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和“知识强国建设”两大主题下, 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管理越来越受重视, 其中生产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知识产权管理和生产环节的基本介绍, 了解相关概念, 然后按照“提问-分析-解决”的方式, 先明确跨国公司生产环节知识产权管理的风险与问题, 其次分析其原因, 再提出相应的方法与解决措施, 最后将生产环节放入整个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整体之中, 说明其与采购、研发、销售等环节衔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些从个体到整体的应对措施, 虽然能解决一些问题, 但却无法完全应对现实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和新问题的产生, 因此还需要用矛盾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它们。
关键词:跨国公司; 知识产权管理; 生产环节; 管理风险;
一、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介绍
(一) 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的定义
何谓知识产权管理?站在跨国公司的角度来说, 是指知识产权人为让其知识产权发挥经济与社会的双重效益而进行的制定规章制度、采取措施等经营活动的总和, 是广义的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一套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方法对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的产出、实施和维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 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的特征
由于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是属于广义上的跨国公司管理, 故其不但具有管理目标柔性化和管理过程人本化的一般特点, 而且还具有规范性、市场性等自身特点。
1. 规范性
因为具体的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活动, 要在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的相关规章制度的范围内进行, 一方面受到它们规范性的约束, 另一方面也享受着它们规范性的保护, 所以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具有规范性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就是一种法制具体化的规范管理活动。
2. 市场性
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需要面向市场, 随时关注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并及时采取措施适应这种变化。跨国公司如果能时刻调整措施来适应市场的变化, 便能获得众多的商机。
例如, 作为我国跨国公司代表之一的海尔公司通过市场调查, 了解到小型洗衣机在中国, 特别是中国南方, 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因此结合当地的洗衣习惯及特点, 生产出了“小小神童”小型洗衣机, 迅速抢占了相关市场, 大获成功。
二、跨国公司生产环节的基本介绍
(一) 生产环节的定义
何谓生产环节?其是指跨国公司从产品投产前准备工作开始, 直到把产品合格地生产出来的全部过程的环节。其实质不仅仅是产品制造过程, 而且还是将抽象的劳动进行物化的过程。
(二) 生产环节的基本流程
站在跨国公司的角度来看, 生产环节的基本流程大致可以分为自主生产流程、协同生产流程和贴牌生产流程等三种模式。
1. 自主生产流程
所谓的自主生产流程, 是一种具有独创性的新型产品的开发方法。这种方法令跨国公司需要依据市场的实时情况和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或是其针对自身原有产品存在的问题, 从根源上研究其产品的层次和结构后, 而进行的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并在此基础之上研发出的、一般具有本公司鲜明特色的新产品, 特别是生产出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更新换代型新产品或全新的产品。
换句话说, 就是公司自身根据各种信息, 生产并不断更新升级自身产品的一种生产模式。目前世界上大部分跨国公司仍然是按照此类生产模式进行生产, 而且在三种生产模式中, 这种模式对公司自身的技术要求最高, 也比较利于公司较为全面地发展, 所以其现在仍然是生产环节基本流程中的最主要的模式。
2. 协同生产流程
协同生产流程, 是指通过网络等媒介进行协同制造, 从而实现公司供应链内或跨公司供应链之间的公司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商务等方面合作的生产模式。该生产模式的形成是为了通过改变跨国公司业务经营的模式与方式, 从而达到资源更加充分利用的目的。
