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场馆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场所以及竞技体育训练和比赛的场地,同时还是一个地区社会与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先进文化的反映。我国存在着由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投资而建成的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陷入困境的现象,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自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公共体育场馆成为一种稀缺的重要社会资源。要想解决这类资源管理不佳和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问题,我们就必须要对公共体育场馆的资源配置以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与强化公共体育场馆社会化的服务性功能。
1 公共体育场馆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与利用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广大群众对于公共体育场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我们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之后的消费意识以及自身价值观念方面的转变上,广大人民群众的保健意识在不断增强,可是当我们要求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时候,才会惊奇地发现,可以供我们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场所十分稀少。
1.2 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不佳,浪费现象严重
我们在建设公共体育场馆方面,我国对其投入不遗余力,通常就是几千万元,有时甚至达到数亿元来建造大批的公共体育场馆,其中有些大型的项目已经达到国际标准。可是在公共体育场馆建成之后应该怎样进行经营与管理,我国政府却表现得软弱且无力。对于很多的公共体育场馆不是弃之不理,就是将其束之以高阁,又或者经营不佳,使得其亏多盈少。很多的公共体育场馆除了那些大型的体育比赛或者大型的文化活动可以被使用,其实更多的时间它们仅仅只是一些静止的有着标志性的建筑。同时,我国的国有资产浪费现象也相当严重,不用谈保值增值的问题了,这些与我国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势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2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出现经营管理方面问题的原因
2.1 管理体制方面的缺点
公共体育场馆的投入建设有着多重性的特点。公共体育场馆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多功能性的建筑,尤其是要开展产业的发展以及实行多种经营的模式,它的资源配置与管理方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运作系统,其对于市场的选择上也需要一个专业化的团队来根据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进行经营与管理。公共体育场馆是一个城市的服务型资源,城市的服务型资源已经由国家化以及单位化开始走向了社会化,它的实质其实是城市服务型资源依据社会市场化的趋势所进行的优化与重组。
2.2 功能方面的单一性,缺乏专业型人才
很多公共体育场馆的功能比较单一,而且标准高,其配套的服务设施也不齐全,难以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来,其使用率低,导致经营成本升高,从而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同时,经营管理方面人才的缺失也是严重制约公共体育场馆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长久以来,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人员主要来自于体育局干部和已经退役的体育运动员或者是少量场地以及设备维护的专业性技术人员。高文化素质以及工作效率高的专业化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使其结构不合理。同时那些从事简单劳动的工作人员过剩,使得人员的超编现象严重,这将直接影响到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效益以及其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3 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模式的种类分析
3.1 休闲式的经营管理模式
休闲式经营管理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减轻政府在人事以及经费方面的负担,有助于科学民主化的管理,每个体育俱乐部都可以全力地发挥出社区本身的独特优点,从而开展各式各样、丰富多样的全民体育健身运动。同时,因为有着众多的人员参与进来,还有利于我们对于优秀体育运动员的发现与挖掘。
3.2 竞技式的经营管理模式
竞技式的经营与管理模式主要应用于一些大型的公共体育场馆,比如体育馆或者足球场等场所的经营与管理。它们由国家政府来投资进行兴建,然后交给民间的财团进行经营与管理,经营与管理的最大原则就是以盈利为其主要目的,我们也可以说是纯商业性质。它主要的经费来源于广告与球队的商业性比赛及其拥有体育场馆的球队所进行的商品开发。这种模式的主要优点就是可以大大地减轻我国政府人力与经费方面的负担,同时还有场租以及税收等方面的收益,有利于带动职业化体育运动事业的蓬勃发展,不断提高我国体育运动竞技的水平,另外还有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运动方面的需求。
3.3 混合式的经营管理模式
混合式的经营与管理模式有 2 种类型的范例。第 1 种是其建筑用地由我国政府负责提供,公共体育场馆则由民间的财1间之内的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权;第2 种同样是其建筑用地由我国政府负责提供,并且由投资者来兴建一些国际级的大型饭店或者超级市场等等,之后允许这些投资者可以在同一体育场馆之内来出资兴建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但是公共体育场馆所有权是属于政府的,同时派员进行监督,实现共同经营,政府以收取饭店以及超市的租金来当作其为维护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费来源。这 2 种类型的范例都是以盈利作为其根本目的,它们的优点除了与竞技式的经营管理模式有些类似之外,同时还可以为政府节省出一大笔体育场馆的建设经费以及设备费用。
4 公共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
4.1 由分散化走向集中化
大多数城市在建设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时都会呈现出分散的现象,这种分散化的格局不利于满足不同需求的人们开展运动健身以及观看体育比赛的要求,尤其是在双休日期间的体育活动。伴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环境方面的建设与区域经济方面的发展以及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分散化布局方面的问题开始越来越突出。所以,对于那些利用价值较低并且比较分散的公共体育场馆,我们应该采取通过土地转换或者出售以及合资经营与合作管理的方式来进行转移和兼并,力争在国家不投入一分钱的条件下,就能够完成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迁移与建设工作。这不仅有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体育健身方面的需要,还有利于公共体育场馆其自身的经营与管理。
4.2 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从广义上讲,我国的体育产业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运行的社会体育事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我们对于体育的投入完全依赖国家政府的财政支出,这种计划手段也是社会体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唯一方式。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之下,我们对于体育的投入由政府与社会共同来承担,同时相应地要求社会市场在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之中发挥出基础性作用。在这个前提条件之下,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不仅仅要强调对于社会体育事业在运作方式方面的转变,同时还要不断推进我国体育事业在业务成果方面上的二次转化。可是这些由国家的财政进行拨款,同时还有社会集资,并且无偿地使用划拨土地所建造的公共体育场馆,在其完成特定使命后,却没有充分地体现出其使用方面的价值,反而成为了其管理者的巨大负担以及其所有者的沉重包袱。公共体育场馆作为我国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打破那种传统习惯的思维以及因循守旧和自给自足甚至是排斥竞争的经营与管理化模式,严格按照社会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办事,通过市场化与经营化以及实体化的要求,逐渐建立起符合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集约化经营与管理模式,推动公共体育场馆真正地走向市场化以及产业化。
5 结 语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之下,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公共体育场馆的社会化功能,不断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增长的文化娱乐方面的需要。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将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与发展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推动我国大中城市以及部分富裕农村地区的消费以及投资经营,从而带动第二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真正实现公共体育场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良性循环。这也是我国在现阶段公共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模式的一个必然选择。
总体来说,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模式的建立一定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之下,需要我们以管理体制的改革作为切入点,将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作为其核心,将市场当作其导向来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并以集约化的经济作为其经营内容,把大型的专业化物业公司作为其管理实体,真正实现公共体育场馆的区域化以及整体性的综合经营与管理,让公共体育场馆发挥出最大的使用价值与经济效益。同时,我国政府也要对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以及经营进行社会市场化运作,实现国家政府的项目管理体制以及对机制的创新,搭建起国际化的操作平台,另外,在公共体育场馆的区域化以及整体性的综合经营与管理上,我们还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改革。只有真正实现了公共体育场馆区域化以及整体性的综合经营与管理,才可以充分地发挥出公共体育场馆社会文化方面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叶加宝,徐本力 . 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
[2] 赵云宏,袁建国 .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的初步研究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
[3] 朱志强,刘石 . 对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规划管理的研究 [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3)。
[4] 陈文倩 .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体制改革模式研究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3)。
TAG标签:
体育场馆
创
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