观察指标
据Garland等学者研究,根据置管处及其周围皮肤外观将PICC接触性皮炎的严重程度进行了分级:0级置管处及周围皮肤外观正常;1级大部分皮肤出现轻微的淡红色变色,无水肿;2级全部皮肤出现淡红色至红色变色;3级伴水肿和/或硬结皮肤出现鲜红色变色,伴水泡、水肿和/或硬结;4级全部皮肤出现暗红色红斑,伴水泡、水肿和/或表皮剥脱。临床治疗效果分为3个指标: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皮肤表皮干燥,无渗液,红斑消失,无瘙痒感,水疱结痂,消退明显[3]。有效:皮肤偶有瘙痒感,渗液较少,红斑减少、水泡缩小。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中1、2级接触性皮炎总有效率为93.75%,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所示。
皮肤保护膜治疗PICC接触性皮炎临床治疗效果表(n, %)
3、 讨论
3.1、 接触性皮炎分为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其中,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占绝大部分,但是两者很难区分,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属于典型的接触性IV型超敏反应[5]。由于PICC导管留置的时间较长,常规频繁地进行皮肤消毒,进而使皮肤受到化学刺激,加上HP透明敷料具有不透水、粘贴牢固等特点,虽然临床上是PICC换药的首选敷料,但因其透气差,两者均容易导致患者发生PICC导管接触性皮炎。
3.2、 生理盐水清洗皮肤可以有效的减轻消毒液对皮肤的刺激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换药后,都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擦拭,避免残余消毒液对皮肤的刺激,避免残余化学消毒液影响观察效果。
3.3、 皮肤保护膜可有效保护过敏皮肤及隔离透明敷料
本组均选用aplicare皮肤保护膜,使用后,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可保护过敏皮肤,隔离摩擦及黏胶等刺激。皮肤保护膜还具有透气性,在预防再损伤的同时,给皮肤提供湿性的愈合环境,使创面更快地愈合。其不含乙醇及其他刺激物质,对皮肤无刺激。
3.4、 加强对患者进行导管维护的知识教育
本次入组患者均为1、2级接触性皮炎患者。在患者治疗出院后,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进行导管维护的知识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3],提高患者及早就医的意识。护理人员建立了随访登记表,出院时登记好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种、住院号、手机号码、家庭地址、留置PICC导管、症状及跟进措施等信息。护士对患者出院后一周内进行随访工作,提供专业的健康宣教[6],在发生PICC接触性皮炎的患者及早就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使用生理盐水联合液体皮肤保护膜后粘贴HP透明敷料治疗PICC接触性皮炎疗效显着,阻隔了刺激源,减轻了患者的症状,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莉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后皮肤损伤的预防和护理进展[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 3 (4) :22-24.
[2] 夏开萍, 李旭英, 袁忠, 等.两种不同PICC固定方法在接触性皮炎患者应用效果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 (3) :585-586.
[3] 郭素萍, 陈海燕, 邓益君, 等.精细化分级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接触性皮炎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24) :100-102.
[4] 王时巧, 任玲.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 (17) :169-170.
[5] Ale I S, Maibacht H A. Diagnostic approach in allergic and 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J]. Expert Rev Clin Immunol, 2010, 6 (2) :291-310.
[6] 吴绍勇, 冉启志. PICC置管术后透明敷料贴敷致接触性皮炎资料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 34 (1)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