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效果, 文章首先分析了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然后提出了初中美术教学的对策, 包括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增加美术教学投入, 提高美术教师综合素质;转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
关键词:美术教学; 综合素质; 多媒体教学;
初中美术课程是初中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它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陶冶学生情操,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初中美术教学工作虽然引起了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但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 依然面临不少突出问题。
一、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由于初中美术学科不是中学升学考试必考学科, 大多数初中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 常常将美术学科至于边缘地位。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美术课程, 但其在教学中, 课时经常被语、数、外等课程占用。还有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美术课程, 但在教师和家长心目中, 只要学生能够考上理想的高中, 学不学习美术重要性不大。
(二) 教育投入不足, 专业教师缺乏
现阶段大多数初中教师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 对美术课程需要的相关教学设施及教学器材配备不足, 导致在教学过程中, 缺乏必要的美术教学设备, 课程不能顺利开展。此外, 由于初中学校对美术课程重视程度不足, 不能为美术课程配备专业的美术教师, 多数美术课程, 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 这部分教师由于不具备专业的美术理论知识及美术专业素养, 在课堂中能够对学生起到的教育作用也十分有限, 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陶冶学生情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同时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
(三)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质量低下
由于教师队伍建设能力不足, 大多数美术教师都非科班出身, 美术教师的教学功底较差, 因此在部分美术课堂中往往采取的是理论教学和临摹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 教师向学生传授一些简单的绘画技能, 让学生死记硬背, 然后自行练习, 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 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逐渐丧失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最终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初中美术教学的对策
(一) 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教师和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提升学生发现周围生活美的能力的重要作用。美术学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内心, 而且在绘画过程中, 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美的体验。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 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及时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 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 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的功能和应发挥的作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学校应该加强课程建设, 每周要至少设置两节美术教学课程, 并确保由专业教师任教, 避免其他学科教师占用美术课程, 将美术教学纳入初中课程体系中, 提高对该项课程的重视程度[1]。只有先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才能促进美术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
(二) 增加美术教学投入, 提高美术教师综合素质
在现阶段, 大多数初中学校存在美术教学资源投入不足, 教师专业素质较差的问题。面对这类问题, 首先, 学校应该重视美术教学投入, 改善美术教学的基础设施, 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针对美术教学的实践性特点, 要为学生配置美术教室, 美术绘画材料设施, 并投入资金组织美术竞赛活动。同时还要重视进一步提升现有美术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定期对美术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使教师能够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掌握更加高效的美术教学手段。
(三) 转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及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 忽视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艺术性, 阻碍了学生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置身于被动学习环境, 逐渐对美术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对此, 教师需要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 在教学过程中, 多采用小组讨论、课堂探究、互动交流等多种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获得灵感[2]。同时,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穿插竞赛、小游戏等活动,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让学生爱上美术[3]。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 初中美术课程在整个初中教育体系中, 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针对教学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做出努力, 逐渐转变传统认知, 提高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 从而逐步转变过去的传统教学理念, 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会坤.利用科技手段转变教学模式:多媒体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5 (9) :166.
[2]陈海侠.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5 (5) :144.
[3]吴连江.关于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 2015 (16)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