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体育论文 >

运动员比赛中的心理控制能力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9

 

  近代网球运动起源于英国,在欧洲地区开展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网球文化底蕴深厚。约 1885 年该项运动传入中国,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体制环境等诸多因素制约,网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还较为缓慢,直至 90 年代后期,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部分省市接连不断的引进些高水平的国际赛事,同时也积极承办低级别的职业网球赛事,这为国内职业网球运动员提供了一个宽松、良好的竞技平台,开启了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女子竞技网球发展迅猛,在 2004 年的雅典奥运会上,李婷/孙甜甜组合历史性的摘得中国奥运会上的第一块金牌,2006 年郑洁/晏紫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夺得中国选手在四大满贯赛的首冠,亚洲一姐李娜更是在 2011 年和 2014 年勇夺法网和奥网两座大满贯单打冠军,然而男子网球却一直保持沉默,表现平平,不尽人意,这与经济投入少、高水平参赛机会少、教练员的经验有一定的关系[1].
  
  网球运动是一项具有击球位置的精确性、比赛阶段的控制性、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外界环境的抗压性等特点的运动项目。从运动训练的角度来看,依据田麦久教授的《项群理论》,网球项目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在此项群中运动员竞技能力各决定因素作用的判别中,强调身体素质、技战术因素起决定性作用,身体形态、机能、心理、智能起着重要作用[2].然而在当今的职业网球比赛中,对心理因素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根据笔者查阅的大量文献,大部分数据表明,心理因素左右比赛结果的比重多达 50%以上,甚至有些学者认为比赛的胜负 80%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有关。原因可从以下两点来理解,其一,从运动员的成才体系看,对于职业网球运动员而言,他们一般都经历过基础阶段训练、专项提高阶段训练、最佳竞技阶段训练和竞技保持阶段等不同阶段的科学系统的训练,技战术水平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技术层面的差异不大,再加上有完整的竞赛体系作为保障,导致运动员的体能、技战术差距日益缩减;其二,从运动员的竞技状态看,因网球比赛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比赛中,你会常常看到排名低的运动员往往能战胜高排名的选手,也就是说当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较好竞技状态,有专注的注意力和高度的自信心,技战术水平的发挥会超于寻常,这时能彻底击溃对方的心理防线,最后取得比赛的胜利,这还要归功于心理因素。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李娜退役前所取得较高成绩要得益于其教练卡洛斯在心理层面的有效指导。运动心理学是主要侧重于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尤其是专业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及变化[3],文章基于体育心理学原理,拟对职业网球运动员竞技过程的不同阶段中的不同心理表现进行探讨,提高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心理控制能力,从而获取较好的比赛成绩。
  
  一、运动员的参赛动机
  
  网球运动员参赛动机可分为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内源性动机主要包含运动员能胜任的动机、成就动机以及接受挑战的动机等;外源性动机则包括获得物质和精神奖励、比赛任务、教练员、家庭、社会期盼等外部环境的压力引起的运动动机[4].网球运动发展至今,现已形成一项高度职业化、现代化、商业化的运动项目,职业运动员生存的唯一来源就是依靠比赛奖金,由于赛事密集程度大,运动员要长年奔波于世界各国参赛,衣食住行、训练费、教练费等等都需要一笔巨大的开销。据不完全统计,2015 年在国际男子网球组织机构(ATP)注册的现役职业运动员约为 5800 人,排名在前 100 位的运动员依靠良好的比赛成绩,有较多的奖金及广告代言作为收入,生活完全富足,在 100-200 名之间的运动员收入与支出相抵,勉强能维持生活,然而排名在 200 名开外的运动员则需要自负亏盈,奖金收入远远不抵开支。虽然我国的网球竞赛体制正在往市场化方向改革,但目前仍以体制内为主,一切费用都由政府买单,有时会产生运动员参赛态度不正、训练不刻苦等弊端。因此,运动员在参赛的行为动机中,必须要有清醒、客观、理性的认识,参赛动机过强或过低都将会对比赛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只有保持适当的参赛动机、内源性和外源性动机的有效结合,才能有效的调节运动员赛前状态的焦虑及唤醒水平,提升运动员的最佳竞技表现,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
  
  二、运动员赛前状态的心理特征
  
  焦虑状态:李维等人于 1995 年提出“焦虑”概念一词,它是指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在网球比赛开始前期,通常会先进行抽签仪式形成整个赛程的对阵表,有的运动员如果碰到种子选手,有可能会首轮直接出局,如果抽到水平接近的选手,对整个比赛来说也是极有压力的,因为在后面轮次的比赛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在职业网球竞赛中,一般都采用淘汰赛制,输一场比赛就得打包回家,加上网球比赛没有时间限制,且多数比赛在室外进行,容易受天气因素影响,运动员只有在球员休息室等待侯场,期间会对比赛结果产生各种心理,比如“我一定要打好这场比赛,否则就对不起教练和家人”、“万一我输了比赛怎么办?如何面对她们?”,这无形之中给自己增加了不少压力,在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双重应激下,运动员就会产生焦虑,这种焦虑状态主要对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双方面造成影响。
  
  如在生理上,会引起运动员大脑神经系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致使体内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肌肉紧张,身体不协调,呼吸急促,尿频等;在心理上,使运动员心生杂念,注意力难以集中起来,情绪起伏大,很难完成有效的击球质量,击球的预判和脚步的启动能力会大大下降。
  
