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论文范文一(1):
题目:“成功学”在大学生成才中的作用
摘要:获得成功是每个青年人所期望的, 更是大学生所期望的, 不少大学生也尝试从“成功学”中获得成功。虽然部分大学生对“成功学”有认识上的误区, 但是“成功学”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并不矛盾, “成功学”可以促进大学生自我成才目标的实现。高校可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与创业、素质拓展计划中应用“成功学”理论。
关键词:大学生; 成功; 成功学;
Abstract:All the youths desire to succeed, especially the college students, some of whom have attempted to get success from "success theory".Although some college students have misunderstanding on "success theory", it makes no contradiction with the training goal of universities.It may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to become talent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make use of "success theory"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ployment and quality development.
Keyword:college students;success;success theory;
一、“成功”与“成功学”
对于“成功”, 每个时代、国家、个体都有不同的内涵与外延, 也有很多的成功范例。对于个体来说, 每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或事业中都在追寻成功, 并且为了实现成功而在不懈努力。同时, 由于所处的环境与生存背景的不同, 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有所差异。《新编学生汉语词典 (修订版) 》对“成功”的解释是“ (事业或工作) 达到预期的成果”。在特定的环境中, 成功是有规律可循的。简单的理解, “成功”就是获得预期的结果, “成功学”就是使人成功的学问。
对于成功,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解, 有许多种不同的成功案例。成功与成功学的简单关系是:成功是目标、追求, “成功学”是为实现目标而具有的方法、策略、因素与理论。高校的学生教育与管理, 目标是学生的成才, 也可以叫“成功”。
二、高校“成功”教育的现状与误区
就每个高校而言, 其培养目标随着高校的定位而有所不同, 比如, 山东大学致力于“培养民族和社会的中坚,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国际视野、过硬的社会竞争力和创造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山东理工大学致力于培养“明事理、有教养、能干事”的创新型人才, 目前已培养出十几万“人文素质高、专业基础厚、实践能力强”的学生, 而且每个专业有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山东艺术学院把“继往开来谱新曲, 与时俱进绘丹青”作为学院简介的题目, 以培养各类艺术类人才为首要目标。虽然不同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不同, 但是都是为了大学生的成功 (成才) 。
高校依托专业教育、德育教育、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等来实现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在现今的高校教育中, 大致是以“育人教育”、“成才教育”、“就业教育”来实现成功教育。高校在“成功”教育中的思路是:通过教育大学生做人做事, 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 让大学生顺利毕业, 进而为社会各行业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而在具体的落实中, 高校在培养学生方面过多注重专业教育, 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成功要素”的引导与培训, 没有明确教育学生什么是事业上的“成功”。相对于有关“成功学”图书, 大学生对高校成功教育效果的认可度不高。尽管大部分高校开设有“职业生涯规划”、“励志”等的讲座与选修课程, 个别高校开设有关于“成功学”要素的课程, 但是系统的“成功学”理论课程开设少, 参与学生人数少, 没有形成教育氛围, 教育效果不明显。
目前, 高校在大学生“成功”教育中对“成功学”的认识不到位, 目标教育意识不突出, 落实个案化辅导不到位。一些时候, 用德育教育、素质教育涵盖了成功教育。在高校的各阶段各类教育中, 什么才是居于中心地位的教育?是学风建设, 是校园文化活动, 是科技创新精神培养, 还是道德的养成, 诚信教育?估计每个高校、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重点。有时候, 重点太多就等于没有重点。笔者认为, 针对当前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激烈人才竞争和严峻就业压力, 高校要突出成功教育, 落实成功学教育, 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三、大学生“成功”的层次、目标与误区
(一) 大学生“成功”的层次
大学生能否“成功”, 按照主次顺序可以概括为:一是爱惜生命、有理想。不爱惜生命、没有理想,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二是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三是掌握基本的生存本领, 能够奉献国家与社会, 连吃饭都吃不饱, 基本的生存条件没有保障, 更不能算成功。由此, 笔者把此“成功”概括为三个层次, 第一、二层次是基础与前提。大学生平常所认为的“成功”, 大多是第三个层次, 也就是“生存本领强、奉献国家与社会多”, 而第一、二层次往往不提。人有目标追求才会有动力, 目标要可行、有道理、有意义, 并且本人努力沿着目标前进才会获得期望中的“成功”。大学生认为的自我“成才”的过程, 就是追求自我“成功”的过程。
