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个全面”,为新形势下领导科学发展创新,实现科学领导,提供了新的坐标体系。研究领导科学,推进领导科学发展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四个全面”的矛盾逻辑、问题逻辑、实践逻辑,把“四个全面”的全面性、系统性、法治性、创新性要求,运用到领导实践中,实现科学领导,使“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真正落地生根。
关键词:“四个全面”; 领导科学; 科学领导;
Abstract:“Four comprehensives” serves as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reform in leadership science for the final goal of “scientific leadership”.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leadership reform relies on a problem-oriented methodology related to contradictions,difficulties and practice. We should synthesize the comprehensive contents, systematic methods, legalized process and innovations into the leading practice with an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Four Comprehensives”.
Keyword:“Four Comprehensives”; the science of leadership; scientific leadership;
“四个全面”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 它不仅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总纲领, 而且是各级领导者实现科学领导的行动指南。 同时,它还为领导科学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领导实践,呼唤着领导科学对领导实践中的新问题作出正确回答。 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形势下,什么是科学领导,领导科学如何发展创新, 是我们各级领导者和理论工作者所面临的崭新课题。
一、“四个全面”是领导科学发展创新的新坐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 这“四个全面”,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里程碑意义。 它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创造性地回答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按什么样的目标治国理政、怎样治国理政的基本问题,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地提升到了新的更高境界。 这“四个全面”,为新形势下领导科学如何发展创新, 怎样实现科学领导,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提供了新的坐标体系。 新形势新任务,要求领导科学对如何正确贯彻“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怎样发展创新,作出新的抉择。
首先, 在领导科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方针上, 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四个全面”为指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面对治国理政的新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提出了中国梦的奋斗理想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指明了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确立了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 富国强军两大基石的治国理政战略原则, 初步形成了治国理政的思想理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的思想理论体系, 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吸收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智慧,借鉴了当代世界的文明成果,是鲜活的中国领导科学。
我们各级领导者和理论工作者都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的领导实践中加强学习研究,促进领导科学发展创新,为推进“四个全面”的领导实践和各级领导者实现科学领导, 提供领导理论和领导智慧的有力支撑。
在新形势下, 应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四个全面”对领导科学发展的里程碑意义,把“四个全面”的精髓要义和本质要求,作为界定什么是科学领导,怎样实现科学领导的方向目标和基本价值取向。 凡是符合“四个全面”蕴含和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符合新形势下的领导规律,有利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领导理念、领导机制、领导方法,都属于科学领导和领导科学。
自“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思想提出以来, 在推进治理创新的领导实践中,呈现出治理理念现代化、顶层设计系统化、重点领域制度化、治理技术多样化的新特点。 领导科学的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应紧密联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伟大实践的新特点新趋势,密切联系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努力实现科学领导的现实中,总结和提炼领导科学的新思想新观点, 充分体现领导科学的中国特色和实践特色。
其次, 在领导科学的学科建设上, 应体现“四个全面”的系统逻辑和主题主线。
“四个全面”自身构成一个体系,这就是 “一个目标系统、三个支撑系统”,即全面建成小康,是“四个全面”的目标系统;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系统、全面依法治国是治理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是领导系统,这是“四个全面”的三大支撑系统。 “四个全面”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系统紧密相连,是总布局与总方略、社会结构与社会动力、现代化道路与中国道路、制度建设与政党建设、治党治国与强军兴军的有机统一。 这既是“四个全面”的基本要义,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规律的科学表达, 更是研究领导科学、 实现科学领导的科学指南。 因此,必须把“四个全面”的系统逻辑和主题主线作为灵魂和精髓, 贯穿在领导科学的学科建设中,形成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体现“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领导科学体系。
再次,在领导科学研究的实践指向上,应体现“四个全面”的矛盾逻辑、问题逻辑、实践逻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
