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促进高中德育工作的开展, 提升高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文章分析了积极心理学与高中德育工作之间的共性特征, 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应用的意义, 指出了积极心理学对高中德育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中德育; 心理状态;
积极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 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股心理学思潮[1]。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心理学研究内容, 积极心理学主要是从人类天生所具有的积极心理品质角度来探究问题。认为人的内心天生具有积极的本性、人的心理品质对于人的行为和道德具有重要的约束力和影响力, 是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高中德育工作就可以利用积极心理学从心理层面角度塑造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功能来优化德育工作质量, 下面笔者将具体阐述积极心理学对高中德育工作的启示。
一、积极心理学与高中德育工作之间的共性特征
(一) 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培养学生对于人生的乐观态度上, 积极心理学应用目标与高中德育工作有着一定的共性。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三观成长塑造的关键时期。近年来, 随着网络信息开放、学业压力增大、高中生社交环境变化等原因, 越来越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心理问题。高中生心理问题突出, 其根本原因之一, 在于当代高中生在积极乐观人生价值观塑造上存在不足。而高中德育工作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与积极心理学中所强调的积极心理暗示、乐观引导、完善和培养道德理性有着不谋而合的共同目标。无论是积极心理学还是高中德育工作, 其核心都在于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塑造健康的心理状态及科学的道德观念, 并将这种从生活中汲取的道德力量和心理乐观状态用于服务生活。如果能够利用积极心理学手段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乐观心理及积极三观, 德育工作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 培养个体追求幸福的自信心
对于幸福的追求是人生奋斗的方向。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 坚定对获得幸福能力的自信心及感知幸福所带来的心理愉悦体验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高中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思想道德及其相关教育来培养学生感知幸福的能力, 以及学生面对成长与追求理性和幸福的自信心。这与积极心理学中所倡导的让个体更加幸福和快乐的观点具有相通性。高中生心理处于成长阶段, 在心理素质塑造方面还处于较为脆弱的时期, 这一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因为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成长而受到一些影响, 从而产生对未来的怀疑、对幸福人生的追求与理想的迷茫。缺乏自信心是这一阶段高中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也是高中德育工作中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自信心的建立对学生塑造人生理想的树立、获得感知幸福和爱的能力、培养坚定意志力等都具有重要影响, 而积极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就是如何帮助个体获得幸福感、自信心与实现各种生活的可能性。如果能够抓住积极心理学与高中德育工作这方面的共性, 将对于高中生获得幸福感和自信心的培养大有裨益。
(三) 增强个人自由意识与责任心
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是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而在这种选择的过程中, 一方面, 人们具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另一方面, 也需要针对这种选择负担起相应的责任。积极心理学中认为个体能够对于自己的发展做出恰当的选择并加以坚持, 同时, 保持自律性、责任感是自我决定性人格塑造的基础。而高中德育工作中也对于学生意志力、责任感、面对挫折的勇气、应对成长的自由选择态度做出了相关的教育。自由意识与责任心是一切道德理论的前提, 人在成长过程中, 面对思想道德约束、爱国情怀培养、法律意识塑造、三观价值养成等问题, 都是要以自由选择和责任感及肩负责任的能力为前提的。高中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由观念与责任观念。如能够将积极心理学所强调的自由产生责任观点与高中德育工作更好地结合, 将积极心理取向作用于德育工作实践中, 将对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应用的意义
随着高中学校对德育工作方面关注度的不断提升, 对德育工作的研究也开始逐渐深入。德育工作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与心理学关系紧密。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目前, 正被逐渐应用于对高中生思想品德塑造的德育工作实践中。作为探究人的优秀品德及美好心灵的一种科学, 积极心理学将自信心、道德、善良、爱等内容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通过这些层面的探究, 培养学生更具社会适应性的优秀品德。应用积极心理学对实现高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全新探索与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往传统的心理学研究中, 在人的积极心理的探究和应用上并不深入和充分, 积极心理学的运用无疑给当前高中德育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启发。
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一方面, 对于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道德品质中的优秀基因、建立高中生道德培养的组织系统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 积极心理学如果运用得当, 在帮助学生获得成长自信心和幸福感上也具有重要意义[2]。高中班主任及德育工作教师如果能够善用积极心理学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从心中有爱、有积极性、有自信角度来让学生体验到美好品德养成下的幸福与快乐, 则无疑营造一个更好的、积极健康的学生成长环境。