(二) 大学生“成功”的目标
每个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成功”追求, 比如成为学习尖子拿奖学金、入党、担任学生干部、从事经商活动、考取研究生、出国深造, 毕业后的就业、创业。在具体的长远目标规划上, 有的学生期望成为富翁, 有的学生期望成为高官, 有的学生期望成为作家、文艺工作者, 有的学生期望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有的学生期望到沿海、大城市工作, 有的学生期望找到理想中的爱人、组建家庭, 有的学生抑或追求漂泊游历等。对大学生而言, 成功可以诠释成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 可以努力成为政府官员——可以担当更大的社会责任, 可以努力成为企业家——创造更多社会财富与就业机会, 也可以努力成为科学家或科研工作者——为人类探索自然改造自然而奉献。第二个层面, 成功不一定当政府官员、有高学历、成为企业家、富翁, 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 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社会的个人价值, 也是成功, 这是大多数人对“成功”的理解。
(三) 大学生认识“成功学”有以下三个误区
1.不是仅仅读几本“成功学”、“励志类”图书就可以成功。成功需要个人知识的积累, 人格素养的积淀, 及时抓住机遇的智慧。没有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 而一味地靠“机遇”去实现成功, 即使成功了, 也只是一种偶然。大凡成功者, 既有成功的知识、素质、机遇, 又有个人的不懈努力与拼搏, 其中个人的努力是最主要的。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一些在校大学生想通过书本“成功学”所提供的例子复制成功, 认为成功是有捷径的。时下泛滥的各类励志书, 有一些是经过时间检验而值得阅读的, 而有一些却没有多少实质内容。一些粗制滥造的图书正是抓住了学生急于成功的心态, 一味介绍、宣扬那些粗浅的财富理念和追逐技巧, 没有系统介绍成功的要素, 误导学生对财富的认识。一些学生因为过多地阅读“成功学”书籍, 而产生盲目的崇拜与效仿, 甚至产生错误的概念:认为成功学就是教人赚钱, 成功就是有钱。
2.“成功学”所涉及的理论, 大学生虽然学一本书籍就可以完全掌握, 但是其效果体现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大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学”理论的要素, 但是在具体的通往成功的道路上, 需要大学生不断地积累和进取, 逐步实践“成功学”的各种要素, 比如热忱性格, 专心致志, 合作品格, 善待失败, 不断进取, 恪守时间等, 需要大学生在各个方面实践好。有些大学生刻意地追求成功, 想从“成功学”中复制成功, 而不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其短期效果可能很突出, 也会有学生继续成功, 但是不利于大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人格形成。有的数学、物理专业的学生舍弃自己的专业学习, 从事简单的商业赢利活动, 以至于拿不到毕业证、学位证。这种舍本逐末的现象也有“成功者”, 但是不应该大量复制。按照现在的大学教育, “成功学”思想的落实在于“成才”的各类教育中, 比如专业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专业实习等, 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做人做事。
3.“成功学”不是一夜暴富的捷径, 成功需要付出自己的努力。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2004年重庆警方摧毁了该市最大的非法传销网络, 而被传销网网住的2000余人中, 一大半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一名曾陷入该传销网络的武汉某高校学生告诉记者, “有不少大学生梦想一夜暴富, 丧失了基本的判断。组织者还编织美丽谎言——‘辉煌的事业等着我们’、‘走过苦难, 前面就是金光大道’来麻痹他们。”另据《新京报》报道, 一名刚加入传销组织的大学生介绍, “第一天培训老师告诉她‘成功学’, 成功学——‘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那么多大学生被“洗脑”, 想通过传销达到一夜暴富的目的, 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是:许多大学生没有正确的事业观、财富观。
四、高校引入“成功学”的基础
“成功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 高校教会学生认识成功, 知道什么是成功。第二, 大学生知道什么是“成功学”的原理与要素。在此基础上, 通过多种渠道, 把“成功学”的理论与要素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素质拓展中, 达到育人的目的。
教会大学生什么是成功, 其渠道是把握“成功”的三个层次:一是促使大学生爱惜生命、有理想;二是促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三是教会大学生掌握专业文化知识, 具有很强的社会竞争力, 能够奉献国家与社会。关于大学生自杀的新闻并不少见, 笔者不再谈论生命的重要性。目前, 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 各种思想与意识相互激荡, 一部分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较深, 有的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心理素质脆弱, 有的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举例来说, 部分大学生看过《厚黑学》, 多数大学生看过“发财学”之类的街头小书, 就受到一些启发, 认为只要是成功就行, 不管通过什么途径、使用什么方法。事实上, “成功学”不是所谓《厚黑学》复制, 也不是完全的“发财学”, 更与“不择手段”、“歪门邪道”没有任何关系, 相反, “成功学”需要阐释的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
