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它的系统性所以显得复杂;但从逻辑上看它又很简单,不过简单不等于没用,“简单又实用”的管理是管理学的上乘学问,我们不妨称之为朴素管理学。如果站在最高管理者的角度看,朴素管理只需从事物发展的必然逻辑出发,从大的方面将管理简洁地分作“对内逻辑”与“对外逻辑”两个层面,并重点关注“员工”和“顾客”两个要素。而对于这两个要素的关注,如果能够以国学所倡导的人文关怀,以及传统文化所看重的“仁恕”之道作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则可以使看似复杂的管理工作变得简洁易行而又不失高效。
一、朴素管理的对内逻辑
通常而言,企业对内管理的核心是“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形成由企业家主宰,涉及企业核心价值观、精神、宗旨和理念等“柔性内容”,它与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物质表象文化共同构成企业文化的四层次体系。以构建企业文化四层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家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企业行为规范与精神的连续性过程,它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走向、速度与规模。包含了四个层次的“企业文化体系”看上去复杂,由企业家推动的“企业文化管理过程”看似漫长,但是细究其理可以发现,在这个体系和过程中,决定成败的关键只有一个,那就是“企业家如何对待员工”。“企业家如何对待员工”,“员工如何看待企业”,这两句话所折射的思想与精神便是企业文化最为核心的内容,其他的内容需要围绕这两点展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一个好的企业文化的判断标准一定是看它“能否调动员工全心全意地为企业努力工作”,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设计再完美的企业文化也没用,印刷再漂亮的企业文化手册也只是空谈。
如果说“企业家如何对待员工”是企业对内管理的重点,那么这个重点又可以按常人理解的那样简单地分做两个角度,一个是物质的角度,一个是精神的角度。从物质的角度看,企业家能够给予员工的是工资、奖金、福利、分红、培训学习、发展平台、晋升机会等等,这些是硬通货,是必要条件,没有了不行,今天有了明天没有也不行,所谓企业家善待员工必须以此为基础,否则便是空谈;从精神的角度看,企业家对于员工要诚心关爱、真心相待、热心引导、用心培养,如此才能“将心比心”,以真心换真意。
相反,如果企业家把员工们仅仅视做工具或是资源,从而任意使用而不加以善待,那么很显然,员工们也必然会以对等的态度与表现来回报企业家,而那绝不是企业家所想要的结果。也就是说,企业家对待员工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发展走向,也决定了员工回看企业的态度。通常而言,“员工如何看待企业”完全取决于“企业家如何对待员工”,主动权在企业家一方而不在员工一方。想明白了这一点,对于企业家而言,管理才会变得简单。否则,无论企业有多么科学的组织架构,多少高绩效的团队和精英人士,最终的结果都不会很理想。
其实,掌握主动权的企业家在思考这个问题时着力点也不复杂,概括起来不过是两个字:“予”和“取”。企业家是先“予”再“取”,还是先“取”再“予”,决定了企业不同的文化类型。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而言,他一定是先想好要什么然后再决定给什么,但是在行动表现上,却一定是先给予员工他们想要的,然后再从员工那里获取自己想得到的,这里暗含着孙子和老子一再强调过的指导思想,那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具体说来,企业家想得到的多,一定也要给予员工的多;如果不想给予,自然也不可能持续地获得;如果只想给予员工一点点,那么得到的终究也会是那么一点点。这就是辩证法,是人之常情,简单却又非常符合行为逻辑。
回顾诸多世界知名企业的发展,他们在善待员工方面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益的借鉴,试举几例如下。
1.李维牛仔裤公司的希望宣言:我们渴望有一家可以让员工引以为荣的公司,员工有高度的工作热忱,并因为良好的表现而升迁。我们希望员工受到尊重,获得公平的待遇,他们的意见得到充分地反映,并且有参与感。最重要的是,我们渴望成就感和友谊、个人生活和工作上的平衡,还有乐在工作。