“ 四个全面” 是坚持问题导向的成果, 还会在回应和解决新的矛盾问题过程中, 产生新思想、形成新表述、引领新实践。 “四个全面”的提出, 依据于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 即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矛盾, 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目标牵引; 要解决好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特别是利益固化问题,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动力机制;要解决好治理方式不相适应、 人治传统根子很深的现实矛盾,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路径选择;要解决好“四风”泛滥、腐败严重的紧迫问题,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全局枢纽。 这些矛盾总起来说,就是民族复兴目标与前进道路障碍的矛盾。 正是清醒认识了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 要解决好上述主要矛盾,才有“四个全面”战略部署。
研究领导科学,推进领导科学发展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四个全面”的矛盾逻辑、问题逻辑、实践逻辑,立足于正确回答新实践提出的新问题,把“四个全面”的全面性、系统性、法治性、创新性要求,运用到领导实践中,实现科学领导,使“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真正落地生根。
二、以“四个全面”的全面性要求谋划领导全局
“四个全面”作为我们党精心筹谋的战略布局,其显著特征是全面推进,具有鲜明的战略性和全面性。 当代中国发展的系统性、耦合性更为增强,国家总体与各个领域都是如此。 因此,每个方面都要注重全面性,“四个全面” 的整合又构成了“一个全面”,即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 特别是“四个全面”所贯注的那种志存高远的使命担当, 那种以民为本的执政情怀,那种统观全局的世界眼光,那种统筹兼顾、整体谋划的战略思维, 创造性地贯彻和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当今的领导者,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领导实践中,实现科学领导,重要的是学习和运用 “四个全面” 所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高度,以“四个全面”的全面性要求,谋划领导全局。
一是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发展大势的全面性, 谋划战略机遇期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新常态。
一方面,应清醒地认识到,经过30 多年改革开放, 我国在迎来令人振奋的民族复兴跃升期的同时, 也进入了令人忧虑的矛盾问题凸显期, 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 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些矛盾和问题对我们党治国理政构成了极为严峻的挑战。 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世界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大发展时期, 我国的改革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
谋划领导全局, 谋划战略机遇期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新常态。 要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把难点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风险想得更深入一些, 把各方面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搞好统筹兼顾。
二是把握“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和“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全面性,谋划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三大战略举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着美好愿景演进都将起到决定性的推进作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建设内容上、 惠及对象上都深刻体现全面性要求。
谋划“十三五”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时,必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面性要求,深入研究保持经济增长的举措和办法。 特别是应把“四个全面”的全面性要求,贯彻到换脑筋、转方式的科学领导中去。 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三是把握整体和单项、 目标系统和支持系统的全面性,谋划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全面落实。
“四个全面”把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方式、 发展保证综合一体, 深刻体现了整体和单项、目标系统和支持系统的全面性要求。
当今领导要谋划全局, 必须把握整体和单项、目标系统和支持系统的全面性,加强对整体和单项、 目标系统和支持系统的关联性、 系统性、可行性研究,既要注重“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又要注重“四个全面”之间的协调配合,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渐次展开、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取得最佳效果,把“四个全面”落到实处。
三、以“四个全面”的系统性要求整合领导资源
“ 四个全面” 的每一个 “ 全面”, 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 “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当今领导者要实现科学领导,需要运用“四个全面”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从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领导目标等要素的互相关系、相互作用上,系统分析研究和整体把握,把一切领导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全面落实“四个全面”的决策力和执行力。
一是遵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系统性要求,凝聚力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领导活动就是一个区分轻重缓急和优化诸因素排列组合的系统工程。 实现科学领导,就要把领导活动放在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大系统中,置入“四个全面”的坐标中,以系统思维的整体性、结构性,指导领导活动结构的优化,寻求最佳的排列组合,使领导工作既有整体性、系统性,又注意区分层次、分类指导;既有顶层设计和总体目标,也有具体的任务分解,做到“立治有体,施治有序”,避免零敲碎打、碎片化修补。
二是遵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要求,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 四个全面” 的系统性要求, 就是坚持系统思维,强调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片面理解。 “四个全面”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的改革总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顾此失彼。 当今中国,“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彼此关联、相互牵扯,牵一发而动全身,那种单兵突进、剑走偏锋的决策只会捉襟见肘。 因此,提出“四个全面”,正是应对时代新挑战, 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主动的战略选择。