例如, “supreme”, “off white”等一些国际潮流品牌, 虽然有着较好的设计理念和品牌效益, 但却因为公司生产规模有限, 产量和种类少, 商品供不应求。近些年来, 这些品牌寻求与其他在生产环节方面有优势的品牌公司进行所谓的“联名合作生产”, 就是充分利用合作双方或者多方的较为优势资源, 通过优势互补, 一定程度上改变公司的经营模式与方式, 生产具有双方或多方公司特点的产品后, 可能选择双方或多方同时发售, 也可能选择有相关优势的一方进行发售。在笔者看来, 这正是协同生产模式的一种现实表现形式。
3. 贴牌生产流程
“贴牌生产”源自英文词组“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其字面含义是指原始设备生产商, 其也被称为“贴牌生产”、“代工生产”、“委托生产”、“委托加工”、“定牌制造”、“生产外包”等。
虽然该生产流程的称呼较多, 但其本质都是指那些拥有品牌优势的跨国公司, 为了节约成本, 缩短运距, 更快地抢占市场, 从而委托其它公司进行加工生产, 并向这些受委托的公司提供必要的产品设计参数和技术设备支持, 用来使这些公司生产的产品满足其对产品的品质、规格等各方面的要求。
可以说, 这种生产流程是一种受托方将生产出的产品贴上委托方的商标后, 再进行出售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
例如, 富士康科技集团, 作为最大的电子产品贴牌生产的跨国公司, 其主要工作就是“代替”国际上顶尖的高科技公司, 按照它们的要求, 贴牌生产加工它们的产品后, 最后交付给这些公司。虽然从本质上看, 其仍然是一个处于底端的贴牌生产公司, 但富士康仍然能跻身“世界五百强”, 这与它更高品质的贴牌生产流程密不可分。
三、跨国公司生产环节知识产权管理的问题介绍
(一) 跨国公司生产环节知识产权管理的概念界定
根据上述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和生产流程等的介绍可知, 生产环节知识产权管理, 就是指跨国公司在工艺技术更新、自主加工等生产过程中, 根据其自身的知识产权制定各项规章制度、采取相应措施和策略的经营活动。
(二) 跨国公司生产环节知识产权的风险
在生产环节中, 跨国公司知识产权风险众多, 根据知识产权的类别不同, 可以分成专利风险、商标风险、著作权风险以及商业秘密风险等四方面。
1. 专利风险
专利风险是跨国公司在生产环节中经常遇到的风险, 在公司各种生产基本流程下都有可能发生, 尤其是在跨国公司自主生产新专利产品时和加工承揽生产活动时, 专利风险更为常见。
(1) 自主生产“新专利产品”。在跨国公司研发“新专利”并自主生产出“新产品”时, 往往面临着专利风险, 根据专利保护期限为依据, 可以将此种风险分为生产的“新专利产品”被在线的已失效专利公开或是已有在先专利申请;生产的“新专利产品”已有在先专利, 而且该在先专利仍在保护期限内等两种情况。两种情况都会造成重复研发生产, 浪费公司资源的不利后果, 后者甚至还会面临被指控侵犯专利权之诉。
例如:NIKE公司与adidas公司作为运动行业跨国公司的代表, 两者的专利产品不计其数, NIKE公司在2012年研发出名为“Flyknit”的飞线鞋面技术并用在各类运动鞋上, 而作为竞争对手的adidas公司也在之后研发出一项名为“primeknit”的无缝针织的鞋面技术, 也用于其各类运动鞋上。NIKE公司便以侵权为由诉至法院, 要求其停止侵权, adidas公司则以NIKE公司技术非新技术为由相对抗……虽然此案件目前还未有结果, 但不难看出跨国公司在自主生产时存在诸多专利风险问题, 亟待有效的管理。
(2) 加工承揽生产活动。在加工承揽生产活动时, 受托方接受委托方的委托加工, 其在生产产品可能因为委托方专利本身侵权或是自身生产失误, 导致最后生产出的产品侵犯了他人的专利权产品。
2. 商标风险
生产环节中的跨国公司知识产权商标风险, 是指跨国公司在商标使用、运营等活动中, 因自身或对方管理不当而带来的不利后果。按照对象的不同, 可以分为违法违规性商标风险和侵权性商标风险。
(1) 违法违规性商标风险。这种情况是指跨国公司在生产环节中, 对注册的商标使用行为不当, 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或强制性规定, 会导致自身因非法生产使用而受到惩罚的风险。
例如, “白水杜康”牌酒的公司在注册该商标后, 实际生产使用时, 却将“白水”和“杜康”拆开标识, 一边把“白水”标注的较小到不太能引起消费者注意, 故意弱化相关标识, 另一边将“杜康”字样突出标识, 导致消费者产生混淆误认等情况发生, 因为“杜康”属于酒类的通用名词, 不能被用作酒类的商标, 所以该公司的行为违反了《商标法》相关内容。
(2) 侵权性商标风险。侵权性商标风险分两种情形, 一是自身商标生产使用不当, 导致侵犯他人商标权, 可能引起侵权之诉;二是对方商标生产使用不当, 导致自身商标权受到侵犯, 蒙受损失, 常在协同生产和贴牌生产两种模式中出现。这两种情况都是侵权性商标风险的表现。
3. 著作权风险
众所周知, 著作权是指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跨国公司在生产环节中一般遇到的著作权风险, 根据侵犯权利的不同, 分为自身或对方行使著作权时侵犯对方或自身的著作权;跨国公司行使著作权时侵犯对方其他知识产权等两种风险。
(1) 自身或对方行使著作权时侵犯对方或自身的著作权。跨国公司侵犯或被侵犯著作权, 是生产环节中最主要的著作权风险, 往往是跨国公司对自身著作权管理、保护不当, 对相关规定不明所造成的风险。在自主生产模式中两种情况均常出现, 而在协同生产和贴牌生产中, 跨国公司被侵犯著作权的情形更为常见。