2.吉列公司的价值观之一:我们吸引、鼓励、任用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并提供比别家公司更好的薪资、福利、训练制度及个人成长空间,以工作表现的好坏作为评估标准,而且人人机会均等。我们要求员工做到诚实正直、礼貌周到、开诚布公、相互支持,并追求最高水准的表现。
3.华盛顿工业公司的企业哲学之一:我们深信,员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公司如果能提供员工肯定、成长的机会和公平的待遇,相信员工必会给予正面回应。我们相信员工的待遇应该和工作表现成正比,所以我们会在各种情况下善用奖励、利润分享或是其他报酬方式。对员工,我们希望他们用诚实的工作态度换取每天的薪水。我们相信终身雇佣制适用于所有华盛顿的员工。当职位有空缺时,我们会尽力在华盛顿公司内或是子公司寻找适合人选。要求员工调职时,不能让员工有任何金钱损失。
4.南方公司的企业使命:员工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源。南方公司的成功来自每个人的高素质、主动性和忠诚度,这不仅指南方公司本身,还包括直营店、加盟店和员工。公司借着大家的参与而产生创新的做法,并孕育一个充满信任、尊重和共同价值的环境。以上四家企业都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它们成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在于把员工放在了非常受重视的地位。“企业善待员工之利,员工重视企业之义”,这便是对内管理过程中的朴素逻辑。
二、朴素管理的对外逻辑
企业对外管理的重点表面上看是销售产品,开拓市场,整合资源,经营关系,打造品牌,但细究起来,决定其成败的关键要素还是顾客。这其中的逻辑很简单,企业要成功一定得卖出产品或服务,卖出一定的产品与服务,企业可以生存;卖出足够多的产品与服务,企业可以发展。企业能够卖出多少产品取决于企业拥有多少顾客,有的顾客可能是一次性购买,有的顾客可能是持续性购买,一次性购买的顾客多了可以解决企业生存的问题,持续性购买的顾客多了可以解决企业发展的问题。通过广告宣传和商业策划可以让一次性购买的人增加,持续提高产品的质量及其美誉度可以让持续性购买的人增加,持续性购买的人多了,产品便有了品牌号召力,可以成为知名品牌、老品牌,企业可以成为知名企业、老企业,这一切显然都取决于顾客。
通过以上逻辑可以推理出一个结论,即“顾客决定了企业的一切”。而这一结论又决定了企业的对外工作重点就是“不断地培育能够忠诚于企业的顾客群体”,不断地开发市场和创造需求。而面向市场时,企业家考虑的问题有三个,那就是“卖什么,卖给谁,如何卖”。其中,“卖什么”是行业选择的事情,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顾客需求。在这个方面,“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选择对了行业,选择准了顾客群体,企业便成功了一半。反之,如果选择的产品不是市场需要的,形不成固定的或是较大的顾客群体,那么无论企业家多么卖力地工作,企业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其结果都注定不会令人满意。所以说,成功企业家经营企业成功的第一步一定是选对了行业,选准了产品,这是前提,是必要条件。
“卖给谁”是市场选择的事情,它所关注的重点是顾客群体的细分。这其中,地域是一个重要变量,顾客特点及其消费习惯是另一个变量。简单说,决定企业在市场上成败的主要因素就是如何以差异化的产品及营销策略来打动特定地区顾客的心,从而培养出对企业产品有忠诚度的稳定的顾客群体。“如何卖”简单说是个方法问题,但其实它所涉及的因素很多。可以归纳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产品的生产,这是决定产品能否卖出去的关键,只有生产的产品好,销售起来才容易,为此要做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加大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精细控制和安全;第二个阶段是销售,包括广告宣传、产品策划、营销体系、售后服务等等环节,其中广告宣传是重点,用什么样的形式宣传,宣传产品的哪些特质,在宣传过程中要把握什么样的原则,这些都是需要特别强调的地方。看起来,做好这两个阶段的工作似乎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其中的指导思想却非常简单,那就是与顾客做“换位思考”,假如你是顾客你会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假如你是顾客你会喜欢什么样的产品介绍,当这两个问题考虑清楚了以后,产品自然就容易卖出去了。