让大学生了解“成功学”原理, 正确理解“成功学”十分重要。按照《拿破仑·希尔成功学全书》的解释, 成功是一种积极心态, 成功也是一种积极行为的过程, 大致包括有积极的心态, 明确目标, 多走些路, 正确的思考方法, 高度的自制力, 培养领导才能, 建立自信心, 迷人的个性, 创新精神, 养成好的习惯, 充满热忱, 专心致志, 永葆进取心, 合理安排时间与金钱, 保持身心健康等。成功学大师希尔管叫PMA计划, 即成功法则。
按照《成功学法则全书》的解释, 成功学共划分为16讲, 第一讲“智囊团的力量”, 第二讲“明确的目标”, 第三讲“自信心”, 第四讲“储蓄的习惯”, 第五讲“进取心与领导才能”, 第六讲“想象力”, 第七讲“充满热忱”, 第八讲“自制力”, 第九讲“付出多于报酬”, 第十讲“吸引人的个性”, 第十一讲“正确思考”, 第十二讲“专注”, 第十三讲“合作精神”, 第十四讲“面对失败”, 第十五讲“宽容他人”, 第十六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成功学”在大学生成才中的应用
(一) 把“成功学”思想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尤其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包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功学”重在引导人在某一方面的发展、成功, 其本身所体现的思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并不背离。为此, 可以把“成功学”的理论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追求人生成功的活动过程之中,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立场是自己成功 (事业与生活) 所必需的。比如, 集体观念、爱国情怀、道德操守等, 都是个人成功所必须的, 从而促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实践意愿, 使成功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把“成功学”理论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付诸实施。“成功学”理论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途径是: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转化成大学生成才的目标, 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网络教育、心理健康等教育内容中灌输“成功学”理论。通过系统的课程整合, 高校可以把“成功学”变成必修课程, 分出几个章节, 向大学生系统讲解“成功学”理论, 并通过各种报告、咨询、团体辅导、社会实践等活动加以诠释。
(二) 把“成功学”思想引入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中
“成功学”理论完全可以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发挥作用, 途径是:高校提高对“成功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除了零散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开设针对性的专业教育、就业教育, 开设各类形式的专家讲座、成功校友讲座等之外, 还要系统设计、开设“成功学”有关课程, 通过案例式“成功学”教学形式, 培养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就业意识和就业技能。
一定程度上说, 大学生是否成功, 成功就业是最好的检验, 包括是否能够就业、是否人尽其才 (发挥出自己的才智) 、是否可以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取得突破。
(三) 把“成功学”思想引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
大学生全面成才需要专业知识的积累、综合素质的提升。大学期间, 由于课程压力等原因,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 与社会接触相对要少。素质拓展的目标是让大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和社会, 因此, 有必要把“成功学”思想融入到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各项活动中。高校需要引导大学生懂得“厚积而薄发”的道理, 知道“成功学”并不是一门单纯的理论课程, 而是需要自我的实践与积累。“成功学”在大学生素质拓展中的应用重点是确立目标意识。比如, 组织一场辩论赛, 组织者的出发点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参与学生的出发点是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引入“成功学”的思路之后, 组织活动变成了一项指标。组织者在辩论赛前要有更加明确的目标意识, 其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参与意识、集体合作、口才与应变能力, 具体可以细化到需要多少学生锻炼口才, 需要多少学生开阔眼界, 需要多少学生提高素质。学生参与辩论赛也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个人是否从中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与帮助。
参考文献
[1]莫衡, 李知文.新编学生汉语词典 (修订版) [Z].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1.109.
