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拳”创于清末民初,创始人周龙祖籍广东省蓬江区棠下镇沙富村。2013年,“周家拳”入选江门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如今,这一非遗传承人、“周家拳”的第三代嫡系传人周宝洪仍然在棠下镇观莲村继续传授“周家拳”武术。
周龙习武首创“周家拳”
“用力力中能借力,临机机内要关机。”这是“周家拳”始祖周龙,在民国初期担任广东军阀李福林的福军国术总教练时,福军刘副官题赠给仁义堂周家武馆的对联文。这副对联与梅花双刀图,从此成了“周家拳”周仁义堂醒狮武术馆各分会馆的标志。
周龙(1891-1925年),原名林,字泽树,新会县棠下沙富洪濠村人(今属江门市蓬江区),生于清光绪十七年。父亲周芳熹,母黎氏,生有10个儿女(据说前5个儿女,有3个早天,二个卖给别人),周龙在兄弟中排行第5,周协(1893-1941年)排第6,周彪(1899-1961年)第8,周海(1899-1947年)第9,周田(1901-1971年)第10.兄弟5人嗜好习武,岭南武林界人称周家五虎。
棠下沙富村,位于江门北面。西与鹤山雅瑶相邻,北靠雁山,东临西江,南接江门,河溶纵横,潮田数里,是广东珠三角富庶鱼米之乡。当时,江门为四邑商业繁盛重镇,商旅帆船云集。新会民风强悍,多好武术。由于邑民多好勇斗狠,乡村械斗时有发生,受此影响,县民多有赴海外谋生,在乡务农的亦安居乐业。
周龙自幼聪颖,且体魄强健,嗜好武术,逐随乡中名拳师(叔父)周雄习洪拳。由于周龙勤奋好学从不言苦,周雄尤为喜爱他,对他另眼相待,将所学拳法尽授周龙。叔父周雄病故后,周龙随婶婶到新会城谋生,偶识肇庆贩盐的蔡九公,蔡九公见周龙为人性情敦厚,体格雄伟,是习武的人才,于是,将八卦棍法和蔡家拳真谛倾囊尽授予周龙。
宣统元年初(1909年)18岁,因乡村农产失收,新会城谋生不易,得乡人介绍远涉重洋,往新加坡谋生。周龙初始在码头做苦力,受当地码头霸欺压,奋起反击,将恶霸打倒后,逐转到马来西亚吉隆坡一山中矿场当矿工,不久,周龙在矿场又因除暴伤人,为躲避仇家追杀而逃入深山,避梗于山中一座极乐寺。寺僧主持弘一大师亦为唐山(中国)人,弘一大师曾在河南嵩山少林寺习武,到新加坡后落发为僧。主持弘一大师洞悉其情,见周龙爱憎分明、人品厚实,又知他是武学奇才,希望日后周龙能将武术发扬光大。逐将其收为徒弟,悉心传授北少林武学及医术。历时三载,周龙尽获弘一大师平生所学。
得到弘一大师的真传后,周龙觉得吉隆坡城不适合自己的发展,乃返回故乡。周龙在乡中居住数月,将所学武技传授给周协、周彪、周海、周田兄弟。周龙勤练多思,悟出洪拳、蔡家拳和少林拳三大拳术精华,运用蔡家拳稳健马步,融汇洪拳灵活手法和北少林拳腿法,共冶一炉,另辟蹊径,创出沉雄刚劲的拳法。因为拳法运用洪拳起头,蔡家拳法收尾,故称洪头蔡尾拳,也叫“周家拳”.
