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论文一(1):
题目:浅谈寄宿制初中养成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寄宿制初中更应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 这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关系到他们能否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养成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寄宿制学校的教师都应该高度重视, 因为养成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能增强学生的自理能力, 有利于培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有利于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关键词:寄宿制; 初中生; 养成教育; 行为习惯;
初中阶段是学生内心世界、自我意识、独立精神等身心状态发展的巨变期, 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但是他们的情绪多变, 决定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难度。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必须重视的工作, 特别是寄宿制初中更应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 因为养成教育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关系到他们能否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现在不少的寄宿制学校, 还不是很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没有将养成教育当作育人的中心工作, 导致出现破坏公物、不讲究卫生、迷恋网吧、打架斗殴等现象。要预防或根除这些不良现象, 学校需要综合多种教育方法, 以科学精神规范人、以人文精神充实人、以审美情趣塑造人、以高尚情操陶冶人,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 从而达到形成良好习惯的最终目的。
一、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养成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初期, 这一时期是人生的起伏期, 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期, 是教育的敏感期。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往往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学校若不加以教育和制止, 很可能使他们误入歧途, 从而影响他们的后期发展。寄宿生在校时间长, 他们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都需要在学校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学校要通过大力宣讲行为规范, 进行有效的行为训练和严格管理, 全面提高学生自觉遵守社会道德的品质, 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理能力
寄宿生活是治疗学生娇惯任性、不爱劳动、不合群、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意志品质脆弱等毛病的方式。由于家庭的溺爱, 许多学生的自理能力很差, 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已经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 学校就要以人为本, 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寄宿制生活本身就是对学生自理能力的锻炼, 学校师生几百人在一起学习生活, 犹如一个小社区, 学生的一切都得自己去做, 妥善保存自己的东西, 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费, 适应学校的伙食。寄宿制拓宽了学生的交往群体, 通过班级组织、寝室小集体等的交往, 学生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 增强了自理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要拥有美好的明天, 要拥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就要学会生存生活, 学会做人做事, 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寄宿制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学会叠被子、洗漱, 打扫宿舍、教室, 清洁区域卫生的做事习惯;学会自觉排队、就餐、洗碗, 不浪费粮食的就餐习惯;早睡早起, 按时就寝, 保持安静, 不影响他人的就寝习惯;勤洗衣服、勤洗头、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学会打扫卫生的卫生习惯。学校要把寄宿生的衣、食、起、居等生活方面的事情当成大事情来抓, 让学生明白, 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能力是生存的根本所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但体现了中学生的文明程度, 而且还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并不成熟, 他们很容易被学习之外的事情诱惑, 而寄宿生在学校的有序管理下, 受外界的影响较小, 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于寄宿生来说, 他们每天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 自己要学会合理安排好时间, 做时间的主人, 学会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 有效进行时间管理, 并督促他们把计划付诸行动, 充分利用在校的自习时间, 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 预习将要学习的新内容, 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养成规范的行为, 如:学会预习、听课、记笔记、讨论交流、勤思善问等。
五、有利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和教育的发展,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已经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在的学生大都比较自私自利, 不能很好地处理各类人际关系, 常常会产生误会甚至矛盾。为解决这个问题, 学校的管理人员和生活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增强寄宿生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如调整宿舍, 让学生通过共同生活增进理解;如沟通交流, 指导学生怎样和不同性格的人交流;如组织宿舍间比赛, 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住宿生在合作中感觉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生活的温暖, 使他们在生活中的困惑减少, 学会交往和共处, 加强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在寄宿制学校, 班主任、生活教师和心理咨询室的教师要联合开展工作, 通过谈心、讲座、心理疏导等形式, 以爱为力量, 以引导为方略, 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培养他们理解、友善、信任、宽容等良好性格,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拥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形成和谐的个性。
总之, 养成教育就是要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技能和方法。寄宿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都需要在学校中培养、形成和发展。只要我们不失爱心、耐心、恒心, 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寄宿生管理工作当中, 把养成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就能使他们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适应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汤云强.寄宿制农村初中学生养成教育的设计与实施[J].新校园旬刊, 2014 (3) .
[2]高德峰.浅谈寄宿制学校的养成教育[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0, 07 (4) .
