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关系融资在日本战后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也对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泡沫扩张起了推波助澜的负面效应。借鉴日本发展的经验教训, 比较中国的现实问题, 我们发现关系融资在中国的应用和推广应该主要针对中小企业。通过企业集群等方式并结合中国金融体系特点, 能够有效发挥关系融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 有助于推动金融发展落后地区的赶超和发展, 逐步弥合地区金融割裂的状况。与此同时, 中国面临的问题与日本有不少相识之处, 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和企业规范, 不断完善金融法规监管体系。
关键词:日本; 关系型融资; 银企关系; 金融环境;
Abstract:
Relationship financ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Japan after the World War II, which also worsened the recession in the 80's.Compared with today's situation in China, we can find the major application of relationship finance should be for the small-medium-sized companie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inancial environment in China,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gulation of finance industry and business operation, thus we can make full use of relationship finance in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ess-developed areas.
Keyword:
Japan;relationship finance;bank-corporation relations;financial environment;
一引言
关系融资在日本战后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之相比, 中国关系融资虽然发展运用程度有限, 内部特征有所不同, 但其在国内各个经济领域中也有不同程度地体现。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 经济增长的压力凸显;而经过汇率体制改革后, 人民币累计升值已超过20%, 对外贸出口也带来一定程度的压力;与此同时, 金融发展与监管也面临不少问题。这些都和日本20世纪80年代所面临的问题十分相似。因此, 结合中国经济的发展特点, 对关系融资中的各种要素变化进行讨论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二理论分析
根据青木昌彦、瑟达尔·丁克的定义, 关系型融资是指银行为了能够在未来获得租金, 而在一系列难以合约化的状态下提供额外融资的一种融资方式[1].具体来看, 我们可以发现关系融资的出现有其理论上的微观基础:一方面, 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在提供贷款时面临着风险和收益匹配的选择, 其间可能发生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都会造成银行的监管成本和代理成本, 这将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 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的融资能力。而在关系融资体系中, 由于银行具有企业的专有信息, 并且维持着长期合作业务关系[2], 这将能够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 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 从而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 银行通过建立关系融资体系, 能够掌握企业的内部信息, 获取经济租金。贷款业务作为银行最为基础也是最为主要的业务, 维持并发展良好的客户, 对银行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关系融资体系中, 通过与其所了解的客户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银行可以分享企业长期发展的收益。同时, 银行监管的介入, 也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
当然这种关系融资安排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 预算软约束
关系融资中的企业一旦出现财务困境, 面临破产, 由于外部人不了解其私有特征, 难以实现清算。作为此类企业的主要债权人, 银行此时往往只能继续贷款, 希望帮助企业摆脱财务困境, 进而避免出现破产状况。这种情况下, 银行无法对企业形成贷款预算约束, 导致道德风险的出现, 形成预算软约束, 造成企业对银行的恶性依附。
(二) 套牢成本
由于关系银行拥有企业特制信息, 一旦企业脱离银行去寻求别的贷款, 会被怀疑成劣质的企业, 形成企业对银行的俘虏, 这就大大降低企业的融资灵活性, 即产生"套牢" (holdup) 成本。
(三) 软信息问题
由于关系融资中内部信息是非公开、关系双方所私有的, 市场无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判断, 内部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难以准确评估。这就容易降低内部信息收集评价的效果, 更容易滋生内部人员的贪污腐败。
应该说关系融资模式能够在法制和市场环境相对不完善的情况下, 较好地解决市场残缺和市场失灵问题, 使信息、产权和激励机制统一起来。但关系型融资中银行和企业的关系也有其脆弱的一面, 该融资模式要发挥作用, 对外部环境包括金融业竞争以及政府监管等外部因素, 都有很高的要求。日本关系型融资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案例和借鉴。
三日本关系融资的问题分析
