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如今,我国的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探究出有效的德育方法是非常紧迫的,同时也是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以下是笔者提出鼓励性评价对小学生品德影响的缘由进行阐述。
(1)有效德育方法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学校常用的德育方法是说教法,教师通过向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思想品德,然而现在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这种方法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往往收效甚微。
(2)学校德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一,由于受到升学和就业的影响,学校便表现出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第二,缺乏德育效果的评价。在学校中,德育没有可行的评价标准。第三,缺乏德育教育的师资力量。第四,德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脱节。
(3)小学生自身品德发展的特点。儿童的品德形成发展一般遵循这两个原理:一是“外塑-内化-内生-外化”,外塑意在内生,内生方能外化;二是“他律-自律-自觉-自为”,他律达成自律,自觉才可自为。因此,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让儿童主动接受并真正将其内化。
(4)学校教育方式的特点。言语行为是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教育行为,占所有教育行为的80%左右。因此教师的语言是影响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5)我国义务教育中提出的要求随着义务教育改革的发展,实施鼓励性评价,努力创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已成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欣赏鼓励每一个学生。鼓励性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内化教育要求,增强自我学习的内部动力机制。[1]
1 概念界定
1.1鼓励性评价:鼓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2]
特点:
1.“鼓励性评价”是面对全体学生。
2.教育主体性原则。教师要从学生所处的学习主体地位出发,制定教学策略、原则和方法。
3.发展性原则。使学生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达到个性化和社会化。
4.渗透性原则。教师从素质教育出发,进行渗透教育,包括渗透内容的全面性、启发性和激励性。[3]
1.2品德:品德谓品质道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思想行为倾向。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学校德育是中小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的优良品德包括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惜时、懂得感恩、勤俭节约、遵守秩序、勤于动手、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等等。 [4]
2 鼓励性评价促进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理论借鉴
在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中运用鼓励性评价,可以从需要层次理论、强化理论、期望理论、、归因理论中得到肯定和启示。
2.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需要层次论是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的五个层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和爱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时,要找准学生的需要层次,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校与家庭都要关注并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为孩子提供健康、科学、安全的衣、食、住、行。在学校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感知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满足学生爱和自尊的需要。使他们感到被老师、同学和父母等所认可,从而激发起他们的自尊与自信,满足了学生爱和自尊的需求,他们便会主动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了。
2.2 强化理论:强化理论是斯金纳、赫西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强化是指对一种行为肯定或否定的后果,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再发生。可以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在行为之后,伴随一种积极刺激,增加行为出现的次数。负强化就是当期望的行为不出现时,就实施消极刺激,直到所期望的行为出现,才撤销这种消极刺激,即行为伴随着不良结果的去除。
从强化理论出发,提倡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在及时肯定和赞扬学生正确行为的同时,还要适时创造能让学生体验自己正确行为所带来赞扬的机会。并且要特别关注问题学生,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强化,激发他们正确的行为动机。对学生的失误采取宽容的态度,给予移情性理解,并引导学生向良好的品德迈进。
2.3 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是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他认为人类工作的动力来源于对工作的满意评价(效价)和完成工作的可能性估计(期望值),即:动力=效价X期望值。效价指一个人对某一行动或成果的价值评价,它反映人对某一成果的重视和渴望程度。期望值是人对某一行为导致特定成果的可能性或概率的估计与判断。动力则是直接推动采取某一行动的内驱力。也就是说,一个人对目标的把握越大,估计达到目标的概率越高,激发起的动力越强烈,积极性也就越大。
由对期望理论的认识,我们可以发现,在确保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得到主动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因人施赞”,鼓励学生发挥其所长。为了诱发学生最强的动机,教师可以设置适当的成功概率。根据学生的不同清况合理定位,适合学生需要,以提高期望值,并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对结果的渴望,产生较高的效价,从而确保能最大范围和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期望动机的成功概率,方能收到最佳的激励效果。[5]
2.4 归因理论:韦纳认为,成功或失败有其原因的,总结为三点:第一,起因是内部还是外部的;第二,起因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第三,起因是可控制的还是不可控的。
该理论对鼓励性评价运用于小学生的品德发展上的借鉴是:成功的内部归因是能力和努力,能力是稳定因素,努力是不稳定因素,要提高学生更正自己行为的积极性就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成败归因于努力,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只要我想改变就一定可以成功。因此,教师一定要先肯定学生的能力,继而鼓励学生努力,学生体验到成功时就会得到主动发展。
3 鼓励性评价
如何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3.1相关文献中获得的启示:刘俊在《鼓励和赞扬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指出中国有句名言,叫做:“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德育工作中,教师的亲切、友善和适当的激励,可以带给学生温暖、信心和慰藉,往往产生神奇的效果。
1、鼓励和赞扬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2、鼓励和赞扬师给批评加点“糖”;3、鼓励和赞扬滋润了“学困生”的心灵。人性中最深切的秉性,就是得到别人的赏识。[6]
刘静波在《实施“鼓励性评价”培养健康心理品质》一文中提出。采取正确满足需求的激励方法,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用感情吸引学生,用教师的爱去影响学生,达成师生心理的沟通是鼓励性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教师应注意教学语言的使用,激励语言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各个方面多方评价,多表扬,多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保护他们的自尊,努力创设树立他们形象的环境,使学生们具有欢乐、和谐、轻松的心理气氛。[7]
方华斌在《重鼓励性评价促学生和谐发展》一文中提到1、以寻找“闪光点”为出发点,2、以鼓励和表扬为基本点;3、以正确评价得失为突破口;4、以扩大评价内容范围为拓展点;5、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向评价为方向。[8]
综上,正确的鼓励性评价在对小学生品德发展上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学生将建立更多的自信;2.调动学生做事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3.开启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学习能力;4.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知识和美德;5、给予学生真正的关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教育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3.2 访谈小学一线教师的过程中获得的启示:本次访谈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您所在的学校是如何进行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如何?
