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儿科护理中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儿科住院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 每组47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护理, 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护理, 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健康教育、输液、操作技能等方面评分显着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并发症情况方面6.38% (3/47) 低于对照组19.15% (9/47)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儿科护理实施静脉留置针护理后, 可有效降低并发症, 提升护理质量, 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儿科护理; 并发症; 应用疗效;
0 引言
静脉留置针对于儿科护理尤为重要。所谓静脉留置针即为套管针, 它的主要特点是用药方便简洁、留置时间长、减少血管刺激等, 而它的主要功能是起到保护血管壁的作用[1].因为儿科患者普遍年幼, 血管尚未发育完全, 所以使用静脉留置针不仅能降低患儿的不适感, 有效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 提高依从性, 而且还能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减少因患儿过度疼痛而引起的医患纠纷[2].本文通过对本院选取的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儿科收治的住院患儿94例进行分析研究, 观察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儿科住院患儿94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47例。其中, 对照组男性患儿27例, 女性患儿20例, 患儿年龄为1-9岁, 平均年龄为 (5.11±3.17) 岁。观察组男性患儿26例, 女性患儿21例, 患儿年龄为2-10岁, 平均年龄为 (6.21±2.25) 岁。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如住院时间、年龄、身高、体重等无明显差异, P>0.05, 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所有患儿家属知晓和同意, 也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研究分析结果有效。
1.2 两组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患儿采用生命体征监测、药物皮试等常规护理模式, 完成输液后立即拔掉针头[3].
对观察组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护理模式, 主要护理方式是:一是首先要注意血管选取要具备大小适宜、弹性良好、利于穿刺等条件。其次是穿刺时, 必须确保在无菌环境下操作。穿刺皮肤前, 应使用酒精 (75%) 以及碘伏 (0.5%) 对皮肤进行2-3次消毒[4].备皮血管后, 先将留置针和输液管进行连接, 之后用拇指及食指握住留置针柄, 与静脉水平角度呈30°缓慢刺入皮肤。皮肤出血后需要再次入针, 深度约2mm[5].最后正确封管。正确封管对于留置成功是极为重要的。套管固定后抽出针, 然后使用透明贴将软管进行固定。封管时, 儿科护理通常使用的简单且安全性好的方法是生理盐水, 同时需要严格控制套管留置时间, 这样可避免出现感染问题。使用静脉留置针可适当延长时间, 对于减少并发症有积极作用。二是加强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口头宣教、多媒体宣教、健康手册发放等形式对患儿家属进行教育;通过对疾病知识、药物知识、治疗护理知识等进行全面讲解, 促使患儿家属全面掌握基本的防范措施, 全面深入了解疾病以及并发症产生的原因[6].三是做好并发症的预防。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 要特别注意定时对穿刺点进行酒精消毒, 时刻观察是否有红肿或有无渗出液情况发生, 如果有则需要拔出针头, 再重新进行上面所述的穿刺程序, 切记穿刺时保持皮肤周围的清洁[7].如果发生堵管情况时, 就特别需要进行封管加强处理。这一过程中, 要防止发生静脉炎, 及时进行局部热敷。如果患儿出现压疮现象, 可在针柄处垫一些棉絮[8], 起到减轻皮肤压力的作用。同时护理期间, 要认真落实换班制度, 以确保提高工作效率。
1.3 观察指标
通过调查问卷表形式, 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进行测评。测评分值为100分, 两组中分值越高的, 表明其护理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 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 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 组间差异经P值判定, 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在输液、操作技能、健康教育等方面评分显着优于对照组。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可见,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在并发症情况方面6.38% (3/47) 低于对照组19.15% (9/47) .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 ]
可见,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通过以上临床观察分析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儿在输液、操作技能、健康教育等方面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 即P<0.05, 差异具有统计性意义;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6.38% (3/47) 低于对照组19.15% (9/47) , 即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得出结论, 采取静脉留置针具有缓解患儿的恐惧心理、减少对患儿的穿刺次数, 保护患者血管等积极有效的作用。
在临床观察分析中, 发现静脉炎、堵管、感染、皮肤过敏等并发症中, 堵管症状发生较多, 主要是因为长时间对患儿同一部位滴注药物, 造成多发静脉炎, 特别是多因患儿依从性较差以及操作穿刺不当导致渗液, 以上种种造成患儿肌肉或静脉出现痉挛。在实施研讨过程中, 由于能够及时发现以上问题, 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使得各类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并有效解决。
综上所述, 对于儿科护理中实施静脉留置针护理后, 在有效降低并发症、提升护理效果方面, 取得显着成效, 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龙蓉。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 (29) :147-148.
[2]张海玲。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 2017, 30 (11) :165-166.
[3]赵妍萍, 张淑英, 齐娟。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15) :264.
[4]唐科文。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08) :233-234.
[5]闻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 2014, 33 (33) :180-181, 184.
[6]高丹。观察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 2014, 15 (13) :67-68.
[7]郑欢欢。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饮食科学, 2017, 23 (18) :39.
[8]周巧丽, 杨敏, 陈霞。浅谈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 2015, 38 (09)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