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已步入新纪元。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同时, 中国价值观却面临着“大国弱语”、“他国误解”等现实困境。要改变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现状, 就要推动价值观传播提升国际认知度、加大价值观交流提升国际认可度、落实价值观实践提升国际认同度。为此, 需着手凝练传播内容, 既彰显中国特色又突出世界共享;改善传播形式, 既优化主流传播又发挥多元要素;升华传播效果, 既实现全球覆盖又达到精准传播。通过这些措施, 有效实现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与认同, 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关键词:中国价值观; 国际话语权; 国际传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但是, 整个世界依然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除了经济与军事实力的比拼, 还包括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 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核心正是价值观的竞争。推动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 旨在让全世界“听到”、“听清”、“听懂”中国声音, 增进对中国价值观的国际理解和认同, 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一、新时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逻辑基础
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 在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的同时仍面临着“大国弱语”的现实困境。要打破现实困顿就需要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 向世界人民“传播好”、“解释好”、“展示好”中国价值观。
1. 改变“大国弱语”需要发出中国声音
改革开放40年,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发展奇迹。但跃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 其话语影响力却与大国地位不相适应。尽管近年来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已有所提升, 但中国声音在国际上仍“不够响亮”。一方面, 是由于国际传播中“西强我弱”的格局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西方话语在国际环境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中国价值观严重受制并长期失语。中国话语本身也多局限在对自身成就的“自说自话”中, 缺少符合世界话语的对外宣传。另一方面, 是在中国声音努力走出去的时候, 常常受到西方国家的阻碍和“围剿”。西方国家害怕中国的崛起威胁到自身的利益, 于是拼命阻止中国崛起, 尤其是对中国声音的国际传播大肆遏制。比如, 美国前国务卿沃伦·克里斯托弗就曾直言:中国“只要它保持现有的政府体制, 它就将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提出挑战, 那么中国将永远是美国的攻击对象”。[1]所以, 要改变这种“大国弱语”的现状, 就需要“传播好”中国价值观, 发出中国声音。
2. 消除“他国误解”需要讲好中国故事
苏醒的“沉睡之狮”不可避免面对着来自他国的“误解”, 这些误解一方面来自于部分西方媒体的蓄意抹黑, 一方面则形成于部分国家的疑虑和恐慌。要解决好这些挑战, 就需要传播好中国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以消除种种误解。由于西方媒体掌握着全球90%以上的信息传播, “西强我弱”的传播局面造成中国的国际形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塑”, 而在“他塑”中往往存在蓄意歪曲和抹黑中国的情况。比如, 某些国际舆论直指“一带一路”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有的国家蓄意炒作“中国威胁”抹黑中国形象。不管是对中国根深蒂固的误解, 还是面对中国崛起所作的蓄意丑化, 都只会对世界人民造成误导, 加剧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对立, 损害中国与他国的关系, 影响中国国际影响力。由于历史的原因, 有的国家本身就对中国抱有成见, 如印度认为中国是继巴基斯坦后的第二危险国家。[2]当下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在周边国家的投资也迅速增长, 但伴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增大, 周边国家难免持有矛盾心态。它们既希望搭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便车, 又担心中国崛起会使本国在经济上受制于中国。比如, 越南认为“一带一路”意味着中国将会有更多对越南的干预和占领。[3]要消解部分国家的担忧和负面态度, 增进世界对中国的清楚理解, 就需要“解释好”中国价值观, 讲好中国故事。
3. 彰显“大国责任”需要贡献中国智慧
