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宇宙与人生、科学与政治融为一体,密不可分,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中医学历来把人体和自然界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强调“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1]607。“人生于地,悬命于天”[2]159。主张“法天则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2]8。《内经》以人象天,天人同构,把人作为小宇宙,和天地大宇宙一样来看待,大小宇宙之间互相影响,这一天人相应的宇宙观从任脉腧穴命名亦可见一斑。
1 道 家
老庄学派、先秦时期的学术流派,学术界习惯于称其为道家;道家哲学是中国的传统哲学《,道德经》《、庄子》等经典中无不渗透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医学肇始就受到道学影响[3]。任脉24个穴位正名的出处,其中有11个出自《内经》、11个出自《甲乙经》,这两部医书带有浓重道家色彩。《内经》形成于先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基之作,是研究先秦黄老(黄帝和老子)思想的代表作;《甲乙经》是撰集《针经》(即《灵枢》)、《素问》《、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而成,集秦汉以前针灸学成就之大成,作者皇甫谧是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医家。出自《内经》、《甲乙经》的任脉穴名多体现了道家气、阴阳的思想。
1.1 气 道家认为“气”是构成自然界各种物质本源,一切物质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气的理论是经络和腧穴学说的理论基础。任脉腧穴直接用“气”来命名的是气海《,针灸资生经》云:“气海者,盖人之元气所生也”[4]。《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云“: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5]。高式国认为“本穴与肺气息息相关,为腹部纳气之根本。苟气海处不作吸引,则中气不能达于脐下。男子腹呼吸,全赖气海为之鼓荡,乃有吐纳也。养生家调息,绵绵若存,动而愈出者,全在于此。故养生家以本穴为大气所归,犹百川之汇海者。故名‘气海’”[6]27。又如关元,元,指元气,《论衡·言毒》:“万物之生,皆禀元气”。高式国认为“本穴为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为养生家聚气凝神之所。亦即《老子》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此处后人称为‘下玄关’。古时‘玄’与‘元’通。颠倒读之,即‘玄关’。古人多于此等穴位守秘,故故意颠倒其词,隐玄关,而称‘关元’”[6]29。《难经·六十六难》“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杨玄操注“脐下肾间动气者,丹田也。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腑也。男子藏精,女子主血水,以生养子息,合和阴阳之门户也”[8]。脐下气海、关元等穴适当丹田,被视为元气之所藏,肾间动气之所发,十二经脉之根,五脏六腑之本,脏腑器官功能活动的原动力,为道家养生要穴。此外,膻中,即胸中[9],为宗气聚积之所。《灵枢·邪客》云“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1]497。《灵枢·海论》云“:膻中者,为气之海”[1]607。因该穴为八会穴之“气会”,与气海穴上下相应,故又称为“上气海”。后天宗气鼓荡于胸中,以促脐下气海之气相与迎送,即老子之喻元气升降犹槖龠也[6]35。仅从任脉穴名足见任脉主气,为生气之源、聚气之会的生理功能。
1.2 阴阳 道家认为作为宇宙本原的气衍化为阴阳,生成万物,所以用阴阳来解释世界万物的变化。中医学也用阴阳理论来阐述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2]320。腧穴命名亦处处包含了道学“万物负阴而抱阳”[10]的理论;四肢内侧的穴以“阴”命名,外侧以“阳”命名;腹部以“阴”命名,背部以“阳”命名。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行于胸腹正中,上至咽喉,穴名有“会阴”、“阴交”,会阴为任脉循行之发端。《甲乙经》云:“在大便前小便后两阴之间”[11]。冲、任皆属阴脉《,素问·骨空论》王冰注:“冲脉任脉者,皆起于胞中”[2]58。会阴者,既是前后二阴之会、又是冲任两阴脉之会。阴交穴,为冲任肾三经之交会处。冲脉循足少阴上行,至本穴相平处与任脉交叉互过,仍循肾脉上行,以至膈下。冲任肾三脉俱属阴经,故称三者聚而交会之处为阴交。从任脉的穴名可见任脉经气性质属阴,符合“阴脉之海”[12]之说。
2 古代星象
