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我国开发传统德育资源过程中出现了传统美德意识缺失、知行不一以及传统文化的欠缺等问题。可以通过在学校中发掘传统的德育资源、在家庭中挖掘传统德育资源、在社会中弘扬德育文化等来提高传统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改善德育理念、创新德育思维、构建新型德育体系、树立正确的德育目标将有助于传统德育资源的现代性转化。
关键词: 德育资源; 当代挖掘; 现代转化;
道德是社会生活中共同价值取向的真实反映, 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社会中营造良好的道德风气有助于良好环境的打造, 规范社会秩序, 进而在社会中营造出一种高尚的风气。从古至今, 道德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 只有充分挖掘传统德育资源, 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而推动我国的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传统德育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在传统德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只注重对传
统文化形式的传承而忽略对传统美德意识的传承。我国礼仪之邦的称号古已有之, 但是近年来, 我国部分国人所表现出来的素质修养完全不符合礼仪之邦的称谓。许多人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例如, 无视秩序、对待他人态度恶劣、在公共场合举止和语言粗俗等。甚至在我国未来的发展支柱青少年的身上也出现了各种不符合传统美德的行为。例如, 在食堂打饭时, 存在争抢位置、插队等现象;在上课过程中随意睡觉、玩手机等;没有对教师做到最基本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遇见教师也不会打招呼;总是使用一些不文明文字用语;乘坐公交车时, 不给老人让座;在公共场所中, 会大声喧哗;等。
2. 在传统德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知行不一的问题。
人们一般都是经过学校的教育后, 才能对德育理论有一定的了解。然而, 仅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他们在现实行为中还有所欠缺, 主要表现就是言行不一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来看, 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会逐渐分离。虽然在理论知识上人们对道德规范形成了基本的认同,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没有改善自己的道德行为, 无法从自身做起。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就逐渐淡化, 最后就会出现许多违反道德的行为。比如, 虽然人们知道诚信在对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但是却依然没有加强对诚信行为的辨识与学习, 从而导致诚信意识淡化, 虽然人们了解艰苦奋斗的重要性, 但是却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
3. 对传统德育资源的开发缺乏深度与广度。
调查显示, 我国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较少。例如, 在传统艺术方面, 大部分学生表示对豫剧、评剧、京剧或是黄梅戏没有兴趣。[1]然而人们对于传统文化未来发展的认知还是比较乐观的, 但是在闲暇时, 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阅读一本英文书, 而不是中国古文或是经史子集。就像是我国那些优秀的留学生, 尽管他们熟知英镑美元, 能够用英语流畅地交流, 能够解开各种数学难题, 但是他们不懂《中庸》《大学》, 不熟悉史可法、文天祥;部分人不了解我国传统的古典艺术和古典文学, 对我国的传统民风民俗也不甚了解。
二、传统德育资源现代性转化的几个基本点
1. 改善德育理念。
德育理念是我国传统德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基础, 同时也是促进传统德育资源有效应用到实践当中的主要指导思想。[2]要想实现传统德育资源的现代性转化, 就应该促进德育理念的不断升华, 让德育相关内容更加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这为我国指明了未来发展的道路, 也要求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价值取向。从精神层面来看, 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目标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 天人合一、诚义仁爱都可以作为新时期调整社会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紧张关系的一种手段。因此, 在传统德育资源转化的过程中, 应该在天人合一的理念基础上进行不断深化, 不仅要关注个人的道德个性的发展, 同时还需要突破这一范围, 在道德主体与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的基础上, 提高个体德性的发展维度。
2. 创新德育思维。
在德育思维方面, 我国传统德育中注重整体性思维, 重视立体映像、整体关照。例如, 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 宋明理学中的物物有一太极等思想理论, 不但将整个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 同时还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各种新鲜事物, 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新形成了一套从正心、格物、致知到齐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伦理道德准则, 例如忽视了独立个体的创造性、过于强调个体服从于主体、使个体边界逐渐模糊, 压制了主体的个性, 从而对个体的意志进行了否定。尽管存在一定的缺陷, 但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事物面貌进行整体把握, 从而找到事物发展的总态势。现在, 人们在处理个人与团队关系的过程中, 需要这样完善的道德体系。[3]为此, 要打破传统德育的理解模式, 通过现代理论系统和整体的分析视角, 对传统德育的整体性思维进行重新解释。首先要系统地看待德育内部问题, 同时将德育内部问题和外部的复杂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德育不是一种真空理论, 需要在外部环境中发展变化。在当前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建立一个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环境由此, 需要从人际关系入手转变德育思维, 从而向人、自然和社会以及历史文化之间的协调转变, 并将维护人类整体利益作为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现代性的德育理论体系。
3. 构建新型德育体系。
在传统德育资源现代性化转化过程中, 可以通过三位一体模式实施破格性改造, 从而建立起新的德育体系。即, 在我国的德育体系中, 加强人和社会之间的联系, 并从这一点出发去让学生了解何为道德, 而不是让个体孤立地了解德育内容, 从而脱离于整个社会环境。从我国传统的道德要求和伦理规范方面来分析, 德育内容大部分都是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循环关系。[4]为此, 现代性的德育体系应该以三维思想为基础进行建构, 从而从人、自然和社会三方面入手实现德育目标的充分整合, 从传统的个人本位发展观和社会本位发展观入手, 转向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
