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浅谈绘本阅读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要:绘本是学生的主要阅读材料, 对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观察、想象、表达等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利用绘本教学, 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实现幼儿园到小学教育的衔接, 为之后语文教育打下基础。

  关键词:绘本阅读; 一年级教学; 听说读写;

  所谓绘本, 是指为适应低龄儿童阅读需要, 以图画为主, 以文字为辅、甚至没有文字的书籍。绘本因其画面的生动性、内容的直观性、想象的多样性广泛得到低龄儿童的喜欢, 而低龄儿童的父母、学前教育的教师也普遍应用绘本对学生进行学前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 绘本是学龄前儿童的主要阅读材料, 对培养儿童初步的阅读、观察、想象、表达等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进入小学一年级, 有了明确的学科设置, 绘本并没有进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 而是让位给了“正儿八经”的教材。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心智特点, 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仍然明显带有“绘本”的特征。以部编版2017年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为例, 从封面、目录到前言, 都配了活泼生动的卡通画, 每一课的学习内容也配了相应的画面。其中, 《我是中国人》除了标题之外, 就是满满的图画, 占了2P的版面。而在《我爱学语文》中, 更是以形象的画面表示“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等情节, 给人的感觉仍然是“图”胜于“字”。

  但是, 一年级的学习模式与幼儿园是完全不同的, 是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进入小学一年级, 学习过程就有了完整的目标、具体的要求, 每一课时的学习是需要达成一定的任务, 比如识字、写字、朗读。同时,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因而,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在一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 选择学生们在幼儿园时就熟悉的绘本进行教学, 不仅对幼小衔接来说起到桥梁的作用, 同时又助于激发低年级儿童的阅读兴趣, 提升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 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一、绘本的选择

  教师选择绘本, 应该遵循适用的原则, 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契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 同时又能满足一年级语文课教学的需要。以版面形式、绘本内容、材料来源等方面, 应达到以下要求:

  1. 版面形式:以丰富的图画为主, 有一定的文字内容

  作为一年级语文教学补充材料的绘本, 不宜纯图画的, 但仍然要以图画为主, 画面需清晰、具有吸引力;同时, 为培养学生的识字、想象能力, 需要配合一定的文字。

  2. 绘本内容:有简短、独立的故事情节, 内容积极向上

  绘本的图画, 所展示的情节, 是相对独立的, 可以自成体系, 具备讲解、复述所必需的要件, 但又必须简短不冗长;绘本的内容应该是积极向上的, 蕴含丰富的教育理念。

  二、绘本的应用

  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利用绘本教学, 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实现幼儿园到小学教育的衔接, 为之后语文教育打下基础。其应用应该讲究方法, 通常应该遵循以下四个从低到高的过程。

  1. 津津有味听绘本———感受形象之美

  “6至8岁是学生从阅读起步期迈向独立阅读的关键期, 学生能不能顺利转换成独立的阅读读者, 往往需要大人理解与引导。”进入小学后, 学生进入识字阶段, 有些学生已经具有阅读文字的能力了。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往往乐于尝试自己读读看, 但初期的尝试未必能够成功———拼拼凑凑好久才能读出一个字来, 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此, 在初期, 教师需要先为学生读故事。借助教师的语言、表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把绘本的故事情节展现出来, 变成愿意学和乐于接受知识。对学而言, 听老师朗读则是相对轻松、有趣的, 在倾听的过程中, 通过互动而开始认识生字新词、了解书写方法、熟悉语言用法。朗读故事给学生听, 也等于提供学生欣赏创作风格, 了解情节铺陈, 认同成功角色的机会, 这对于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2. 绘声绘色说绘本———放飞想象翅膀

  绘本因其以图画内容为主, 少了文字的限制, 因此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想象也是绘本阅读的重要方法。绘本故事情节不断发展变化, 有的地方能猜得到, 有的地方却出人意料。教师在为学生朗读绘本时, 要引导学生在倾听的同时, 放飞想象。引领学生讲故事可以丰富和存储他们的语言材料,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感悟力和理解力, 直接提升口头表达能力, 还可以锻炼注意力、记忆力和当众言说的自信心。对于书面表达也要间接的促进作用, 有助于写作的入门。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阅读绘本中的图画。在小学生认真看每一张图画时, 教师引读正文, 深入分析故事的情节、结构和情感、意蕴, 将故事的几个关键的场景、绘本所表现的精炼语言和个人感受展现出来。同时还要通过细节描绘来引导他们走进故事、理解情节和体会情感。小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 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然后, 教师让学生融入角色, 体会故事内容和角色魅力。当小学生了解绘本故事后,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这是小学生阅读思维提升的一个过程。如《逃家小兔》中小兔不断逃家, 妈妈一直追。孩子就像小兔一样想离开家去探索世界, 而无论怎样妈妈都一直给孩子们安全感和爱。若小学生能与小兔进行对话, 渐渐孩子融入角色, 仿佛自己变成了逃家小兔, 体验变成小鳟鱼、大石头、小花等, 让他们感受兔妈妈无所不在的爱, 从而想起自己妈妈的关怀和爱。

  3. 入情入境读绘本———体悟语言魅力

  绘本都不长, 但作家都善于用精炼地语言, 令人着迷的情节、丰富的内涵吸引孩子, 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跨越文化获得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用好绘本, 让学生通过品味绘本中的语言文字和精彩图画获得情感的熏陶, 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的共鸣。例如, 教学绘本《爱心树》阅读课中, 笔者设计三个话题:

  话题一:小男孩渐渐长大了, 他有了新的朋友, 不再经常来看大树了。你看 (引导看图并出示句子) “大树常常感到孤寂”。“孤寂”是什么意思?

  学生产生多种感受:寂寞、孤单、孤独、孤零零的, 很想念小男孩……

  话题二:再仔细看看图, 从图上你从哪里能看出大树的“孤寂”?

  引领学生观察图谈出自己感受:大树弯着腰, 垂着树枝, 看上去很“孤寂”;大树长长的树枝耷拉着, 垂头丧气的, 看上去很不高兴, 很孤单……

  话题三:这时“孤寂”的大树会想些什么呢?

  围绕“孤寂”学生再次畅谈:大树想, 小男孩在哪儿, 他怎么不来陪我玩?

  大树想, 以前我和小男孩在一起时玩得多么快乐, 现在他有了新朋友, 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再来, 我好想念他呀!

  “孤寂”一词, 三个层次的引导, 从初步的理解词义到观察画面体会情感再到猜想大树的心理活动, 用三种不同维度的解析, 学生的精彩发言来自自身的生活体验, 更来自文本激发出的情感共鸣。用好的文本要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受, 离不开教师对文本深入地钻研、解读和引领, 激发学生从阅读变为“悦读”。

  4. 天马行空写绘本———擦亮思维火花

  一个故事讲完了, 教师和家长最想知道的是学生读懂了没有, 幼儿期间一般采用直接问的方式, 进入小学之后, 随着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体验阅读的愉悦之后, 我们可利用故事的情境, 引导学生续编故事, 从中了解学生们对故事整体的感受和把握。在幼儿期间, 因为识字不多, 阅读文字有一定的障碍, 但学生天然拥有较强的读图能力, 因此喜欢图画书这种读物, 进入小学学习后,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和绘画能力的提高, 我们首先可选取课内故事性较强的文章, 鼓励学生进行创编, 让他们感受绘本的乐趣, 同时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是一次提升。

  小学语文教材并没有提供绘本, 而合理引入绘本阅读教学, 可以有效突破幼小衔接的障碍, 迅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识字水平、阅读能力、想象能力。

TAG标签: 绘本阅读     一年级教学     听说读写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