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四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微课程教学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要: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增设的内容。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 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 也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 但在实际教学中, 存在重视不足、定位不清、缺乏活动的问题。作者提出, 在微课程教学视域下, 通过精心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需求导向的微视频、层层递进的课堂学习任务单, 能解决数学综合实践的问题, 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法; 翻转课堂; 小学数学; 综合实践活动;

  ●问题的提出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增设的内容, 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 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突破, 也是学生喜爱的活动方式, 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究其原因, 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定位不清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但教师常在备课上花很多功夫, 力图完整呈现实践活动课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 把实践课上成了数学知识课。

  2.实践活动缺位

  多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 教师是主角, 教师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 演示各种图片、提问, 学生回答, 课堂气氛虽然热烈, 但缺少了学生的实践活动, 使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变成了热闹的演示课或表演课。

  3.教学时间不足

  数学综合实践课通常要求一课时完成, 但是时间太短, 学生无法进行深度学习和探究。同时,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进入期末检测和评价, 所以教师不会再特地安排课时进行学习, 导致学习效果欠佳。

  ●微课程教学法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创新

  2013年, 我开始实践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微课程教学法。从最初的学习、思考、迷茫到后来的解惑、再认识、发现精妙所在, 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过, 这也是一个自我提升和拓开思路及眼界的过程, 特别是在综合实践领域尝试之后, 我发现微课程教学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下面以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运动与身体的变化》一课为例, 谈谈在微课程教学法视域下, 如何系统设计数学综合实践的活动, 使整个教学立足于综合, 着重发力在实践, 致力于创新。

  1.系统设计微课程教学法“三剑客”

  微课程教学法的设计是系统的, 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 目标管理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根据任务单制作的配套视频、既与课前学习衔接又注重内化拓展的课堂学习任务单, 构成微课程教学法“三剑客”。系统设计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 实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模式。

  (1) 自主学习任务单, 拓宽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微课程教学法的一大创新是设计任务驱动的自主学习任务单, 这使得学生的课前学习不再无序, 通过精准的目标、问题导向式的学习任务, 让每个学生都会自主学习。

  (1) 达成目标——奠定学生学习的基调。

  《运动与身体变化》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安排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这时, 学生已经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 会用统计表描述数据,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分段整理数据;结合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能判断一组数据平均数的范围, 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初步认识调查表, 能根据需要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对数据进行一些简单分析和比较。

  据此,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为:a.经历探索运动前后脉搏变化规律的过程, 感受通过实验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增强用平均数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b.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 体会平均数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作用, 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c.发展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根据教学目标, 我又思考课前应该让学生达成哪些目标, 课堂应该让学生达成哪些目标。最后, 提炼出课前自主学习的达成目标 (如图1) 和课堂达成目标 (如图2) 。

  对比达成目标和教学目标, 我们可以发现, 达成目标比教学目标具体精准。这是因为, 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具体精准地达成目标, 能引导学生找到学习方向, 向着彼岸前行, 达成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内容。达成目标不仅给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还给教师提供了设计学习任务的依据。目标精准后, 教师只需要根据达成目标, 设计相对应的学习任务即可。

  (2) 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能不能达成目标, 需要通过学习任务的设计来进行引导。刚开始实践微课程教学法时, 我喜欢设计填空题等习题性质的题目, 这样学生完成起来非常简单。可习题虽然具有练手、检测、复习等功能, 但这些功能都只能发生在学习之后。如果在学习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给出习题, 实际上就放弃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而对于问题来说, 虽然问题也可以被看作习题的一种, 但问题还具有让所有的孩子都会自主学习和举一反三的功能, 能够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达成学习目标。

  依据提炼的课前达成目标, 一开始我设计了如下页图3所示的学习任务。

  设计之后与课前达成目标一一比对, 任务1能100%检测目标1的达成程度, 而任务2和3缺少对目标的完整检测。经过仔细推敲, 我将学习任务修改为如下页图4所示。

  经过修改后的学习任务与达成目标更加匹配, 学生完成任务就能达成目标, 获得学习成就感, 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 这是设计的关键所在。

  (2) 配套学习视频, 保证学习质量的好帮手

  学习任务确定之后, 学生能否完成?以往因为学情存在差异, 完成任务的质量差异也很大。微课程教学法创造了“需求导向”的资源开发路线, 根据完成任务的需求开发配套学习资源。视频的主题立足于学生完成任务可能存在困难的地方, 以便支持不同的学生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

  图1 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达成目标

  图2 课堂学习任务单中的达成目标

  《运动与身体变化》的配套视频由许多小视频和图片组成, 我采用小影软件来编辑制作微视频, 视频中的很多片段都是学生自己出演, 因此他们有很强的认同感。

  视频主要解决三个问题:a.呈现运动引起身体的变化。根据“任务单”的任务一, 在视频的开始环节, 利用各种运动的视频集锦和图片, 让学生感受运动会引起哪些身体变化。由于直观、清晰, 学生很容易完成任务, 从而达成目标。b.介绍测量脉搏的方法。呈现一位学生示范测量脉搏的视频, 使学生了解测量脉搏的方法。c.介绍实验的一般方法。呈现学生示范实验的各个步骤, 使学生对实验的一般步骤有基本了解, 并收集与整理自己测试的实验数据, 为课堂的深度学习做好准备。

