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设普法教育课程,增强大学生的法律认知程度
要培养大学生的懂法、守法、护法意识就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相互补的方针政策把知识与事实相结合,使法律观念深入人心。教师在上课时应该理论联系实际,采用以案说法、解法、法案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并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让大学生知道什么是法律允许做的,什么是法律不允许做的,自觉地按照法律模式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懂法、守法。
与此同时,还要将权利与义务的观念传授给学生,让他们知道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要想获得权利就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反之,自己履行了义务就能得到相应的权利。所以,大学生在学法的过程中也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这是自己的基本权益;在维护自身权益的时候,也要尊重别人的合法权益,要时刻铭记并自觉履行自己对他人、集体以及社会应尽的基本义务。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实现大学生法德同步发展
法律与道德从根本上具有一致性,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校应将法律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来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还没有成熟,这就很容易受到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比如社会中出现的暴力、色情、拜金主义等,这些都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威胁,甚至可能误导学生走上犯罪道路。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分辨是非,认清糟粕与精华,明晰权利与义务,兼修法律与道德。
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大学生学法心理基础
现如今高素质犯罪的案例逐日增加,大学生犯罪更多的是因为法律观念匮乏,法律意识贫乏导致的,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因为学校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大学生普遍存在意志力薄弱、情绪不稳定、情绪消极、心理障碍等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教育,从而帮助他们克服不良情绪的消极影响。这种不良情绪主要来自于学生进入大学后,环境、生活、人际关系的改变让他们无从适应,又要面对各种的压力,比如就业、经济、学习等。心理较为脆弱的学生就会适应不了,严重的还会有心理障碍,极容易对法律产生抵触情绪。若学生的压力得不到正确的释放和排解,随着时间的累计很可能以犯罪的方式释放出来。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学校应设有心理咨询机构,开设心理学相关课程,让学生通过学习正确地看待压力、释放压力,从而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加强证据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合法维权能力
造成大学生证据意识淡薄的原因关键在于我国的法律文化和历史传统所带来的影响。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只注重关系和人情,同学之间互相借钱,碍于情面,不打借条。如果对方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还钱,那就有理说不清了。所以,一定要加强大学生在生活中收集证据的意识。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大学生保存证据的意识。证据不但收集比较重要,保存也同样重要,只收集不注重保存的话那收集的意义就得不到体现,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便不能讨回公道。如要保存各种借条、经济来往中的通话记录、银行的转账凭证等。这些都是维护自身利益的证据,一旦丢失,在打官司时就会有败诉的风险。所以,加强大学生保存证据的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收集证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要通过合法的途径,而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即学生要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请是不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应该做的,从而自觉地守法、护法、用法。
五、结语
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已刻不容缓。社会、家庭、学校应共同努力,通过普法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证据意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使之学会用法,自觉守法,提高法律意识。
TAG标签:
法律常识
大学生法
心理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