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基础薄弱初中校生源差、良好习惯缺失、厌学现象严重等现状, 开展了基础薄弱初中教学改革的系列化研究活动。经过调查研究与方案策划、化学学科试点、学校整体完善、区域推广检验四个阶段13年的研究实践, 形成了适合基础薄弱初中教学改革发展的理论框架和整体性教学模式。
关键词:薄弱初中; 优质发展; 教学改革; 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 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需要
2001年, 塘沽地区初中招生的政策决定了我区的大多数学校的生源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一方面体现在不同的学校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另一方面体现在同一学校的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除了少量的集优质生源于一身的民办公助学校和公办民助学校外, 其余的学校学生之间两极分化的现象非常明显, 学生厌学现象严重, 学困生多, 这促使必须要对大多数基础薄弱初中的教学进行改革。主要是在化学学科中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
(二) 改革薄弱学校现状的需要
塘沽第十五中学曾经是一所基础比较薄弱的初中校。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丧失了学习信心, 没有学习兴趣, 更谈不上具备什么学习能力了;而长期面对这样的学生, 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自信心普遍不高, 总觉得自己的学校不如别的学校, 见到重点学校的老师好像矮了半截, 他们对这些学生也是信心不足;学生家长多数都是做生意的, 顾不上培养教育孩子, 他们同样认为自己的孩子进入这样的学校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希望了, 所以也是信心不足……以上这些因素, 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影响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三) 常规教学实践无助于薄弱初中的优质发展
为了改变学校的现状, 学校也曾经采取了很多措施, 特别是采取了当时普遍盛行的靠大运动量训练, 搞题海战术, 靠加班加点加课补课的方法, 可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 效果甚微, 不仅没有提高教学质量, 没有改变学校的状况, 而且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愈加严重。
(四)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的需要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 是落实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如何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均衡发展, 是一个难题。我认为, 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 有多条路径可以选择。其中, 薄弱学校通过自身的内生成长, 从而发展成为优质学校, 是一条重要的路径。教学是学校的中心, 薄弱学校要通过内生成长获得优质发展, 创造性地改革教学是核心工作。
经过反复论证, 我们认为, 面对这样的基础薄弱初中,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改变学校的面貌, 出路只有一条, 那就是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试图通过教学改革使基础薄弱初中发展成为优质学校。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 全区调查研究
通过听课、检查教案、检查作业、检查学生所使用的课外辅导资料、和教师座谈、和学生座谈、教师问卷、学生问卷等多种形式对塘沽地区的30余所初中的教学情况, 特别是化学学科的教学情况, 进行详细的调研, 全方位了解。
(二) 化学学科试点
在塘沽地区30余所初中的化学学科中进行基础薄弱初中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试点, 立项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此引领这一实践探索。
1. 探索分层教学各环节的操作模式。
具体设计了10个子课题进行实践探索:如何搞好对学生的分层和分组, 如何搞好对教学目标的分层, 备课如何分层, 授课如何分层, 课堂练习的设置如何分层, 作业布置如何分层, 作业批改如何分层, 阶段测试题的编写如何分层, 课后辅导如何分层, 教学评价如何分层。通过全方位的研究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2. 编写学生使用的学习纲要, 保证分层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
做到一节一纲, 具体包括:学习目标, 预备知识 (基础知识) , 问题讨论, 典型例题, 巩固练习, 达标检测, 作业设计等。以学习纲要为抓手, 先学后导, 边学边练。让学生以学习纲要为引领, 读教材试做习题, 教师指导下再做, 学习实践后注重小结, 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 保证每节课的内容都落实, 享受学习的成功,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练议”。
学练议这三个环节不断深化, 反复循环。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实践练习, 在实践的基础上讨论, 教师指导;在深层次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学习, 巩固练习梳理知识;在更深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三) 学校整体完善
在塘沽十五中所有年级的所有学科中进行基础薄弱初中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在各个学科中通过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实践探索, 深化在全区化学学科中试点取得的初步成果, 突出个性化教学和整体建构教学, 完善基础薄弱初中教学改革的整体策略。
1. 提出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讲, 能学生互议学会的教师不导, 学生能完成训练的教师不示范, 给学生充分的信任。
2. 进行教学评价改革。
对不同类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使学生都能感受成功的乐趣, 坚定成功的信心。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检测卷进行评价, 亦可对同一份检测卷提出不同的合格标准, 不使一名学生丧失学习信心。
3. 完善学校教学改革实践方案。
以个性化教学和整体建构教学的思想为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以“学习纲要”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实施个性化教学, 突出教学过程“学练议”的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使个性化教学的成果在实践中创新, 让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三、主要成果
(一) 确立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理念支撑——个性化教学思想和整体建构思想
个性化教学思想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认真探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合作, 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收获和发展。
整体建构思想指课堂教学立足于整个学科、整个学段、整册教材、整个单元、整个章节设计, 充分考虑教材的前后联系和逻辑关系, 以使教师更好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 落实课程标准。
(二) 依据个性化教学思想的指导, 形成了个性化教学“五注重”的教学原则
一要注重分类的科学性。随着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我们意识到对学生的分类不能只依据学习成绩, 还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风格、认知特点和认知差异等因素, 更多关注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