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 中国需要自觉承担起对世界和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贡献中国智慧, 做到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一方面, 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 中国应尽力而为。当今时代全球化发展势不可逆且日益深入, 世界各国成为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世界上所出现的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 不再限于一个国家也并非一个国家就能解决。这些挑战和问题都需要中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全球治理当中, 与他国通力合作、对话协商, 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为全球治理作出更大贡献。另一方面,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仍然是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要注意量力而行, 知晓办好本国的事情就是在对世界作出贡献。尤其是当下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并向世界人民阐释和展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过程, 就是在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为那些希望发展并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提供选择, 就是在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总之, 要承担起大国责任与担当, 就需要“展示好”中国价值观, 贡献中国智慧。
二、新时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逻辑要求
新时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逻辑要求在于:推动价值观传播促进国际认知、加大价值观交流促进国际认可、落实价值观实践促进国际认同。
1. 提升国际认知度是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基本要求
提升中国价值观的国际认知度, 是衡量世界人民对中国价值观内涵及价值认识和理解度的标准。简单说来, 就是要让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成员能认识和感知到中国价值观。“酒香也怕巷子深”, 提升国际认知度就必须加大中国价值观在国际社会中的传播力度, 让世界人民“听到”中国的声音。一是要凝练中国价值观。推动传播的前提在于有价值观可传, 有价值观可传的关键在于提炼中国价值观, 确定其国际传播的内容。中国价值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 它既包括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 也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还包括对世界共同价值的吸收和借鉴。二是要自信地推动价值观的国际传播。只有秉持对中国价值观的高度自信, 才能凝聚本国人民的价值共识, 也才有底气从容应对多样价值的交锋。中国价值观是中华儿女在几千年的风雨洗礼中所积淀的精神追求, 曾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我们有理由自信地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三是要响亮地传播价值观。在国际传播中既要做到多次传播、多径传播与多元传播相结合, 让价值观“传得多”, 又要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区域展开传播, 让价值观“传得广”, 从而增大中国价值观国际认知的可能性。
2. 提升国际认可度是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关键要求
提升中国价值观的国际认可度, 是衡量世界人民对中国价值观认可程度的标准。简单说来, 就是要让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成员能理解并认可中国价值观。知道但不理解就谈不上认可, 所以, 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不仅要让世界人民“听得到”, 更要让他们“听得懂”, 而理解中国价值观的关键就在于价值观的交流。一是要平等与包容地展开交流。文明是多彩、平等和包容的, 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就是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由于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等都存在较大差异, 每个国家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观, 交流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异甚至对立。“和而不同”, 面对差异和对立要秉持正确的原则和态度, 用包容的心态面对他国文明。且各国文明并不存在优劣之分, 交流过程中也要对这些多样性予以充分的尊重。二是要多主体多层面加强交流。根据以往的国际传播经验, 政治化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 反而容易引起排斥, 为此, 应在传播中淡化意识形态色彩, 多层次多主体超越意识形态展开交流。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既依赖官方媒体, 也依赖民间媒体;既需要正式渠道的传播, 也需要民间交往的融合;既需要政治上的宣传, 更需要文化上的交流。只有形成多层面多主体的国际传播强大合力, 才能全方位推动中国价值观的国际认可。三是要形成国际交流话语体系。为了减少文化上的理解偏差, 推动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就需要提炼中国价值观国际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通过国际化表达和母语传播等方式构建国际交流的话语体系。语言表达是国际传播的基本形式, 也是必须克服的传播障碍, 借用国际化惯例和规则的国际化表达才能够引起国际社会的兴趣, 帮助国际受众增进对中国价值观的了解, 从而产生共鸣达成共识, 增强传播的有效性。
3. 提升国际认同度是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根本要求