“周家拳”有虎豹拳,小伏虎拳、大伏虎拳、万字拳、十字拳、国字拳、小洪拳、花拳、四平拳等60多种拳术套路,其中,虎豹拳为“周家拳”最有代表拳种之一;还有梅花双刀、鼠尾棍、八卦棍(大八卦、中八卦、小八卦)、三节棍、大关刀、九环刀、公孙棍、禅刀、七节鞭、虎头双钩、锄头和板凳等等,丰富的长短器械。
“周家拳”的发展和传播
创出“周家拳”后,兄弟四人同到广州省城发展,适籍民国成立初期,所有军旅,均须整编。绿林出身的李福林,以革命有功,扩编为民军,改称福军。军部置广州河南海幢寺,所辖兵力分驻番禺、南海、顺德一带,提倡“军人体力与武术均属重要”,设擂海幢寺,以比武方式招聘军队武术总教练。周龙闻讯欣然参加,成为竞技中最年少者。逾百人应聘者经过数日比武,周龙连场奏捷,最后周龙技压群雄,获聘为福军国术总教练。南粤大地武林界褒誉他为“少年英雄。”
周龙任福军武术教练期间,民众生活潦倒,劫匪流寇四起,为保地方治安稳定,他向李福林请缨,亲往驻防于窑头、马涌桥、石湾等地,协助李福林平复贼匪之乱,如智擒番禺匪盗“广东先生”陈瑞;识英雄招抚刘忠等,擒获贼而不轻杀,晓以仁义德感化贼匪,瓦解贼匪,一时周龙声名更是名震南粤,福军辖地社会治安迅速得以稳定。当时,周协、周彪、周海、周田4位,亦已尽得兄长周龙所授“周家拳”真传,个个身怀绝技,均能独当一面,同在福军部队担负教武重责,军阀李福林赞誉周氏五兄弟为“周家五虎”,此后岭南武术界人士也以此誉称周氏兄弟。
民国六年(1917年),在广州经商的江门籍商朱有兰、朱广兰及广祥三大烟酒庄,特礼聘周龙为教练。民国十三年(1924年),周龙为了不辜负极乐寺弘一师父教诲,以发扬武术为目的,拟设馆收徒授技,李福林将军得知大加赞赏。周龙于是在广州“十三行”单边街九号,创设第一间“周家拳”总馆,定名仁义堂周馆。开张日,李福林将军为武馆赠送了“振武堂”木匾,福军刘副官特亲自题赠对联“用力力中能借力,临机机内要关机”.精武会广东分会也向周馆敬送了牌匾和“水流至放处,龙吟虎啸时。”的对联,以此赞扬和寓意“周家拳”术的精髓。自在广州成立周馆之后,所收门徒众多,其中有八大弟子,号称“八大仙”,大部分为双门底凌氏后辈,因教授有方,周家五虎威名远播省港、海外武林。
民国十四年(1925年)周龙医务及教务忙个不停,迄无休止,偶感风寒,自恃体壮。双七(七夕)节误食食物,当晚周龙不幸染上疟疾,疴、呕不止,来势忽剧,夜半救治竟告药石无灵,撒手尘寰,时年34岁。周龙辞世后第二年,精擅持双刀的周彪因见馆务声誉日隆,不能荒弃无人主持,年底辞卸福军教职,全力主持馆务。福军方面教习,改由首徒朱华(大只雷)、麦良(麦展晴)及10弟周田继任。翌年,周彪得到徒弟蒙广基(太子基)父亲的帮助和支持下,在广州河南大基头洪德七巷,设立第一间分馆,名为省河仁义堂,交由周协任主持。周龙逝世后,一些武林门派弟子轮番到周馆挑战,周氏四兄弟不但以刚劲沉雄灵活的“周家拳”降服了挑衅者,还以仁义德行感动了来挑衅的人,从此,再也无人敢蔑视周家。为了推动“周家拳”发展,周彪请人设计“周”字双刀图,作为武馆的标识。接着在广州窑头设立第二分馆,在马涌桥设立第三分馆,又在新凤凰乡设立第五分馆。
民国16年(1927年)3月在陈村设立第5分馆,第6分馆亦在同年5月设立于佛山,10月第7分馆设立于南海县西樵官山,以上4间分馆由周海负责主理。
民国17年(1928年)5月间,周彪返回江门,设立第8分馆于新安街,一切馆务,交由朱华及李牛两位处理,第8分馆后来改组,并改称为江门总馆,由朱万、区旺两位负责馆务。再到台山新昌开设第9分馆。9月再在南海九江集边市创立九江英勇堂周馆,并在九江圩内附设英勇堂分部,由朱华、李牛、徐苏良,陈贵仔、刘浩等负责主持一切馆务。周家国术,短短的两年,又成立9家分馆,可谓发展迅速。
民国初期,社会不稳定,交通不发达,运输主要靠水运。西江、北江、伶仃洋等是广东通往西、北、港澳和海外主要水上通道,当时水道“捞家”(劫匪)很多。由于周家五虎在南粤名声大,只要客商打着“周家”旗号也能侥幸通行。为了生存。沿江河两岸和航运商,纷纷邀请周氏兄弟教习“周家拳”术并成立分会馆,大张旗鼓打着“周家”旗号自保航运货物,劫匪不敢轻易拦劫航运。
