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结果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点击返回查看其余5篇临床医学硕士论文)
【第一章-第二章】VP患者和PD患者资料及研究方法
【第三章】血管性帕金森和帕金森病患者临床比较结果
【第四章】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相关因素讨论
【参考文献】血管性帕金森患者临床表现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1、一般人口学资料
由表 1 可见 VP 组患者 46 例,PD 组患者 28 例,VP 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69.80±7.95 岁,PD 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58.75±9.00 岁,两组间年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职业、民族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VP 组患者与 PD 组患者的受教育水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 PD 患者的受教育水平可能偏低。
表 1 两组间人口学特征的比较分析
3.2、VP 组和 PD 组之间临床症状的比较分析
VP 组患者和 PD 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出现运动迟缓的比例均为 100%,说明运动迟缓是 VP 和 PD 共同的症状。VP 组患者出现肌强直、认知功能障碍、锥体束征的例数分别为 44 例(95.7%)、27 例(58.7%)、24 例(52.2%),而 PD 患者出现上述三组症状的例数分别为 17 例(60.7%)、4 例(14.3%)、0 例(0%),并且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D 组患者出现静止性震颤、嗅觉减退的例数分别为 22 例(78.6%)、16 例(57.1%),而 VP 组患者上述两种症状的例数分别为 9 例(19.6%)、2 例(4.4%),并且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姿势步态异常和睡眠障碍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见表2。
表 2 两组间临床症状的比较分析
3.3、VP 组和 PD 组之间既往病史的比较分析
VP 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的例数分别为 29 例(63.0%)、25 例(54.3%)、31 例(76.4%)和 30 例(65.2%),而PD 组患者合并上述四种疾病的例数分别为 4 例(14.3%)、3 例(10.7%)、5 例(17.9%)和 3 例(10.7%),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VP 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的例数显着高于 PD 组。
在合并冠心病、脑出血、房颤、一氧化碳中毒病史方面,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见表 3。
表 3 两组间既往病史的比较分析
3.4、VP 组和 PD 组之间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
VP 组患者的超敏 c 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的平均水平分别为 1.64±0.72mg/L、15.07±2.60umol/L、2.65±0.35mmol/L,而 PD 组患者上述三项指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 1.32±0.56mg/L、11.81±3.31umol/L、2.32±0.37mmol/L,且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尿酸五个指标在 VP 组和 PD 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见表 4。
表 4 两组间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
3.5、导致 VP 的多因素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中发现的有意义的因素(年龄、教育、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认知功能障碍、锥体束征、嗅觉减退、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超敏 C 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自变量,以 VP 患病情况(0 为未患VP,1 为患有 VP)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P=0.009,OR=1.159,95%CI=1.037~1.296)、高血压(P=0.040,OR=6.097,95%CI=1.096~43.547)、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P=0.002,OR=33.052,95%CI=3.515~310.802)、同型半胱氨酸(P=0.005,OR=1.829,95%CI=1.200~2.788)是导致 VP 产生的危险因素,其余指标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未发现与 VP 的相关性。具体结果见表 5。
表 5 VP 影响因素的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