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论文第三篇
题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创新范式探究
摘要:从出场语境和范式创新的角度把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进一步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从出场语境的角度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存在理论、实践、理论与实践双向良性互动三重语境。从范式创新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总的范式创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的“变”与“不变”的统一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两个非常重要的创新范式。
关键词: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 出场语境; 范式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On the Context of Appearance and Paradigm Innov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in the New Era
FENG Yanli
Institute of Philosophy,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bstract:
Developing the Marxist philosophy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ts context of appearance and innovation of paradigms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to further comprehend Xi Jinping Tb 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The context of appearance involves three different layers: theoretical layer, practical layer, and the interaction of both. And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is the latest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the sinification of Marxism and also a general innovation on the current Marxist philosophy. It has contributed to the innovation of paradigms in the following two factors: firstly to mark the new stage that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reached; secondly to illustrate the unity between the evolved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facing Chinese society and China’s unchanged basic context of still being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and its unchanged status of still being the world’s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Keyword:
new era; Marxist philosophy; context of appearance; paradigm innovation; Xi?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58。对于这一新的历史定位,必然有着诸多不同视角与方法的理解。哲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伟大的时代必然呼唤更加自信与更加强大的哲学创新范式。从出场语境和范式创新来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特征与丰富时代内涵,是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此在”“在者”等是海德格尔的话语,德里达在关注马克思时将这些话语“解构”成“出场”“差异”“在场”“打开”等言说形式。中国著名学者任平教授曾提出“马克思主义出场学研究”的创新范式,探索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路径[2]。笔者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学的范式创新图谱》一文中也着力探讨过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学的范式创新问题[3]。本文将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这一重大命题进行一些新的思考,以抛砖引玉。
一、探析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语境与范式创新是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
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最突出的亮点,也是最重大的历史贡献。其核心和关键是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一系列重大政治判断[1]116。新时代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是习总书记和党中央科学地把握了时代发展趋势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科学地把握了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科学地把握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阶段已经遇到、将要遇到、可能遇到以及难以预料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基础上作出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情况,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更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全党全国人民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1]81。新时代既是一个重大的政治论断,更是基于客观事实的重要历史判断,体现了我们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正是基于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客观现实条件的充分把握和科学分析,由此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进入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总是能够认识和把握时代发展最深层次的规律,能够发时代之先声,回应和回答时代最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实践每推进一步,理论就要前进一步,实践发展总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与时俱进提出新的要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这既是显著特征,更是基本事实,是实践发展的最新阶段。新时代是一个既往开来的时代,也是一个开放发展的时代,这一方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更加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新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是人云亦云,不是追随其他哲学亦步亦趋,而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的基础上实现与时俱进。这个与时俱进的过程以“不忘本来”作为坚实基础,以“吸收外来”作为重要资源,以“面向未来”的视野和胸怀,挺立于时代之潮头、鸣发出思想之先声[4]。
首先,发展马克思主义要以“不忘本来”为坚实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有抽象空洞的危险而无法进一步发展,既难以形成真实的社会理想和时代的价值诉求,也不能从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去考察和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变革,从而失去塑造时代精神、引领文明方向的真理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有了新的时代内涵,为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凸显新的时代主题和真理力量指出了方向和目标。同时,以源远流长的中国哲学史为根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实目标定位到创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上去。中国哲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集中体现中华文明的中国哲学精神。增强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就是要以这个独特优势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让世界人民知道中国哲学发展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
其次,要注意“吸收外来”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资源。我们坚守的以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史尤其是哲学史上的优秀成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不是那些离开了逆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宗派主义哲学。即使是中华传统哲学思想,也不是自我封闭和孤芳自赏的,而是在漫长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基础上与世界各民族创造的“美美与共”的优秀哲学基础相互借鉴发展的哲学思想。哲学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世界文明的发展历史表明,只有尊重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以全球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来实现对文明冲突的超越,使不同文明能够合理共同发展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文明发展。由某种“文明中心论”以反对文明的多样性只能导致文明冲突,使世界陷入种种危机之中。只有以“吸收外来”的博大胸怀与开阔视野推动建设新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够彰显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强大文化自信,体现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世界的主体性自觉。
