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大学生具备计算机素养和数据意识, 而且还要具备过硬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必须在大数据背景下积极思考教学改革, 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数据时代的需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可从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等方面着手。在实际的教改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进度的监督和指导, 学校也要不定期对教师的授课进行检查考评, 只有这样,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改革才能保质保量地顺利进行。
关键词:大数据; 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 高职;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 加上各种终端设备的遍及, 大数据时代已经正式到来。这个新时代正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 它不只是拥有海量数据, 而且还影响着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以及行为习惯。
当前, 国外的很多高校已经开设大数据方向课程。课程开设的重点在于以项目的形式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还有使用大数据技术解决问题的技能, 如使用大数据进行分布式计算, 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对大数据进行挖掘和应用等[1]。这些课程的开设与国家人才培养的目标密切结合。
我国有部分高校也已经开设大数据相关课程, 但只是作为全院的选修课来开设, 或者作为计算机专业的限选课来开设。而时代的发展导致大数据面向的对象并不只是计算机从业者, 而是各行各业。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顶梁柱必然要具备数据分析与处理的技能, 这样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国内鲜有高职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大数据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必修课, 它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起着引导作用。在这种先天优势下, 针对全校学生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就特别适合当作依托的平台, 既可以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 又能与后期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 打下一个优良的根基。那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也迫在眉睫。对于一线教师来说, 这既是重大的挑战, 也是新时代给予的使命。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公共必修课, 现今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这门课的开设对象确定在除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之外其他专业的大一学生, 这样的目的是让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能学习到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 能够用计算机处理问题,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计算机的水平没有明显差距。
有一些高职院校出发点很好, 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 在新生入学时就进行计算机水平摸底考试, 然后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实际上, 这些往往只能是想法, 无法付诸实际。当前的计算机应用基础采取的还都是多媒体教理论+上机实践的教学模式, 其中理论知识大部分还是传统的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系统构成、操作系统概述、网络技术概述、Office办公软件的基础理论, 能够做到融入大数据知识的高职院校少之甚少。
授课形式还是传统的教师按照大纲备课、多媒体教室讲授演示、学生上机完成实践任务, 基本上都是教师演示一遍, 学生再去练习一遍的填鸭式教法。能够真正让学生自主去学习探索, 教师再对疑难解答的情况很少出现, 这样会大大削弱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主动性, 而且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 很难深刻体会到这些知识的作用。因此, 为了让学生在大数据时代不落伍, 处于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着手。
二、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方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普及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这门课的教学改革一直在摸索前进, 探索的过程大体有三个阶段:一是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二是创建优质的教学团体, 编纂优质教材, 设立精品课程;三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专业技能。在大数据背景下,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必然要结合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的相关知识, 更好地培育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一) 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上课模式中, 教师是传递者, 负责把知识以自己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在大数据时代, 教师要变成引导者, 培养学生的大数据思维,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己去发现、掌握知识, 教师实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 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解答和评价[2]。
处于大数据时代下的计算机教师, 必须要培养自身的大数据思维, 积极应对新时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挑战, 不断学习新知识, 使自身的教学资源与大数据融合在一起,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使其既具有时代背景下的技术性, 也能在实际教学中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 教学内容的变革
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基础操作以及Office办公软件的基础应用, 没有关于大数据的内容, 我们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修改, 添加大数据知识,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数据, 培养学生的大数据思维, 具备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的技能, 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
1. 增设大数据概述章节。
这部分主要内容是大数据的发展史、价值、概念、特点以及分类, 让学生先了解什么是大数据, 从而引起学习的兴趣及激情。
2. 增设大数据分析技术及处理技术章节。
这部分主要详细讲解大数据的处理流程, 分为四个步骤:数据采取、数据预处理、数据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大数据时代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技能, 这部分内容需要深入浅出的给学生讲明白, 这样学生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潮流。
