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一轮校园足球(为区别过去5年的校园足球工作,简称“新校园足球”)的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即将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新校园足球必将与至今已开展5年的校园足球在诸多方面呈现出新的思路。这些新的思路不应该是一些具体方法的转变,而应该是使校园足球得以健康有成效开展的新的顶层设计。研究认为:新校园足球顶层设计的核心内容是体制的改革和机制的重构,而顶层设计最主要的任务是解决“两长”,即校长和家长的积极性。为此,新校园足球应该在诸多方面做出创新的工作。
关键词:校园足球;顶层设计;体制改革;机制重构
1 问题的提出
2014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就足球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批示,批示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变压力为动力,下决心把我国足球事业搞上去。一是要改革创新,这是足球事业发展出路所在。要处理好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大胆推动领导体制和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勇于破除制约足球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藩篱,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形成充满活力的足球人才培养、组织管理、竞赛、市场开发、激励保障方面的机制和体制。二是要坚持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从群众性参与抓起,抓好群众基础,夯实人才根基。特别是抓好青少年,既重视技术能力培养,又注重意志品质的培养。三是要坚持抓细抓实,从基层建设、运动场所等基础性工作抓起。可行的措施要加快落实,尚需论证的要抓紧研究,认真扎实地把工作做起来。足球事业有其发展规律,实现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急功急利,追求短期出成绩,欲速则不达。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通过不懈努力,推动足球事业不断迈向新台阶。有关足球体制改革的问题,可同中央改革办一起再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思路措施,搞好顶层设计。
总书记在这一段寓意深刻、内涵深远、内容丰富、要求具体的批示最后,以“搞好顶层设计”六个字做了结尾。可见,习总书记认为搞好顶层设计是发展好新校园足球的关键所在,搞好顶层设计是新校园足球取得成效的希望所在。换言之,缺乏好的顶层设计也就是总书记指出的以往校园足球存在的缺陷。可见顶层设计是校园足球最本源性的问题,是最为重要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顶层设计?什么是新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过去的校园足球顶层设计存在怎样的问题?新校园足球需要如何科学的顶层设计?这个科学的顶层设计又具有怎样的结构?它需要怎样的具体工作来反映、来落实?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那么校园足球的这个顶层设计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总书记“711”批示中找到答案。我们可以发现,总书记在批示中曾五次提到“体制”,曾五次提到“改革”,曾三次提到了“机制”,曾两次提到了“创新”.据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总书记的心中,“体制的改革”和“机制的创新”是这个新校园足球顶层设计的最重要内容。
2 过去的校园足球在顶层设计方面有怎样的缺陷?
顾名思义,顶层设计就是最上位的设计、最反映本初意图的设计、最具有指导意义的设计、最具有原则性的设计、涵盖性最强的设计、能指导所有下位设计的设计,是有了这个设计后面的一切设计就有逻辑,就水到渠成的根本性设计。如果我们认为过去的校园足球工作还存在众多缺陷的话,那么造成这些缺陷的源头是顶层设计的缺陷。在此,让我们先看看过去的校园足球在顶层设计上都有哪些缺陷。
2.1 过去的校园足球严重缺乏对体育现行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的思路与措施
五年前开始的校园足球工作,从总体来说,并没有充分显现出对中国足球的巨大推动,也没有显现出对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明显推动。其中原因是多样的,有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有政策不到位的问题,有具体工作落实不好的问题。但本文认为,最大的问题还是体制的问题,还是所谓“举国体制”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为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力发展竞技体育运动,并逐步建立起了以“集中全国力量办体育,有所为有所不为地、超常规地发展部分优势项目,迅速提升某些竞技体育项目水平,为国争光”为基本特征的“举国体制”.应该说,这个“举国体制”顺应了当时的历史发展阶段,也是成功的,这个成功充分体现在“乒乓外交”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上。但是,随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新时期的到来,带有强烈计划经济色彩的“举国体制”也面临着诸多严峻问题:
(1)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社会动力和市场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的问题。
(2)如何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使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相互促进的问题。
(3)如何促进运动员更好地接受国民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问题。
