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淡水鱼养殖生产管理模式探究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要:要培育优质的淡水鱼, 必须要严格把控水质条件, 制定相应的生产管理措施, 水质不良、受污染会直接导致淡水鱼患病, 鱼产品及产业质量下降, 影响相关系列经济产业链。因此, 对于淡水鱼养殖过程中的水质要求及生产管理模式探讨是相当重要且有意义的, 本文就影响因素及防护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淡水鱼; 水质要求; 生产管理;

  综合各项评价水质指标的参数, 我们可以大致分析该养殖淡水鱼的水域是否适宜淡水鱼的繁殖, 并且各项参数并非恒定不变, 还需具体结合鱼类的生活状况, 根据淡水鱼的排泄、外界饲料的投入、气候环境的变化等等因素是否改变水的营养化程度、pH值、溶氧量等来衡量水的质量。

  1 影响淡水鱼养殖水质的因素

  主要影响淡水鱼养殖水质的因素根据物质本性来分, 可以分为两大类, 即生物因素和物化因素。

  1.1 生物因素

  生物影响因素来自于各种鱼类、水草、饲料、诱饵以及其他微生物等等。其他各种鱼类在该水域繁殖后会争抢养殖淡水鱼的生存资料, 如诱饵饲料、生活空间等, 不利于鱼苗的生长发育。饲料诱饵本身富含大量营养, 投放过量会导致水质营养富集, 滋生有害微生物, 污染水域。

  1.2 物化因素

  物化因素衡量指标有溶解氧、pH值、溶解盐、植物的营养物质含量和有机分子、水域中有害物质溶解度等。

  1.2.1 溶解氧指标

  氧气是各项生命体所必须的生存条件, 鱼类所依存的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含量, 所以溶解氧含量的判定对于鱼类水质情况的判定有重要参考意义。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又受到外界环境干扰, 如温度、压强等, 温度越高, 越利于养殖鱼的新陈代谢和生长繁殖, 溶解氧的含量就越低。淡水水域中的溶解氧含量普遍较低, 一般为每1000mL溶解氧气9~10mL左右, 所以养殖鱼经常跳出水面, 呼吸新鲜空气。水中含氧量过低的时候, 养殖鱼的正常生理活动受限, 不利于其生长繁殖。但是, 溶解氧含量也不是越高越好, 根据科学文献调查显示, 溶解氧含量在低于3.00ppm的情况下, 淡水养殖鱼依旧可以生存, 溶解氧含量在5.00ppm~6.00ppm为最佳生存条件。

  1.2.2 pH值指标

  通常情况下, 淡水养殖鱼的水质理论应该维持在pH值为7.0左右, 但是根据不同鱼种以及不同发育生长阶段的要求不同, 适宜的酸碱改变对于生长也是有利的, 只是改变不应过大, 在一个恒定范围内微小波动最佳。所以, 养殖淡水鱼的水域体系中, 应该适量加入部分缓冲体系, 以适应环境的酸碱改变, 维持在恒定范围内, 防止过大变化。

  1.2.3 溶解盐指标

  溶解盐指标即判断该水域中, 溶解的金属无机盐正离子、酸根无机盐负离子等, 一些生长必须的成分如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 以及无机酸根离子如硫酸根离子、硫酸氢根离子、次氯酸根离子、高氯酸根离子等。这些离子会影响淡水养殖鱼的代谢, 以及神经系统的电位传递。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投放饲料, 充分考虑溶解盐的成分含量变化。

  1.2.4 植物的营养物质含量和有机分子

  植物所需营养物质是指在一定范围的水域中, 存在一些必要的植物生长, 能够提供鱼类有机物质, 消化养殖鱼的废物排放, 提供养殖鱼生命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如氮元素、碳元素、氢元素、磷元素等, 以便循环生物体系的构成。这些自然循环的元素, 远远优于外界人工供给, 并且更加稳定, 但是过多会导致水质污染, 破坏鱼类生长环境, 过少会抑制养殖鱼的发育成长。所以, 养殖水域需要关注水体植物的种植密度和规模, 保持营养成分的含量适中, 可以微量过度。

  1.2.5 水域中有害物质溶解度

  养殖鱼的水域中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生物圈, 生产者、消费者、微生物构成一个微型生态体系, 水域坏境就是这个体系负载的基础, 因此, 环境中难免因为生态成分复杂过多出现一些不能及时清理的有毒有害物质, 例如污染性重金属、毒害性过渡金属元素、放射性元素等等, 这些毒害物质都会严重影响养殖鱼类的生存。

  2 淡水鱼养殖的生产管理模式

  淡水鱼养殖的生产管理模式的开展可根据水质判断指标进行调整。水域的及时清理和清扫能够一定程度的减少其他鱼种以及直观污染的危害, 配合一定剂量的农药和消毒水展开清理工作能够高效防护。清理后的水域能见度达到34cm左右深度就比较适宜了, 不必完全见底, 水位线也应该按照春季较浅, 夏季要满, 秋季多换, 冬季要深的原则进行合理控制, 这样才能根据季节光照度和温度的影响规律, 充分利用阳光和温度湿度, 起到夏季降温、冬季保温的作用。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要根据如下要求进行: (1) 含量不能高于水体自行更换的最大值; (2) 不能影响饲料的投放以及养殖鱼的繁殖; (3) 水体不能因为毒害物质的含量原因, 产生异味和颜色改变。

  定期对水域的水质进行测定, 严格客观记录测定数据, 并根据专业人士的分析后作出养殖计划调整。保证溶氧量, pH值, 溶盐量等数据在规定范围内, 若有异常需要及时添加或清除相应成分, 养殖鱼类也要定期做抽样检测。

  参考文献
  [1]张军英, 戴云燕.淡水鱼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及生产管理[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 32 (2) :71-71.
  [2]程俊.浅论淡水鱼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及生产管理要点[J].农技服务, 2016, 33 (11) :138-138.
  [3]关晓玲.淡水鱼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及生产管理要点探究[J].农业与技术, 2018 (6) .

TAG标签: 淡水鱼     水质要求     生产管理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