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开展自主探究式活动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    要: 本文以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游戏活动为例, 围绕如何开展自主探究式活动以及在活动中教师如何适时进行有效介入等核心问题, 结合实例进行诠释。有效解决幼儿园一线教师对于自主活动中教师角色定位的困扰, 提升教师教育理念, 促进幼儿自主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 自主游戏; 科学探究式活动; 有效介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精神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 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关系的过程。”《指南》更进一步明确:“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 体验探究过程, 让幼儿在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广州市海珠区穗花幼儿园 (以下简称“幼儿园”一直开展主题式自主游戏, 把各大领域的内容渗透于自主游戏中,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和体验。根据班级特色我们开展了有关科学领域的主题式自主游戏, 把科学领域的探究主题融入到游戏中, 如:沙水大战、神秘的力量、有趣的声音等等, 丰富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游戏经验。因此, 本班幼儿具有较浓厚的探究兴趣, 乐于交往, 喜欢动手操作, 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究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天性, 是一种令他们感到兴奋的学习和活动方式。为了更加深入地挖掘幼儿的内在潜能, 自主探究式活动的有效开展以及教师适时的介入更是甚为重要。

  1、 幼儿园自主探究式活动的有效开展

  1.1、 幼儿园自主探究式活动的创设

  幼儿天生喜欢探索, 他们好奇爱问的习惯与生俱来。结合每学期的主题活动开展, 我们一起探讨有关主题的秘密, 幼儿有很多自己生成的想法, 自主式探究活动由此而来。例如:在“奇妙的植物世界”主题活动中, 幼儿了解很多植物的相关知识, 去结识很多的植物朋友。他们真正喜欢植物, 喜欢大自然, 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离开了植物人类将无法生存……有一次, 子睿跟同伴们聊道这样的话题:“如果没有植物, 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同伴们争相回应道:“我们的城市都变得没有色彩”, “没有新鲜的空气”, “我们不能呼吸啦”……于是, 他们在自主活动的时候 (每天的餐后活动都定为我们的自主活动时间) , 子睿、小岚、泽颐共同作画《没有植物的时候》。有的画人, 有的画背景, 有的剪贴, 分工合作地努力着……安安也被他们的兴致吸引过来, 大声说:“你们的画很漂亮。如果它们能够站起来, 就看得更加清楚了!”于是安安找来了一个鞋盒盖, 把他们的作品粘贴起来……就这样过了一会儿, 他们的作品成功出现了。

  幼儿没有很多预设的目标, 但是他们会围绕自己曾经的想法和共鸣一起去讨论去尝试去合作。每一天的餐后活动都是由他们自己安排的。他们自主去寻找同伴, 自主去创设游戏, 自主去开展活动。

  1.2、 游戏材料的准备与丰富

  为了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以往, 我们一线教师都会想方设法地去设计制造非常精美的教学玩具, 加班加点地去制作, 必要时还花费金钱去购买。然而幼儿的兴趣爱好一发而过, 玩过的东西转眼即逝, 教师之前辛辛苦苦制作的玩具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怎么办呢?不能丢呀, 心血。留着呢, 占位置。其实幼儿的游戏材料是为其开展游戏而提供辅助作用的。他们是真正的游戏者。在游戏时, 他们会想到使用什么材料可以辅助游戏的开展。因此, 幼儿游戏材料的投放不宜过于花巧, 尽量低结构低成本便可。

  我们班一直提倡幼儿养成回收废旧物的习惯, 在班级创设了一个废旧物回收箱。幼儿在家里或者在户外发现可以回收再用的物品, 都会带回班级进行收集。当然, 废旧物品要具有一定的可循环再用性, 要坚固, 可以添画装饰或者本身颜色比较显眼的。当幼儿在开展活动时, 想到使用什么材料, 他们便会走到回收箱里寻找并加以改造成可用材料。

  有时候, 回收箱里的物品不能完全合适幼儿游戏的需要, 他们会在活动后的分享会上提出来, 互相交流想法, 甚至请教师帮助。有一次, 启轩把磁铁棒连接在一起, 别出心裁地制作了一辆超长的火车。由于没有固定的轨道, 他只能在课室内随意开动火车, 四处钻来钻去, 影响到旁边正在游戏的同伴们。在分享会时, 启轩把问题提出来了, 想大家帮忙解决。幼儿纷纷议论后, 最后决定把走廊的位置让给启轩。有几位同伴还加入了火车队的行列, 共建“火车站”。他们通过商量, 确定所需的材料, 互相分工回家寻找。有的比较难发现的东西, 便请教师帮忙寻找。第二天, 材料到位后, 火车队的伙伴们又兴趣盎然重聚一起建造“火车站”, 大家玩得非常投入而充实。

