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和谐“家”文化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9-29

 

  学生是在学校、 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的, 家校合作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极其重要的方式。 针对新课改提出的“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 博白三中结合自身教育实际,提出“经营一个班级,就应像经营一个家一样,让学生有‘家’的感觉”的主张,构建和谐“家”文化班级,全面推进学校校风建设, 促使教师和学生把班级看作是一个温暖的港湾和灵魂的栖息地, 为其倾注感情,为它奋斗。 如何构建班级和谐的“家”文化,以下是笔者简单地总结自己作为班主任的一些经验,仅供同行参考。
  
  一、 多种形式建立班级文化基础, 塑造“家”的形象
  
  1.建立家庭成员档案
  
  班主任每接手一个新班级, 就马上建立学生的详细档案,并对学情进行跟踪分析,了解其各方面,比如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特长、曾经获得的荣誉、目标和理想等, 力求在两星期内通过不同的方式认识学生,了解学生。 另外,学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状态和心情,要随时掌握。 在开学、月考、段考、期考这四个阶段追踪他们的学情, 根据这段时间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热情、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于稍有偏科的学生,可通过与其多次谈心、交流的方式,鼓励其努力学习,提高较差科目的成绩,同时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积极与家长沟通协调,一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
  
  2.让学生拥有集体的归宿感
  
  首先,通过对教室进行一些装扮,让学生拥有集体的归宿感。 例如可发动同学们在卡片上写出自己的名言、理想、愿望等内容,并展示出来;在教室的墙上制作“光荣榜”或是粘贴一些经典的名人名言;栽种绿色植物,共同美化教室;创办有关“学习,生活,工作”的小栏目等。 其次,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集体的热爱,比如让学生分组合作,规划教室的布置;每当有同学过生日的时候,班级送上一个小蛋糕,周围同学给予祝福等,使同学之间的情感得到升华,情谊犹如兄弟姐妹。 再次,提高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 每次学校或年级有重大的比赛, 提前营造为集体荣誉而战的氛围, 和参赛队员沟通交流, 咨询比赛的情况,提供周到的后勤服务,比赛时带领啦啦队为队员鼓掌喝彩,比赛后适当地给予同学奖赏。班级有了集体归属感,成员之间就会相互体谅包容,即使是某位同学在比赛上发挥不好影响了班级成绩, 同学之间也会互相鼓励而不是埋怨, 大大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3. 创建良好的文化阵地
  
  促进学生发扬优良的作风主要是釆取以下方式:一是利用午唱,教学生唱励志的歌曲,通过集体演唱的方式得到传统道德的熏陶;二是张贴国际、国家纪念日,了解时事,拓宽视野;三是建一个书阁,让学生借出自己的课外书,互相传阅,互相学习;四是丰富班级文化,开展“第三课堂”; 比如创办班刊《春花秋实》、班报《那时花开》,让同学们做编辑,在班刊和班报中对班级事物和风貌进行宣传报道, 刊登同学们的各类文章,形成较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多方面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锻炼大家的能力。
  
  4.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人的热情, 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 ”首先,作为班主任应和科任教师搞好关系。 和谐班级的形成与一个团结的任课教师队伍是密切相关的,班主任要发挥好这个桥梁的作用。 因此,需经常与任课教师互通情况,倾听任课教师对班风、学风建设的合理意见及个别学生的教育对策;为任课教师提供服务和帮助,比如提供学生的详细情况、心理状态及对该学科的看法, 不定期让学生以记者的形式釆访教师,询问意见;让任课教师参与班级活动,调动学生向教师问问题的积极性,通过这些形式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其次,关爱每一位学生。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基础。教育不能没有爱,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雕塑每一位学生。比如,笔者会及时细心问候或安慰生病的学生, 用短信告之注意的细节,久而久之学生就把笔者当成可以信赖的朋友,有什么心事都会和笔者倾诉。 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也懂得感恩回报教师。 例如,在学生知道笔者扭伤脚请假后,就纷纷致电问候,主动帮助行动不便的笔者,令笔者十分感动。
  
  二、注重文化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 生活和工作方面都能全面的成长,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多举措齐抓并举,设立光荣榜、基金奖励、每月之星评选、个人和小组竞赛、制作“早勤表”、评选最勤奋宿舍等活动;二是抓好细节,让学生做好每天必做的事,抄写各种考试中的经典题型,轮流写“名人名言”;三是逐步提升,促进师生探讨交流,设立学习小组交流日、笔记试卷展示日、导学抽查日、班干培训日等,把互相推进真正地落实到每个人、每个时间和每个阶段。
  