最后,以“面向未来”的宽阔视野和博大胸怀推动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以立时代之浪潮、发思想之先声。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文明的活的灵魂”,其真理力量就在于它赋予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以最坚定的理想信念,赋予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最坚实的理论支撑,赋予世界文明形态变革以规律性的道路指引。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要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指导,要能够体现“四个自信”的根本原则,要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真理作为引领人类走向光辉未来的使命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时代方位的重大论断,向全世界充分表明21世纪中国毫不动摇地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坚强决心,在继续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始终为人类汇聚共识和走向未来提供深层的哲学理念,这是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生机、活力和主体性的生动体现。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必须坚持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的东西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基础——物质实践观,主张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的东西。新时代的来临,从根本上说提供了社会实践新的基础和前提,在这样的基础上认识和看待世界的变化,必然会也一定会开辟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境界,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来就是直面并敢于解答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当前,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继往开来的新时代,这意味着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辉道路;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在今天的中国必将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四个自信”各方面不断开拓进取,从而为世界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更宽广的多样化探索途径。这样的新时代带来的变革是全方位、深层次的。这样的新时代不仅为理论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本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任务、内容、途径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这样的时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是一个需要理论创新,而且一定能够实现理论创新的新时代,是一个亟待创新哲学范式而且必然能够创新哲学范式的新时代。因此,在新时代考察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学的创新范式,就需要在深刻理解新时代的本质特征,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能够与时俱进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形态。
(三)坚持从物质实践出发把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语境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5]。哲学的重大发展从来都不是从由概念、命题、理论系统这样的外在形式的变换来实现的。表明哲学真正发展的最重要标志在于,是否能够用哲学的语言恰当准确地提出、讨论、分析与阐释这一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在于这种哲学范式是否抓住与把握住了时代的迫切问题,由此反映时代精神,构成时代精神的精华。
问题是哲学的起点和归宿,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诞生之初就直面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矛盾,并因此成为二十世纪最具有吸引力的哲学。问题的提出、研究和解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存在的生命线,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正是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复杂多变的时期,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必然会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就发展而言,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何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当前最重要的问题[1,8]8。与之关联的问题最集中体现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16。哲学的范式创新应该紧紧围绕新时代所呈现出的上述特征、矛盾和问题进行与展开。“一般来说,并不是所有‘问题中的哲学’反思都能够直接达到对整个哲学研究范式的变革程度。只有那些反映一个时代的、整体性的问题群,才能成为研究范式‘格式塔转换’的触发点。外在的反思没有触及事物本质性环节本身。内在的反思需要真正用本质性向度的打开来照亮事物的在场。”[6]
“时代之所以是思想之母,实践之所以是理论之源,原因该在于此。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7]2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和科学性要求我们随着时代的需求和发展应该不断创新和发展理论思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日新月异,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问答的逻辑,必须要反映时代的变化,因而必须要大发展,也一定能够实现大发展。这是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新问题,是时代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创新范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范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创新范式、“五大发展理念”的创新范式、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创新范式,等等,必须上升到新的创新范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1,6]6
二、科学准确把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语境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语境?如何把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语境?这是我们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该要深入思考和全面认识的关键性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语境就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呈现的理论与实践之源
任平教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出场学研究”。他认为,出场学研究应该包括“出场”和“差异”这两个核心范畴,这也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出场学研究始终的一对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意义就在于,它“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6]。时代发展总要通过新思想加以反映,而实践创新需要反映时代发展的理论创新基于理论指导。任何重大理论问题都来源于重大现实问题,而任何重大现实问题都必然蕴含着重大理论问题。因为“哲学的原创性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不是逻辑推演出来的,而是在对时代性问题的哲学反思中凝练升华出来的”[4]。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那么如何对这一新时代的时代精神作出合乎逻辑性的哲学概括?如何对新时代的实践作出符合时代内涵规律性的哲学总结?如何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蕴含的时代使命意义作出显示其真理力量的理论升华?如何通过原创性的哲学出场范式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形式与内容上以新的时代内涵?对这些问题必须展开深入的研究,提出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内核、符合时代特色的哲学表达和理论表现。这既是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创性的问题导向,也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引领思想发展,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的需要。