  1.3、 活动的深化与成效

  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幼儿能力的提升。有一次, 天天和组员们在玩吹泡泡的游戏。他们分别从洗手间里提出一个小水桶, 里面装着半桶清水, 从柜子里取出小杯子、吸管、小盒子……他们忙东忙西地, 放下了手上的东西, 又急着拿小杯子和吸管跑到“创意馆”里取颜料, 有的取黄色, 有的取红色, 有的取紫色……搅拌后, 各色的颜料水呈现在桌子上, 好像一杯杯清澈的果汁。组员们分别把自己手上的“果汁”吸进小盒子里, 各色“果汁”在盒子里一下子混在一起, 却变成一滩浑水, 围着桌子这群“搞大科研”的宝贝哈哈大笑, 互相吸着颜料水, 互相嘻嘻哈哈, 欢欣鼓舞乐成一片。

  “宝贝们, 你们正在干什么?可以跟我分享一下吗?”笔者终于忍不住走近幼儿身旁, 问道。天天说:“我们要制作泡泡水!”笔者见到他们的投入度非常高, 不忍心打断他们的“大科研”。这时, 正在旁边桌子一声不吭的小延原来也在制作泡泡水。她还成功地吹起了泡泡呢。正在“搞大科研”的宝贝们一下子把头转向小延的方向, 非常好奇。小延把自己的制作方法跟大家分享了一遍, “搞大科研”的宝贝好像听懂了什么似的, 非常快速地把小延桌面的沐浴露、洗手液拿到自己的桌子上, 一边挤一边搅拌着。

  过了一会儿, 果果说:“咦, 有泡泡了。”甜甜似乎在找什么, 转了一圈也没发现, 又跑到“创意园”里寻找。她找出几根毛毛虫, 绕了一绕, 做出吹泡泡的工具。回来跟身边的伙伴们说:“你们谁要吹泡泡, 我这儿有棒子!”幼儿用上甜甜的吹泡泡工具, 吹起了泡泡……

  “成功啦, 成功啦!”他们大声呼唤着……

  在自主探究活动中, 幼儿通过商量、筹备、尝试、调整、再次尝试到成功, 一步一步的经历使他们学会失败学会效仿学会改进, 学会成功。让幼儿自己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积累人生中的经验。

  2、 教师在活动中的有效介入

  纵观历史, 皮亚杰的游戏认知理论和对成人在儿童游戏中角色的意义在20世纪60年代直到80年代后期的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中一直占有优势地位。现在, 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成人在儿童游戏中的具体角色。而那些富于远见的计划也正在从建构主义转向社会建构主义的方法。皮亚杰学派的“观察和等待”的方法受到了维果茨基学派的影响, 后者认为儿童不只是建构自己的知识, 他们的行为也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进行。随着维果茨基的研究被翻译成英文以及它在整个英语世界中的传播和阐释, 越来越多的早期儿童教育家们修改了自己的观点, 更加强调儿童游戏的社会背景, 尤其是成人在儿童游戏中的作用。

  自主探究式活动重在探究的过程, 教师如何能够在幼儿探究过程中适时实施有效的介入手段, 促使幼儿的活动质量更大化呢?因此, 我们按照介入的时机分成三大部分。

  2.1、 当孩子发现问题的时候, 教师的有效介入

  2.1.1、知识经验的介入

  幼儿的知识经验与探究式活动的顺利开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科学经验的建构与积累。是幼儿探究式活动的基础。因此, 教师会利用网络资源、幼儿操作视频、示范介绍等多种方式, 与幼儿分享丰富相关的科学经验, 如:光与影子的关系、声音的传播、电池的正负极、电流的产生、镜子的折射等等, 科学的原理是载体, 幼儿在载体上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更多的科学游戏, 从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支撑着探究式活动的开展。

  2.1.2、 空间材料的介入

  空间材料的投放与暗示, 为幼儿开展探究式活动奠起成功的桥梁。幼儿的已有经验是浅显的。他们在发现问题后会寻找材料辅助游戏的开展。为此, 教师预设提供大量有关的材料供幼儿选择, 起到暗示性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

  2.1.3、 家园互动的介入

  幼儿园的游戏时间是有限的。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求知欲很强。如何才能充分满足其探究欲望呢?更多时候需要家长们的配合。因此, 家园互动尤为重要。如:岚岚用两块镜子发现镜片上有折射的现象。她提出“如果三块镜子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四块、五块……呢?”教室里现有材料和时间不足以满足孩子探究游戏的开展时, 教师可以利用家园互动的平台, 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寻找更多的探究材料, 满足孩子尝试的欲望, 从而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新经验。

  2.2、 当孩子解决问题的时候, 教师的有效介入

  2.2.1、对于寻求帮助的介入

  在自主探究式活动中, 幼儿具有较强烈的探究欲望, 但是每一位幼儿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发展各有不同, 所以因应也会出现不同的探究度表现。如:有些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强, 每一次活动总是处于主导地位, 在合作与交往中往往呈现比较能干的表现;有些孩子不太善于表达, 个性也相对比较内敛, 在活动中总会等待别人的帮助或者引领才会动手去尝试。对于后者, 教师应更加花时间去陪伴和支持, 给予孩子坚定的信心。不能急着告诉孩子如何去做, 而是用示范、引领、鼓励等方式促进孩子去尝试的动力。

