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素质教育论文三:
题目: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数学教育初探
摘要: 现阶段, 国内的小学数学学科教育范围已经远远的超出了经验与技能的传授, 同学们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取得经验的过程, 并且在用这种经验去探索发展的方法, 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与此同时, 能够提高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从而获得更好的社会体验, 这个传授理念已经成为了现在社会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 总结了一定的建议, 以供参考。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数学学科; 小学数学;
无论是教育的对象、内容、手段和方式方法, 都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生着快速的改变与发展, 这就意味着素质教育急需提升。教师是将知识与经验传递给学生的重要角色, 作为引导与传授者, 在授业传道解惑中, 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进行素质教育方式探讨以及解决现存问题方式思考十分必要。在所有的阶段教育中, 小学教育非常重要, 它不仅能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还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科目, 数学学科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容忽视。
1. 加快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首先, 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思维模式。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改变应试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广大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师应该对新课程改革重视起来, 深刻的理解新课程改革的作用, 转变思想, 认识到应试与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 建立起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教学思维。其次, 加强数学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在这方面应大力提高专项培训经费标准, 进行培训计划规划, 将培训分为在职与脱产两种。在培训的基础上, 还应该进行培训考核以达到快速提升自己专业数学教学素质的目的。这种培训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教学内容及理念上的培训, 即数学学科专业知识外延伸的相关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 提升数学教师的自身的知识储备量, 使得今后的教学结构更完善, 并随着知识的不断完善, 教学理念也不断的完善着;另一方面是现代的教学方式的学习, 现阶段国内作为常见的教学辅助用具, 多媒体制作成为了必要技能, 它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提高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
新课程理念重点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这就表明了小学教学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最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 学习概念、性质以及解题方法等等内容成为了主要任务, 它是学生们深入学习的基石, 所以, 务必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夯实基础为主, 在课本的指导下,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认知学习, 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知识, 掌握规律, 注重思考方式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求知欲激发的同时, 打破小学数学学习的“知”与“不知”的循环, 应该将学生向“提问”、“寻找”以及“解决”的思维方式上引导, 在一次次的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并循环这个过程, 这就成为了一个量变产生质变过程, 学生们会在这个过程中, 对数学的兴趣持续下去, 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惯性, 成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意三个方面, 即体验, 个性以及满足, 其中, 体验就是指在教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中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个性即是根据个体的差异性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活动, 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最后, 满足是指给与学生肯定, 肯定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所产生的所有可能的满足。
3. 重视各种学习模式的目标价值
培养数学素养作为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更多的关注,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了广大数学教师的关注点, 他们不仅要研究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去“教”, 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规律以及学习方法, 养成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因此, 教师就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 认真的分析教材, 明确数学知识脉络, 通过指导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关联, 让学生自己形成独特的知识体系,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学习的价值不在于掌握, 而是在于通过学习让学生产生发现与创造的能力。数学的素质教育采用多种学习模式, 但是这些学习模式的价值不在于体现出不同的学习过程, 仅仅是一种展现独创性探索知识过程的手段。由于数学教学不仅限于掌握知识, 而在于发现和探索知识, 所以, 数学教师应该将目标从不同学习模式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形式向不同学习模式表现出不同的探索过程转化。
4. 重视学生学习中的兴趣情绪状态
只有足够重视学生, 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坚持“学”是“教”的基础, 才能促进教师的积极性, 能够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传授知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数学课的课堂教学应是百变的, 所以, 数学教师在进行课程准备时, 基于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设计教学方案, 使之新颖多彩并富于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产生兴趣。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 以“学”为中心贯穿整堂课, 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包括主动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 研究问题,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这样才能发挥教学真正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激励表扬学生, 这样能够避免因在群体中受到多次的失败与谴责而产生焦虑情绪, 甚至采用某种防御机制而回避真实情感, 引起人格混乱。在这里, 教育中抓住这么几个变量似乎尤为重要:首先, 特征, 即在学习中尽可能地针对不同的个体特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象, 并采用个性特征为参照的发展性的描述性的评价方式, 使所有个体都能感受到成功;其次, 展现, 即尽可能地将学生不同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充分地展现给群体, 满足个体期望的在群体中获得尊重的欲望。
参考文献
[1]潘宏福.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学周刊, 2016 (36) .
[2]许认娥.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学周刊, 2016 (33) .
[3]王智杰.浅析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J].学周刊, 2016 (03) .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范文6篇导航:
第一篇: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第二篇:促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策略探讨
第三篇:浅论小学数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第四篇:关于小学素质教育现状的思考及优化策略
第五篇:浅谈如何全面推进小学素质教育
第六篇:浅析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如何发挥合唱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