2、您最希望小学生获得的品德是什么?为什么?
3、您有好的方法吗?
本次调查总共访谈了不同小学的六位一线教师(均为班主任)。通过和这些老师们的交谈,可以发现,现在学校进行德育的方式是:
1、学科中渗透着德育内容,2、班队会的举行中,3、处理班务、学生的纠纷中,4、思想品德的教科书中。通过这些方式,德育效果如何,是不好评判的。
这几位老师希望学生拥有的品德包括诚实、宽容、善良、好习惯。从他们的话语中,可以得知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在家中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中的很多不良行为都和他们的这些人格特质有关,比如:不按时交作业时,学生会撒谎;同学之间有点矛盾时不懂得宽容;违反老师的教导时会找各种借口;在集体中生活时,以自我为中心等等。
从这些老师口中也可以发现现在很多老师的教育理念都和之前大不相同,他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赞同运用鼓励性评价来教育学生,认为这样是符合学生心理的,可以让学生汲取一种正能量。
适时综合其它方法,扬长避短,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发展自己,达到教育最优化。总之,鼓励性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方法已越来越被教育者重视,它的巨大潜能和作用也被教、学双方所认可。[9]
只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学生,用爱去感受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心去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通过鼓励性评价去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高,那么学校德育的有效性一定会大大提高,小学生品德的发展也一定会大大提高,而非敷衍的走形式。
4 正确对待鼓励性评价的应用
正确运用鼓励性评价可以促进德育的有效性,帮助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对待鼓励性评价,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4.1 鼓励性评价并不是盲目的一味表扬:鼓励性评价提倡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评价以鼓励为主,不要使用“蠢”“笨”等简单粗暴的话语伤害学生自尊。但并不意味着忽略不良行为等问题,而是教师要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利用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改正不好的行为。在必要的时候也要适时运用惩罚本减弱学生的不良行为。
4.2 鼓励性评价的语言要丰富而具体:鼓励性评价要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或行为上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实事求是、准确而恰如其分。教师要具体指明 “棒”在哪里,“好”在何处。要使鼓励性评价恰当而有针对性,这就要教师及时捕捉到学生随时出现的闪光点,及时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要使评价成为鼓励、鞭策、科学引导学生的一种方式。
4.3 鼓励性评价要真诚:鼓励性评价要真诚,教师要表里如一,不可过分夸张,现在的学生都比较古灵精怪,他们想要得到老师真正的爱,虚情假意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那么以后再开展活动时就不能很好地开展了。
4.4 鼓励性评价是引导学生多方向的评价:在德育中运用鼓励性评价,不仅在于对学生行为本身的评判,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这些评价中找到自信尊重以及老师的爱,愿意主动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继续坚持好的行为,教师引导学生向着更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行。
在学校中,小学生正处于品德发展的重要时期,教育者选好方法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德育中运用鼓励性评价不代表只是一味的表扬学生,在某些时候运用惩罚的方式也是必要的,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不可太过极端。本文从理论和实践调查等多个角度对鼓励性评价在小学生品德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得到正确的运用鼓励性评价对于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如果我们的老师善于用爱的眼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智慧地引导,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被园丁耕耘出一朵美丽的花。
参考文献
[1]王俊生。实施鼓励性评价应把握的原则[J].宁夏教育科研,2006.12
[2]百度百科
[3]郭俊卿。科学运用“ 鼓励性评价” [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3.10
[4]百度百科
[5]王恒映。论中学德育中赏识教育的运用[M].山东师范大学,2007.06
TAG标签:
鼓励性评价
小学生品德
小学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