  2.2.2、 对于鼓励进一步探究的介入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 由于自身经验不足, 经常处于比较表面式的探究层面。以“光和影子做朋友”主题游戏为例, 小轩在玩用手电筒照射物体的时候, 会出现物体的影子。他感到很好奇, 于是不断尝试用不同的物体感受影子的存在……持续十多分钟过去, 小轩还是处于重复地替换物体感受其影子的存在, 探究过程无法继续深入。这时候, 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教师可以用点拨的方式激发幼儿兴趣, 如提问:“如果电筒移动, 影子有些什么变化呢?”或者游戏的引领:教师参与游戏当中, 拿着手电筒不断替换方位, 产生影子变化的游戏, 吸引幼儿的兴趣和关注度, 从而激发幼儿不断探究的欲望。

  2.2.3、 教师转换角色的介入

  幼儿在游戏中的尝试只是游戏过程的起步。他们会在游戏中发现很多科学小发现并对于自己的小发现获得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便是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点。为了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教师会参与游戏当中, 成为孩子们的玩伴, 一同发现更多的科学小秘密。又以影子主题为例, 安安用手电筒把影子照在画纸上面, 画纸是平放着的。他想在画纸上绘画出影子的造型。但是影子若隐若现的成像并不明显。安安对自己的发现提出了质疑, 可是又没有办法。笔者对于安安的质疑并没有直接告知, 反而转变了角色成为一名参与者, 一起查找原因, 反复尝试, 并用反问的语气引导幼儿:“要把影子投射在画纸上, 那么画纸的位置是否可以移动呢?”这个疑问促使着安安和笔者不断去尝试和发现。最后, 我们发现画纸竖着可以投射出更加清晰的影像。

  2.3、 当孩子得出结论的时候, 教师的有效介入

  2.3.1、评价分享的介入

  自主探究式游戏中, 教师的角色更多是一名观察者, 从旁观察和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 不随便干预幼儿的行为发展, 给予充分的空间让幼儿去发现, 通过尝试找出新的结论或者科学经验。因此, 活动后的评价分享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会在游戏中拍摄照片或视频, 鼓励幼儿边回忆操作过程边完整地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这时采用评价的方式给予幼儿活动的肯定以及根据幼儿的疑惑点进行讨论和指引。这种介入方式不但为幼儿本次活动作思维导向, 更为下一次活动作好铺垫。

  2.3.2、 启发点拨的介入

  幼儿的自主探究式活动往往需要自主开展思考性行为, 才能更有效把游戏走向深入化。活动后, 教师可以针对幼儿所探究出来的结论进行质疑性的提问, 启发和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新的答案。同时, 教师应仍然保持着一颗科学探究的心态, 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科学现象进行及时对启发性引导, 鼓励幼儿寻找和发现更多的科学小发现。

  3、 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

  3.1、 做个有心人, 不要错过幼儿每一个兴趣点

  我们要了解幼儿出现状况的原因。其兴趣落点非常重要。幼儿有兴趣才会开始探究, 有探究欲望才会生成游戏, 有游戏才会有学习。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在熟悉幼儿个性发展的基础上, 学会观察幼儿的行为, 读懂幼儿的行为, 分析幼儿的行为。

  3.2、 了解有效的介入方式“对症下药”

  教师的介入方式有很多, 如何才是最有效地方式呢?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没有最好的方法, 只有最合适的方式。我们不能说某一种介入手段才是最好的, 因为对于不同个性发展的幼儿来说, 其合适的方式都有所不一, 教师通过介入的手段使幼儿在游戏中有了想法或者提升了游戏的质量。那么, 可以说这就是有效地介入方式。

  教师的介入方式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样的。例如:材料的介入、语言的介入、行动的介入、间接的介入等等, 教师应该根据幼儿游戏的发展需要实施直接或间接而有效的介入手段。

  3.3、 教师的反思与提炼

  结合每一次的教研活动, 互相提炼出有价值的案例进行研讨, 教研形式多样, 可以观摩幼儿视频、照片、记录表等。教师根据每一个案例进行反思, 从而获得更合适的介入行为经验。通过多案例的经验分析, 教师的教育思想会有更深层次的提升, 为下一次的有效介入行为打下更充分的基础。

  教育家杜威也曾说过:“探索是儿童的本能, 冲动、好问、好探索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探究有助于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拓展幼儿的现实生活视野, 丰富内心的情感世界, 形成科学求实的态度和和谐发展的个性。因此, 在幼儿园里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幼儿通过自主活动的开展, 全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从小培养健全的人格, 孕育未来的花朵由此而来。

  参考文献:

  [1]幸福新童年编写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陈琦.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 2007 (2) :39-40.
  [3]卢玲.谈谈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指导[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2) :77-79, 83.
  [4]克里斯汀·夏洛, 劳拉·布里坦.儿童像科学家一样[M].高潇怡, 梁玉华, 孙瑾, 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5]朱家雄, 黄瑾, 李召存, 等.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TAG标签: 有效介     自主游戏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