3. 增设大数据的技术支撑、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章节。
庞大的数据资源只有经过分析处理, 才能应用在实际的生活工作中, 此章节就是阐述分析处理数据资源需要的一系列技术支撑, 比如, 数据存储技术的支撑、云计算技术的支撑、智能化数据理解技术的支撑等;还有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以及大数据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使学生在头脑中对大数据有一个更清楚的认知。
(三) 教学模式的改革
目前大部分教师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时, 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按照大纲备课、多媒体教室讲授演示、学生上机完成实践任务, 基本上都是教师演示一遍, 学生再去练习一遍的填鸭式教法。而且为了提高学生考计算机证的通过率, 教师多会注重上机操作练习。再加上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 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这些因素再结合大数据时代的背景, 教师必须要改变以前注重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 要结合时代背景制定出更科学的教学模式, 这样才能实际地提高教学质量。
1. 分层教学。
学生来自五湖四海, 受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生掌握的计算机水平会存在差异, 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按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把学生划分出水平相近的群体, 并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群体都能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会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
2.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 是指学生在课下完成知识的学习,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互动, 开展辅导答疑、实践应用等教学活动。学生在上课之前通过教学平台上的课件、视频等资源提前预习上课内容, 不用再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来学习理论知识。整个学习过程贯穿着探究性的实践, 这种教学模式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为这门课程对于实践操作有很高的要求。
3. 慕课 (MOOC) 。
慕课是一种大型在线授课形式, 它的优势是拥有大量的高质量资源, 这些资源是公开的, 任何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学习。教师可以把课程的相关资源放在慕课平台上, 学生在课前能够通过平台预习上课内容, 自主完成作业, 在学习中产生的一些疑惑和问题, 还能通过平台上的讨论区互相讨论解答,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加强了对于知识的运用及理解。
4. 大数据教学。
在高职院校, 占比最大的群体是学生, 这个群体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 比如, 学生的家庭状况、高考的分数、高中阶段学习情况、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水平、心理素质的情况、给人的第一印象等[3]。对于这些信息如果教师能够认真分析, 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发展方向, 给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规划, 这样就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5. 微课。
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主要以教学活动中的短小视频为载体, 记录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针对某个知识重点或难点所开展的讲解示范活动, 这些视频会被教师发到教学平台上供学生学习、分享。微课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集中讲解一个问题, 而且它的容量小, 一般十几兆的大小, 学生通过手机就能观看下载。
微课与MOOC相比较, 优势在于细节化, 教学内容更加具体, 针对的知识点更加详细。学生能通过微课更深入的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四) 教学资源的改革
大数据具备的优点是拥有庞大的数据资源, 这些数据资源能够通过互联网快速的被用户查看使用。大数据背景下, 我们要充分使用互联网的便捷性, 从中搜索获取我们想要的资源。教师要以大数据思维来思考, 在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 把一些国内外教师上传到教学平台上的优秀教学资源汇集起来, 也可以搜集一些实用的针对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就能互相补充, 最终形成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一份自己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大体包含视频、实践素材、课件、教学文件等。
三、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应避免的问题
当前时代背景下,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能够转换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尽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但是, 这种“放权”必须要把握好度。没有了教师的“紧追不舍”, 一些同学因为自制力差的原因, 极易出现学习“开小差”的现象, 布置的作业不积极完成, 教师答疑时只能“随大流”, 对知识掌握与否, 自身根本不清楚。
而且, 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教学资源, 如课件、视频等,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教师备课、授课的压力, 一些教师正好借教学模式的改变, 滥用教学资源, 比如上课的时候直接播放一个视频, 让学生自学, 自己则轻松地等待下课。
在实际的教学改革中, 我们应注意两点, 一是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的条件下, 教师要强化对于学习进度的监督和指导;二是学校层面也要加强对教师授课的不定期检查, 并进行考评。只有做到这两点, 才能发挥改革的优势,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改革才能保质保量地顺利进行[4]。
四、结束语
任何课程的教学改革都不是一举成功的,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也是同样需要较长的过程。顺应大数据时代潮流的教学改革, 才能把握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 让学生真正从这门课中获益, 对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工作的发展规划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芸.面向大数据素养培养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 2016 (33) :137-138.
[2]孙宁.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研究[J].创新教育, 2016 (45) :34.
[3]刘金金, 徐天贺, 贾美超.大数据助力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 2016 (1) :82-83.
[4]葛敏娜.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改革探索[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4) :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