要实现科学领导,就必须遵循“四个全面”的系统性要求,在方法论上,要“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充分考虑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努力做到眼前和长远相统筹、 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减少阻力。 善于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全面分析国际与国内、经济与政治、市场与政府、全局与局部、需要与可能的关系,见微知著, 举要驭繁, 根据事物的有机联系作出符合发展大势的应对之策,增强决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
四、以“四个全面”的法治性要求完善领导机制
“四个全面”将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重大战略布局的一环,充分体现了“四个全面”的法治性要求。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等,从顶层设计的角度, 回答法治统一性的问题;“五大法治体系”“三个共同推进”“三个一体建设”,从国家治理的角度, 回答法治协调性的问题;“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回答法治系统性的问题。 特别是回答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这一根本问题,既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也强调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对社会主义法治认识的不断深化, 正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现代化进程中的自我超越、自我提升。
法治思维是现代领导的首要思维, 法治能力是现代领导的核心能力。 法治思维是一种规则与程序相匹配的思维, 是一种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思维, 也是一种授权与监督相一致的思维。 运用法治思维领导管理,有利于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四个全面”, 有利于坚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实行政务公开、阳光司法,防止权力腐败,也有利于领导者看问题、 作决策尽可能把事情考虑得更周全,把方案设计得更缜密,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当今在研究领导科学与实现科学领导中,尚存在缺乏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的问题, 表现为重理念而轻制度,重决策而轻决策执行,重领导技巧而轻领导秩序。 在新的形势下,领导者应善于按照“四个全面”的法治性要求,把法治思维运用到领导的领域里, 注重改革和完善领导机制。 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领导决策的失误,甚至腐败的产生, 往往问题出现在缺乏法治性要求,导致领导制度不严密,领导程序不刚性。当务之急是贯彻依法领导,推进领导机构、领导职能、领导权限、领导程序、领导责任法定化,做到领导权责法定,领导行为于法有据,努力做到制度健全、没有漏洞,制度配套、互相衔接,规范清楚、程序明确,制度管用、刚性执行。
五、以“四个全面”的辩证性要求抓住领导关键
“四个全面”,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辩证性要求。 它是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是宏观与微观、全局与重点的有机统一。 “四个全面”既注重从战略性、全局性高度整体谋划,使“四个全面”成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四个全面”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相得益彰的顶层设计。 “四个全面”注重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注重从改革、法治、从严治党等影响中国发展大局的重点领域、重点工作入手,研究制定具体目标、标准、措施,使“四个全面”既具有全局战略高度,又具有重点抓手, 明确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及标准要求和举措。
当今的领导者要实现科学领导, 就必须以“四个全面”的辩证性要求,处理好为与不为、破与立、大与小、快与慢、放权与监管、优势与短板等一系列辩证关系,增强“四个全面”的决策力和执行力。 凡是有利于“四个全面”落实的事情,就大胆作为;凡是不利于“四个全面”的事情,就坚决不为。 法定责任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推进“四个全面”,是一个破与立的过程,需要激浊扬清,吐故纳新,始终坚持简政放权与优化服务相结合,既放好,又管好,有时抓大放小,有时抓小促大,善于弹钢琴。 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目前还是工作的短板,必须从全面建成小康的高度, 实行精准扶贫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追究制。
面对复杂关系和繁重任务,作为领导者,首先要有全局观和辩证观, 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切实做到抓住关键,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六、以“四个全面”的创新性要求增强领导活力
“四个全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创造。创新性要求是“四个全面”的根本属性之一。 “四个全面”,不是固定时,而是运动时、发展时,也就是说,“四个全面”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四个“全面”必将与时俱进,动态更新,呈现出历史、现实、未来的辩证统一。 当代领导者要实现科学领导,必须坚持“四个全面”的创新性要求,以“三严三实”的作风和精神,增强创新力,朝着“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奋力开拓,不断创新。
2015 年7 月1 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领导干部是否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重要检验。 要把‘三严三实 ’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也要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1]各级领导者要以“三严三实”要求,领导好“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创新实践活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各级领导者作为“关键少数”,切实发挥好推进“四个全面”组织者、推动者、引领者和实践者的作用,就要从抓好自身素质建设入手,忠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带头从严修身、从严自律、从严扎牢作风之根,带头求真务实、勇于担当、干事创业,构筑起“四个全面”的保障线,真正实现科学领导,推进领导科学的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5-07-01.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4]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5]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6]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