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的电子政务从无到有,水平从低到高,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然而,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我国电子政务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电子政务的运行效率和发展。本文尝试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进而探讨解决问题、推进未来电子政务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现状;问题;发展方向
中国电子政务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如今,各级政府普遍实现了政府上网,政府办事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有了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明确建设原则及策略、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和法律法规、统一标准、解决行政体制障碍、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取得的成绩
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起步,经历了从单机到联网、从分散到集成、从办公自动化到政务信息化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在有的市、或政府部门基本建成了覆盖市-区-乡镇、社区的计算机三级宽带网络平台,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实现了互联互通;建立了数据中心,建立和完善了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两大基础网络,构建了信息安全、系统管理和业务应用三大支撑体系,建立了业务管理、办公管理、政务协作、公众服务四类应用平台。
目前,我国出现了电子政务促进公共服务创新的三种模式:一是以核心业务流信息化为主线创新公共服务。二是以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为主线创新公共服务。许多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工程是以政府的门户网站建设开始的。三是门户网站+核心业务创新公共服务。在建设政府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以政府门户网站作为政府与公众的接口。在线办事进步很快,“首都之窗”、“中国上海”、“中国广东”等表现突出,在线办事超过1000项的已有20多个。在通过网络听取社情民意方面,商务部处理群众留言、部长信箱等多达5万多项,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总的来说,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已经开始从起步阶段迈入整合阶段。整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行业垂直系统的整合;二是地方政府的横向整合;三是垂直系统与属地部门系统的整合。从而实现各层级政府之间畅通、政府各部门之间无缝、条块之间有机结合。
二、存在的问题
1、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和运行体制、预算体制不完善,组织机构缺乏落实,职能配置及其运行方式不明确。
2、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开发利用的水平低。由于受我国条块分割体制的影响,已建设的应用更多的只是处在传递政府信息和办公室自动化等低层次、简单应用上。部门自成体系现象严重,跨部门应用系统设计成了部门内系统,完整的电子政务体系被隔离成一个个独立的“孤岛”.大多数跨部门的重点业务系统被牵头部门设计成了部门内系统,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没有达成共识,自建、自用和自成体系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明显,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体系被人为地割裂成了一个个“孤岛”.
3、建设和应用发展不平衡,应用系统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效率低。
4、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工作严重滞后,安全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未来建设重点
信息化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信息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经济成长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是:
1.进一步增强电子政务促进行政体制改革方面的作用。电子政务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将与行政体制改革紧密结合,把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与行政改革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管理创新、降低行政成本、打造服务和高效政府、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并取得明显成效。
2.进一步加快电子政务一体化、网络化建设将。按照“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的业务应用”,推动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范围不局限狭义的政府业务范围,涵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和检察院的业务,基础设施要一体化,服务于所有领导机构的各级部门需要,支撑其业务的开展。按照未来政府管理的基本架构和发展趋势,注重发展大领域信息化,如大农业、大交通等。在一个政府内部,不同部门核心办公系统也要一体化。从而,将电子政务的各个组成部分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重视政务的整合和集成与应用系统的整合集成,制约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各业务系统之间不能协同共享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的瓶颈将被打破,加快建设与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平台,消除“信息孤岛”,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规避因重复建设、各自为政可能带来的巨大浪费和潜在风险。
3.拓展电子政务应用的业务范围,普遍展开电子政务的大规模应用。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政府工作,方便人民群众,在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等领域,加快推进相应业务系统建设,不断深化应用,增强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市场的监管能力和宏观调控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国家还将在农业科技、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远程教育、公共卫生、法律援助等信息服务和政府在线办事等应用领域加大推动力度,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4.进一步强化电子政务为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价值。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是我国电子政务的终极价值取向,也是电子政务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政府网站将突破以政府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从方便服务对象使用的角度设计网站,从服务对象需求出发组织网站内容,突出信息公开、在线交互和网上办事,依托政府门户网站,构建网上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通过统一的窗口服务,实现由物理式的“集中办公”向网络化的协同办公和电子化办公转变。电子政务面向公众,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增强服务的便捷性,提高服务质量。
5.进一步加强信息资源交互共享,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强调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和相关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按照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要求,加快全局性、基础性数据库和各重点业务系统数据库的建设与完善,以数据为中心,进一步清理相关部门间协同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探索条块结合、条块并重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理顺行业政务信息资源纵向流动与属地其他同级部门间横向交换间的关系。解决各业务系统条块分割,地方政府难以有效利用行业数据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问题。通过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实现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支持部门间业务的开展,提高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水平与效益。
6.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体系、配套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包括进一步完善网络和信息安全体系,并发挥其保障作用,建成统一的安全监控和保障体系框架;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体系初步建立并作为推动和监督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手段;电子政务培训工作不断强化,公务员和领导人员的思想认识以及应用技能不断提高;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软硬件国产化比例大大提高,信息产业得以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知乎,中国电子政府发展现状,[OL].
[2]知乎,国内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发展现状,[OL].
[3]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TAG标签: 电子政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