  图3 第一次设计的学习任务

  图4 第二次设计的学习任务

  (3) 创新课堂学习方式, 延展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如果说, 课前自主学习的任务是学习知识, 那么, 课堂学习的任务就是内化知识, 拓展综合能力。本节课我以微项目学习贯穿始终, 引导学生亲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较好地体现了“综合与实践”课的核心价值。

  在课始的检测环节, 学生小组合作搜集本组同学在课前实验测得的数据, 通过计算平均数, 体验数据分析的价值。在微项目学习之前,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算一算, 既检测了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效, 又明确了进一步开展活动的步骤和方法, 有利于学生体会通过实验收集数据的过程,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课程教学法借鉴项目学习, 提出在课堂环节一定要开展基于真实情境的微项目学习 (简称“微项目”) 。“微项目”注重综合与实践, 注重探究与应用, 鼓励学生创新质疑。

  本节综合实践活动, 我设计了以“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实验讨论—反思引申”四个环节组成的“微项目”实验, 努力使学生在知识、方法、能力的广度与深度上得到拓展。

  “微项目”实验的内容:小组合作, 任选另一个 (课前跳绳) 运动项目进行实验, 思考不同的运动项目与脉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各个小组分别选择广播体操、深蹲、仿绳跳、原地后踢腿跳、高抬腿等适合在室内进行的项目, 通过实验、计算、观察、展示、交流等活动, 探索与发现由运动而引起的脉搏变化的规律, 体会不同运动强度与脉搏变化之间的相关性, 感受有理有据地思考以及有条理地表达的过程, 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以小组为单位呈现实验数据, 启发学生应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初步体验平均数在描述和分析数据过程中的作用, 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运动脉搏次数是衡量体育课上体能训练强度的重要指标, 体育教学对此有明确的规定。如果学生脉搏次数的变化低于规定的要求, 表明学生的运动量和活动强度不足。反之, 则表明运动量和活动强度过度。两种情况都不利于身体健康。最后引申环节, 让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体育课形式, 注意要健康科学。

  孩子们每周都上体育课, 但是从来没有设计过体育课, 这样的设计过程是学生理解、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升华过程。

  ●微课程教学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落地的保障

  我在微课程教学法的引领下, 第一次尝试《运动与身体的变化》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就获得了成功, 除此以外我还尝试了许多其他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实践, 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受到, 微课程教学法确实能解决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解决定位不清问题

  微课程教学法视域下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会定位不清, 系统设计的“三剑客”是最好的指南针, 指引教与学的方向。例如《数字与信息》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有些教师会上成身份证号码编制规则的学习课。其实号码编制的规则已经存在, 完全可以前置到课前学习。课堂应该让学生产生编码的需求, 从而自主制订规则, 进行编码的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定位才符合课程标准。

  2.弥补活动缺位问题

  许多数学综合性实践活动, 如《制订旅行计划》《树叶中的比》等, 是需要学生参与的, 但实际情况很难实现, 而如果运用微课程教学法, 在教师主导下, 让学生先自主学习, 了解制订旅行计划的相关知识, 或者收集树叶的情况等, 那么课堂上的研究就会有理可依、有据可查, 综合实践的活动才不会缺位。

  3.解决时间不足问题

  微课程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前移, 课堂学习时间主要用在探索有价值的内容上。例如,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要探索的内容非常多, 但如果教师只是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教学,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会停留在表面上。现在, 运用微课程教学法教学, 学生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引导下, 可以自主学习把正方体的一条棱平均分成2份、3份、4份或5份后, 正方体一面涂色、两面涂色、三面涂色的个数, 发现其中的规律, 并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 到课堂上参与活动, 内化提升, 梳理总结。这样的学习过程更加完整。

  除了解决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之外, 最重要的是, 微课程教学法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条常态化的教学路径。有的教师认为, 经过仔细打磨、精心设计的教学更加精彩, 而且也能解决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上述问题。但是, 这样的成本是昂贵的, 常态的教学又如何做到一遍一遍打磨。最关键的是, 这些表面精致的课堂, 教师仍然是主角, 学生只是配角。他们只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完成既定的任务, “白驹过隙”, 未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回忆。而微课程教学法, 以三大模块为教学模型, 以“问题导向”开路, 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和教学视频的组合, 在课前完成学习知识的任务, 到课堂上, 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活动, 完成知识内化与提升。教师不会走偏, 学生学得开心、扎实, 有成就感, 提升综合能力, 发展核心素养。

  总之, 微课程教学法, 立足综合, 重在实践, 志在创新, 教师智慧地教, 学生自主地学, 成就教与学最美丽的天空。

  附:课堂学习任务单

  《运动与身体变化》课堂学习任务单

  参考文献

  [1] 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2] 马莉莉.基于微项目学习的翻转课堂设计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 (15-16) :71-76.
  [3] 王德福.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 2016 (12) :46-47.

TAG标签: 微课程教学法     小学数     翻转课堂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