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优化了教学过程,极大的促进了语文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然而一些教师在摆脱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后,又陷入了一个新的误区之中,即以计算机为中心,或计算机、教师、学生三者并重.这种过分依赖现代教育技术的现象给教学带来了新的隐患.比如:教学教程中过分注重理性知识的传播,而忽略了情感的沟通,过分强调学科程序而忽视了灵活变通.
这种过分对先进性、规范化的追求,势必忽略了教育中的人文因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能培养出一批缺乏情感沟通,缺乏创新意识、"千人一面"的畸形人才,重返应试教育的老路.对此,本文提出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具体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1思想上确定人的主导因素
思想意识决定人的行为活动,在教学中不同的思想认识自然会产生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改革开放之初,教育界提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就是充分考虑到了处于不同地位的人的不同作用.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辅助教学之后,个别教师就过分强调了它的作用,因其快速、直观性强、信息储量大,就认为从此可以以"机"为中心,把多媒体辅助技术确立为教学的主导地位,认为"机"是万能的,可代替教师,而从根本上放弃了"人文关注"这个教育理念,因而完全忽视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工具性原则,把教学工具同教学主体相提并论.教师、学生反倒成了计算机这一工具的工具,笔者认为教学主体不应忽略人这个对象.教师和学生同为教育主体,教师要根据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学生具体实际情况,设计出有启发性的教学环境.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再智能化也不能代替教师特有的教育功能.
2从学科特点谈以人为本的原则
语文是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是因为,语文本身蕴含的理念和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首先少不了一样东西---形象,没有形象感受,就没有情感的被激起,没有形象的阅读教学,必然成了抽象的单纯的符号活动.这既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违背了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多媒体教学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帮助,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以音乐渲染课文氛围,这些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但如果只重视它的科学性与技术性而忽视语文教学的社会化、艺术化、人文性,而忽视了联系生活,扎实、灵活、有序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良好习惯这一要求,就会剥夺学生充分思考,想象的机会,减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只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即使体验到了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却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信心,使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距离越来越远,形象化除了再现课文描写形象之外,还应抓住内涵丰富的语句进行咀嚼,进行多形式表情的朗读,落实语言综合训练.上面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都是计算机所无法实现的,所以说,多媒体进入教学是一把双刃剑,正确使用会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无限制的滥用就会给语文教学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3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在教学方式上重视训练,重视科学化、技术化、规范化,这就限制了教学活动自主性.我们应注意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渠道"、"灵魂"和"根",语文教学中"教材---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主要桥梁是教师的感情,教师用自己的真情拔动学生心灵的"情弦",用真情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所谓"以情动情"教师把教材字里行间的情感传送到学生的心里,引起共鸣.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设计是教师在对学生认知能力、理解水平、思维方式作出某种假设基础上的,由于现实存在着许多无法预料的问题,使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出现不能顺利进行的情况.如果强制学生按教师思维进行学习,用一种方式进行思考就会约束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学生将失去学习的兴趣,无法进行主动学习.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教学的开放性、社会性、人文性,让学生充分、自主的进行学习、交流.在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设计发生冲突时,我们应以人为本,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宁可放弃一堂完整的电脑程序教学,也不能牺牲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
总之,语文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克服以机为本的倾向,同时注意结合学科特点,重视对学生情感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掌握能力.防止肓目的形象化,一味追求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效果,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发展规律,使学生减弱或丧失想象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即使会暂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最终会限制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所以教学教程中我们应以人为本,遵循人的认知和发展规律,最终实现人的合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