[2]丁向阳.新的腾飞—全国人才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J].中国人才, 2002, (9) .
[3]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中国教育报, 2002-11-18.
[4]田文生.三农民利用非法传销竟骗了上千大学生?[N].中国青年报, 2004-04-01.
[5]袁凌, 傅剑锋.大学生传销案调查:一个农民和两千大学生下线[N].新京报, 2004-06-28.
[6]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5-01-17.
[7]隋喜文.不许厚黑学作祟[J].教育艺术, 1998, (1) .
[8]拿破仑.希尔成功学全书 (田野译) [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7.
[9]拿破仑.希尔 (刘津, 刘树林译) .成功学法则全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6.
[10][11]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发[2004]16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
[12]潘国廷.“校漂族”的“成本分析”与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4) .
成功学论文范文一(2):
题目:浅析成功学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双重影响
摘要:20世纪90年代, 成功学借助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及人们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得以迅速传播。成功学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广为流传, 它帮助大学生在强化目标意识、激发竞争意识及提高心理素质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但成功学也给大学生带来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个人主义作风、错误的成功观、职业观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偏离等负面影响。教育工作者要将西方成功学融入中国本土的成功学精髓, 以学生的幸福为价值诉求, 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更真切更实际地多方面引导大学生成长。
关键词:成功学; 大学生; 成长成才; 影响;
Abstract:In the 1990s, Science of Success was spread rapidly with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psychological needs for success.Science of Success, widespread among the college students,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helping them enhance awareness of goal, stimulates sense of competition and improves their psychological quality. But Science of Success also brings them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utilitarian impetuous psychology of seeking quick success and instant benefits, producing individual style while forming the wrong view of success and vocational views as well as deviation of individual values.Educators should integrate western Science of Success into the essence of Chinese native Science of Success, take students' happiness as the value appeal, return to their living world and guide their development more practically in various aspects.
Keyword:Science of Success;college student;development;influence;
一、成功学内涵
(一) 成功学起源及发展
成功学是一门研究成功规律、方法和途径, 并将之付诸实践的科学。它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成功学来源于英国培养绅士的观点。成功学创始人是戴尔·卡耐基, 他运用心理学知识对成功人士的普遍规律进行探索和分析, 得出人际关系是影响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而把成功学系统化和体系化的是美国的拿破仑·希尔, 他利用20多年的时间对16800人进行采访、深入研究, 探索成功的规律, 写出了极具价值的并且可操作的十七条定律[1]。成功学的第三代大师是安东尼·罗宾, 其代表作是《激发心灵潜力》、《心中的巨人》。第四代大师是陈安之, 他的代表作是《21世纪成功学》、《自己就是一座宝藏》。随着成功学的发展, 它逐渐产生了很多分支, 也有了不少的成功学研究者。
(二) 成功学的主要内容
成功学重视成功者的经验总结, 善于归纳和化用。运用大量成功人的案例作为样板, 重视目标的确立及各种非智力因素的提升和培养。它注重沟通、善用比喻, 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来说服人, 美国人把它称为“便利店哲学”。成功学还把宗教精神糅合在其中, 宣扬“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可以成功”。成功学主要是激发成功动机及培养积极、热诚、勤奋、专注、合作等各种成功素质, 它的核心精神是激励人们以积极的心态去追求个人的成功, 尤其是经济方面的成功。但是成功学在传播的过程中, 由于传播者的解读, 以及各国的文化背景和国情的不同, 它的内容会发生改变甚至变味。另外, 成功学本身并不是一门严谨、完善的科学, 它对人们的指导难免带有主观色彩, 从而使成功学始终停留在主观激励的层面。