养成教育论文一(2):
题目:谈农村留守儿童习惯养成教育
摘要:文章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从如何发挥学校作用, 促进儿童形成正确观念;如何发挥家庭作用, 促使儿童养成良好习惯;如何发挥社会作用, 促进儿童不断自我完善三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习惯养成教育进行了全面阐述。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习惯养成;
伴随近年城市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现象出现, 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攀升。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群体, 他们的教育问题值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教育缺失的重大问题, 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爱学习、没礼貌、不良的语言和行为习惯等[1]。造成这种情况既有社会环境的干扰因素、家庭关爱缺失的因素, 更重要的是与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有直接关系。
一、学校教育, 帮助儿童树立正确观念
因长期处于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 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状态下,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方面得到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低年级及学前儿童一般表现为逃学、迟到、不完成作业;高年级出现叛逆心理, 攻击意识很强, 与教师顶撞, 不服从管教) 、对学习没有兴趣、不愿参加活动、自卑心理严重。针对此状况, 学校要从培养他们的正确观念开始[2], 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方面, 可以通过制度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 在制度的推行上教师可以以集体活动或小组活动为主, 给儿童们列举和讲解一些坏习惯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代管监护人”的沟通缺位, 导致许多留守孩子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 喜欢找电视剧中的人物进行模仿、对话或自言自语, 所以在养成教育方面, 教育者应注重发挥自身的作用, 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对于模仿力强的儿童来说, 家长、教师、伙伴都会成为他们行为习惯的“参照物”, 榜样是一种无声的力量, 其渗透力与影响力很大。如每天上课前, 教师都先对室内进行清洁, 课后及时将书籍分类放好等, 长此以往学生也能学会课前整理和课后清洁。多组织开展一些“环保小卫士”“劳动小能手”等活动, 肯定他们的成果,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观念[3]。
二、家庭关爱, 帮助儿童养成良好习惯
在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问题上, 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 很多儿童之所以会形成不良习惯, 与家庭教育缺失有直接关系, 因此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 应注重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促使儿童养成良好习惯。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成员组成, 多以长辈居多, 父母多在外地, 与儿童进行直接交流沟通的机会少, 无法满足儿童内心对父母亲情的情感需求, 容易导致道德人格出现偏差。针对这种现实情况, 学校可以帮助家长与儿童建立起长期的联系机制, 如通过家长会等方法, 建立起学校、家庭、儿童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的平台, 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儿童的学习和心理状况, 配合学校一起关注养成教育;另一方面, 还可以通过书信、网络等多种媒介, 给儿童开拓更多与父母接触的渠道, 让他们能够及时享受到父母的关爱, 情感与心理上的满足, 对于纠正儿童不良习惯起着重要作用[4]。同时, 学校还可以开辟针对父母的讲座、讲坛、“家校通”等活动, 向家长灌输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及时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传递给父母, 让他们体会教育的本质与精髓, 以正确、平等的教育观影响儿童, 确保养成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成效。
三、社会关注, 助力儿童自我完善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 家庭温暖的缺失和物质条件的不足让他们的成长环境变得糟糕。社会的关注从大的方面讲, 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改善其家庭物质条件;从小方面讲, 可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因此, 社会同样也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一大阵地。所以养成教育无法脱离社会而完成, 教育者应通过组织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生命、道德和习惯养成教育。如开展以道德教育为主题的团队活动, 带儿童去公共场所进行现场教育, 哪些行为是不好的、错误的, 哪些行为是好的、正确的。教育者通过现身说法, 给儿童进行最直观的养成教育。其次, 还应该争取社会力量的关注, 强化教育者对儿童的日常教育和管理, 利于发展儿童个性, 帮助他们获得基本的社会技能, 实现儿童价值自我提升。
总之, 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 需要建立起以学校教育为主体,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积极参与上下联动的教育机制, 调动各界力量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 引导他们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用爱为他们点燃人生的梦想, 成为新时期社会中最和谐的音符。
参考文献
[1]陈开亮.以爱养家以情动人: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法探索[J].课堂内外 (教师版) , 2016 (11) :11-12.
[2]包海燕.加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养成教育[J].吉林教育: (综合) , 2014 (5S) :29.
[3]武鑫.探究农村留守儿童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教师版) , 2017 (2) :34.
[4]白峰.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探析[J].教育, 2016 (2) :99.
养成教育论文范文6篇导航:
第一篇:养成教育论文
第二篇:完善高职学生养成教育的策略与路径探究
第三篇:养成教育视角下高校进行孝道教育的意义探究
第四篇:浅谈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第五篇:基于养成教育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策略分析
第六篇:大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下的契约精神养成教育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