  2.重视文化建设,提升自我价值
  
  我国古代很早就注意环境对人的影响, 如孟子讲求环境对人的陶冶; 董仲舒认为人的品德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有治乱之所生,故不齐也;“孟母三迁”的教育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
  
  文化环境决定论也认为“人是一定文化环境的产物,同时,人也创造文化环境”,它重视人环境的建设,强调发挥育人环境的作用。 班级特色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在学生个性发展中有着积极的效应。
  
  因此,教师接过了家庭道德教育的接力棒,用知识提升学生的价值。 比如, 帮助学生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开拓和创新思想道德建设;通过主题班会,延伸知识文化,深入情商教育,既让同学们的个性得到正确的张扬,也让他们的人格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使人的道德达到完美与和谐的境地, 那你就要创造环境与言语的和谐关系。 ”将班级文化渗透各个角落,小则一句名言警句,大则一个班级规章制度的实施,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控制,在管理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体现关爱和温暖
  
  一个班级一个“家”,这是打造和谐班级文化的实践方向。在班级里,尽可能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同学们感受到浓浓的情谊,如比赛结束后的一杯奶茶,生日时的一个小蛋糕,奖励时的一本书;或是休息室里欢声笑语,林阴小道上的真诚交谈。 总之,将班级建立成为一个“家”,“家庭成员”既是考场上的战友,更是互相关爱的亲人和朋友。同学之间,无论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 大家都犹如亲人一般互相帮助鼓励共同感受着“家”的温暖。
  
  三、精心营造“家园”,共撑教育的一片蓝天
  
  1. 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
  
  任何学生都面对两个世界,一是知识的世界,二是生活的世界。他们在知识的世界里获得知识,而在生活的世界里获得意义。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只有让这“两个世界”达到完美结合,学生们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能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才能对学校生活、对班级“家”有所向往,有所不舍。 班级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帮助学生迈向成功的舞台树立信心。
  
  2. 充分发挥各个学生的长处 , 让学生收获更多的自信
  
  俗话说,“十个手指各有所长”. 每个学生各有各的长处与短项, 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各具个性特色。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长处,展现风采、收获信心。例如,为擅长书法、绘画、写作的同学举办墙报书画展;为能言善辩的同学举办班级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式各样的活动, 如鼓励能歌善舞的同学积极参加迎新晚会、文艺晚会,鼓励擅长体育的同学参加校运会、篮球比赛等。
  
  3. 使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生活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 ” 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 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 对中学生来说,要养成的良好习惯颇多,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博白三中要求教师在班级中培养学生养成有计划学习的习惯, 养成不懂就问、知错就改的习惯,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做作业前先复习的习惯。 还有,最重要的是生活习惯,因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仅为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打下基础,也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此, 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起来。
  
  4. 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为未来奠定基础
  
  教会学生做人和做事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对孩子的终极关怀。 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班级“家”的氛围里,学生能够在思想、品行上获取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培养高尚的人格,塑造良好的形象,懂得在一言一行中为未来打下基础。对初中学生加强基础道德情景教育,可采取创设体验情景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现在的学生不愿意接受灌输式的教育,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就要通过创设深受学生喜爱的生动有趣的各种体验情景, 使他们在求知、兴趣和探索等动力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体验教育之中,从而使枯燥的灌输、说教变为心灵的沟通与情感的交流, 使深奥的教育内容变为无形的渗透和正向的激励, 让他们在无痕迹的教育氛围下,达到心灵的感悟;使思想教育丰富的内涵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外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通过“我当家”活动,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辛苦,加强与父母的了解。一位学生写日记道:“通过当家,我知道了家庭支出庞大,爸妈每天从早忙到晚,收入不高,为了让我吃好,增加营养,他们省吃俭用。以后,我再也不顶撞父母了,他们爱我胜过爱自己。 ”又如通过节假日,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以及爱国教育,让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
  
  带一个班级,就等于是多拥有一个“家”,教师应用行动诠释着班级的真正内涵,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园。 用“家”的理念,构建和谐的班级“家”文化,为社会的和谐、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 “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TAG标签: 班级     中学     和谐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