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对于各阶段的各学科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是把课本知识向学生讲解, 注重学生试卷得到一个好成绩, 而这对于新时代的教育远远不够, 还需要把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上。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希望可以作为参考。
关键词:初中; 物理教学; 核心素养;
一、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以及初步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合格, 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以及高中和大学物理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初中物理教学更是要注意培养学生核心素质, 这是新时代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要求。以下就是核心素养的内容:
第一, 学生要对物理基本知识、物理规律以及物理学科的发展史有初步的掌握。学生刚接触物理, 首先就要了解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发展, 物理的定义和范围, 物理现象、规律、原理等, 以及初中物理知识的掌握。
第二, 学生要建立自己的物理认知体系, 逐步发展自己学习物理的方法。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是解决一个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等效法等物理研究方法是学习物理生涯中一直都需要用的方法, 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
第三, 核心素养包括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强烈的兴趣, 以及对科研的追求、追求真理的心态。初中物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现物理的魅力从而投入到物理学习中, 并树立崇高的理想以及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
第四, 核心素养培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能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发挥物理的实用性。
对核心素养的正确理解, 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 从而达到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良好是实现良好课堂教学的重心。在初中物理课堂上, 教师不能照本宣科, 要采用互动的方式和结合多媒体教学进行知识讲解。课前, 教师要充分对下节课要讲的内容进行熟读, 然后根据内容做好课堂进度的安排结合多媒体实现课堂教学。在课堂之上, 教师还要活跃课堂, 多和学生互动, 让学生参与课堂, 多让学生发言,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当然, 教师还要保证课堂的秩序以及把握教学时间, 重点是通过有趣的课件和见解让学生变得积极主动, 在课堂上勇于表达自己。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 也能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熟练, 同时对这些知识的记忆也更加深刻。
(二) 练习生活实际进行知识的讲解
物理知识是很奥秘的, 物理世界也是抽象而客观的。在讲解知识时练习生活实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例如, 在讲解速度的概念的时候, 我让学生联想小轿车和摩托车上的速度表;在讲解相关超速概念时, 学生对于限速60km/h, 而10分钟行驶了20km, 然后就超速的概念十分不解。这时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 将小轿车行驶的速度和路程加以讲解就能很好地向学生讲解原因。
(三) 适当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调动学生的思维
物理是客观真理的表现, 但是一个物理问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也会有不同的答案。所以教师要多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让学生在思考中拓展自己的思维, 面对以后遇到各种问题也会有各种应对方法, 从而不会局限于一个方式。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而这个问题是有多种答案的, 让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 或合作讨论, 或独自思考, 引导学生利用发散的眼光看待事物。
(四) 多进行实验验证, 培养学生做事的严谨态度
物理作为一种表现客观真理的学科, 不像其他学科一样感性, 学生对待物理时需要一种理性的态度。而物理知识以抽象、晦涩难懂著称, 教师一味地口头讲解、多媒体展示, 不如让学生真真切切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的简单易懂。例如, 在讲解“透镜成像规律”时, 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在课堂之上做实验, 亲手做、亲眼看清透镜成像时有哪些现象。经过实验学生记录下自己的实验观察,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引出透镜成像的一个个规律。这样学生就会更加容易地理解透镜成像的规律, 而且毕竟自己亲手操作过, 学生对于这个规律的记忆也会而更加深刻。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教师应该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并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结合这个目的, 制定出更多更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根据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 向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方向努力, 有利于学生日后学习物理以及培养良好的行事做人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黄盼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 2017 (8) .
[2]罗祖兵.深度教学:“核心素养”时代教学变革的方向[J].课程·教材·教法, 2017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