二、“成功学热”现象的原因分析
上世纪90年代, “成功学”进入中国后, 有关成功的书籍、讲座、培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成功学热”成为变革时期中国社会文化的一道新景观, “成功学”这个词开始在国内流行起来。据调查, 在中国, 81.3℅的人阅读过成功学书籍, 8.5℅的人了解过成功人士的奋斗经历。90℅的大学生关注过如何成功[2]。成功学借助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及人们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得以迅速传播。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经济发展的影响: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迅猛, 金钱崇拜的集体无意识的产生
计划经济时代强调集体利益, 个人相对缺乏发展的机会和可能, 人们渴望富裕的念头被政治、道德所压抑。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也改变了很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成功观。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途径, 人们追求利益和个人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 越来越多的人在改革开放之后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而这些人也被社会称为成功人士, 并被作为榜样加以宣传, 人们不再避讳谈钱。追求金钱成了越来越多人的人生目标, 深圳、上海等大城市的飞速发展, 高收入阶层对广大民众的示范和刺激作用也加剧了人们对金钱的欲望。加之受西方思潮、商业文化的影响, 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很大的冲击, 金钱崇拜不断上演, 最后发展为金钱崇拜的集体无意识。
(二) 学科困境的影响:成功学传播过程中的误导误读, 媒介的推波助澜
成功学研究了大量成功人士的案例, 总结了成功的一些规律和必备要素。为广大追求成功的人们带来了更为直接可行的经验, 但是, 由于成功学在传播过程中离开了产生它的时代背景, 加之不同的人对成功学有不同的解读, 因此也产生了不少错误的观点。比如在我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竞争意识的觉醒, 成功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进入中国, 很快得到追捧和信奉, 一些成功学大师抓住人们渴望成功的心理, 大肆宣扬, 认为成功可以复制, 成功的规律是放之四海皆通用的真理。成功学被等同于发财学, 衡量成功的标尺直指可衡量的、物化的东西。值得关注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对成功学也很沉迷, 成功学所提倡开发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素质是值得大学生去学习的, 但由于大学生对一些新鲜事物还不能很好地辨别, 所以不少人迷信成功学快速成功的、充满激情的宣传语, 甚至将这些宣传语作为制胜法宝来信奉, 达到疯狂状态。成功学在传播过程中, 媒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体在宣传成功典型的时候, 不自觉地把财富、名利作为成功的重要砝码, 把成功简单化、模式化, 这些媒介往往忘记了自身的神圣使命是让广大的人民群体获得真正的精神食粮、得到心灵的净化。他们把目标转向了商业利润的最大化。于是, 成功学书籍、音像制品、电视节目等相继出现, 并以各种噱头来吸引读者的目光, 进而使得他们着迷成瘾。在这些快餐文化中, 养出了不少“虚胖”的成功人士, 不少传统文化被这些成功学悄然改变。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和人们渴望成功的动机导致了成功学的火热。
(三) 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以物质作为成功的衡量标准
中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转变, 人们被压抑的物欲追求被激发了, 而社会对成功典型的衡量标准又往往是可以度量的金钱、豪宅、名车, 成功被物化了。以前被人们所信奉的理想、孝道、勤劳、诚实等优良传统日益边缘化, 不少人把赚钱作为人生唯一的目标和追求。经济的迅猛发展, 社会的竞争性流动更加畅通, 社会阶层分化加剧, 像“北漂一族”、“蚁族”等社会新生现象不断涌现, 而个人奋斗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并成为改变自己的社会位置的重要渠道。为了能在城市立足, 很大部分的青年无不将赚钱提到了他们奋斗目标的第一位, 以为有了钱他们可以获得体现成功的外在物质条件, 而他们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个人的安全感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四) 高等教育转型的影响:大学生生存压力日益增大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 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 大学扩招让更多的青年可以接受更高的教育, 对提高全民素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高校扩招是一把双刃剑, 它的弊端也逐渐突显。因为高校扩招后逐渐走向市场化, 很多家庭贫困的孩子由于昂贵的学费不得不放弃心仪的大学, 即使有不少贫困孩子在多方资助下上了大学, 但是家庭也为此背上了沉重的负担。高校扩招后, 大学生就业压力突显, 就业形势严峻也成为不争的现实。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 他们最终却难觅合适的工作, 甚至找不到工作。大学毕业就失业的现状对家庭经济不好的孩子来说是很大的内伤。