  三、运动员赛中过程的心理特征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共同影响着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其中外在因素主要有比赛规模、场地类型、裁判员的判罚、观众、实时比分、天气、外界舆论等,内在因素主要是运动员的参赛动机、内在实力、态度等,其特征包括:认知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和个性心理特征[5].在网球比赛过程中,心理素质的稳定性变得愈发重要,因为一场职业网球比赛时间少则 1-2 个小时,多则可长达 3-5 个小时,在此看来,良好的体能是网球比赛的基础,赛场上技战术水平的表现背后折射出的是运动员之间智慧的博弈、意志品质的较量,但起关键作用的却是心理素质的调控。
  
  (一)内部心理特征
  
  唤醒水平:唤醒水平又称激活水平,它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心理和生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唤醒水平的研究在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中颇为重要,因为它与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水平和运动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倒“U”型假说理论指出,唤醒水平与运动成绩呈倒“U”字型的关系,即人处于较低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较低;处于中等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处于较高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下降[6].在比赛开始开局阶段,运动员要以适当的速度来适应比赛的对抗与节奏,充分调整机体的运动能力,克服外界环境的干扰,做到注意力集中、身体协调、肌肉放松,保持中等程度的唤醒水平,才能在比赛中掌握主动权。然而“黑马现象”在网球比赛中司空见惯,譬如在 2015 年深圳 ATP 网球公开赛上,来自中国上海的小将张之臻,年仅 18 岁,从资格赛杀出重围,连胜三场晋级正赛,然而最终遗憾止步 16 强,论排名、比赛经验、竞技水平他都不占优势,正是他在比赛当中能尽早的唤醒机体的工作能力并能维持下去才有了胜利的果实。
  
  (二)外部表现
  
  1. 个性特征
  
  不同的运动员在赛场上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且有的网球运动员在赛场上的个性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场下的生活性格特点,文章从现今网球三种不同打法类型球员中归纳出三类不同的个性特征。第一类打法类型为发球上网型,此类型的球员一般特征为身材较为高大,发球占优势,但是移动能力较弱,击球意识坚决、果断,战术思维简单明确,短时间内取分是他们的终极目标;第二类是底线型选手,此类可再分为底线进攻型和底线防守型,前者的个性特点为脑海里只有进攻、进攻、再进攻、直到拿分的意图,战术执行明确,而后者的个性特点为以防守为主,在比赛过程中不会轻易冒险进攻,在防守中寻找机会或靠对方主动失误得分,前者类型典型代表球员有小威廉姆斯、莎拉波娃等,后者典型代表则有四巨头之一的穆雷;第三类是全面型选手,其个性特征为技术无缺点,头脑清醒、表现镇定,攻防两端转换效率极高,如今已 35 岁高龄的费德勒和现世界第一的德约科维奇都属于此类打法。
  
  2. 情绪特征
  
  情绪是人的各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7].网球运动员在场上的情绪特征主要体现为面部表情、语言表达、肢体行为三个方面。在面部表情上,有的运动员的面容异常紧张激动,这种激动是负面、不积极的,比赛中表现出急躁、焦急、不自信的情绪,相反有的运动员表现为沉着、冷静、有自信;在语言表达上,大部分运动员在场上都会通过语言的自我激励来给自己增加一份自信,一定程度上间接削弱对方的自信心,让自己离胜利再迈进一步;在肢体行为上,经常会看到运动员的急躁、冲动情绪,易出现摔球拍、对球出气、大声怒吼、对裁判员罚不满等消极现象。
  
  3. 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以个体意志行为为特点构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不同的运动员意志品质是不尽相同的[8].网球比赛犹如一场马拉松比赛一样,比赛时间相对较长,需要顽强的意志力和不抛弃、不放弃的拼搏精神才能赢取最后的比赛。没有顽强的意志品质会导致运动员产生消极情绪,引起无心比赛、厌赛,严重影响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四、运动员赛后的心理特征
  
  在比赛结束后,双方运动员都要经历相互握手示意、和裁判员握手及向观众致意等礼仪性过程,这是运动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内在素养。众所周知,竞技网球比赛是激烈的、残酷的,有赢的一方必有输的一方,双方运动员要以平和、互相尊重的心态看待比赛的结果,赢的一方要在接下来的比赛再接再后,输的一方不要气馁,回去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运动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媒体面前给广大电视及现场观众树立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传播好的网球文化。
  
  五、结束语
  
  在现代网球比赛中,运动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全面的技战术水平、充沛的体能、快速攻防转换的能力及对比赛节奏的控制能力,更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大量实践表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可以通过强化训练来改变的,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在场上可能会出现或已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专门性的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对心理素质的认知水平,从而使运动员在场上获得较好的唤醒水平,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最终取得比赛胜利。
  
  参考文献
  
  [1]陈建强。网球学与练[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0.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3.
  [3]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4]裘鹏,张春利。网球运动员竞赛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心理训练方法初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1):117-118.
  [5]马晓刚。我国优秀少年网球运动员的义理特征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2.
  [6]赵雪敏,王新宝。唤醒水平对网球运动的影响[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20-122.
  [7]冯加付。心理因素对网球运动员发球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1(5):313-314
  [8]邢 ,丁 ,樊朋志。影响网球比赛运动员成绩的心理因素分析[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12):47-49.

TAG标签:      比赛     运动员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