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一切围绕高考的“指挥棒”转, 信息技术学习毫无目的, 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新课改下的信息教学, 依赖研究性学习, 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可以使信息技术知识得到更好的落实, 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信息; 新课改; 信息技术教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1)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 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关键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2) 而信息技术是信息处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在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方面的优势, 可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信息技术课在我校已经开将近二十年了, 这门课一直都特别受学生的欢迎, 学生一有课就想冲进机房, 下课了也想走。但如果要讲一些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却没有几个学生爱听。更没有几个学生懂得信息理论知识, 即使有的同学略微懂一点, 有时候也说的牛头不对马嘴。这是什么原因呢?刚开始是受电脑游戏的影响, 近几年来又受网络的冲击。这些因素都是这门课程受学生欢迎的原因, 但同时也可以看出, 学生根本不了解信息这门学科, 他们只热衷于玩游戏, 聊天。
1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一切都在围绕高考的“指挥棒”转, 由于信息技术课没有高考任务, 也就没有学习压力, 因此被领导和学生都称为副课, 也就得不到领导和学生的重视, 甚至被领导和学生视为负担, 上信息课不玩游戏都不正常。在新课改增加了研究性学习, 同样研究性学习课程高考也不考, 而让高中的学生一周花上三课时也会被视为负担, 这样怎么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如果将信息学科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想结合, 那么信息技术课将成为学生学习必须的工具, 他们就会感觉到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也就会主动去学习, 一旦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那么我们的教学任务就不难完成了。
2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下面以《网络技术应用》中“网络基础与因特网应用”这一章为例, 说明在新课改下如何进行有效地信息技术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是先讲一节因特网基础知识课, 向学生灌输什么是浏览器, 什么是IP地址和域名?什么是……?几个专业名词解释下来, 学生早就厌烦了。而对没有上网基础知识的学生, 他会感觉你讲得这些根本没有, 我以前不知道照样可以上网。如果要讲上网搜索、下载等操作, 已经上过的网的同学会感觉老师是多此一举, 但并不知道还有很多上网知识需要掌握。这种上课很难让学生感觉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这样所讲授的内容将无法落到实处。
新课改下, 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去上这一章的内容, 可以从研究性学习需要的角度去学习信息技术。比如:确定主题、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展示成果等这些研究性学习的环节都需要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首先, 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主题。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 所以我们只需要确定了主题的范围。这时学生自然会问这些材料哪里来?老师则可以顺势引导去网上查阅资料了。并向学生传授各种上网技巧, 搜索技巧, IP地址和域名, AND、NOT、OR逻辑符号的用法和区别等等有关网络知识。然后让学生围绕自己的主题去搜查资料。这样学生不但找到自己需要的材料, 而且信息技术知识也在使用中得到落实。学生找到自己需要的文字、图片、动画等素材, 自然会想到要下载保存, 这时老师只需要简单地点拨一下, 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很多信息技术知识, 而且增强了对这门课的兴趣。
与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相比,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更有助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开阔学生的眼界, 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激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调动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 全面提升的学生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可以选择的方向和思路远远不止这些, 期待着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迎来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 (试行) , 2000版.
[2]葛炳芳.《高中综合初中活动-----研究性学习》第一册,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