企业家在思考以上三个问题时,焦点都是顾客,正所谓“成也顾客,败也顾客”,所以要非常重视顾客。为此,许多世界知名企业都把关注顾客置于其企业文化的核心位置。下面略举几例以为证明。
1.艾维斯租车公司的企业文化:艾维斯经营汽车租赁业务,我们的使命是做到让顾客完全满意的程度;我们的目标是提供顾客最佳的服务,待客一如待己,还要超越顾客的期望。
2.波士顿啤酒公司的企业哲学:我们是波士顿啤酒公司,我们生产全美最棒的啤酒,我们待人如己,我们以热诚来销售啤酒,工作有活力,并尊重顾客。
3.达顿赫德逊公司的企业使命:我们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让顾客满意,提供比竞争对手更高的消费价值;我们提供顾客符合时尚、价格具竞争力的高品质商品;在我们的商店中提供顾客最需要的商品;我们提供顾客完整的购物经验,在服务、便利、环境及道德标准等方面达到或超越顾客的期望。
4.固特异轮胎公司的企业使命:不断提高产品与服务品质,满足顾客需要。唯有如此,固特异才能创造事业的成功,并促进投资人与员工的福祉。
以上是分处于不同行业的四个知名企业,细看它们公司的企业文化其实很简单,概括起来不过就是四个字,即“重视顾客”,如果为之加一个状语的话,还是四个字,那就是“真心实意”。“真心实意地对待顾客”,这就是对外管理过程中的最为朴素的逻辑。
三、对内管理逻辑中的国学考量
通过本文第一部分可知,企业对内管理的重点是培养企业家正确对待员工的态度,以此来换取员工正确看待与企业的关系,从而据此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以促成自我管理与无为而治局面的出现。那么企业家应该如何正确培养对待员工的态度呢,这可以从国学中汲取营养。《孙子兵法》为“企业家对待员工以及员工如何看待企业”提出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目标,那就是“道境界”。“道境界”源自《孙子兵法》战争胜负关键五要素的论述。这五要素是指“道、天、地、将、法”,排在第一位的是“道”。孙子曰:“道者,令民与上同欲也,可以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上下同心,众志成城,目标一致,同生共死,这便是“道境界”,是一个很高的组织行为标准。如果将之引入现代企业管理,企业家一定很向往,但要实现起来却非常困难。为此,孙子又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即“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但不可“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分析孙子提出的致“上下同欲”的方法,关键在于一个词和一个思想。
一个词即“与之”,意思是“你让卒做什么,自己便要做什么;你让卒不做什么,自己也不能去做”,身先士卒,正己树人,这是为将之道。
一个思想是“爱”,即“视卒如婴儿”和“视卒如爱子”,意即对待属下要真心实意、用心关怀,这样爱卒(员工)如子,则卒(员工)定可与之同心、同欲、同德、同力。然后可有曾子之结论“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未有下好义而事不终者”。想一想三国时期的刘关张,之所以关张二将对刘备赤胆忠心,那首要前提便是刘备之仁,以刘备之仁,换三兄弟之义,如此以友情之爱而结成的团队强大、有张力并且相当稳定。正如太公所言,“仁盖天下,然后能怀天下”。
“与之”和“爱”的思想虽然出自伟大的军事家孙武,但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企业家们如果将之切实应用到自己员工的身上,则会赢得“道境界”,如太公曰:“利天下者,天下启之;生天下者,天下德之;彻天下者,天下通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事实上,很多世界级的大企业都在努力学习着孙子的这些智慧。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孙子是天下第一神明,我公司员工必须顶礼膜拜,日夜诵读其兵法,公司如此才能兴旺发达。”
与孙子的思想相呼应,孔子也提出了类似的思想。他的思想概括起来是两个字,一个是“恕”,即孙子所说的“与之”,一个是“仁”,即孙子所说的“爱”。所谓“恕”者,意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仁”者,孔子之意甚多,但主要的思想就是“爱人”。企业家爱员工,员工自然爱企业,这就是“仁”。企业家不爱员工,员工当然也不可能爱企业,这就是“恕”。对应着本文朴素管理学的对内逻辑,这种“仁恕”之道就是最简单、最实用的管理学思想。企业对内管理除了在思想上可以借鉴孔子的理念以外,企业家们还可以在具体方法上从孔子的思想中找到诸多的参考,以指导管理员工的工作。一个韩国大企业家曾经说过,“论语加算盘可以经营天下”,宋初宰相赵普也曾经对宋太祖说过,“过去吾等以半部论语打天下,今后还有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
