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体育论文 >

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学中能力本位思想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等方法,对能力本位教育视角下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以能力本位教育为核心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重构,这样对于构建服务于地方特色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优化体育教育课程结构,彰显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育课程的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能力本位教育;体育教育课程;体系。
  
  2014 年 2 月,国家提出一批普通高校要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其中要求各高校的专业应紧密结合地方的特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适应地方特色的应用型人才,核心环节为实践能力教学。
  
  而能力本位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起源于美国的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其核心内容是以职业岗位的需求为基础,确定胜任岗位的能力级别。体育教育课程作为一项实践技能型课程,在应用型大学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健康中国的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拓新能力本位教育的内涵,深化体育教育课程改革,重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和目标体系,就成为当前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大学的转型,应用型大学也在整合学校的优势资源。由于喀什大学特殊的地缘优势,其生源的独特性,使其体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凸显了“民族”特性。本研究基于上述背景,以喀什大学体育教育课程体系为例,阐明目前体育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民族”特色的学校独特优势构建服务于地方特色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和发展方向,以期优化体育教育课程的结构,彰显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育课程的特色。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收集中国期刊网、博硕论文数据库、维普网,查阅了关于体育教育类课程的相关文献。收集了喀什师范学院体育系《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2007 年 12 月)、喀什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7 年 8 月)、喀什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6 版)及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等多所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等相关文献与资料。
  
  1.2 实地调研法。
  
  通过访谈、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获取有关信息和参考资料。
  
  1.2.1 调研对象。
  
  喀什、克州、阿克苏、和田等地区教育局、文体局的主管领导,相关县市教育局、文体局的主管领导,部分中学的领导、体育教师、我校毕业生,在校应届毕业生,相关体育俱乐部负责人。
  
  1.2.2 调研方法。
  
  (1) 访谈法。对上述有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中学体育教学、学校体育工作现状,了解社会对我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及对我校人才培养的建议等,了解掌握针对我校人才培养的参考及依据材料。
  
  (2) 问卷调查法。设计“主管领导、校长调查问卷”、“ 体育教师调查问卷”、“我院毕业生调查问卷”、“我院在校生调查问卷”、“体育俱乐部负责人调查问卷”,并实地发放回收问卷,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3 对比法与归纳法。
  
  对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梳理、对比和分析,并归纳总结。
  
  2 喀什大学的历史定位与特色。
  
  2.1 人才培养的特色。
  
  喀什大学是一所多民族、多学科和多形式的应用型大学,在南疆民族教育、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校 50 多年发展历程,已形成“以稳定为前提,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的办学思路,不仅为民族教育作出重大贡献,也丰富了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多年来,学校以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地方经济的社会发展服务为宗旨,培养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为南疆的基础教育及少数民族的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2 生源的特色。
  
  喀什大学的生源有本地生(民、汉)和内地招及(内地学生)两种生源,体育教育专业平均每年招收 120 名左右民族学生和 60 名左右汉族学生。截止 2016 年,喀什大学培养了三千多名的体育教育人才。因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就业背景差异性,因此,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是民族地区高校的重要使命。
  
  2.3 培养目标的针对性。
  
  喀什大学体育学院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运动技能和体育教育教学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体育教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比新疆其他高校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我校拓展了“毕业后能胜任多民族区域的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2.4 分层教学的模式。
  
  学校针对民、汉不同生源,构建了不同的教育课程体系。对汉语言生源,按照教育部有关的规定设置课程;对民语言生源,学校自主设置了特色教育的课程,部分使用地方高校编印出版的特色教材,深化学生爱国主义和中国传统的文化学习。在课堂教学和组织方法上, 实行民汉分层的教学模式。 例如针对民族生源的汉语基础的差异教育,采用的疆内高校的专业汉语教材,使学生完成从预科到专业学习的对接。
  
  3 能力本位教育对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能力本位教育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导向教育为出发点[1],选择、运用相关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学习态度的组合[2].将能力本位教育引入体育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 能力本位教育是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在教学评价中学”为特点[3],以实践能力为本位的体育教育课程教学。能力本位教育目标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是以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分析体育教育的从业要求,以培养体育教育类人才为教学目标开展的实践教学,其采用标准对照,参照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 能力本位教育是教育家杜威的教育观点“做中学”引申而来。因此,以能力本位的体育教育教学重点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学”比“教”的意义重大,体育教师逐渐由主导转变为指导、评估和建议。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参与和思考方案,使体育教学实现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3) 注重实际应用。以能力本位教育为主的体育教育课程要求学校与社会相关从业机构的紧密联系,由长期从事体育教育的教师和管理层应积极参与体育教育的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地方从业机构的社会实践、实习和实训工作,强调理论运用于实际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
  
