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于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19-09-29


  一、基于能力本位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1.应用型管理人才的能力结构

  传统的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知识本位的,强调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①。笔者认为,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应以职业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合格的应用型管理人才不但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还应具备从事管理工作的基本业务能力、体现专业价值的核心能力及向一定管理领域拓展的发展能力 (见图1)。

  职业素养由管理思维、职业资格的获取、团队合作以及职业习惯等方面的能力构成。

  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核心能力、业务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方面。(1)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一个专业的学生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殊工作能力,是专业人才存在的基本价值。传统的仅仅培养学生掌握单一专业技能的培养目标,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加强核心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②。管理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是以科学思辨为依托的管理诊断与改善能力。(2)业务能力。业务能力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直接从事基本工作所必须的工作能力。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基本业务能力主要体现为其在研发、生产、采购、营销以及人事等领域从事相关职能管理的组织协调能力、计划控制能力和辅助决策能力等。(3)发展能力。发展能力是在实践基础上培养起来的、在某业务领域内进一步发展和拓展的能力,体现了专业的长远价值。

  2.基于能力本位的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框架

  在明确管理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结构体系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课程对学生素质和业务能力的贡献度为标准,考察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或课程内容设计的合理性,能够形成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培养体系于一体的基于能力本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见图2)

  (1)基于能力本位的理论教学体系。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课程设置不能单纯追求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而应灵活设置课程并调整其内容。在课时安排上,应调整理论授课与实验、实践性课程的比例;在教学资源上,应向实验、实践性课程倾斜。因此,理论教学体系的设计应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审视理论教学体系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按照对职业能力贡献度的大小确认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并整合课程内容。实践当中具体做法有五个方面:一是重新审视某些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即考察原来所开设的课程是否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职业能力提高贡献度的大小。对贡献度小的课程予以舍弃,并从培养管理人才职业能力的角度出发确认必须开设的新课程或课程内容。二是对内容相关度比较大的课程进行合理的整合,体现时代发展对管理专业的要求和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为避免某些课程在内容上存在重复现象,需要从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度确定所有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加强课程内容的联系和衔接。三是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不追求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以理论够用为原则,增加与课程配套的实践性环节及其课时。四是改进教学方法,变以往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考试结束全忘光”为 “教师和学生互动探讨,变知识为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课堂参与度。五是适当开设能拓宽学生视野、启发其管理思维的课程。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随着管理经验的不断丰富,完全有可能走上中高层管理岗位,这将对他们的知识水平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所以应适当开设能拓宽其视野、启发其管理思路的课程,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基于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和职场培训两个方面的内容 (见图3),应紧紧围绕学习者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提升进行设计,为培养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服务。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在掌握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使之具备从事相关管理工作的能力。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专业实习、专业模拟实验、情景教学、毕业实习与设计等环节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职场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包括职场教育、职场训练和项目训练三个环节。职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责任,帮助学生做好职前准备;职场训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和素养,主要是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内的职场环境 (写字间)中以项目 (实际项目、虚拟项目)带动训练,时间一般是一年到一年半;项目训练是将专业核心内容项目化,聘请专业性管理顾问公司对学生进行训练,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业务能力。

  (3)基于能力本位的素质培养体系。素质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活动与服务能力,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完成相关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并获得相关的专业资格证书。素质培养体系主要包括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及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两方面的内容(见图4)。

  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对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组织与协调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院、系、班组织的各项党团活动、社会调查与体验、支农支教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校内社团活动以及院内、省内甚至全国范围内的竞赛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培养其基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能使学生接受专业培训和学习,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掌握从事专业基本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具体要求是: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的组装与维修实验、MS office办公软件等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环节加以实现;外语应用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学生应能够阅读一般性的英语商务资料、写作英文商务信函与公文,具备一般英语会话、从事一般商务谈判与交流的能力;职业资格的获取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应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正规考试,取得一项以上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资格证书。

  二、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1.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

  在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所从事工作主要是面向工商企业,并兼顾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业和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应掌握先进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能熟练完成人力资源常规职能性业务、准确理解上级的管理意图并贯彻执行既定管理制度。从长期发展来看,本专业学生应能逐步独立负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些专项业务,并进一步具有把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全局的决策支持能力,最终能够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决策。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结构

  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充足的人力),具体包括激励、培养、吸引、保留等方面的内容,基本手段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在于能够不断适应企业经营战略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方案 (包括建章立制),吸收、培养和保留优秀员工,创建优秀企业文化,为企业业务的开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为管理者提供相关战略决策支持。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是优化人员配置、提升员工价值、推动企业发展的能力 (见图5)。

  人力资源管理者所从事的日常工作包括四个方面:(1)熟练运用人员素质测评工具和方法,组织完成人员招募、甄选和录用,做好员工的入职、劳动合同、岗位调动、离职等管理工作。(2)根据企业需要和员工情况,设计策划相应的培训项目并推动培训工作的开展。(3)推动各部门做好绩效的计划、跟踪、考核、反馈、改进等工作,对员工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并就结果应用提出可行性方案。 (4)负责日常薪资福利和社保管理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锻炼,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方向应定位于:(1)统筹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根据企业长期发展需要,规划人力资源的选、用、育、留政策。(2)设计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薪酬、福利、考核、激励等方面的人力资源综合管理方案。(3)依据企业管理变革和组织结构重组的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提供支持和协助。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发展能力可概括为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能力、系统管理方案的设计能力、对管理变革与重组的支持能力。

  3.能力本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能力本位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应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定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出发,审视和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具体包括,行业背景课程:企业管理概论、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营销管理、经济法学和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含核心能力1门、业务能力8门、发展能力3门,分别是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测评与录用、劳动关系管理、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培训开发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福利与社保、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和组织设计与变革。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口径,可设置行政文秘、企业行政管理、公文写作、公共关系学、管理心理学和管理沟通等专业选修课程。

  实践环节共有5门课程,含业务能力4门、发展能力1门,包括招聘项目训练、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模拟、培训项目训练、绩效管理职场训练和人力资源方案设计综合实训。此外,还要开设大量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务讲座,以提高学生的管理职业素养。

  三、基于职业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基于职业能力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贯彻落实,需要在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式方法、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应用型师资的培养等方面下足功夫,改变传统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和理论知识的应用,大力推行案例研究、课堂讨论、第二课堂活动等方式和方法,进行职场训练和项目训练,让学生接触管理实际情景,学会运用管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具体来说,一是要对传统理论课程进行合理调整,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减少纯理论教学的占比,注重对职业能力和管理工作方法与技能的训练,增加实践教学在整个培养计划中的占比。二是推广体验式、项目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纯理论教学倾向。如采用案例式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小组来完成对案例的分析。要求学生的课内外时间付出比要达到1:1,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资料的收集和讨论,课内时间用于小组交流和教师的点评。三是重视管理类实习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的建设,把更多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建设成为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加大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实验室设施和设备,配齐各类实用管理实训软件。

TAG标签: 应用型     能力     职业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