换句话说,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何种方式出场,这不仅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能够体现新时代的实践特征和理论语境的问题,而且关系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能够体现出发时代先声、引领时代理论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语境的三个向度
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14。对这个问题的系统回答就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既要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理路,也要能够展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展开的维度,由此形成了出场语境的三个向度。
1.理论语境
哲学本身具有严整的体系和结构,形成了一整套话语范式。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其核心在于坚持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有的理论解释视角和理论思维发现、考察和把握时代主题,探索、分析与归纳提炼时代问题,对时代问题提出自己的讨论和解决方案。毫无疑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体系形成和与时俱进,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思维,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之上的。因此,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套理论范式和解释方法来观察中国已经进入的新时代的诸多变化和要求,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新时代的特点以及内含的诸多变化和要求作出深刻的说明。
2.实践语境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显著区别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内在原因。实践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是人的存在方式,在社会性生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是根本的、决定性的。新时代本身就是一种生动的实践,就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新阶段,这应当也必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提供了重要的范式。
理论源于实践,新时代的实践必然会形成新时代的理论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新时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理论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时代理论创新又为当前的伟大实践提供深层的理论指导与思想指引。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在新时代要增强原创性,就是要提炼出能够指导新实践的规律性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立足新时代、新使命、新实践,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时达的出场语境,提出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哲学范式,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更加自觉地致力于以新实践为对象展开规律性概括,提出对反映新实践的学理性探索。用现实实践活化理论、用理论创新照亮现实,让源于新时代的哲学创新和源于新实践的哲学理论培育、塑造和引导新时代精神。
3.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
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良性互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能够与时俱进、充满活力的内在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双向良性互动的生动画卷。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努力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同志在“517”讲话中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从本质上说,思想离不开语言,理论离不开话语体系。加快构建中国哲学话语体系,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哲学话语,是中国哲学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必由之路,而这样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建立在理论和实践在良性互动基础上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也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发展的过程。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需要在理论与实践双向良性互动的境遇下增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能力,需要聆听时代声音,从总体上深刻领会我们所处的新时代,创造性地提出一整套话语,从哲学层面深入理解把握新时代[8]。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才能够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实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创新。
三、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时代创新范式
新时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这个判断不仅具有历史和政治的意义,更有理论与实践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样的语境下出场,也就形成了丰富而生动的话语创新范式。总的创新范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个关键的创新范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创新范式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化的创新范式。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时代总的创新范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围绕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系统地回答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与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展开理论探索,从而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114。这一论述实质上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形成发展的时代主题、理论源泉和重大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则明确了“怎么看”和“怎么办”的方法路径问题。因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篇贯穿、全面体现着唯物主义辩证法光芒,要求我们争取理解这些关系[9]:新思想与新时代的关系、中国特色与世界意义的关系、“八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的关系、历史方位与矛盾转化的关系、伟大梦想与伟大事业的关系、以人民为中心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关系、把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与最大发展中国家地位没有变的关系、高举中国旗帜与不输出中国模式的关系、把握造福中国人民与造福世界人民的关系、雄心壮志与坚定笃行的关系,因此,它应当也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总的创新范式。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范式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从实质上说就是关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主体性理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在新时代的具体化就是社会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建设目标的提出体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范式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理论品质在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综合性创新的关键出场范式。
马克思主义出场学的研究视域为深入把握这一出场范式的综合创新与系统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视角。厘清这以出场范式的理论内涵,就要详细探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学的研究视域以及当代中国发展的世情、国情、党情等一系列重要历史语境,就必须深入呈现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本质特征、历史语境、出场路径和出场形态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科学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范式创新,需要把握如下四个基本问题。