本想大学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来帮助家庭, 可到头来还得依赖家庭, 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承受的痛。这让他们和他们的父母不禁要问:读大学到底有没有用?于是, 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在社会上悄悄兴起。笔者所执教的学校, 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 他们背负了太多来自家庭的期许, 因而, 大学毕业后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以解决家庭的负担是他们的当务之急。对于那些毕业后留在城市打拼的大学生而言, 由于没有家庭财力、人脉的支持, 他们要想在城市中立足, 必须承受巨大的生存压力, 他们对成功的渴望尤其迫切。成功学火热的时期正与大学生就业难出现的时期相逢, 于是成功学便成了这些大学生在就业难时期的一根“救命稻草”, 成功学变了味的、快速有效的成功模式的宣传得到青年学生的大力追捧。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与人们渴望成功的心理诉求也为成功学在中国的传播找到了契合点。
三、成功学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双重影响
对处于文化冲击中的大学生来说, 他们思想开放、思维敏捷, 是变革的一代, 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他们也热切地渴望成功, 想用事实证明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 因而成功学受到大学生的追捧。不少大学生把成功书籍视为自己人生成功的宝典, 争相传阅。对成功学大师充满崇拜之情, 反复观看成功学演讲碟片, 更有学生将成功警句抄在笔记本上作为座右铭。成功学不仅给学生带来激发昂扬的斗志, 也改变了他们对成功的看法, 不少大学生认为成功是有模式可以复制的, 只要确立目标就一定能成功。此类观点是否正确, 不少学者各执一辞。《新周刊》有篇文章说“成功学以速成为噱头, 以名利为药效, 误导急于走捷径成为人上人的年轻人投身其中, 投机成瘾。成功学以教育之名, 行“毒”化社会气氛, “毒”化人心, 破化多元价值观之实。”[3]人大教授周孝正说:“成功学是伪科学!”也不少学者认为成功学有它积极的一面, 要把成功学引进课堂。无论学者的观点如何不同, 成功学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容质疑的。
(一) 成功学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面影响
1. 强化目标意识, 激发学生的奋斗意志
纵观成功学书籍, 书中提及的案例、成功学提倡的模式以及成功学代表人物的诸多观点, 不难发现成功学的一大特征:成功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坚持不懈、斗志昂扬的努力就能成功。成功学从目标的确立与人的成功成才的角度层层分析、深入浅出, 既阐述了理想与成才的必然联系, 又给出了实现理想和目标的方法和路径, 由低到高, 由近及远, 使看似宏大和遥远的目标变成现实的每一个行动, 引导人们每一天的行动都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 放弃与实现目标无关的其它事情[4]。成功学里提到的成功案例充分说明了目标的重要性,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目标是成功路上的指明灯, 指引人们朝成功前进。大学生渴望成功, 目标的确立无疑是人生规划中的灵魂, 成功学强化了大学生的目标意识, 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明白了目标意识的重要性, 不少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做好了大学期间乃至更长时间的规划, 学习、工作目标明确, 大学生在工作、学习中自然斗志昂扬,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虽免不了困难重重, 屡遭挫折, 但是成功的目标激发了大学生的奋斗意志。
2. 激发竞争意识, 促进学生提升自身能力
成功学中所提及的大量的商界、政界、科学界等成功人士的事例, 真实而且具有号召、激励作用, 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和效仿。这些成功人士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能够脱颖而出, 除了天时、地利、人和外, 竞争意识是关键。因而成功学书籍所提及的成功案例无不激发广大大学生的竞争意识。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在大学期间把握大学时光, 充分锻炼自己, 夯实专业基础, 提高人际关系,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3. 克服人性弱点,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在某种程度上, 中国人含蓄内敛的特点在充满竞争的时代也属于弱点, 成功学提倡人们克服自身的弱点, 积极挖掘自身潜力, 大胆设计, 大胆秀出自我。“自信、勇气、奋斗、幸福”是这些成功学书籍里出现最多的字眼, 成功学所提倡的这些理念和大学生们年轻气盛、有活力敢拼搏的特质相契合, 应该说成功学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敢想敢做的理念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不少大学生通过成功学的励志书籍、讲座等提升了自我的信心, 激发了斗志, 提高了心理承受能力。
(二) 成功学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负面影响
1. 盲目从众, 造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