民国十八年(1929年),周彪主管内河轮船总工会,直辖西江地区,周田便被派往在西江一带负责发展业务,首在肇庆及夏窑两地,设馆授徒。迨至8月,在悦城龙母圩,亦先后设馆。8月间,云浮周馆亦告成立,民国二十年(1931年),仅广西梧州,就已设立分馆3间,至于国内其他各地分馆,尚有不可胜数之设立。随后门徒李牛首先移居香港元朗设馆,门徒林卓垣、关浩、莫公逊、卢华、白田、陈斗、江安、关德兴等亦先后抵港设馆授徒。
周家五虎推动“周家拳”走向昌盛
直至民国二十四年左右,从粤垣、粤西及沪、所有周馆仁义堂总计80多间,皆由周家五虎门徒负责教务。周馆发展之速且盛,在武林中史无前例,其桃李扬名者计有关德兴、陈斗、麦展睛、李牛、林卓垣、陈万祥、陈贵仔、关浩、麦志(麦展雄)、莫公逊、朱华、白田、蒙广基、江安、卫客观、卫成、梁苏、刘浩、刘富、吕柱石、陈锦雄、伍冉明、孔乙己等。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本侵略军进犯广东,九江周馆英勇体育会迅速成立抗日大刀队与国民党军队一起奔赴抗日的前线,广西梧州、广东德庆、郁南等西江沿线的周家分会馆纷纷组织队伍抵抗日军,周氏兄弟还以民族大义为重,不计报酬将“周家拳”武艺传授给抗日的国民党军队,为此,当时广东省最高军事长官余汉谋还特别表彰了周氏兄弟,并建议周家双刀标志加梅花图形彰显周馆卫国保家的梅花气节,从此周家梅花双刀标志延用至今。抗战期间,许多周家门徒弟子毅然参加了地方组成的抗日武装力量,作战于两广之间。为反法西斯斗争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应有贡献。
周彪在港期间,数度受聘于花纱行,归片行等片国术教席,其地点设在西营盆西满街。民国二十五年,周仁义堂改称“中外周仁义堂”(其涵义即表示包含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一直沿用至今。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广东省各地馆务,因时局关系,被迫暂时停止活动,刘富(马骝富)刘浩前往安南(即越南)发展馆务,周彪率大力程华和麦良、麦志两兄弟在九如坊设馆。麦志征得周彪同意转往新加坡谋生、发展。国内各地馆务,停顿4年之后,才在大战结束,渐渐恢复以往基础,正当竭力推动,以期发扬,岂料又适国内解放战争,乃告停止一切活动。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由于周氏兄弟曾经在国民党军队中教习武艺,又受人唆教,周彪与周协、周海、周田,先后由广州经澳门移居香港发展。门徒陈桂仔在香港鲜鱼行第一俱乐部任教练,周彪到港之后在西环设馆,又受聘于鲜鱼行总会,担任首席教练。周田在香港黄大仙地区,设馆授徒。又正当发扬国术,可期之时,可惜天不假年,周协、周海相继去世,周彪也在民国五十年(1961年)农历元月十九日去世。
如今,“周家拳”已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德国、波兰、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分会馆,据不完全统计,分馆多达90余间。艺德声名享誉海内外的有周树生、林振钦、尹水生、薛楚通、慕文龙、丹尼尔罗麦克(德国)、周宝洪、黄标、张桂合、关辉雄、区海楷、邓伟权、王碧林、周相荣、梁广权、刘剑昌、陈兆辉、李海球、慕文龙等。海外新、马,以李昆门人弟子的支流最为昌盛。
在与“周家拳”传人周宝洪的交谈中,能感到他对继续传承和光大“周家拳”的满怀信心。从“周家拳”在粤地和海外华人社会发展的态势来看,诞生于江门蓬江的这一武术门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发展也的确令人欣喜。
TAG标签:
武术
周家拳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