(2) 行使著作权时侵犯对方其他知识产权。因为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客体存在交叉和重叠, 跨国公司在行使自身著作权时, 就存在侵犯对方其他知识产权的可能。例如, 某图画, 若其被创造, 并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显著性时, 它不但会受到著作权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 而且在通过注册之后, 还可能受到专利权和商标权的保护对象。
4. 商业秘密风险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可知, 商业秘密是指那些不为公众所知悉的, 并能为权利人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的, 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和经营信息。根据泄露途径的不同, 一般可以分为内部人员对外泄露和被竞争对手窃取使用等两种风险。
(1) 内部人员对外泄露。这种情况是跨国公司在生产环节中, 因为缺乏有效的保护, 跨国公司商业秘密被内部人员有意或无意地外泄, 造成跨国公司商业秘密的丧失。
(2) 被竞争对手窃取使用。这种情形是因为跨国公司保密措施不完善, 导致跨国公司在生产环节中, 商业秘密被竞争对手窃取、使用, 从而导致商业秘密的丧失。
(三) 跨国公司生产环节知识产权相关人员和经费的管理问题
生产环节知识产权相关人员和经费的管理问题, 是和风险问题一样, 属于生产环节中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生产环节知识产权相关人员的管理问题
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是影响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近些年来, 我国跨国公司知识产权遭遇的国际问题逐渐增多, 例如, 近期“中兴事件”虽然只是看上去是一场大国之间的贸易博弈, 但也暗含了我国的跨国公司在生产环节无自身核心技术, 究其根本是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和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再如华为公司软件的专利侵权事件以及海信公司的商标侵权事件, 无不说明相关管理人才缺乏, 相关人员整体水平亟待提升。
2. 生产环节知识产权相关经费的管理问题
跨国公司是一个谋求利益的组织, 纵使资金充足, 也需要良好的经费管理。在生产环节之中, 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投入使用, 其耗费的人力物力以及缴纳知识产权管理年费等成本, 都会量化成具体数字计算在最终商品价格中。许多跨国公司经费管理不善, 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从而让自身商品价格较高, 进而使自身难以在相关领域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
四、跨国公司生产环节知识产权管理的问题防范与解决
(一) 跨国公司生产环节知识产权管理的问题防范与解决的作用
根据上述的所陈述的生产环节知识产权管理的各种问题, 跨国公司需要对其进行相对应的防范与解决的措施, 这些措施有着以下几种作用:
1. 提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跨国公司在生产环节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风险防范与解决, 前者是事前预防, 后者多为事后救济, 两者共同构成了生产环节知识产权管理的保护屏障。这道保护屏障的建立, 有利于其降低维权的难度和成本, 是其能够在生产环节进行知识产权管理的基础所在。
2. 提升对知识产权的运用
跨国公司在生产环节采取的防范和解决措施, 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解决问题, 为生产环节知识产权的运用减轻了负担, 从侧面促进了跨国公司对知识产权的运用, 也能够帮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知识产权的价值。
(二) 跨国公司生产环节知识产权管理的风险防范与解决
在生产环节中知识产权管理的风险较多, 种类不同, 不同种类的风险有着不同的防范和解决措施。这些措施根据知识产权类别的不同, 可以分为专利风险的防范与解决、商标风险防范与解决、著作权风险防范与解决和商业秘密风险防范与解决等四类。
1. 专利风险防范与解决
根据上述风险介绍可知, 专利风险在生产环节中较为常见, 跨国公司对此应该加强管理力度, 完善相关制度,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在前期研发期间, 就要充分做好专利检索工作等调查, 对国内外相关领域技术的状况进行了解, 防止在后期生产环节出现重复研发, 避免在先专利的风险。
在研发完成后, 需要对国内外相关专业技术文献和专利文献进行最终检索, 并判断是否存在冲突, 若存在相同专利, 则公司生产存在专利侵权的风险;若只是存在相同的公开技术, 则跨国公司生产时仍可以使用;若两者均没有, 则跨国公司可根据该技术的重要程度和保密难易度来决定对其的保护方式。
跨国公司在进行加工承揽生产时, 要想避免风险, 就需要查明委托生产加工的产品交货地和销售地, 并核实该地区有无相同或相似的专利技术存在, 在确认不会有侵权风险时, 才能接受此项业务。
2. 商标风险防范与解决
按照上文中提到的生产环节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的商标风险可知, 其分为违法违规性商标风险和侵权性商标风险等两类。为了防范与解决该两类风险, 跨国公司应该做好以下几种措施:
在商标申请前, 进行相关商标的检索, 防止与他人商标权相冲突, 甚至还需要了解自身商标设计是否与他们的其他知识产权相冲突。