提升中国价值观的国际认同度, 是衡量世界人民对中国价值观承认与赞同程度的标准。简单说来, 就是要让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成员能赞同和共享中国价值观, 并有机会从价值观念走向价值行为, 而实现赞同的前提在于在国际外交实践中积极践行中国价值观。一是要敢于“发声”。当今世界仍然存在一些头脑停留在冷战思维旧框架下的势力, 他们以零和博弈的思维去解读与应对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 以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继续着拙劣的表现。作为战后国际秩序的积极维护者, 以及积极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负责任大国, 中国应当旗帜鲜明地发出声音, 绝不姑息任何错误的历史观, 并秉持公道力所能及地帮助落后国家以维护其正当权益, 通过实际行动逐渐提高中国价值观的国际认同。二是要敢于“亮剑”。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社会, 包括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的冲突、能源问题、人口增长、资源瓶颈、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生态保护、金融危机等都属于全球性的热点问题。面对这些治理难题, 中国应当承担起对世界与时代的使命担当, 参与到全球治理中, 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在此过程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念才有可能为世界所深度认同。三是要“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同世界人民一道, 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4]我们对中国价值观并非只是喊口号, 也不是执行国际国内双重标准。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热点问题, 都应该秉持相同的价值标准积极作出回应, 这样才能既获得国内民众的认同, 又获得国际民众的普遍赞誉, 从而让中国价值观走出国门、走进人心。
三、新时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逻辑进路
新时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逻辑进路在于:凝练传播内容, 既彰显中国特色又突出世界共享;改善传播形式, 既优化主流传播又发挥多元要素;升华传播效果, 既实现全球覆盖又达到精准传播。
1. 凝练传播内容, 既彰显中国特色又突出世界共享
凝练中国价值观是国际传播的前提, 也是实现国际认知的前提。在凝练中国价值观的过程中, 既要具备文化自信凸显中国特色, 又要具有世界情怀为他国所共享。一是彰显中国价值观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是中国价值观所蕴含的“魂”, 也是对外传播的内核, 在国际传播中要全面彰显这个“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是中国价值观最好的滋养。一方面, 要挖掘和利用好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 凸显民族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 在传播中国价值观过程中要阐明价值观的历史渊源、挖掘价值观的文化积淀、反映价值观的精神追求、汲取价值观的历史精华, 并在历史文化中寻求极具生命力的资源。当然, 植根历史找答案并非一成不变、断章取义地为我所用, 更为重要的是将其精神实质结合时代发展进行转化创造。另一方面, 要提炼和形塑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 凸显时代特色。与灿烂历史一脉相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其生动实践是中国价值观的现实土壤, 使中国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因此, 提炼和形塑中国价值观还要源于当代中国人民的现实生活, 凸显时代特色。二是突出中国价值观的世界共享。突出中国特色并非一味强调自己的独特和与众不同, 如果中国价值观只适用于中国, 那国际社会未必会感兴趣甚至并不待见, 只有做到世界共享和共融共通才能引发共鸣, 这才是国际传播的重点。一方面, 借鉴世界文明的有益成分。在内容上, 注意吸收和凝练全世界的价值共识,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是当代人类社会共同价值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虽然在内容上更多地关照了中国现实, 但同时也关照了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整个人类社会价值共识的凝聚”。[5]在形式上, 注意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传播经验和方法, 在“以我为主”展开传播的前提下契合国际化的传播规则和规律。比如, 美国在价值观的国际传播中常常借助“反恐”、“文明冲突论”等概念和学说的设置占领国际舆论高地。另一方面, 积极关照和回应世界关切。积极关照和妥善回应世界关切, 要求中国不只是回应中国关切、大国关切、西方关切, 而是要回应包括发展中国家、非西方国家所关心的具有世界性意义的重大命题。中国有必要也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 参与到全球治理中来面对共同的危机和风险, 并将这种关照反映到中国价值观中来。
2. 改善传播形式, 既优化主流传播又发挥多元要素
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旨在加强中西交流提升价值观的认可度, 要实现它就要做到既优化主流传播手段, 又发挥多元要素作用。一是优化主流传播手段。政府主导的主流传播能够使中国价值观在国际传播中更加直接和快速, 但在传播中也存在理论化、抽象化、政治化和宣传化的问题。为此,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其一, 从政治宣介转向文化交流。浓厚的政治色彩会消解国际传播的效果, 因此要淡化官方传播的意识形态色彩, 多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展开传播。尽量找到中国价值观与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交汇点, 避免不同意识形态产生冲突的可能, 同时增进中国价值观在国际上的亲和力与影响力。其二, 从传统媒体转向现代媒介。主流传播应重视对新兴媒体、新兴技术、新兴终端的运用, 突破单一媒介和传统传播手段的局限。