二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个性化教学有流动性和可变性, 是动态的, 同一个学生在学习不同的知识时, 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有些学生学习某些知识有优势, 学习另一些知识则比较困难。教师为了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允许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合作小组, 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互帮互学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要防止负面效果。实施个性化教学, 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 更要加强对学生个别的心理辅导, 防止可能产生负面的“标签效应”。
四要注重有针对性的评价。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倾向、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是不同的, 个性化教学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做到课堂上没有教育盲区, 同时还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真正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五要注重计划性教学。个性化教学是一项周期长、工作量大的工作, 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努力。不同的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标所需要的时间和付出的劳动各不相同。要求教师要有一个长远的、周密性的计划来分阶段、分步骤地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使全体学生分别达标。
(三) 依据个性化教学思想的指导, 形成了个性化教学“十抓”的教学策略
一抓学生的分组合作。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导致了他们的学习存在差异性。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 研究学生, 根据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 合理引导学生分组合作。
二抓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个性差异, 制定不同的分层教学目标并明示给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确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以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和评价功能。
三抓分类备课。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以及不同类型的课堂提问、课堂反馈练习和课后作业, 认真写好教案, 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
四抓分类授课。教师的讲授要依据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教材的统一内容和知识系统, 在统一时间、统一进度内向全体学生进行同步教学, 把教学措施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 讲授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完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这是分类授课的前提。授课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个性差异, 加强对各类不同学生的指导, 对于个别学生和个别问题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加以解决, 实现学生个性差异的互补, 提高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抓分类练习。巩固练习题要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 尽可能地避免“一刀切”。设计的练习题可分为侧重基础知识、有少量技巧和难度、技巧性强拓宽知识面等不同类型, 以供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完成。
六抓分类布置作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分类设计, 以必做题、自选题、思考题三种类型供学生自主完成。
七抓分类批改作业。作业分类批改一方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 另一方面可提高作业批改的实效性。考查基础知识的作业, 教师要当天全部批改、全面反馈、全体校正, 若能面批效果更好。其他作业由学生互相合作, 互批互改。
八抓分类测试。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能力编写阶段测试题, 通过对测试题的解答考查出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实际取得的进步。
九抓分类辅导。课后分类辅导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重要辅助环节。可采用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明确学习目的, 培养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使学生“进得来、学得进、听得懂、留得住”;又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逐步提高其自学能力;还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力。此外, 还要特别强调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 令其个性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
十抓分类评价。根据不同的学生, 采取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为防止采用同一标准衡量所有学生, 可以设计不同的检测卷进行评价, 亦可对同一份检测卷提出不同的合格标准, 不使一名学生丧失学习信心。
四、效果与反思
(一) 效果
1. 学生综合能力显着提升
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 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到乐学形成了良性循环。尽管寒暑假、节假日不补课, 但却连续六年获得塘沽地区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优秀单位, 2012年获得全区第二名。
学生课业负担减轻, 素质教育得到了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国家、市级活动中多次获奖, 青少年车模竞赛连续多年获天津市团体第一名。学生由入学时的很普通, 经过三年的学习, 变成了不普通的学生, 100%的学生毕业后都进入了高中阶段的学习。
2. 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更加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教师按教育规律进行教学, 全校每个学科的教师都有学习纲要,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节一纲, 避免了加课、补课, 评价学生的办法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师中涌现出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天津市特级教师、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优秀班主任、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天津市教改积极分子等一批典型。多名教师参与全国各地的课堂交流展示, 优秀课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教师教科研能力显着提升, 获得了天津市第二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天津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填补了塘沽地区乃至滨海新区一等奖的空白。
(二) 反思
1.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必须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和信念。研究课堂教学没有止境, 要依据学生的变化, 不断地进行研究,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
2.教学改革的实践, 必须有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 必须深入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和学科课程标准, 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