而过去的校园足球并没有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依然沿用过去“教育部门抓课程,抓群体、抓后备,体育部门抓比赛、抓训练、抓高水平”的两层皮式、旧式的体教结合思路。这个旧思路不能从根本解决现行“举国体制”的问题,也无法促进足球的社会化和市场化以及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2.2 过去的校园足球没有形成青少年参加足球训练的新动力机制
校园足球要有自己的动力机制作为支撑,动力机制就是能让全社会都重视青少年的足球,都支持青少年参加足球的训练。但由于中国应试教育倾向的客观存在,许多家长把孩子从事足球视作歧途,不愿意让孩子练足球,生怕耽误了他们的前程,这使得许多有天分和爱好足球的青少年被迫失去参加足球训练的机会。
而各学校的校长们也因为应试的评价压力并不积极让学生去练足球,这就是青少年足球动力不足的问题,也是当前中国青少年足球人口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过去的校园足球基本是一种“以体育部门为主导,教育部门在形式上协助,依靠层层的行政力量推动,进行学校布点并给与布点学校少量经费支持作为鼓励”的做法。这种做法显然不足以形成一种符合家长对孩子成长期望的、现实的、可持续的动力机制,这种做法也难以真正调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特别是校长的积极性,更没有巧妙地利用升学考试的杠杆,也没有充分利用体育竞赛的宣传效力,总而言之,是没有形成一种类似市场机制的动力机制去借力地推动工作。
2.3 过去的校园足球没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采用了错误的学校布局方法
过去的校园足球工作的思路可以概括成是一种“自下而上,即先在小学布点、然后再初中、高中、大学、以形成”一条龙“,意图是先从最底层的普及开始抓,然后逐层上升。这个思路看起来挺合理,然而实质上是错误的,因为它根本没有按照教育的规律来设计。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让孩子上好大学是所有家长的期待,也是他们是否支持学生参加足球训练的动力源,而自下而上的布点能让家长和校长看见孩子怎样的前途呢?这样布点又从校长和家长那里会获得怎样的新动力呢?这样的布点又能使上下级布点学校产生怎样的联动机制呢?上一级学校为什么要积极为下一级的学校当出口呢?事实上,这样近似盲目的布点已经出现问题,上海的一位资深足球教练针对教育部长发言提问,我们练了足球的学生取得好成绩又能怎么样,又能去哪里上学呢?
2.4 过去的校园足球按计划经济思维采取了”撒芝麻盐“式低效投入方法
过去的校园足球在布点学校的支持方面基本是按计划经济的思维,采用了一种”大铺面“和”撒芝麻盐“做法。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数据,自2009年起,校园足球已布点大约2 200所实验校,每年支持4 000万的经费(从2013年起上升到5 600万),相当于平均每个学校只支持了2万元左右经费。据调查,还有些地区的试点校仅仅拿到几千元经费,这些钱对于学校开展校园足球的各种活动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种做法实质上就是一种形式主义和敷衍行为。谁都可以判断这些经费能否产生校园足球的新动力和新局面,谁都1生校园足球新机制。
2.5 过去的校园足球依然缺乏与学校体育和阳光体育运动的联系与互动
应该说,开展校园足球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促进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体魄强健,还是要使我们国家真正成为体质强国和体育强国。开展校园足球不单是为足球,更是为校园,其根本目的还在于让体育回到校园,回到学生的身边,但如果还是用狭隘的思维去开展校园足球工作,而没有把目光放在促进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方面,那么这个校园足球一定不是总书记心目中的那个”既重视技术能力培养,又注重意志品质的培养“的能够起到青少年教育作用的足球。而过去的校园足球在与学校体育和阳光体育结合这方面思路并不清晰。
依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过去的校园足球没有充分反映本初的意图,即要通过校园足球的开展形成一条”充分利用国民教育体系内的系统教育优势和强大的内在动力发展足球,并创出一条在国民教育体系内完整地、健康地、可持续发展的足球振兴之路“,而过去的校园足球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思想和指向,因此也就对教育系统内的工作不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其”运动员全面发展“的原则性不强、足球功能涵盖不全、基本没有系统的下位设计。这就导致了下位的布点、训练、输送等工作缺乏整体感和逻辑性,只有盲目的”大铺面“布点和简单的”撒芝麻盐“式的支持,当然过去的校园足球也就不能水到渠成地、健康地发展了。
3 论新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
从本质上讲,新校园足球是在国民教育体系内发展高水平竞技体育训练体系的一个突破口和尝试,是探索在国民教育体系内既能健康地发展足球,又能使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更好地接受国民教育并全面发展的尝试,还是调动教育和体育两大系统的积极性,促进全民办体育局面进一步形成的尝试,当然更是在校园足球实验成功后,促进我国”新的举国体制“得以全面形成,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实验。为此,新校园足球必须有其独特的顶层设计思想。
3.1 校园足球在体制改革方面的顶层设计
为什么要让教育部门来主抓校园足球,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青少年都是学生,他们此时都应在学校接受国民教育。体育的人才也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也应接受完整和系统的国民教育,而过去在”让体育人才全面发展“这一方面我们是有不足的,国内外也多有诟病。近年来,让国家竞技体育回归到国民教育体系中,以实现国家竞技体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愈来愈多有识之士的强烈呼声,因此新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也担负着国家体育体制创新的一个使命。新校园足球在体制改革和创新方面的顶层设计体现在:随着校园足球回归国民教育体系,其学校的布点布局策略、相关政策的制定、优秀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管理、各级学生联赛的设计与组织、足球发展的经费预算等工作也随之进入正规的国民教育管理体系,这个变化会带来全新的体制与局面的改变。