在生产使用过程中, 其不得故意改变或强弱化商标, 避免发生侵犯他人商标权或违反商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情形出现。
在生产环节中, 跨国公司若是发现自身商标被他人侵权, 应当积极维权, 不能因为其他原因放任该行为, 坚决维护自身商标的相关利益。
3. 著作权风险防范与解决
针对著作权的种种风险, 跨国公司首先应当建立并健全内部著作权管理机制, 明确自身著作权的各类信息和证据材料, 尤其应当关注职务作品著作权的生产使用, 明确规定权属, 避免风险发生;其次应当注重相关人才的引进, 并加强现有员工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训, 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公司的著作权管理水平。
4. 商业秘密风险防范与解决
上文中提到商业秘密风险相较于其他几种风险, 一般来说风险指数相对较小。跨国公司要进行有效的防范和解决, 需要结合商业秘密的特点, 进行分类管理, 并健全保护机制。在生产环节中, 跨国公司需要针对相关技术资料、数据等进行严格管控, 尽量做到每一步骤有一个管理者, 用以确认商业秘密仍处在保护范围内;同时要加强参与上述环节人员的管理, 明确其保密责任, 防止泄密。
(三) 跨国公司生产环节知识产权相关人员和经费的管理问题的防范
1. 生产环节中知识产权相关人员的管理问题的防范
跨国公司在对知识产权相关人员进行管理时, 对内需要加强其相关人员的培训, 让其熟知相关理论知识, 并掌握相关生产操作能力, 并加强生产环节与其他环节人员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将其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 提升水平, 从而系统管理公司所有知识产权相关人员;对外需要加强人才引进, 着重挑选拥有理工科和知识产权双学历背景的复合型生产人才, 慢慢积累人才, 留住人才, 从而实现相关人员管理问题的防范与解决。
2. 生产环节知识产权相关经费的管理问题的防范
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相关经费的管理, 对于公司这种盈利性组织来说, 可以算得上是重中之重, 在一定程度上它决定了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现与否。跨国公司要想做好生产环节的知识产权经费管理, 应该进行如下操作:
首先, 跨国公司要对自身知识产权按重要性进行分类, 评估每类甚至每一个知识产权的现有价值和潜在价值;其次, 跨国公司要核算相关知识产权已经耗费的成本以及预估将来可能耗费的成本, 与其价值进行比较衡量, 放弃明显“亏损”的知识产权、一些将要“亏损”的知识产权甚至一些还在“盈利”或还能“盈利”的但却代价高昂的知识产权, 将节省的资金用于采购等其他环节和留存以备救急使用, 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相关经费, 并保持跨国公司有足够的周转和救急资金。
五、跨国公司生产环节知识产权管理与其他环节的衔接
众所周知, 知识产权是涉及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和发展的各个方面, 包括采购、生产、研发、销售等环节。跨国公司想在生产环节对其知识产权进行好的管理, 离不开将生产环节的管理与其他环节相互衔接配合, 才能使整个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笔者就从采购、研发和销售三个环节入手, 谈谈三个环节与生产环节的相互衔接。
(一) 与跨国公司采购环节知识产权管理的衔接
跨国公司的采购是跨国公司运营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尤其是对于制造型跨国公司而言, 采购是最重要的流程之一。跨国公司的生产一般是以采购为前提的,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没有采购, 生产就很难进行。在采购的过程中, 跨国公司需要注重以下方面的管理:
1. 对所购标的物的知识产权进行审查
跨国公司在进行采购的过程中, 需要卖方提供完整的知识产权信息以及证明材料, 自身也需要进行相关的知识产权检索和核实其信息材料, 确认自身采购的标的物的相关知识产权无瑕疵。这样才能在生产环节中避免遇到相关的侵权问题。
2. 加强相关信息资料的管理及保密工作
跨国公司在采购过程中, 需要与对方进行相关信息保密协议的签订以及相关渠道、策略的资料整理等措施, 防止在生产环节时出现技术和信息泄露, 也为下次采购打下基础。
3. 在合同中明确知识产权权利义务
跨国公司在采购环节中, 需要与卖方约定好双方的知识产权权利义务范围, 这既是为了保障自身在之后的生产等环节中, 相关知识产权不受到侵犯, 又是对卖方其他知识产权的保护, 防止自身侵犯卖方其他的知识产权。
(二) 与跨国公司研发环节知识产权管理的衔接
跨国公司研发是一个跨国公司自主创新的主要方式之一, 是跨国公司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在开展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和委托研发等研发方式时, 应当从以下方面加以管理并于生产环节相衔接:
1. 充分调查国内外相关研发信息
跨国公司在研发过程中, 不仅要通过自身的资料库进行信息搜索, 而且还需要借助其他机构或组织, 掌握国内外相关的研发信息, 一方面能利于本公司制定研发方向, 为生产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能够防范自身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侵权风险。