在《论语》“学而篇”中,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敬事者,爱岗敬业也;信者,诚信也,内诚外信;爱人者,人恒爱之;使民以时者,以民为本,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需也。在《论语》“为政篇”中,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是强调“以德为先”,又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是对不看重德与看重德的比较。对于有德者的回报,子思在《中庸》
中曰:“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借用这祖孙二人的观点于现代企业,可以这样说,“企业家应该有大德”,“企业家有大德则必得员工之心,必得企业长足发展”。
此外,在对待人才的要求上,孔子曰“君子不器”,意即君子不能只有单一的技能。
在对待团结的看法上,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即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在对待公正的看法上,孔子认为应该“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意即选用正直的人,让他们居于不正直者的上位,这样人民就服从了;相反,如果选择不正直的人让他们居于正直者的上位,人民就不会服从。
在对待诚信的看法上,孔子曰“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意即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那怎么可以。在对待内部竞争的看法上,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意即君子没有可争夺的事情,如果有所争,也应该如同射箭一样。在射箭的时候作揖辞让后才上台,下台以后又可以共同饮酒,这种比争不失君子风范。在领导与下属互待的态度上,孔子认为应该“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意即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规定使用臣子,臣子应该忠心地侍奉君主。
关于君和臣的关系,也就是现代组织中的领导与人才之间的关系,墨子又有更进一步的论述,曰:“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意思是说,治理国家如果不体恤爱护有才能的人,那么国家就会灭亡。看到贤能的人不立即亲近,那么这是对国君的怠慢。如果没有贤才就不能应付急难,没有士人就无法考虑国家大事。怠慢贤才,忘记士人,而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的,从来不会有这样的事。据此,墨子提出了“亲士”和“尚贤”,这对于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的现代企业来说,显得尤其重要。企业家们应该怎么办,不妨从姜太公那里寻找答案。在《六韬》开篇,太公对文王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和,亲和而事生之,情也。”即君子情投意合,就能亲密合作,亲密合作,事业就能够成功。同理,企业家如果对于人才和员工能够“动之以情,共之以利”,人才与员工对企业就会“受之以李,报之以桃”,则企业可以顺利实现持续发展。
四、对外管理逻辑中的国学考量
对外管理过程中如何赢得顾客的持续性信任是工作的重点。从表面上看,能够打动顾客并获得顾客认可的是物质的产品或是外在的服务,但实际上真正起作用的是凝结于产品或服务之中的企业文化,重点是企业对待顾客的认知与态度。鞋业权威耐克在它的企业文化中明确指出,“耐克成功的秘诀不只是卖鞋,更多的是在卖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耐克不仅是功能化的运动鞋品牌,更是时尚和创意生活的代表。”当一个企业仅仅是卖产品给顾客的时候,这个企业一定还不够强大;当一个企业在无微不至地关心着顾客的需求,不断地引领着顾客创造一种生活方式时,这个企业肯定已经非常成功。
