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教育中, 语文属于一门比较基础的课程。语文课程具有极强思想性, 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更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本学科。在新课程要求下, 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识字造词, 还必须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就应将教书与育人二者结合起来, 采用科学的教学法,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 真正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许多教师都在探究德育教学的渗透, 但是效果不佳。因此, 研究小学语文课堂对德育教育的渗透具有实用价值。本文阐述了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 并提出语文课堂对德育教育的渗透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德育教学; 渗透;
自古以来, 每位教师的真正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怎样才能够做好教书育人, 是教师探究的永恒课题, 同时也是每位教师一生为之奋斗的实践课题。而小学生犹如一张白纸, 单纯、想象力丰富, 因此在教学中更需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在新课改下, 要求语文教师将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 将思想道德渗透到教学中, 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许多语文教师在不断努力, 但是德育教学渗透还处于探索阶段, 还需要不断探索来实现小学德育目标。
一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德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极长一段时间内, 小学语文教育都被定义成读书识字的学科。但是从国家教育部门对语文教学要求来看, 开设小学语文教学初衷不仅要求小学生从学习中掌握汉语知识, 还需要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学。由此可见,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学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事实上, 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可知, 教材中有许多与小学生德育相关内容, 这些内容不仅提高了德育教育手段, 同时也是开展德育教学的必要材料。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其重要意义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丰富小学德育教育渠道
语文是我国母语, 更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教育必须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素质, 教师要用爱心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态度、情感及价值观;这是语文理应承担的责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不仅要培养小学生智育, 还要减负着提高学生美育、德育等为重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 能够让德育工作能更深刻, 更加生动, 学习语文知识不仅能够掌握一门语言, 还能够使用一种工具, 开阔学生的想象与思维能力, 感受生活中的人文关怀及传统美德。
(二) 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生在人生观及价值观上还是一片空白, 他们就会依据自己所需情景活动去感悟、去经历, 建立个人的价值理想, 提高个人的生命质量、文化素质。而在语文中开展德育教学, 能够培养及完善小学生的人格, 引导小学生将所学知识、美德融为一体, 让语文课堂成为培育情操的阵地。
(三) 实现语文教育的有效性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 实现教学有效性是教师教学的终极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 教师就必须要打造出“有效课堂”, 开展“有效教学”。要实施语文的有效性教学,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 学会生存必备的本领;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引导小学生培养正确的三观;最后要开启小学生心智, 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及高效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的对策
从前面分析来看, 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教学过程中, 怎样才能有效渗透德育, 是相关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体验, 谈谈小学语文课堂对德育的渗透。
(一) 渗透德育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课堂要渗透德育, 并不是教学中讲一些大道理就能实现, 而是要依据学生基本情况遵守一定渗透原则。
(1) 以理动情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 渗透德育最简单方式即要给学生开展理论教育。讲道理, 以理服人, 因此教师就必须要降低高高在上的态度, 让学生摆脱权威性的管理及束缚。要开展以理服人, 就需要建立师生平等的姿态, 采用富有情感的交流方式, 让学生从中感受教师话语中的情感, 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 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引导学生解决与协调相关问题。只有这种以理动情, 才能够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共鸣, 才能够达到渗透的效果。
(2) 以榜样渗透德育
在小学教育中, 教师自身的品质及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 教师身上的正能量可能会影响学生一生。因此在渗透德育中, 榜样影响是一种重要渗透方式。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以正直、生动的形象去教育学生, 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效仿心理, 通过效仿逐渐提高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对小学生而言, 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初步发展, 但分辨思维还处于形成阶段, 因此正面的形象榜样比讲道德更具说服力, 小学生也易于接受。
(3) 以情景施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授课前, 教师不但要依据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方式, 还要针对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陶冶情操。因小学生心理脆弱, 因此教师教学中融入情感, 融洽师生关系, 这样学生就会集中精力听讲。教师通过生动语言勾画讲解的内容, 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之感, 从而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教师设计教学时, 因学生知识基础、思想变化及接受能力存在差异, 因此无法统一教学内容及方式, 就要依据学生实况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 创设出有层次的情景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 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的对策
在渗透德育原则上,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德育, 从而实现德育教学的真正目标, 提高小学生的德育素质。
(1) 充分利用教材渗透德育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 就应该将讲解知识、培养能力及建立情感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应该依据每个小学生实际所需, 不同德育知识用不同渗透形式开展德育教学。比如在培养学生节约知识时, 现在大多数小学生在家中都是小皇帝, 可谓是衣食无忧, 因此大脑中根本没有节约的概念, 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在学校中都可能随意浪费。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悯农》的有关知识, 有效培养学生节约意识与劳动观念, 通过德育渗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节约意识与劳动观念, 不但能够体会到劳动者的辛苦, 还热爱劳动, 逐渐能够养成节约习惯, 同时在渗透德育中还要将劳动光荣作为主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中, 通过亲自体验劳动过程, 就能够感受劳动过程的辛苦。经过教师引领, 学生就能够感受到文章内容的感情, 从而增强学生节约、勤劳的道德品质。
(2) 在阅读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阅读教学属于重要环节, 而朗读更是培养小学生感情的重要途径。在阅读内容过程中, 不能仅机械地将文章朗读出来, 要运用丰富的感情去体会文章蕴含的感情。比如在讲解苏教版《微笑着承受一切》 (三年级下册) 知识时, 如果仅仅依靠机械朗读肯定不够, 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内容中, 以饱满情感去细致、认真的朗读优美的词句, 就能够真切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发挥文章思想对小学生的启发与引导, 学以致用, 而且通过这种教学还让学生养成微笑、乐观地面对困难, 达到德育知识的渗透。
(3) 在习作中渗透德育
在习作训练教学时, 教师应该多将生活事物融入进去。生活不仅能给习作提供所需的素材, 还能够通过素材的借鉴渗透德育知识。比如教师以“有趣的运动会”为主题进行习作教学, 因为运动会是一项团结友爱的项目, 因此要求小学生以这个话题为写作主题,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的情感, 而且还激发了学生愿为班级争荣誉的情感。当然在习作教学中, 也可采用“保护环境”为习作主题, 由学生先以小组探究模式讨论写作思路, 然后在组内交流保环境保护的想法, 最后才开始写作。通过这种教学模式, 不仅能够实现交流写作, 同时还能够培养环境保护的美德。
参考文献
[1]相霞.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11) .
[2]陈炜.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01) .
[3]刘浩然.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05) .
[4]相霞.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