成功学尚属新兴学科, 这门学科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 但存在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成功学将成功这一人生难题简单化, 把成功作为一门容易操作的技术, 人人可以掌握规律, 有事半功倍的捷径可走, 有可以效仿和复制的成功模式。成功如同定好的人生步骤, 今天你可以到达什么位置、明天你又可以提升到什么高度。再加之整个社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人们渴望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而成功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的表现, 所以人们对成功的渴求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来得强烈。为了追求成功, 人们不再那么关注成功的过程, 而在乎成功的结果。于是, 社会上急功近利的风气日渐强盛, 在这种大环境下, 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不再安心治学, 而是急于体现个人价值、急于成功, 校园里弥漫着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
2. 忽略团队合作精神, 滋生个人主义作风
成功学极力提倡个人的成功, 使用了诸多个人成功案例来说明个人成功的价值。这些成功人士的故事通常极有宣传力和感染力, 不少成功人士成了大学生的偶像和追求成功的坐标。成功学详细阐述成功的个人努力, 对合作精神的分析较少, 有的甚至没有提及。而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的青年大学生, 从小生活在物质丰富、衣食无忧的环境下, 较之以前的大学生, 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与体验挫折的社会情境大大减少。与人合作的活动的减少, 带来了更多的自私自利, 做事、工作的思考方式多从个人角度出发。不少大学新生入学后, 有不少心理问题, 有不少是人际适应不良而导致的, 而导致这些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生活、工作中不懂得合作与交流。在一些学生组织中也出现组织与组织、部门与部门之间因工作方式、工作理念的不同, 而相互之间不愿意合作的现象, 校园里学生干部之间出现不和谐现象也不少见, 深究其原因, 就是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个人主义作风盛行。
3. 照搬照抄, 形成错误的成功观、职业观
成功学里的成功人士以财富新贵及政治人物居多, 所以不少大学生认为只有成为有财富、有权利的人才算是成功的人士。大学生的成功观很明显的一个特征是逐渐将成功与财富和权利画等号。于是在校园里, 学生兼职做生意的现象并不少见, 这些学生不惜以荒废学业为代价赚取给他们带来成功感觉的财富。还有一些学生怀抱政治家的梦想, 全身心投入到各种活动的竞选中, 以此来提高纵横捭阖的能力, 本来这应是件好事, 但由于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协调社会工作和学业的关系, 导致学业亮起了红灯, 不能顺利毕业, 更有甚者, 成天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不断地参加各种培训班, 将各种激情昂扬的文章奉为经典, 熟读、背诵, 达到疯狂的境界。在这种错误的成功观的引导下, 形成了错误的职业观。不少大学毕业生不愿意从事一些起点较低的工种, 非白领不当, 非高薪不做。眼高手低, 结果要么大学一毕业就失业, 要么就频频跳槽。在就业压力极其严峻的情况下, 不少大学生甚至甘当“啃老族”、“闪跳族”。
4. 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偏离
成功观是个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功观在很大程度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当今的大学生生活在信息内容丰富多采、信息传播极为快速的网络时代, 中西文化、多元价值观激烈碰撞, 并以各种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如今, 大学生的主体已是“90后”, 而且独生子女的比例增多, 这些孩子的生活环境具有以往不同的特点, 他们的家庭生活环境很优越, 但社会生活环境却是竞争激烈, 就业压力、成家的硬件要求等生活压力较之以前的大学生大得多。父母从小就给他们灌输“个人成才、成功”的思想, 家长所做的一切都围绕孩子的成功。崇尚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当今大学生的一大特点, 因而他们的理想信念就少了些奉献多了些个人私心, 在达成个人目标过程中少了些脚踏实地多了些急功近利。而在社会转型期间, 大学生的价值观极易受各种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 加之大学生的自身特点, 判断和选择不够理性, 容易出现缺乏理想信念或者对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及社会责任感淡化、感恩意识淡薄等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 是他们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育生存软实力的最关键阶段。在成功学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分析成功学对学生成长的利弊, 将西方成功学融入中国本土, 以学生的幸福为价值诉求, 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更真切实际地多方面引导大学生成长, 大学生必然会更容易走向成功, 前途会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高洁.西方成功学思想教育方法的借鉴研究[D].山西大学硕士论文, 2010.
[2]徐昕欣.成功由谁来判定[J].上海教育, 2011 (1) .
[3]爱冒险的蝴蝶.现代社会的三粒毒药[J].文苑, 2010 (10) .
[4]潘国延.“成功学”在大学生成才中的作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11) .
范文一:成功学论文范文(精品推荐6篇)
范文二:成功学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范文三:在大学生心理发展中成功学的消极影响
范文四:成功学的困境与陷阱
范文五: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发挥成功学理论的积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