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学科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科目, 它也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简述分层教学法基本内涵的基础上, 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最后重点提出了分层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分层教学; 法物理教学; 问题; 策略;
在大班教学形式下, 老师通常运用标准化的教学方法, “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此种做法存在很大的弊端:一方面, 优等生感觉知识太过简单;另一方面, 后进生学习较为吃力, 降低课堂教学的成效。因此, 教师应注重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 采用科学的教学形式, 注重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一、当前我国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模式单一落后。
目前, 高中物理老师大多运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近年来, 虽然引入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未得到有效的运用, 且预期效果并未达成。物理原本就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学科, 假如老师缺乏变革的思想, 不重视学生融会贯通能力的培育, 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导致学生一味地听从, 独立思考的能力低下。同时,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育是特别关键的。这是因为唯有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现象或者事物的内在机理, 才会科学使用公式来进行具体的解答。可是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对于别人灌输的信息有时缺乏耐心, 拒绝接受, 并且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便没有打好物理基础, 学习难度较大原理的时, 通常会压力倍增, 乃至产生厌学的想法, 此种学习状态对于物理学习成效十分不利。
2. 学生生源种类多, 学生个体差异明显。
高中学生源自于多个高中学校, 在学习方式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 部分学生在高中时便形成了优良的思维模式, 到高中后便可以比较轻松地学习物理知识;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未形成好的思维模式, 到高中后便无法有效掌握难度更深的知识。在课堂上, 学生掌握与否老师无从知晓, 部分学生掌握了, 部分学生还有所欠缺, 长期下去, 便会降低课堂教学成效。
二、当前我国高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理念的应用策略
1. 契合学生个体实际, 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层。
在采用分层教学法的时候, 应当将学生的整体水平当作划分层级的根据, 而不单单立足于测验、考试分数的维度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 应当把学生日常的上课表现、问题探讨的参与态度、课下习作的完成状况、日常的测验成绩进行有效融合。在整体剖析每名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后, 可以把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三个层级:其一, 是在物理知识掌握方面有较大难度的基础层。其二, 是掌握了一定的物理知识, 课堂听课状况优良, 可是对于难度较高的题目缺乏深入思考的能力, 这一层是中等层, 一般是各个班级中占据比重最高的一个等级。其三, 是具有扎实的物理基础, 上课表现优异, 对于难度较高的题目, 有探究的主动性, 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个等级和基础层在班级中所占的比重通常较小, 通常状况下, 在班级总人数中占到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2. 充分结合课程的特点, 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 实验是非常关键的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式便是利用多种多样的实验, 使学生可以形象的认知与感受物理知识, 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物理知识。例如, 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这个章节时便可采用实验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众所周知, 牛顿的三大定律均是探究力学的, 而这个章节的知识便是针对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的, 老师便能够从实际生活中选取教材, 经过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 即使学生用手掌拍打桌子, 抑或两位同学间互相拍掌, 亲自体验力的作用和反作用, 并且老师可依据现实状况和体育老师商讨, 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引导学生体会力的作用和反作用。
3. 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
教师首先要明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目标, 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组织。物理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目, 尤其是高中阶段, 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联, 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与准备过程中还要紧紧依赖于生活实际。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 并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托, 形成问题体系, 难度从简到难, 让学生能够全面参与其中, 并做进一步的探索。
4. 注重作业设计安排中多层次设计。
通常状况下, 老师给学生安排的课后练习都是一样的, 未曾注重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别, 可是在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中, 老师会按照学生的学习层级布置课后练习。通过分层设计课后作业, 让优等生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进一步提升, 让后进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调动其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总之, 新课程改革下, 高中物理教学应坚持人本原则, 重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别, 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尝试将分层教学理念引入高中物理教学, 解决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坚持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小军.新课程背景下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应用[J].科学大众, 2015, (0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