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是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要内容。田径运动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但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伤害事故。学生受伤后,不仅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而且康复后的学生极易产生对田径运动的畏惧心理,形成一种不敢活动的惰性,对体质影响非常大。本文根据文献资料,结合笔者多年的田径教学训练经验,分析探讨造成田径伤害事故的原因,并根据田径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了可行的预防措施,旨在为田径教学中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伤害事故发生提供参考,为教学的正常进行提供建议,为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给予帮助。
1、造成田径伤害事故的原因
1.1、准备活动不合理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的能动活动,使身体由静止状态进入到运动状态的正常过程,充分的准备活动能有效地调动身体机能的活性,能使人体内的身心能量充分得到动员,为运动时做好充分的身体活动准备和充足的心理准备。准备活动不合理不仅直接影响田径教学的效果,而且容易导致伤害事故。有调查显示,缺乏合理科学的准备活动,是造成运动伤害事故的首要原因。由于对准备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普遍认为准备活动没有必要,消耗了大量体能。准备活动往往成为一种形式,热热身体、踢踢腿、随意做几节徒手操了事。实际上这是远远不够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准备活动的内容与教学的基本内容结合不好、配合不当、缺乏针对性,且方法单一,动作单调乏味。
1.2、技术上的错误
错误的技术动作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因此技术的正确使用具有关键性的教学效果,学生在练习中往往讲究成绩而忽视技术动作的规范性、精确性和稳定性,并随意更改动作,运用技术不合理,违反了运动力学原理。有的学生在学习动作技术时,渴望展示自我,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盲目地去做一些“力所不及”的技术动作,这往往因动作技术变形导致运动损伤。有的学生由于本身就因伤病原因耽误了学习动作技术时间他们一旦恢复了健康甚至还没有基本康复,便不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认识动作技术的一般过程,急于求成,这也往往易产生动作技术错误,造成运动损伤的再发生。技术上的错误是造成伤害事故的重要原因。
1.3、运动负荷过大,练习难度大,脱离学生实际
安排运动负荷超过了学生可以承受的生理负担,造成学生的生理能量的大量消耗,随着能量的耗竭,身体疲劳出现,在疲劳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不兴奋,肌肉感觉模糊,精神不集中,技术辨别能力下降,从而破坏了正确的动力定型,不能有效地掌握与改进技术,易出现技术动作错误。练习难度大,脱离学生实际,易产生紧张、不安和焦虑等消极情绪,导致肌肉僵硬、动作不协调。另外,教师不应对学生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特别是那些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如动作幅度加大到超过了肌肉关节韧带的活动范围,极易造成运动损伤。
1.4、场地、器材不安全,学生的着装不合适
场地和器材是田径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条件,如果场地、器材不安全,不仅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会受到影响,而且易发生伤害事故。场地不平、泥泞(滑)、坚硬、有杂物、栏架不牢固、沙坑过硬或沙坑的边缘过高、踏跳板与地面不平齐,跳高垫子连接处有缝隙或安放不平、面积和厚度不能保证落地的安全、跳高架安置不稳固、投掷的重量与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不相符等。另外,学生的着装(服装和鞋)不合适等,也易引起运动损伤。
2、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
2.1、认真备好每节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整合,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制订合理的课时计划。要有预见性,估计哪些教学环节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做到心中有数,事先做好预防的准备,把预防措施写入教案,并在教学中严格贯彻执行,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田径课程教学,以提高田径课堂的有效性,有效地预防伤害事故发生。
2.2、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任务是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运用各种方法,尽快把学生的思想注意力集中到体育课堂上来,迅速地进入体育教学的身心状态中,跟上运动的节拍。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根据教学的内容而定,精心选择和合理设计准备活动内容,既要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准备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通常安排各类辅助练习、诱导练习等,如慢跑、徒手操、游戏等,为专门性准备活动作热身性准备。专门性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通常选择一些辅助与诱导练习及专门性练习动作。着重发展在接下来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中所使用的关节与肌肉,使学生身体进入运动状态,更快融入课程。准备活动的运动量要根据基本部分内容的运动量和所教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及其温度、湿度等有关因素来决定准备活动运动量的大小,从教学实践出发,准备活动的运动量以不超过基本部分运动量的 1/3,心率在 110~130 次/min 为宜。
2.3、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合理安排教学
教师应提高预防伤害事故的认识,充分了解学生的健康与现有的素质状况及技术水平等,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教师可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统计好上课班级学生的健康状况,排除学生因自身引起的伤害事故隐患。还可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医务监督,可以从自我感觉、客观检查、伤病及练习情况等几方面进行观察和检查,教师根据学生自我医务监督反馈回来的信息,制订必要的课堂常规,合理进行教学组织,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的运动情况,还要不断观察学生身体疲劳程度的反应,适当调整运动负荷,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减少或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2.4、检查场地、器材及学生的着装
教师在课前要对场地的平整度、设备器材等进行仔细、认真的检查,特别是自制器材的安全性。另外,还要检查场地器材的安排是否存在隐患,同时与其他体育教师协调好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不要因为考虑不周或距离太近,而出现意外。例如,在安排投掷场地时,应注意场地周边环境,必须和附近的教学场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尤其要注意投掷前确保投掷落地区或器械运行线内无任何人在场地穿行及在潮湿条件下器械落地后的滑动。在进行快速跑或活动性游戏时,应与障碍物保持足够的距离。此外,还要检查学生的着装是否有利于运动,是否穿运动服、校服、运动鞋,身上是否佩戴装饰品或口袋装锐利的金属物品,以免在碰撞中接触身体致伤。
2.5、强化综合预防意识
伤害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所以要强化综合预防意识。教师要做好科学的教学计划,教学中有意地将运动安全知识传授学生,根据田径运动各项目练习的安全特点,注意有关教学安全常规的实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要严明课堂纪律,教师要将正确规范的技术动作传授学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加强对学生进行田径运动项目教育,向学生阐述明确成绩的提高与提高综合素质、正确掌握技术动作的辩证关系。要树立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人才的观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田径项目的学习。避免疲劳参加练习,要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尽可能降低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以免影响动作质量造成运动损伤。
3、结论与建议
3.1、在不断强调“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等理念的今天,必须高度重视田径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预防。教师是伤害事故预防提示与指导的主导者,教师的预防意识尤为重要。教师要加强责任感,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保护学生不因参加田径运动项目的学习而受到伤害是任何时候都不可忽略的,这种意识越强,教学安全的系数就越大。
3.2、在田径教学中要加强预防运动损伤的教育,要不断对学生强化安全、保护与自我保护的意识,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避免身体局部负担过大,注意有关教学安全常规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对学生要不断加强身体素质练习,改善学生易伤部位的机能状况,以增强学生的“抗伤”能力。时刻告诫学生一定要按照正确的动作要领来进行各项练习,要严明练习纪律,明确运动信号(如手势、哨声、口令等),从而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帮助学生学会田径技术和健康学习。
3.3、田径运动损伤一直影响着该项运动的深入开展,影响着学校田径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教学中常出现的损伤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总结经验教训,有利于防止发生教学损伤等事故,把伤害事故降低到最低,有助于教师按时、按量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身心和田径运动的健康发展。
3.4、一旦发生了伤害事故后,教师应及时处理。针对受伤者的不同伤害部位及症状采取相应的医疗救护,从而保护学生的安全。遇到较重或情况不明的伤害事故应及时拨打 120 急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