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阶段, 谈起最想任教的年级, 很少有教师会选择一年级。不爱教一年级的理由多样, 但有一条是共同的———起始年级教书育人的“事无巨细”让教师很疲惫。那么, 作为一年级语文教师, 是否可以借力信息技术, 在这个微时代下, 让语文教学更加从容呢?实践证明, 完全可以。
一、开发“微产品”, 强化语文学习习惯达成
一年级, 习惯养成是重中之重。入学前三个月是学生基本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相比日复一日的“碎碎念”, 开发一组语文学习习惯的系列“微产品”似乎可以更有效。微产品, 即微课堂产品, 在文字风格上力求活泼生动, 并加入新媒体元素, 力求一段视频讲清楚一个语文学习习惯, 并能起到较好的示范推广作用。
一年级基本语文学习习惯主要包括课堂上的坐、立、行习惯 (如坐姿端正、点名起立、举手发言等) 、阅读习惯 (如书本的摆放、翻页的方法、阅读的姿势等) 和书写习惯 (如书写坐姿、握笔姿势、标注方法等) 。教师可以用手机拍摄, 制作成3分钟左右的视频微课, 作为学生本学年习惯养成期的好范例。微课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反复播放, 随时随地播放。显然, 学生对这种“同伴教育”喜闻乐见, 而教师只需与学生及时互动就可以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教师。
二、积累“微素材”, 丰富语言表达资源
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 它多是感性的, 能引导学习者用一双语文的眼睛来发现生活的美, 培养语文的情怀。看春天, 留意新燕子口中的春泥;看夏天, 念起杨万里笔下接天的莲叶;看秋天, 遥望满盈的圆月又远寄乡思;看冬天, 欣赏飞舞的“银蛇”、满树的“梨花”。“世间万般美好, 我在其中”, 这种发现美、记录美、感恩美的能力要从小培养。更长远地说, 可以为以后写作积累丰富素材。在一年级时, 语文教师就可以借助网络平台, 利用常见的手机APP, 和家长一起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
相比微博, 图文并茂、随时随地能记录的微信, 更是开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的新方式。这种人人都可以成为播报者的心理, 也更容易让一年级学生接受和认可。微信记录的内容, 可以是生活中的人、事、景、物, 也可以是自己的所思所想, 可以是目之所及、耳之所闻, 也可心之所念、思之所想。此外, 学校教师布置的语文综合作业后的成果记录, 也是素材库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例如对于在教师带领下完成的系列活动, 学生可以借助“美篇”“Weico Note”或“指尖秀”等朋友圈图文音乐编辑分享工具, 甚至是个人公众号, 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素材记录和分享。
对于小学生来说, 从小做起, “建库储宝”, 日后不仅是一笔丰足的习作素材, 更是一份宝贵的成长礼物。
三、聚焦“微现象”, 关注个体能力发展
一年级语文教学, 识字、写字和朗读是重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助力教学, 关注生本呢?在此, 向大家分享如何用好几个手机APP, 服务于自己的教学困惑, 服务于学生的个体需求, 关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养成 (见表1) 。
表1 一年级语文学习困惑与解惑之手机APP
经过一学年后, 学生们学习语文更自信了, 尤其是爱上了朗读。学生中有的走进了北仑广播电台成为美文的诵读者, 有的登上浙江电视台参与六一晚会的表演与主持。学生们的语汇积累丰富了, 课堂表达时常妙语连珠, 造句写话的思维更开阔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效果明显。
四、搭建“微平台”, 推动班级经典共读
1.“班班有读”缘起
微信平台上有一个“作文导师团”的公众号, 第一期在全国报名入选的100个班级开展“班班有读”活动。在“作文导师团”的引领下, 每月指导精读两本书, 通过推广儿童阅读, 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团队的宗旨是“以花的心态, 做根的事业”, 基本操作模式如图1所示。
2.“班班有读”初实践
刚开始共读的一周, 笔者每天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一起读两页故事 (图+文) 。然后制作好“美篇”, 分享每日的读书进展。然而, 学校课堂时间毕竟有限, 教师还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所以一周后就采用了网络共读的方式。即每天六点半到七点, 师生相约在微信群里开始“直播课堂”,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一起讨论、交流。家长可以参与进来, 成为家中在教师引领下的半小时亲子共读, 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图1“班班有读”操作模式
读书需加油, 成效需喝彩。鼓励学生把阅读身影、进度、大花脸、鱼骨图随手一拍, 发个朋友圈。众人点赞, 化成学生的持续动力。每天再将这些共读的过程进行收集整理, 用美篇记录下来, 既是对积极参与的学生和家长们的肯定, 又是共读共学共进的好方法。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 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 因为可以互相监督, 互相扶持, 一路前行。每天的微信朋友圈贴图, 只是小小的一个赞, 也会让学生收获阅读的肯定和喜悦, 从而获得更大的阅读动力;而对某一个问题的共鸣和探讨, 可能会从此打开学生思维的窗。笔者希望活动能这么一直坚持下去, 用经典涤炼学生的心灵世界, 用经典美绘学生的成长年华, 用经典温暖学生的一生。
因为有着信息技术的助力, 笔者在教一年级时比以往更从容了。“不爱那么多, 只爱一点点”, 有“微”相伴的一年级虽不倾城, 但却很美好。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