2. 强化研发资料和档案的管理和保护
跨国公司研发的相关技术资料和档案均是跨国公司重要的秘密文件, 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来保证其高度的秘密性, 能够防范生产过程中商业秘密泄露等问题的出现。例如, 对那些公司技术研发的部门和人员, 实行严格的人员进出规定, 并和相关人员签订严格的保密协定, 从而保证研发部门的高度秘密性, 进而极大地辅助了生产环节的相关生产行为的开展。
3. 保证研发质量
跨国公司的研发只有保证具有一定的质量,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生产环节能够创造出利润。如果跨国公司只能一味地依靠生产过程中节约成本来获得利润, 则其就会失去它的竞争力。
(三) 与跨国公司销售环节知识产权管理的衔接
马克思在其《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 曾将销售环节比喻成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这是因为跨国公司的销售环节是将产品转换成货币的环节, 也就是将跨国公司的生产的价值真正实现的关键。因此做好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的衔接工作对其显得至关重要。跨国公司需要做好衔接,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销售前做好产品的市场分析
跨国公司要在产品生产时或生产后并在销售前, 对产品的相关市场进行全方面地调查与分析, 一方面防范生产的产品存在侵权的风险, 另一方面能够对生产出的产品做出准确的定位, 为后面的生产指明方向。
2. 加强销售部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培训
针对销售环节处在市场的前沿, 相关部门人员经常遇见知识产权纠纷与问题, 跨国公司应当加强其知识产权知识的学习, 从而提高管理能力, 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一些浅层次和较小的知识产权纠纷与问题, 从而能让跨国公司节省更多相关资源, 也更能保证生产环节良好运转。
3. 建立相关销售监察系统
跨国公司应该建立销售市场的实时监控程序, 为保证其能够在第一时间对自身的知识产权采取保护措施, 并及时跟踪调查相关知识产权的被侵权情况, 建立相关记录, 从而对生产进行相关的调整。如果当产品升级或者市场发生变化时, 销售监察系统也能够及时地帮助公司调整生产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案和风险规避方案。
综上所述, 跨国公司在采购、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环节虽然有着不同的知识产权管理的工作重点, 但它们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所以跨国公司若想在生产环节管理好相关知识产权, 不但需要在生产环节加强相应措施, 而且还需要在采购、研发和销售环节做好相应的管理, 才能更好地促进生产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良好开展。
参考文献
[1]吴汉东.知识产权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曾德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支苏平.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实务.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
[4]吴汉东.古罗马法对知识产权的理论贡献.中国知识产权报.2004-04-06.
[5]吴汉东.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5-04-27 (11) .
[6]吴汉东.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6-13 (B04) .
[7]吴汉东.试论知识产权的无形资产价值及其经营方略.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 (2) .
[8]吴汉东.为什么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人民论坛.2006 (6) .
[9]张武军、翟艳红.协同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 (11) .
[10]吴汉东.知识产权保护论.法学研究.2000 (1) .
[11]吴汉东.知识产权法的制度创新本质与知识创新目标.法学研究.2014 (3) .
[12]凯文·G·里维特、戴维·克兰著.陈斌, 等译.尘封的商业宝藏:启用商战新的秘密武器--专利权.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注释
1 管理目标柔性化是指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并不固定, 要使目标具有综合性, 以便于管理。
2 管理过程人本化是指在知识产权管理的过程中, 强调以人为本, 这是因为这种管理需要通过拥有相关知识的人来进行管理。
3 现实中常用其首字母缩写的“OEM”代替。
4 由于两者具体性较强, 此处笔者仅从宏观层面予以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