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抑郁症的疗效

发布时间:2019-09-29


  近年来 ,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 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和精神状态对疾病的影响。诸多研究显示心理因素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预后都有重要的影响[1]。心血管病大多病程较长 , 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 长期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 使得心血管病患者的并发症和猝死率明显上升 , 而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后则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抗抑郁药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的临床效果 ,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选取 2012 年 1 月~2014 年 10 月本院老年科住院患者中 40 例心血管疾病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心悸、气短、情绪低落、担忧、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紧张、焦虑、记忆障碍等临床症状。其中男 25 例 , 女 15 例 ;年龄 49~78, 平均年龄 (68.2±7.4) 岁。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24 h 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等检查确诊为心血管疾病。疾病类型为高血压病 15 例 , 冠心病 11 例 , 风湿性心脏病 4 例 , 心律失常 10 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加用新型抗抑郁药治疗。

  1. 2焦虑抑郁症状的判定 评分标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评分 >7 分 ,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分 >10分;抑郁症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3)。根据其表现归纳为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结构因子 :F1-焦虑 / 躯体因子 , F3- 阻滞因子 , F4- 睡眠障碍因子。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F1-精神性焦虑因子, F2躯体性焦虑因子。

  1. 3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心血管病的具体情况给予心血管病药物治疗 :硝酸异山梨酯片 10 mg, 3 次 /d、卡托普利片25 mg, 3 次 /d、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12.5 mg, 2 次 /d。同时应用抗抑郁药奥思平 20 mg, 2 次 /d 治疗。治疗第 2、4、6 周进行疗效评定。总疗程抗抑郁药物治疗 3~6 个月。心血管药物出院后长期服用。

  1. 4疗效评定标准 以 HAMD、HAMA 治疗后的减分率为指标 , 采用临床痊愈 ( 减分率 >75%)、显着进步 (50%< 减分率≤75%)、进步 (25%< 减分率≤50%)、无效 ( 减分率≤25%) 四级。减分率= ( 治疗前分数 - 治疗后分数 )/ 治疗前分数 ×100%。

  1. 5观察指标 用药期间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血压情况 , 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6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 ,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奥思平治疗的总疗效 治疗焦虑症状疗效为 :痊愈64.63%, 显着进步 25.34%, 进步 10.03% ;治疗抑郁症状疗效为 :痊愈 68.45%, 显着进步 21.67%, 进步 9.88%。

  2. 2奥思平用药时间与焦虑抑郁症状及各因子改善的关系 治疗第 2、4、6 周后焦虑抑郁症状及各因子均得到明显改善 ,从第 2 周开始即有进步 , 第 4、6 周进步更为明显。见表 1.

  2. 3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症状变化 经奥思平治疗后焦虑抑郁症状有了显着改善 , 第 2 周焦虑抑郁症状及其因子即有明显改善 , 第 4 周时焦虑抑郁症状有 50% 减轻。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症状及各因子均得到显着改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均P<0.01) 治疗前后心功能不全、高血压及心律失常均得到改善 , 尤其以高血压得到稳定控制、心律失常明显减少 , 效果明显 , 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新的严重的心律失常等事件。其副作用轻微 , 多数无需治疗。见表 2。

  2. 4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食欲减退 2.50%, 恶心 2.5%,腹胀便秘 5.0%, 排尿不畅 2.5%, 无一例患者因副作用而中断治疗。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均无明显异常变化.

  3讨论

  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及其血管的疾病 , 它的治疗需要针对病因、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近年来有关心血管疾病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 , 尤其是对于心血管疾病发生过程中的神经 - 内分泌机制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 这为抗抑郁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伴发焦虑抑郁障碍奠定了理论基础。当心脏排血量不足 , 心脏通过各种途径来进行代偿性的改变 :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②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 (RAAS) 激活。心血管病导致精神障碍的机制是 :当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 导致血液中儿茶酚胺 ( 如去甲肾上腺素 ) 水平明显上升 , 与心肌细胞上的 β1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后发挥“三正效应”, 通过加强心肌收缩力来增加心排血量。同时周围血管收缩使外周阻力增加 , 导致心脏后负荷明显加重 , 引起心率加快和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此外去甲肾上腺素对于心肌具有直接的毒性作用 ,可促进心肌细胞的凋亡并参与心肌细胞的重构 , 并具有促发心律失常的作用[2], 继而引发情绪障碍。

  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伴发情绪障碍的发生率约为8%~44%, 其中又以合并抑郁症状最为常见 , 心肌梗死后的发生率约为 45%, 显着增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死亡率。心血管病伴发抑郁症是老年科常见的疾病之一[3]。

  本研究对原发的心血管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 , 给予新一代抗抑郁药奥思平治疗 , 结果显示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明显得到改善 , 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而以往临床常用三环类药物 (TACs) 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头晕等症状 , 使心血管事件增加。奥思平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 5- 羟色氨 (5-HT) 与去甲肾上腺素双重再摄取抑制剂 (SSNRI)[3], 对多巴胺再摄取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 , 有高度的选择性。

  综上所述 , 奥思平治疗心血管病合并抑郁症临床效果显着 ,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吴文源 , 季建林 . 综合医院精神卫生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10:264-276.

  [2] 陆再英 , 钟南山 . 内科学 . 第 7 版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63, 167.

  [3] 郝伟 . 精神病学 . 第 6 版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6:219,220.

TAG标签: 酸度     洛西     汀肠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