总结关系型融资在日本战后发展的历史, 我们可以发现关系融资在日本战后30年的高速发展中产生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一方面, 战后初期日本企业存在大量的负债, 通过银行系统的资本支持, 有效地将民间储蓄转化成投资, 成功地帮助日本企业度过了战后发展的瓶颈期, 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路径;另一方面, 银行获得了稳定的企业业务来源, 银行的资金实力和规模都得到了快速地发展[3].在日本黄金发展时期中, 关系金融有效提供了企业的融资支持和公司治理。在日本政策主导的关系型融资模式下, 政府对关系型融资银行采取的"护航制度", 有效降低了日本银行业发展初期的竞争激烈程度, 同时实施的低存款利率政策, 也为银行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随着20世纪80年日本国内外经济政治环境的一系列变化的发生, 关系融资体系的基础开始发生松动, 银行作为企业股东对企业的金融监管机制作用已不复存在, 而面对疯狂的企业投资狂潮, 银行反而成为推波助澜者, 企业挪用银行贷款进行房地产、股票投资的情况层出不穷, 银行甚至为其提供便利。随着经济金融危机的爆发, 企业面临着巨额的投资亏损和偿债压力, 银行面临着巨额的信贷坏账, 关系型融资和企业相互持股更加剧放大了这一危机效应, 形成了多米诺骨牌式的经济危机。造成关系融资作用机制失效的原因很复杂, 我们从内外部两方面来看, 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 内部因素
表现在: (1) 关系型融资是建立在主银行主导的银企关系上的, 但随着日本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对银行的离心力加强, 关系融资的平衡开始松动[4]. (2) 日本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后, 银行不再是居民和企业在进行投资和储蓄的惟一渠道。日本银行业面临着资金来源和运用两方面的压力, 对企业标准规范和投资行为的监管力度急剧下降。 (3) 日本对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政策, 日本银行业的业务竞争和盈利压力使得银行不得不参与高风险和高收益的贷款业务, 尤其是针对一些小企业等新客户, 这使得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管理水平急剧下降。
(二) 外部因素
表现在: (1) 日元升值以及投资高回报率的诱惑使得经济发展偏离了正常的轨迹, 这正是日本经济金融危机形成的根源。 (2) 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乐观投资情绪不断蔓延, 造成企业投资泡沫急速膨胀。 (3) 利用政府的"护航制度", 银行无形中把风险转嫁给政府, 道德风险严重。银行对业务风险的不作为不负责行为和其后的政府担保和保护是存在一定关系的。 (4) 日本面临国际开放压力, 不断放开金融领域, 但未及时加强对金融业和企业的监管。
关系型融资对日本战后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银企关系和监督管理体制, 而其在经济危机中的机制失位以及负面作用也是由于内外部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总结这些经验教训, 对发展我国银企关系, 改善地区金融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对中国的启示
(一) 主银行制和关系融资制度在中国的适用
主银行制度是关系型融资发展的重要基础, 与在日本成为银行发展主流模式不同, 中国银企模式采用主银行制度的范围和适用程度都有很大的差别: (1) 虽然目前国有企业改制得到了长足的推动, 国有企业产权状况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产权不明晰的问题还比较严重。与此同时, 国内银行事前、中、后监督机制不完善, 采用主银行制, 进行关系融资反而会恶化目前的软预算约束问题, 加大金融风险。而采取政府主导的主银行制度发展关系型融资也与目前WTO金融开放政策不合。 (2) 关系型融资的主要适用领域在于中小企业, 相比保持距离型融资, 关系型融资发展的优势领域在于信息不对称程度更为严重, 关系型融资更能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信息不对称的困难, 为中小企业长期发展提供支持[5].
由此可见, 在目前中国的银行企业发展状况下, 并不适宜推广主银行制度。缺乏明晰的产权归属和银行监督管理力度, 只会恶化目前已经十分严重的软预算约束问题。相较而言, 在融资渠道匮乏、信息不对称程度严重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 推广主银行制度, 发展关系型融资具有可适用性和迫切性。
(二) 在中国发展关系型融资需要注意的问题
日本发展关系型融资带给我们一个生动的正反面教材, 为我们提供了发展关系型融资所需要注意的经验和教训。
1. 金融监管的启示
政府监管的缺失, 导致了关系型融资的基础被不断腐蚀, 因此加强金融监管是最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 这其中包括: (1) 微观银行监管:关系型融资的基础是银行, 加强对微观银行的监管、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规范银行信贷行为、防范银行自身风险, 对关系型融资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2) 微观企业监管: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是银行信贷业务的终端, 引导企业进行合理的投资行为, 防范企业过度投机行为的出现, 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 (3) 宏观政策监管:无论那种融资模式的发展都需要合适的宏观政策环境, 需要各种政策之间相互配合, 我国当前尤为需要缓和汇率政策、财政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 注重不同政策手段的实施效果和配合。
2. 企业投资管理的启示