4. 树立正确的德育目标。
在德育目标方面, 我国传统德育的终极指向就是树立理想人格。这是对完美人格的一种崇尚与追求, 重视通过超越内在人格来收获心灵的自由与平和, 从而将超越的理想融入个人内心当中。[5]我国古代教育家的目标就是培养知者不惑的君子, 或是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而古代所提倡的内圣外王既是一种政治品行, 也是一种道德品格。这种理想人格是在人的道德需求上建立起来的集真善美于一体的最高人格典范。它反映出人在道德完善的社会需要实现的一种崇高境界, 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某种文化所展现出来的文化精神, 同时也是和其他民族精神区别开来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特征, 因此不同民族中理想人格的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中国人就是由于传统特定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了中国这种独特的文化特质。为此, 应该在传统德育资源中的理想人格入手, 确立德育资源的挖掘目标。在树立德育目标的同时还应该拥有一定的价值取向, 同时不能过于重视价值取向的实用性。人的目的就是努力建立自己的理想人格, 从而促进自身道德意识的不断提高。
三、促进传统德育资源开发应用效率有效提高的具体措施
1. 提升学校在挖掘中国传统德育资源中的主场地位。
长期以来,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校一般都会将教学重点放在智育上, 而忽视了德育, 重视自然学科, 忽视人文学科, 从而导致学生出现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 进而导致全面发展的人才缺失。面对这种问题, 要充分挖掘传统德育资源, 将我国优秀的德育文化融入教学当中, 以德育人, 让我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发扬出去, 这也是我国进行德育教育的重点工作。进行德育时,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校园板报、广播以及刊物等宣传工具, 对各种不道德行为进行重点抨击, 在校园中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舆论, 从而让学生之间形成一种道德共鸣, 提高学生道德意识, 创造良好校风。
学校可以将我国历史上各种优秀人物的事迹作为典型案例, 通过在典型人物身上挖掘优秀的道德资源,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 学以致用。典型就像是一面旗帜, 宣传优秀典型能够将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传递给学生,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学校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带有传统德育资源的书籍, 如, 尚礼让、崇气节、重操守、讲道义的书籍。此外那些介绍法家变革思想、法治思想、儒家的仁爱思想等的书籍都可以成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2. 深化家庭在挖掘和应用传统德育资源中的参与程度。
在家庭中, 家长应给幼儿提供一些传统德育经典启蒙读物, 而不是一味地让孩子学习英语等知识。例如, 可以让幼儿学习《唐诗三百首》《六言杂字》《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 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讲授卧薪尝胆、孟母三迁等的历史故事。我国传统德育经典读物, 不仅具有丰富的形式, 能够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 同时还注重阅读的趣味性, 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而且读物中的知识范围也比较广泛, 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家训也是我国传统德育资源中的文化遗产, 其中记录了我国古代人们在家庭教育中的各种实践经验和教育成果。目前, 我国流传下来的家训有很多种, 如《训子言》《家言》《家范》《家教》《诫子书》等。虽然这些家训在语言表述上有所不同, 但是表达的内容都是十分相似。充分发掘、研究我国传统家训中德育资源的精华内容, 能够有效提高家庭德育教育的质量,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德育基础。同时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应该做到言传身教, 用自身的行为将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幼儿, 将德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 教导孩子要礼貌待人, 在待人接物中要做到宽厚有礼。
3. 强化在社会中弘扬传统德育文化的力度。
首先, 政府除了增加端午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外, 政府及有关部门还可以在各种重要的历史纪念日设置开展各种纪念活动。例如, 可以在“九一八”等重要节日举办历史追忆活动, 从而让国人牢记中国曾经遭受的屈辱, 激发出人的爱国热情, 记住落后就会挨打的教训, 进而让所有人都能行动起来, 为国家的建设工作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 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可以通过各种传播渠道, 将我国传统德育资源向海外国家进行宣传。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 可以利用网络、报纸以及电视广播等媒介进行宣传, 普及各种民族节日文化, 让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可以继承发展下去。[6]
其次, 社会中的各种企业也应该发挥出弘扬传统德育资源的作用, 建设现代性的企业文化。从现代企业管理的内在理念来分析, 可以发现其中的人际关系、价值观念以及传统文化等内容。只有将传统德育文化融入企业管理当中, 才能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动力。由此, 可以将传统德育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通过传统文化浸润企业文化, 助力企业发展。如, 企业中的领导人可以通过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企业中的管理者应该学会理解员工、关心员工, 拥有同情心, 具有一定的正义感。
参考文献
[1]周妍, 郭世平.论壮族优良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当代价值的表现与实践[J].广西社会科学, 2017, (12) .
[2]黄艳.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 2017, (5) .
[3]黄玲丽.国·家·人:善用中国传统节日德育资源的三维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5) .
[4]郝朝娜, 范燕燕.优秀传统德育资源缺失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研究[J].管理观察, 2015, (35) .
[5]彭清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以大湘西地区为例[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6,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