(1)由教育系统推进的校园足球学校的布点布局,会按照国民教育的规律和升学的动力来进行,会使符合升学规律的”足球一条龙“更加合理和稳固。
(2)由教育部门根据教育规律来制定招生、课程教学、学籍管理、学生竞赛、学生运动员奖励等相关政策,会使学生竞技体育在学校系统里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3)由教育系统管理优秀学生足球运动员的队伍,建立相应注册系统,会让大学生运动员的管理更加具有教育性,使大学生的足球竞赛更加健康和纯洁。
(4)由教育系统组织各级学生足球联赛,会使学生足球比赛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更成为学生们自己的庆典,比赛也会更容易融入校园的文化,成为校园精神。
(5)经费预算等工作都会进入正规的国民教育的管理体系,可以真正保证校园足球的训练,特别是竞赛的需要,可以为运动员提供更好的条件。
3.2 校园足球在机制创新方面的顶层设计
要搞好校园足球,还必须要有新的动力机制,本文认为:抓动力就要抓住两个”长“,即家长和校长。试想,如果一个家长天天想着让孩子多做点作业搞好应试上个好大学,他会让孩子参加足球的训练和比赛吗?试想,如果一个校长天天想着提高重点大学的升学率来扩大学校影响,他会让他的学生天天搞足球训练并花钱送他们去比赛吗?
如果我们建立并搞活了各级学生足球联赛,甚至办成了像美国美式橄榄球联赛(NFL)那样轰动的比赛,就可以充分调动校长们的积极性。正如某大学校长对本校运动队说:只要让你们能背着咱们的校名和校徽在中央电视台上出现,能让全校同学看到你们在国际国内赛场上的精彩表现,你们需要什么支持就给你们什么支持。这充分说明了校长们对学校运动队对学校宣传作用的重视、对运动队促进校园文化意义的重视。如果有了这样的比赛,学校校长的动力问题也迎刃而解。
如果家长和校长这”两长“的动力机制都解决了,那么青少年参加足球训练的环境就会大为改善,如果真正形成了大中小学校优秀足球人才层层输送的良好局面,也就用不着那么多的动员和行政命令了。此时,一个巧妙利用升学机制的校园足球的动力链就形成了,动力有了,青少年足球人口的问题也就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了。
4 实现新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的工作
那么,为了实现新校园足球体制和机制创新,我们必须深入地进行以下的思考,协同创新地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 要认识到校园足球不只是体育、更是教育、是培养亿万青少年的系统工程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其魅力无穷,受到全世界青少年的热烈追捧,它集跑、跳、投(射门)于一体,集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素质发展于一体,它更能培养当代青少年甘于吃苦耐劳,乐于协同竞争,勇于与人交流沟通、善于解决问题等好品质。中国要让学校体育振兴起来就必须要找一个好的突破口,而让广大学生热爱足球就是这样的一个可行的突破口。中国发展好了校园足球,再把经验延展到校园篮球、校园排球、校园乒乓球、校园羽毛球、校园网球、校园武术、校园体操等,到那时,校园的学生竞技体育就会和校园的群体融合起来,校园的体育文化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激情四射。搞好校园足球还可以促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一校一品、一生一长“的真正形成,最终促进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体魄强健。校园足球不只是体育,更是教育,这是看待校园足球应有的态度。
4.2 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形成新的发展机制,创新性地开展校园足球工作
新校园足球的开展,一定要强调以制度创新为动力,要真正地形成新的机制和新的动力体系,要按照总书记的”大胆推动领导体制和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勇于破除制约足球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藩篱“的指示,创新性地开展校园足球的实验,这是校园足球工作能够健康地、可持续性地、确有实效地得以开展的基本保障。
4.3 以国民教育为平台,打通各级升学通道,促进青少年学生运动员全面发展
教育部门必须研究出可行的足球特殊人才的招生制度。如果每年全国200所试点高校都可以特招10名足球学生,如果每年还可以保送10名研究生,那么每年全国就可以招收2 000名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和2000名研究生足球运动员,那么中国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就都可以在国民教育体系里,既受到良好的国民教育,同时又可以很好地接受足球训练,成为新一代全面发展的优秀足球人才。
4.4 创新新的教体结合方式,遵循教育科学和训练规律,科学地开展校园足球
今后的校园足球工作以教育部门为主导,但并不意味着体育部门没有事情做了,相反,教体结合共同努力是搞好校园足球的坚强基石和有力保障。校园足球必须以教体结合为基石,大力构建与以往不同的,工作分工更加明确的教体协同创新系统,遵循教育科学和训练科学的规律开展校园足球。具体来说,教育部门负责校园足球的定点学校布局、课程与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课余训练、人才培养、管理与评价、安全保障、国际交流等工作;体育部门在体育教师、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培训、资质认定和选聘、专业训练、场地建设、竞赛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其他部门也要为校园足球工作做贡献,如发展改革委员会负责规划校园场地建设,财政部负责中央财政的经费支持和审核,共青团负责协助教育部组织各类校园足球活动,新闻出版与广电总局负责组织协调校园足球宣传工作等。
4.5 以大学足球为龙头,形成自上而下的引领和动力,有活力地开展校园足球