其一,需要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这一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深刻内涵。事实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这一现代化强国目标是“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格局的价值必要性和利益范导性集中体现,它内含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语义的出场背景、前提、平台、表征以及不同现代化模式比较,重点指向社会文明建设范式的生成与打开,即五个文明建设的出场学意义与价值。在新时代这个重大背景下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范式创新,需要从范式创新的视角切入,把握新的视域、新的视角,在提质、拓面、深化上做好哲学范式创新。
其二,需要深入思考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创新范式出场的历史语境。事实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场的历史语境包括理论语境与实践语境。理论语境包括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和西方的各种现代化学说。而实践语境主要包括历史上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实践探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展开。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该在深入比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这一创新范式出场语境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形成的出场语境基础上,着力深入解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分二个阶段安排与邓小平“三步走”战略出场语境的特殊性与差异性,着力呈现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创新性出场的历史必然性、理论逻辑性与实践合理性。
其三,需要深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范式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路径以及这一路径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在深层把握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形态依赖于马克思主义出场路径的基础上,着力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出场路径,就要在建构与解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要著作文本,在中西哲学对话的基础上,扬弃西方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成果,深刻反思、准确把握和科学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范式出场的重大现实问题。
其四,需要深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范式作为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的创新形态。在深入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范式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新形态所具有的时代性、过程性与特殊性的基础上,着力揭示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范式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的创新形态,符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切合当今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是在借鉴、吸收、提炼多学科综合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创新形态之一。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范式创新
矛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社会发展规律、把握世界发展趋势的重要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学认为,从综合创新与系统创新来深入把握新时代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法论创新的视角。要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范式创新,需要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学范式创新与社会主义本质、共同富裕、人民中心地位、执政兴国、新常态等重要历史语境入手,着力呈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化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学创新范式的本质内涵、出场语境、出场路径和出场形态及其各自内在关联与整体关联性。
首先,科学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化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范式,需要深刻把握性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化的深刻内涵。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1]60。另一方面,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10。在这个“变”与“不变”之间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范式,尤其需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
其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化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范式,其出场的历史语境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语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语境,在着力深入把握比较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九大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范式的出场语境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出场语境的基础上,需着力深入解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出场语境的特殊性与差异性,进而呈现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创新性出场的历史必然性、理论合理性与实践的重要性、迫切性。
再次,在深层把握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形态依赖于马克思主义出场路径的基础上,要着力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化的创新范式的出场路径及其共性和个性,当下要在重新深入系统解读马克思经典文本并与“中”“西”哲学对话的基础上,深刻反思、准确把握与科学解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所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唯有如此才能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思维范式创新的视域,进一步深刻解答为什么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1]60。
最后,在深入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化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形态具有时代性、过程性与特殊性的基础上,着力揭示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学的创新形态,为何切合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实际和人民需求,为何是在借鉴、吸收、提炼多学科综合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种具体的范式创新形态。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任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反思与前瞻--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出场学视域[J].中国社会科学,2008(4):4-10.
[3]冯颜利.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学的范式创新图谱[J].天津社会科学,2017(2):47-51.
[4]孙正聿.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新时代中国哲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N].人民日报,2018-01-15(16).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0.
[6]任平.论马克思主义出场学研究的当代使命[J].江海学刊,2014(2):35-44.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党的十九大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刘梁剑.善于聆听时代声音 乐于扎根生活世界--加快构建中国哲学话语体系(学苑论衡)[N].人民日报,2018-01-15(16).
[9]陈瑞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辩证法光芒[N].光明日报,2018-01-15(6).
范文一: 马哲论文(经典范文6篇)
范文二: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新境界讨论
范文三: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创新范式探究
范文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世界的历程及特征研究
范文五: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意义在当今时代下的作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