  (4) 能力本位教育是一个学习理论的过程。因此,以能力本位教育的体育教育课程应强调个性化的学习。采用分层模块化课程设计,实行个人学分制,使学生根据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及学习实际情况,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并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体育教师则采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方法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4 能力本位教育为核心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4.1 教学目标的定位。
  
  针对体育教育的专业特点,依据调查体育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需求,重构能力本位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整合课程教学的平台和建立课程考核的评价体系等举措,改革体育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建构以能力本位教育为核心的创新型体育教育课程体系,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改革理论和实践脱节的不良状况,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培养适应社会、满足于社会需求的体育教育人才。
  
  4.2 教学内容的重构。
  
  以能力本位教育为核心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重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基础理论、基本技术、战术技能等模块构成,课程体系单一,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符合体育教育专业特点及社会需求。基于能力本位教育为核心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如图 1 所示,应以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和定位,注重学生“学”的内涵,体现出以学生“学习”为主导的课程教学体系。
  
  其中,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指通过多次的现场实际操作,总结客观人体运动的规律,预测未来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能力,分为体育运动基本能力、创新能力及职业规划能力 3 个层次。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各级各类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平台的训练,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
  
  (2) 创新体育教育教学模式。
  
  创新体育教育教学模式,面向未来、立足社会,以能力本位教育为核心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培养创新型的体育教育人才为目标。对于体育教育课程,创新教学模式主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方面,是指从灌输式教学向归纳式教学转变。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提出体育教育的相关定义、概念、运动机理和裁判规则,这种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思维方式的单一。 而归纳式的教学方法是采用探究、案例和同类项目联系的方法,使许多的体育运动项目、运动原理的分析、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总结的规律,有利于学生在实践运动中获得运动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理论运用于实践。
  
  另一方面,是指从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向注重应用性的知识转变。目前,由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与社会联系的不够紧密,导致学校教授的知识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高校教师理论知识相对较为丰富,但实践教学能力相对弱化,而现有的体育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仅仅注重体育学科的知识内涵系统,偏重于知识原理验证,与社会实践、体育教学技术、技能的发展脱节,致使学生在一个封闭、陈旧的理论系统中学习,缺乏教学的实际运用,很难实现体育教育课程“学”、“用”结合的初衷。体育教育作为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其体系的建构不仅应遵循体育学科的内部逻辑发展规律,更要重视体育教育行业的实践运用。
  
  (3) 优化体育课程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
  
  目前,从整体来看体育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案陈旧,说服力弱;社会实践教学缺失,导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弱;体育教育课程中实践教学的体系欠缺,使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环节不够重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针对上述原因,应采用以能力本位教育为核心的体育课程体系,打破传统教育体系,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基础,优化体育教育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结合产学研一条龙的实践课程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分析问题与组织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能力。这样既能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样、灵活,又能凸显学生自我学习的特点,依据社会需求,使教师和学生都可选择适宜自我的教学模式。
  
  (4) 确立体育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体育教育课程包含许多运动的原理与方法,如果采用单一的试卷考试方法,检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那么学生组织体育活动的分析和管理能力将无从考核。 而由于实践能力考核的缺失,导致学生对实践教学课程的不重视。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可行的体育教育实践课程的评价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体育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体育互动的组织管理能力。
  
  4.3 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
  
  体育教育专业汉语言学生总学分为 174 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学分为 43 学分,专业教育课学分为 83 学分,教师职业技能课学分为 13 学分,实践教学课程学分为 35 学分;民考民学生总学分为 168 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学分为 35 学分,专业教育课学分为 85 学分,教师职业技能课学分为13 学分,实践教学课程学分为 35 学分;双语班学生总学分为 170,其中通识教育课学分为 37 学分,专业教育课学分为 85 学分,教师职业技能课学分为 13 学分,实践教学课程学分为 35 学分。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见表 1、2、3.
  
  5 结 语。
  
  综上所述,以能力本位教育为核心的体育教育课程要求与社会需求接轨,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对于体育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能力本位教育的体育教育实践教学要求凸显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态度三位合一的实践教学能力结构,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和身心全面发展。在体育教育课程体系中,对实践教学的体系、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内容进行改革改革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结构及能力培养,提升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中华,汪勇,等。基于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的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92-95.  
  [2] 黄福涛。能力本位教育的历史与比较研究---理念、制度与课程[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7-32.  
  [3] 赖永泉。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学科体系构建与课程群设计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5):446.

TAG标签: 体育教学     能力     地区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