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从多模态MRI研究AFP阴性肝细胞癌影像

发布时间:2019-09-29

中文摘要

  基于多模态MRI的AFP阴性肝细胞癌影像特征研究目的分析AFP阴性肝细胞癌(HCC)的多模态MRI征象和生物学特性,提高对AFP阴性肝细胞癌的影像诊断水平。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经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96例肝细胞癌患者,均具有明确的病理结果,资料完整详实。所有患者排除生殖细胞类肿瘤、急重型肝炎、胃肠道及胰腺、胆系肿瘤、妊娠等其它干扰因素,排除MR检查禁忌症等,均于治疗前半月内行血清AFP检测及多模态MRI检查根据AFP正常浓度参考值(AFP<20ug/L)将所选样本分为AFP阴性组(研究组)和AFP阳性组(对照组)。将两组患者行多模态MRI检查,包括常规MRI检查的形态学表现、三期动态増强扫描的强化恃点、MRI增强信号强化差值的变化,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相应ADC值的定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和生物学特征。

  结果96例HCC患者中,AFP阴性组38例,阳性组58例。巨块型32例(33.3%),其中阴性组6例(15.8%),阳性组26例(44.8%);结节型26例(27.1%),其中阴性组12例(31.6%),阳性组14例(24.1%);弥漫型10例(10.4%),其中阴性组1例(2.6%),阳性组9例(15.5%);小肝癌28例(60.4%),其中阴性组19例(50.0%),阳性组9例(15.5%)。两组间在巨块型、弥漫型及小肝癌的分型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0.05)。

  阴性组中合并感染HBV者10例(26.3%),合并感染HCV者2例(5.2%),合并肝硬化者27例(71.1%);阳性组合并感染HBV者45例(77.6%),合并感染HCV者9例(15.5%),合并肝硬化者41例(70.7%)。两组间在合并HBV的对比分析中,PC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合并HCV、肝硬化的比例上,户>0.05,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两组HCC的常规MRI表现中,在病灶单发、形态不规则、坏死、出血、转移、侵犯血管等影像学特点中,阴性组与阳性组的比例分别为31例(81.6%):34例(58.6%),15例(39.5%)??46例(79.3%),12例(31.6%):36例(62.1%),3例(7.9%):15例(25.9%),10例(26.3%):33例(56.9%),4例(10.5%):21例(36.2%),对比分析,PC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RI三期增强扫描,AFP阳性组有44例(75.9%)表现为动脉期高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相对低强化的特点,即所谓的“快进快出”典型强化特点;而AFP阴性组有22例(57.9%)表现为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呈相对低度强化,即“快进缓出”的强化方式。两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两组间增强前后的信号值差值对比研宄中,阴性组及阳性组MRI增强的平均信号值差值分别为657.8、590.7、458.9及624.6、488.35、368.3;阴性组门脉期仍然维持着较高的信号值差值,而阳性组于门脉期强化的信号值差值明显下降。对比分析,两组在门脉期及延迟期的增强信号值差值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〇。〇5.

  通过对两组间多b值DWI成像,定量分析S(b)/S(0)均值及多b值下ADC值变化。

  研宄发现两组病灶内的弥散情况随b值增加均有下降,但AFP阴性组在b值200mm2/s的位点时,随b值的升高,S(b)/S(0)均值下降趋势较阳性组更为明显。当b值为50、100、200mm2/s时,两组间病灶内的ADC值偏大,虽均有下降趋势,但彼此差异不大,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XJ.05)。当b值升至400、600、800mm2/s时,阴性组与阳性组ADC值分别为:2.68±0.51:1.42±0.17、2.50±0.54:1.25±0.20、2.20±0.29:1.02±0.17,阳性组的ADC值下降幅度较阴性组明显增大,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〇U在对两组病灶的病理组织分化对比分析发现,AFP阴性组高分化者18例(47.4%),中分化者13例(34.2%),低分化者7例(18.4%);AFP阳性组高分化者10例(17.2%),中分化者22例(37.9%),低分化者26例(44.8%)。两组间在病理组织分化的对比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_;.结论AFP阴性HCC的多模态MR具有以下影像特点:病灶以结节型和小HCC多见;单灶生长居多,形态多规则,肿瘤内部较少出现坏死及出血,不易形成门静脉癌栓;肿瘤内动、静脉血供均较丰富,MRI动态增强扫描常表现为“快进缓出”的强化特点;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为肿瘤弥散受限,但随着b值的逐渐增高,信号强度相对下降较快,相应ADC值下降缓慢;病理上以高、中分化居多。

  主题词:甲胎蛋白,肝细胞癌,磁共振,阴性,阳性

目录

  前言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HCC)在肝脏原发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也是消化系统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生存率低,预后效果差。5年生存率不足10%,在消化系统病死率仅次于胃癌和大肠癌,位居全球第三⑴。我国HCC的发病率尚处于较高的情形,每年HCC新发患者约占全世界的40%,因HCC致死人数约占全球35%M.