新校园足球工作思路的新变化应该是:以大学足球为龙头,形成自上而下的引领作用、自下而上的动力机制,上下贯通的培养体系,有活力有层次地开展校园足球。为什么要抓大学的足球发展?为什么要在好大学、名大学设立200个实验校?试想,如果全国的名大学里都有了足球队,那么一大批好高中就会随之出现足球队,随后一批好初中里也会出现足球队,再随后在一大批好小学里也会出现足球队,他们层层签约,层层输送,形成一个”踢好足球,上名大学“的校园足球体系。试想,那时,家长们会反对他们的孩子去努力地踢足球吗?如此,按1∶5的比例来算,大学有了200所实验校,高中就会立即出现1 000所实验校,初中就会出现5 000所实验校,小学就会出现25 000所实验校,那时,一个校园足球的金字塔就会自然形成,一个学生优秀运动员的训练”一条龙“就会展现。一个与以往”撒芝麻盐“和”大铺面“的简单学校布局的做法完全不同的,有动力、有层级、有衔接、有互动的校园足球大布局和大联动局面就会出现。到2015年,我们重点建设2万所中小学校园足球定点学校,使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大中小学学生达到2千万人的目标就可以实现。
4.6 以青少年足球精品赛事为热点,加强对校园足球
的宣传和弘扬,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推动校园足球要尽快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校园足球竞赛机制,较好地完成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建设。要建立省级统筹、分级管理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校园足1共享的学生运动员注册和青训运动员注册系统,对青少年足球人才进行规范化管理,还要逐步建立校园足球赛事管理服务系统,实现对校园足球校内、校外赛事的有效管理。
4.7 在升学制度、经费、教练员引进与培养等方面建立保障,可持续地开展校园足球
要发展好校园足球,除了要转变思路和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以外,政策的支持和条件的保证必不可少。
新校园足球要努力做好以下保障性工作:
(1)要通过特殊招生、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等,切实保证有足球天赋和发展潜力的学生能够得到优质的文化教育,在好的学校里接受高水平的运动训练。
(2)中央财政依托现有教育投入渠道,每年投入一定数量的财政经费,支持校园足球的场地改善、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培训、信息化管理、国际交流、安全保障等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3)通过引进和培养工作,尽快使每个校园足球定点学校拥有至少1名专职足球教师。要大力开展校园足球教师专项培训,提高足球教师的教学和训练水平。要允许退役专业运动员经过培训通过考核后参与校园足球工作,承担校园足球课余训练、教练、裁判、赛事组织等工作。
(4)要加大专项性投入,使每个定点学校,按照小学5人制到8人制、初中以上11人制标准场地要求建设足球场地。农村、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校园足球定点学校的场地建设,符合规划要求的,可纳入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5)充分调动社会资源,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开办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和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充分利用校内外足球场地、教练员、体育教师等资源,活跃校内外体育文化娱乐生活、强化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社会基础。
(6)要创造各种条件,帮助更多的校园足球布点学校代表队出国交流比赛,在与世界各国同龄人的比赛中开拓视野,互通有无,增加交流,水平得到提高。
(7)要加强对校园足球的宣传和造势工作。建立校园足球新闻工作委员会,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有计划地宣传各级各类校园足球竞赛活动,营造出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全社会关注校园足球的浓厚氛围。
5 结语
总书记的”711“批示已经为足球改革和校园足球的发展指明了方向,”711“批示是当前和今后校园足球工作的一个根本遵循。新校园足球若不想再踏上过去的老路,就要遵循改革创新,夯实根基,打牢基础,遵循规律,久久为功的要求,科学有效地进行开展,而顶层设计则是关键。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查萍。对 我 国 竞 技 体 育 ”举 国 体 制“的 理 性 思考---激情后的冷静,辉煌下的问题:北京奥运会后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2):1701-1703.
[2]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S].体群字[2009]54号。
[3]李卫东,张廷安,陆煜。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情况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5):22-25.
[4]李元伟,鲍明晓,任海等。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8):1-5.
[5]刘天彪。中超联赛俱乐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的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张辉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7]胡安义,吴希林,蔡开明。德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3(9):67-70.
[8]陈洪,梁斌。英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演进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3(9):111-114.
TAG标签:
过去
新特
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