在具体推广发展关系型融资时, 要结合我国银行企业的特征以及银企关系发展的问题和特点进行关系型融资模式的分析和设计: (1) 中小银行比起大银行对中小企业, 更适合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 与日本采取大银行发展主银行制度和关系型融资不同, 中国更适于采取中小银行作为主银行发展关系型融资的模式。但是, 当前以各城市地方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国中小银行的发展十分落后, 且多限制在市级范围内经营活动, 造成中小企业尤其是县区中的中小企业往返于城乡之间去争取贷款, 不仅造成效率低下, 也不利于银行获取企业信息。对目前国内中小银行自身而言, 由于国内银行体制也处于转型阶段, 各中小银行的发展定位比较模糊, 是扩大规模走向全国化还是专心区域金融业务, 不少银行都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而且中小银行受自身资金实力和监管的压力影响, 对风险也比较敏感, 因此运用中小银行进行关系融资在中国目前有局限性。 (2) 结合中国大银行特点, 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战略与银行实现关系融资, 是当前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将具有产业相关性和内部联系的中小企业组成企业联合体, 可以向银行提起关系型融资。这一方面能够相对有效地解决银行激励、产权归属问题, 为银行提供相对稳定具有一定规模的信贷业务;另一方面, 通过企业联合体即产业集群的建立, 实现各企业和银行的信息分享和相互激励机制, 可以产生集群信息效应, 有效地降低了资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6]. (3) 发展产业集群模式覆盖的面还是相对有限, 要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需要积极发展中小银行, 明确定位, 提供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本支持。实际上, 我国浙江温州、台州等中小金融机构与民营经济之间就已经形成了关系型融资, 对当地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 区域金融与企业发展的分析
一般认为, 关系型融资最适宜的环境是资本市场流动性差、法律制度缺乏对投资者的保护、中小企业在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政府实施金融约束政策。有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分割越严重, 该国就越容易形成关系型融资制度, 反之容易形成距离型融资制度。中国金融的区域分离存在两个层次: (1) 地理区域差异:不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差别很大, 落后地区的金融资源支持有限, 且缺乏长期持续的资本支持。 (2) 城乡区域差异:金融资源向城市集中, 城乡地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有很高的融资需求, 却只有有限的融资支持。
面对当前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存在的巨大差异, 企业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而发展关系融资能够有效地缓和中国区域金融差异带来的企业融资供给不平衡问题, 结合上述分析的关系型融资在中国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建议方案, 我们完全可以设计出合适的企业银行监管方法和政策, 在目前中国不同区域金融环境下, 充分发挥关系型融资的作用, 强化关系型融资模式的适用性, 以充分弥合地区金融环境割裂的问题。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1) 针对地区金融发展落后的地区, 需要国家扶持, 提供"护航机制"保障, 为地区银行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 (2) 地区金融环境的改善以及全国经济金融环境的平衡从根本上说最终需要发挥地方经济发展的潜力, 尤其是地方企业的经营潜力, 推动落后地区金融发展, 逐步弥合中国地区金融环境的割裂状况。
中国地区金融环境的差异性的形成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要解决这一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需要结合地方经济、区域金融发展的特点, 配合以经济政策以及金融机构的支持, 形成适合的银企关系和地方经济发展模式。而关系型融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 对改善地区金融环境差异有其贡献价值。
五结语
总结上文所述, 我们可以发现日本关系融资在日本战后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企业和主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建立关系型融资, 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 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 提高了融资效率, 同时也加强了企业治理和监管。但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 对关系银行的离心力加强, 主银行监督制度开始松动, 日本政府机构相关监管措施也未及时跟上, 在日益高涨的投机氛围下, 这一银企关系特点反而对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泡沫扩张起了推波助澜的负面效应。
通过借鉴日本发展的经验教训, 比较中国的现实问题, 我们发现关系融资在中国的应用和推广应该主要针对中小企业。通过企业集群等方式并结合中国金融体系特点, 能够有效地发挥关系融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 有助于推动金融发展落后地区的赶超和发展, 逐步弥合地区金融割裂的状况。与此同时, 中国面临的问题与日本有不少相似之处, 我们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和企业规范, 不断完善金融法规监管体系。
关系型融资作为融资模式和银企关系中一种重要模式, 有许多值得我们总结研究的地方。尤其是结合日本发展关系型融资的经验教训, 对改善我国银企关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以及地区金融环境差异等问题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青木昌彦, 瑟达尔·丁克。关系型融资制度及其在竞争中的可行性[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8 (1)
[2]Arnoud W, A.Boot.Relationship Banking:What Do We Know[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2000 (9) :7-25.
[3]龚明华。关于主银行制度和人为低利率政策--日本高速成长时期的金融制度研究[J].现代日本经济, 2005 (6)
[4]高秀屏, 周卫。日本企业融资与监管特征及评价[J].社会科学辑刊, 2003 (3) :112-115.
[5]陈伟鸿。民营企业"关系融资"及其拓展[J].管理世界, 2004 (10) :143-144.
[6]张震宇。产业集群的银企关系和信贷支出[J].浙江金融, 2003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