  临床上诊断及评估HCC的一项重要血清指标为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AFP属于白蛋白家族成员,为糖链蛋白。胎儿时期合成于肝细胞,血清呈高表达,出生后则显着下降,血液中仅以低浓度存在。当肝细胞癌变时,这种蛋白基因链被激活,恢复AFP合成功能。随着肿瘤的进展,AFP在血清中的浓度会进行性升高。因此,AFP作为诊断及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一项相对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广泛应用于临床研宄和临床实践表明,AFP对于HCC患者的阳性表达约为70%-80%[3],临床上有约20°/^30%的HCC患者血清AFP浓度处于正常水平,即“AFP阴性”HCC.该现象说明肝癌细胞合成AFP存在差异,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不同群体的肝癌细胞遗传基因活化程度不同,转录和翻译水平存在差异,引起蛋白并未表达,因而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激活甲胎蛋白的基因足够活跃,促进甲胎蛋白的分泌,甲胎蛋白在血清中的浓度就会升高。如果这种遗传基因仍处于“休眠”状态,未能激活甲胎蛋白,血清中的甲胎蛋浓度便处于正常值范围。

  临床上HCC的典型表现主要包括:腹痛、乏力、消瘦、腹部包块、黄疸、腹水等症状体征。在一项对AFP阴性和阳性肝细胞癌的临床对比研究中[4】发现,AFP阴性HCC与阳性HCC在Child-Pugh分级中A级符合率(56.6%vs32.4?4,P<0.05),而C级符合率(2.6%vs16.7%,P<0.05)。这说明AFP阴性HCC对肝功能的损伤相对较轻。李丽等[5]对102例AFP阴性HCC患者的临床特点研宄后发现,AFP阴性HCC合门脉癌栓相对偏少、初诊时分期相对较早,经治疗后生存率明显提高。国外CipollaV等[6】报道门脉癌栓是影像预后的重要因素,HCC合并门脉癌栓者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无门脉癌栓者。大多数国内外学者认为,AFP阴性HCC患者腹痛、消瘦、腹部包块等临床表现的概率明显较AFP阳性患者少,在临床表现及预后等方面前者相对较好。对于HCC的诊断,除血清AFP的检测外,影像学检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超声、多层螺旋CT、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等影像设备及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大大提高了对HCC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尤其是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多种成像序列、组织灌注、水分子弥散等独特的功能成像,对肝脏疾病特别是HCC的诊断优势显着,已成为临床诊断和鉴别HCC十分有效的检查技术。然而,由于AFP表达的不确定性,加上AFP阴性HCC的影像表现的复杂性,使其诊断存在挑战,导致很多早期的AFP阴性HCC不能及时确诊,延误了治疗而影响预后。现阶段,对于AFP阴性HCC的研宄,大多学者集中于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等因素的分析%而对于AFP阴性HCC的影像学研究尚鲜有报道。既然AFP阴性HCC在临床表现上与AFP阳性HCC有着较为显着的差异,那么两者间的影像学特点是否具有差异性,其影像学表现是否与临床特点具有一定相关性,值得深入研宄与探讨。因此,本研究收集AFP阴性HCC与AFP阳性HCC病例进行多模态MRI对比分析,力求寻找AFP阴性HCC的多模态MRI特点,提高对于AFP阴性HCC的影像学认识,为临床诊断AFP阴性HCC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由于本篇文章为硕士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

  一、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1研究对象2AFP检测
  3MRI检查方法

  (二)观察方法
  1常规MRI征象分析
  2増强MRI特征分析
  3弥散加权成像(DWI)
  4病理分化对比分析5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一)AFP阴性组与阳性组的临床特点
  (二)阴性组与阳性组HCC常规MRI特征
  (三)阴性组与阳性组MRI增强比较
  1阴性组与阳性组三期增强特点比较
  2阴性组与阳性组病灶内MRI信号值强化差值对比

  (四)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
  1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S(b)/S(0)均值
  2多b值DWI对应ADC值的研宄
  (五)阴性组与阳性组病理分化

  三、分析与讨论
  (一)AFP的临床意义
  1.AFP的产生及作用
  2.AFP阴性HCC的临床特点
  (二)多模态MRI对AFP阴性HCC研究的意义
  (三)研宄结果对比分析及讨论
  1.AFP阴性组与阳性组HCC的临床特点分析
  2.阴性组与阳性组常规MRI征象对比分析
  3.阴性组与阳性组MRI增强特点对比分析
  4.AFP阴性组与阳性组多b值DWI对比分析
  5.AFP阴性组与阳性组病理分化对比分析

结论

  第一,AFP阴性HCC临床分型以结节型和小HCC多见,AFP阴性HCC较少伴有乙肝等基础疾病。

  第二,AFP阴性HCC具有病灶相对偏小,单灶生长居多、形态多规则,肿瘤内部较少出现坏死及出血、伴发转移相对少见、不易形成门静脉癌栓等特点。

  第三,AFP阴性HCC肿瘤内静脉血供较丰富、MRI增强扫描常表现为“快进缓出”的强化特点。

  第四,AFP阴性HCC在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受限,但随着b值的逐渐增高,信号强度下降较快,相应ADC值下降缓慢。因此,通过多b值的DWI可以间接评估瘤的増殖能力及生物学特征。

  第五,AFP阴性HCC在病理上以高、中分化居多,低分化相对较少。第六,AFP阴性HCC相对于阳性者,肿瘤的恶性度偏低;多模态MRI可以定性、定量观察AFP阴性HCC的影像学特征。

  参考文献

【由于硕士论文篇幅较长,此页面不展示全文,如需全文,请点击下方下载全文链接】

TAG标签: 甲胎蛋白     肝细胞癌     磁共振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