三、积极心理学对高中德育工作的启示
近年来, 高中德育工作受到多方面的重视, 无论从理论基础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上, 学校及教师都做出了很多努力。在高中德育中, 通过积极心理学与高中德育目标之间的共性的利用, 建立德育、积极心理学手段的关联, 通过对积极心理学中的暗示手段与积极理念、积极思维的运用来提升高中德育的效果, 这也是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主要应用启示。
(一) 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应用积极心理暗示, 以优化教育效果
在高中德育工作中, 灌输教育的说服效果可见一斑, 强化灌输效果的关键是实现灌输的智育化。智育化的灌输可以通过在德育工作中应用积极暗示教育来实现, 这就发挥了情感化说服功能, 在师生情感交流的形势下, 推动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引导, 使高中生能够愉悦地接受德育, 有效减少学生在接受德育中产生抵制情绪的概率, 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综合发展。
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应用积极心理暗示, 就是利用积极心理学中的暗示与德育目标中的共性, 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意识。例如, 在高中德育工作中, 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取向, 来塑造和提升学生对于幸福的感知度, 给学生带来乐观因子, 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将面对挫折时的沮丧心情转变为成长前进的动力, 从而帮助学生在成长中获得更多的力量。
高中生很容易遇到各种挫折, 如果能在德育工作中注重引导学生应用积极心理暗示, 对情绪周期进行把握, 就可以使学生面对挫折后, 先通过心理上的“内省法”寻找到失败的诱因, 并冷静地进行内心深处的对话, 正视自己的不足与缺点, 通过积极人格的塑造给自己的失败建立一种“谨慎”和“谦逊”的心理分析模式, 学会在先天本性基础上将社会经验和生活经历转化成内心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 塑造更加积极的人格和乐观的内心, 从而使自我素质和水平获得新的突破, 以此来实现高中德育的根本目标, 并优化德育工作的效果。
(二) 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应用积极的理念, 以培养学生的积极道德人格
虽然当前高中德育工作的开展都在有序推进, 但是却尚未关注及深入研究社会诱因对于学生德育工作的影响, 而高中生正处于少年和青年的过渡时期, 其在心理发育、道德水平塑造、青春期三观塑造上都是有一定缺陷的。学生对于社会基本道德观念没有完全的意识, 而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影响又时刻左右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这就导致在面临外界众多诱惑时, 高中生在心理上无所适从、缺少精神支撑、内心常常处于困扰和迷茫状态。面对这种情况, 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应用积极的理念, 通过对理论教育的强化, 能够使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得到提升。首先, 在学生的德育工作中, 要向学生灌输科学的积极理念, 将德育目标作为德育工作的初始点, 这也顺应当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其次, 在德育工作者批判不端正的价值观时, 要以正面、事实、比较、反而论证为基础, 将与积极对立的道德价值观进行批判,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矫正学生得到认知失调的情况, 提高道德工作的实效性;最后, 塑造积极校园氛围和通过积极体验等活动的方式是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应用积极的理念的主要途径, 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和培养学习主动性, 将有效消解学生对于负面情况的过分担忧。
(三) 在德育效果考评中应用积极思维, 以塑造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当前, 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决定了多元化文化的发展。高中生正处于容易被新事物影响的成长阶段, 在传统德育考评体系下, 结合积极心理学理论, 建立更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道德评价体系, 帮助学生建立内心秩序与责任感, 是当前高中德育工作的关键。在积极思维指导下的高中德育考评体系建立中, 可以通过建立学生道德水平分析数据库, 通过心理健康、道德发展等数据库的建立, 更科学有效地关注学生德育水平。在德育考评中, 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方式增强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培养, 以评促考。一方面, 高中校方可综合考量学生道德价值观变化发展及其体系构成, 通过纵向比较, 能够对班级与班级之间 (文科与文科, 理科与理科) 道德价值观进行重点排序, 再对班级内的道德价值观考核指标进行横向比较;另一方面, 改进单一的德育理论知识考试评价模式, 多维整合自评、师评和学生互评的结果, 并对自评的比重加大;在道德考核系统中融入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及道德行为, 考查学生的知、情、意、行四方面的情况, 从而全方位对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进行评价。通过德育效果考评体系的建立, 在考评结果中找出缺点,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德育, 从而使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得到有效的塑造, 继而优化高中德育工作效果。
四、结语
高中阶段是学生青春期成长及心理成长塑造的关键时期, 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能够给高中德育工作带来更广阔的思路与更多的方法。如何善用积极心理学手段提升高中德育工作效果, 是高中教师不断探索的内容。在高中德育的工作改革之路上, 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顾崴.积极心理学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J].华章, 2011 (17) :214.
[2]李玉萍.正能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积极心理学解读[J].新课程研究 (中旬刊) , 2015 (1) :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