从国学的角度考虑以上问题其实还是两个字,一个是“仁”,另一个是“恕”。“仁”,即爱顾客。既然是爱顾客,那就一定要“真心实意地对待顾客”,一方面不能卖假冒伪劣产品给顾客,另一方面还要时刻注意倾听顾客的诉求,解答他们的疑问,满足他们对于时尚及高品质的追求,消除他们一时存在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顾客回报给企业的不仅仅是金钱和效益,还会有持久的信任、尊重、忠诚和热爱。当企业爱顾客,顾客也能爱企业时,便超脱了单一的“仁境界”,而进入墨子所主张的“兼相爱”境界,也就是“互仁境界”。仁者,爱人也;兼相爱者,爱人者又能被人爱也。
墨子认为,“察乱所自起,起不相爱”,天下之乱起自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这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境界,是我们国家以至全世界都应该追求的目标,在此姑且不论,只是把它放小,放小到企业与顾客这两者之间的特定关系上。如果企业爱顾客,顾客爱企业,则企业可以兴旺发达,顾客购物可以心情舒畅,伪劣的、有害的、有毒的产品将荡然无存。反之便是“不恕”,企业骗顾客一时,顾客骂企业一世,双方利益都会有所损失。在培育“兼相爱”的过程中,企业要先迈出第一步,然后是顾客的跟进。也就是说,主动权在企业一方,它的始动力一定是源自于企业高层团队的正确经营理念。
对于顾客之“恕”,重点在于它的后一层意思,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信任的前提条件。正如子思在《中庸》中曰:“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意思是做到“忠”和“恕”,距离中庸之道就不远了,施加给自己而自己不愿,就不要施加给别人。关于“恕”,曾子在《大学》中有比较全面的阐述,“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意思是说,君子自己有了好的德行,然后才去要求别人;自己没有坏的习性,然后才去批评别人。本身没有推己及人的理念,而能够晓谕别人,这种情形是没有的。老子曰:“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托于天下。”倘若企业家心怀天下苍生,感念生命珍贵,对顾客充满真诚与爱意,则可赢得市场,占得份额,成就伟大的企业。
还可以借鉴唐太宗李世民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把爱民的思想与爱民的实践结合得较好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在《贞观政要》中指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意思是,做国君的原则,必须以百姓的存活为先。如果以损害百姓的利益来奉养自身,那就好像割自己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虽然肚子是填饱了,但人也就死了。如果想安定天下,必须首先端正自身,世上绝对没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不正的情况,也没有上面的治理好了而下边发生动乱的事。
在这里,既可以把太宗所说之民喻指企业“员工”,也可以喻指“顾客”。如果是喻指企业员工,则企业家必须爱护其员工,关心其员工的成长,时刻为其员工做好带头作用。唯其如此,才可赢得员工之心,使之付出发展之力。否则,“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如果是喻指顾客,则企业家必须带领他的企业善待顾客,热爱顾客,真心实意地想顾客之所想,谋顾客之所需。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赢得顾客,拥有顾客,与顾客建立长久的关系,成为相互依存的伙伴,从而把企业做大做强。否则,坑骗顾客,售伪劣产品,终究会把企业拖向万丈深渊。
五、小结
复杂的企业管理过程可以简单地划分为对内逻辑与对外逻辑两个方面,在这两个逻辑中企业家要重点关注员工与顾客两个要素,其中,“企业善待员工之利,员工重视企业之义”是对内管理过程中的朴素逻辑,“真心实意地对待顾客”是对外管理过程中的朴素逻辑。对于企业家而言,在对内与对外两个逻辑的顺序处理上,他应该先内后外,由内及外。也就是说,“企业家真心对待员工,员工用心对待顾客”。如果企业家越过员工而直接去用心对待顾客,那么将会因失去员工的支持而没有发力点。相反地,如果企业家真心地对待员工,则员工自然会通过用心的行动来帮助企业家和企业赢得顾客,这样才会实现永续经营的目标。在企业家对待员工、员工对待企业,以及企业通过员工善待顾客这三个方面,都需要恪守传统文化“为人处世”之道中的“仁”与“恕”的原则。爱人者人恒爱之,恶人者人恒恶之,推己及人者人恒敬之。这是朴素的智慧,可以指导企业家进行朴素的管理。
TAG标签:
对内
对外
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