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探究音乐教育心理学近十年的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要: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相对发展较晚的学科, 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跨度更是仅有短短的几十年。但是随着人们对于音乐教育学研究的深入, 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的音乐教育心理学也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主要就它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历史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叙述, 并重点介绍了近十年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中国音乐教育; 心理学研究; 历史沿革;

  一、音乐教育心理学学科定位

  (一) 性质

  关于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直以来并没有统一的观点, 但大家普遍认同的是:它是一门交叉性质的学科, 构建于音乐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三门学科之上。它表现出学科内容和学科属性的相互交融性。缪天瑞的《音乐百科词典》中, 认为音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并借以指导音乐实践, 促进音乐教育的科学化的学科。

  (二) 研究对象与范围

  王洪生在《音乐教育心理学刍议》中阐述, 音乐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生、教师和院校管理心理, 进而又把音乐学生心理的研究分为音乐学习心理和音乐学习发展心理两部分, 把音乐教师心理研究分为音乐教学心理和音乐教师应有的心理素质。这是我国较早的涉及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论述。

  赵宋光认为: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它的发展规律。它既涵盖教学中师生间的心理结构, 又包含了教与学的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应包括: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范围及关于研究方法的研究, 对中外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史的研究, 以及对音乐教学, 包含教师与教学的心理和学习心理的研究等等。

  (三) 方法分类

  有研究者认为, 音乐教育心理学应该重在研究教育中的“心理因素”。心理学运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可以使音乐教育的研究更有说服力, 更加具有科学性。因此, 他们常运用的研究有:测量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法等等。也有研究者认为, 音乐教育心理学应该强调“教育”的一面, 使得学校音乐教育的实践中结合心理学的运用来增强教学的效果, 并将此作为研究的重中之重, 同时又通过对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性检验来测试其有效性并藉此发现新的问题。这类研究者多采用了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 如抽样法、观察法与调查法、实验法与追因法、历史法与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等等。

  二、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历史沿革

  我国音乐教育心理学的思想起源, 可以追溯到古代很早之前。《尚书·舜典》中有记载:“帝曰:‘夔, 命汝典乐, 教冑子。直而温, 宽而栗, 刚而无虐, 简而无傲。诗言志, 歌永言, 声依永, 律和声。八音克谐, 无相夺伦, 神人以和。’夔曰:‘於, 予以击石拊石, 百兽率舞。’”这段话的意思是, 舜帝命乐师夔掌管乐官, 教导少年, 使他们正直温和, 宽厚恭谨, 刚强而不暴虐, 简约而不傲慢。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 歌吟唱表达情感的语言, 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 音律要谐和。八种乐器的音调相互调和, 不可乱了相互间的次序, 这样的音乐, 神和人听了都会感到和谐。夔回答说, 好, 我轻重有律的敲击石磬, 使各种兽类都随着音乐起舞。这里面关于音乐和谐性、音乐教育的美育特征、音乐审美意识等方面的叙述, 均属于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范围。所以, 赵宋光说, 《尚书》实为我国古代音乐教育心理学思想的源头, 其中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此以外, 其他音乐类或有涉及音乐的著作如《乐记》、《礼记》、《乐论》等, 都涵盖有音乐教育心理学的思想。

  但它真正形成一个明确的学科体系的时间, 却并无定论。不过我们可以从他的相关学科音乐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开端来对他进行关照, 因为当音乐心理学把目光放到音乐教育上, 当教育心理学逐渐分支成其他具体学科时, 音乐教育心理学也就在逐渐形成和从中分化了。在音乐心理学方面, 1863年德国心理学家H·赫尔姆霍尔兹发表了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作为音乐理论的生理学基础的声觉学说》。1883年, C·斯图姆夫发表了《音乐心理学》, 把心理学观点渗进赫尔姆霍尔兹的物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中, 使音乐心理学科系统化。而真正把音乐心理学从物理学研究之中分离出来的是瑞典心理学家C·西肖尔, 他也因此被称为“音乐心理学之父”。我国的音乐心理学的发端也是自古代就有, 不过那时的音乐心理学思想尚从属于哲学心理学。基本混杂于哲学、美学、伦理学的论述之中。王光祈发表的《声音心理学》是我国引入国外音响心理学思想的开端。在教育心理学和音乐教育学方面, 我国最早也是由引入和解读外国的相关著作起步。

  相比而言, 音乐教育心理学诞生的历史不长, 1931美国音乐教育家J·L·穆塞尔和M·格连合著《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 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教学心理学著作。我国学者邹敏、铁明于1937年在当时的教育杂志上发表《音乐教育心理学》, 对国外这方面发展进行过介绍, 这应该算作我国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开端。在此之后比较有影响力的著作要谈到赵宋光的《论音乐的形象性》 (《美学》第一期) (1979) 。这篇文章明确揭示了音乐形象的特殊性, 并论述了关于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中的心理特征 (《中国音乐心理学发展的起承转合》罗小平) 。20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分水岭, 此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和其他心理学研究一样, 还未能找到合适的发展土壤, 因此研究领域很窄且研究成果较少, 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政治与经济上的伟大变革, 促进了科学研究与文艺创作的繁荣, 教育事业、心理学研究、美学研究等等都进入了最佳发展时期。

  这一阶段问世的音乐教育心理学专著主要有:郁正民著《音乐教育心理学》 (1994) (该书奠定了我国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础, 后再版名为《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 、章姚姚著《音乐教育心理学》 (1998) 、徐行效著《心理过程与声乐教学》 (1998) 、曹理、何工著《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 (2000) 、赵宋光著《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 (2003) 、周世斌著《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 (2005) 等。发表的论文主要有:王洪生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刍议》等三篇文章和郁正民的《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建构》等。还有其他相关译著和涉及各个领域的论文作品, 在此不一一介绍。

  2002年8月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生策划, 在中央音乐学院召开的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研讨会, 为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局面。这不仅体现在参会论文约有一半与音乐教育心理研究有关, 这一领域的研究成为与会学者关注的焦点, 还体现在论文质量的提高与研究方法的发展, 这展现出了该学科不断发展、蓬勃生机的美好前景。

  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 即重“思辨”, 缺“实证”, 也正在逐渐的解决, 有调查显示, 在第五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会上, 实证性研究的成果已然超过思辨性研究, 占到了参会论文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七。毋庸置疑的是, 我们应当在加强实证研究的同时, 重视思辨研究。马达、黄建敏在《关于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思考》中, 提到了关于音乐教育心理学的行动研究方法, 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 对实际工作进行反思, 实为极有价值的意见和考量。

  笔者认为, 在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中依然存在且不易解决的问题是学科研究的含糊性, 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 使得与其他学科发生某种重合。之所以说它不易解决, 是因为它本身就产生于教育学、心理学这种复杂的学科之中。不得不说, 关于这门学科的研究, 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卞莉莉.浅论音乐教育心理学[J].戏剧之家, 2010, 05.
  [2]孟亚娜.浅析音乐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J].学园, 2012, 06.

TAG标签: 中国音乐教育     历史沿     心理学研究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