中国古代星象文化的最大特点也是强调天地人对应。古人为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若干颗恒星多少不等地组合起来,一组称一个星官,据三国时代吴国太史令陈卓的星表,共命名了283个星官。这些星官的命名完全比照了人间帝国的整体实态,凡帝王后宫、职官系统、名物制度、祭祀神位、商品经济以及边疆民族等方面,都能在天上的星官世界中加以落实和对应。在帝王政治中,帝王、后宫、太子以及相关侍从人员无疑是封建帝国中最为核心的政治人物,众星官中,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和二十八宿占有重要地位[13]。紫宫,就是三垣中的紫微垣,又叫紫微宫,位于北天中央位置,它象征一座皇宫,其中由至高无上的天帝太一神及太子皇后等构成皇室家族,由各种臣僚组成藩卫机构,如同一个天国王朝,相应于人间的王室朝廷。《晋书·天文志上》:
“紫宫垣十五星,其西蕃七,东蕃八,在北斗北。一曰紫薇,大帝之坐也,天子之常居也”[14]。古人认为宇宙有至高无上的主宰,称为“帝”或“上帝”,天和帝常常成为同义词,代表天帝的星官称紫宫。古代社会的皇帝在人间称为天子,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所居之处称紫宫。人体以心为主宰,在与天相对对应的三百六十多个穴位中,正当心位的腧穴称紫宫,意为君主(心)之居。中极,在古代天文学中指北极星。
紫微垣有15颗星,分两列,以北极为中枢。《晋书·天文志上》:“北极五星,勾陈六星,皆在紫宫中。北辰最尊者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无穷,三光迭耀,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4]。北极星因其特性被称为“帝星”,比喻为朝廷中枢。中极穴位于人体上下左右之中央,与北极星名义相应。
璇玑,本是两颗星名《,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七政”[15]。璇,北斗七星的第二星;玑,北斗七星的第三星。北斗自转而璇玑随之,故有旋转枢机之意。璇玑穴居胸之上部,内景之喉圆润转动,如斗运于天,与璇玑星名义相应。华盖,亦星官名,属紫微垣,共七星,形似伞状,象征帝王或贵官所用的伞形遮蔽物。华盖穴内应于肺,肺为五脏六腑之盖,与华盖星名义相应。
3 古代建筑
建筑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实践活动,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庭院建筑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任脉部分穴位的命名比拟了古代建筑,特别是阙、庭、堂、宫等庭院建筑文化。阙,《说文·门部》:“门观也”[16]588。即宫门、城门两侧的高台,中间有道路,台上起楼观。庭,《说文·广部》:“宫中也”[16]443。即宫围之中。《玉篇》:“堂阶前也。《周礼》‘阍人掌埽门庭’”[17]。是指宫室屋宇等建筑四周的空地或围墙围合而成的中心空地。堂,《说文·土部》:“殿也”,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16]685-686。古代的房屋前面是堂,通常是行吉凶大礼的地方,不住人;堂后面是室,住人。宫《,说文·宀部》:“室也”,段注:“释宫曰‘:宫谓之室,室谓之宫’郭云‘:皆所以通古今之异语,明同实而两名。’按,宫言其外之外围绕,实言其内”[16]342。室,指堂后的正室;因为堂后的中央部位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分别以墙隔开。任脉胸腹部穴位从巨阙穴至紫宫穴的命名与古代庭院建筑布局非常相似,路径犹如进入一座庭院,先到“巨阙”这个大的门观,穿过正中堂室前的庭院“中庭”,步入正室的前堂“玉堂”,再登堂入室,进入帝王宫禁“紫宫”。这正是任脉经气由下向上流注的路径、流注方向,对任脉经穴的迎随补泻的运用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此外,中庭穴之上是膻中穴。膻中,本指心包络,心脏之外围,《素问·灵兰秘典》“为臣使之官”[2]。膻中穴内应心包络,为气会,又称为“上气海”,是心君之臣使。任脉之气由中庭进入膻中,犹如臣使充盈之气在此外卫。
由上可见,任脉穴名承载着秦汉以前哲学、天文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文化信息,医学与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充分体现了天人相应的宇宙观,具有很高传统文化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孟景春,王新华.黄帝内经灵枢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3]赵丹,叶珊如,葛林宝.道学对针灸学说的影响初探[J].中医文献杂志,2011,(2):13-15.
[4]王执中.针灸资生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64
[5]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M].北京:中国书店影印,1987 :卷之四腹部中行.
[6]高式国.针灸穴名解[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7]王充.论衡[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1 :320.
[8]王九思,王鼎象,石友谅,等.难经集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107.
[9]李时珍.奇经八脉考[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