在同一媒介中也要注意从单一频道向多频道转变、从单一语种向多语种转变, 跟上受众需求, 形成立体化全方位智能化的传播格局, 优化国际传播效果。其三, 从显性灌输转向隐性浸润。主流传播往往容易形成灌输式的传播模式, 进而极易引发受众的抵触情绪, 为此应使用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展开传播。二是发挥多元要素作用。除了政府主导的国际传播, 还应利用和发挥社会中的多元要素, 让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变得更加鲜活。发挥多元传播主体的作用。国家主体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着特定的优势, 但并不排斥让更多的传播主体参与进来, 包括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社会精英、广大公众, 都能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 承担起国际传播的责任, 以不同的方式促进中外交流和中国价值观的传播。利用多种传播资源的优势。只有在多彩纷呈的交流中, 中国价值观才能更好地为他国人民所理解和接受。比如, 制作中国美食节目向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和独特的饮食文化, 通过轻松快捷的叙述节奏和精巧细腻的画面传播中国的生活价值观。通过优质中国电视剧的出口, 向世界讲述关照中国现实生活、反映中国人民喜怒哀乐的中国故事。在今后的传播中也要研究和寻找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共鸣点, 将价值观置身于影视作品的叙事情节之中。除此之外, 还可以通过中国功夫、中国商品、中国电影、中国版权、中国旅游、电子游戏、激光唱片、书籍、卡通动漫等素材与媒介讲述中国故事, 并分别使其发展为中国重要的文化品牌, 成为传递中国价值观的重要工具。
3. 升华传播效果, 既实现全球覆盖又达到精准传播
新时代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需要利用新媒体技术覆盖全球, 同时注意区分不同传播对象的文化语境实现本土化精准化传播, 通过“点面结合”优化传播效果, 推动价值观实现国际认同。一是借力新媒体技术建立覆盖全球的媒体传播系统, 实现中国价值观的全球覆盖。当今时代是以社交媒体、大数据、V R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 在新媒体时代推动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和认同, 应全方位启动新媒体构建全球传播格局, 在以数据和场景为核心的智能媒体时代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舆论场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目前, 美国和英国仍处在新媒体全球传播格局中的霸权位置, 美联社、路透社、《纽约时报》、美国有线电视网 (CNN) 和英国广播公司 (BBC) 等依然占据新媒体全球传播格局的核心位置, 具有最强影响力。当然, 中国的整体社交网络影响力已通过努力跃居全球第三。[6]在今后的传播中, 中国仍然需要突破传统国际传播的路径依赖惯性,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在全球传播中的立体化传播效应, 推动中国媒体实施“走出去”的国际传播策略, 加强中国媒体的海外阵地建设, 利用卫星、光缆、手机、网络等渠道实现立体覆盖。二是区分不同文化语境契合本土需求, 实现中国价值观的精准传播。建立覆盖全球的媒体传播系统只是为中国价值观走向国际提供了平台, 但传播实效还有赖于契合本土需求实现精准传播。新时代媒介技术的成熟和智能媒体的普及为中国价值观的国际精准传播提供了可能。做好精准传播首先要转变受众意识不强的观念, 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做好调研和细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 拥有不同的文化语境, 在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中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语境、根据不同对象的语言和习俗等选择最佳的传播主体、最合适的传播内容、最恰当的传播渠道、最契合的传播媒介。要做到“外外有别”、“因语制宜”、“精准发力”, 既减少与当地人民的沟通障碍增加亲近感, 又增强他们对中国价值观的文化认同。做好精准传播还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对传播情况进行采集、监测和剖析, 制定相应的评估体系, 实时跟踪反馈并作出及时调整与优化, 有的放矢地展开再次传播, 不断改进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效果。
总之, 让世界人民“听到”、“听清”、“听懂”中国, 明白中国的发展不是威胁而是共赢, 这是时代要求, 也是大势所趋。当前, 继续对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展开逻辑思考, 对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美]沃伦·克里斯托弗.美国新外交:经济防务民主--美国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回忆录[M].译者:苏广辉等.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418.
[2]转引自:曹卫东.外国人眼中的“一带一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6:66.
[3]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 (2016) [R].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97.
[4]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6-07-02.
[5]项久雨.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三大目标[J].人民论坛, 2017 (7) .
[6]相德宝, 张文正.新媒体时代全球媒体传播格局及其社交网络影响力研究[J].当代传播, 2017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