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探究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开端, 也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 不仅能够充分挖掘汉字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识字的效率和质量。基于此, 在分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行性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以激发学生识字的活力竞相迸发,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源泉充分涌流。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策略;

  1 引言

  汉字最大的特点是象形, 是属于体系非常严密的表意文字。尽管目前使用的不再是单纯象形的筒化字, 但在识字教学中仍然还要牢牢抓住象形这一特点, 深入挖掘传统识字教学直观性、趣味性及形象性等文化渗透, 激发学生对汉字和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好奇, 变“要我识字”为“我要识字”, 从而使识字教学课堂焕发活力、充满生机。

  2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的价值意义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其价值意义体现在学生素养成长的各个方面:

  2.1 增强学生识字兴趣

  据有关资料显示, 学生之所以对完成整个学习任务具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除了教师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等富有人格化的语言教学外, 最主要的还是由于知识自身的严密性、逻辑性和丰富性对学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基于这一认识, 在识字教学中, 笔者以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形体特点作为切入点, 注重挖掘汉字本身所携带的历史传说、文化典故、趣闻逸事等传统文化资源, 以此赋予每一个汉字特有的灵性与形象意义, 这不仅促使了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课堂变得活泼有趣, 更促使了学生了解汉字特点、发展历史的激情充分释放, 从而实现了由过去被动识字到后来主动识字的转变。

  2.2 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笔者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发现, 许多小学生不同程度认为汉字有“三难”:难认、难记、难写。事实上, 学生这“三难”的主要根源并不在于学生的本身, 而在于教师的教学路子不对头, 即未能遵循汉字的学习规律, 特别是未能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去教授学生识字。就以“誓”为例来说吧。不少学生在学习该字的过程中, 会把其中的“折”写成“拆”。针对这一情况, 在教学该字的时候, 笔者在向学生讲解“誓”的形体特点的基础上, 特别用心向学生讲解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即“誓”是一种言辞, 但这种言辞有个前提条件———必须起告诫约束作用。一个人一旦接受这种言辞后, 就要在思想上坚决拥护、在行动上坚决履行, 决不允许出尔反尔。否则, 就要受到很严厉的惩罚, 如果是部队战士, 那就要按照所立的军令状进行处置。因此, “誓”有发誓、立誓的意思。经过笔者对“誓“的文化意义进行一番讲解后, 学生在记住了“誓”正确写法的同时, 还明白了遵守诺言的重要性。

  2.3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相对于其他的文字来说, 汉字虽说是一种比较难学的文字, 但它又是最博大精深、最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字。由于其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而且还“承载着天地万物发展中各种各样的信息”[1]。所以, 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识字教学之中, 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识字教学培养他们瓣语文能力, 还能够让学生通过汉字认识和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源源流长。比如, 在教学“休”的过程中, 笔者向学生讲解“休”字的组成之所以是“人”加“木”, 这是因为古代人民在劳作之后, 喜欢坐在树下乘凉、休息。所以, 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 当“休”字再次出现学生面前时, 学生就不会简单地认为它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字符号罢了, 而且还会在他们脑海里浮现一幅人们坐在树下休息的情景。由此可见,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 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字的数量和质量, 就要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去, 让学生深刻领悟到汉字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 真正拉近汉字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

  3 传统文化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在识字教学中渗透、融入传统文化, 使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牢记汉字的发音、字形并正确理解其字义, 同时通过汉字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几千年传统文化所沉淀的丰富思想内涵, 但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落地、落实的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 认为着重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3.1 背诵、书写古诗词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具有极高的心智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同时, 古诗词具有精炼优美、朗朗上口等特点, 很适宜对处于记忆力最为活跃的小学阶段, 甚至是幼儿阶段的学生开展教学。通过教学, 既能让学生识记古诗词, 又能让他们受到文化熏陶。因为, 古诗词中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 不仅有文人墨客的情怀与理想, 更有对好山好水的描写与眷念;不仅有人生不得志的愤慨与牢骚, 更有寄情于山水之间的坦然与旷达。虽然小学生年龄小、理解力有限, 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认知与思想”[2], 也能从不同的古诗词中汲取宝贵营养、陶冶美好情操。更为重要的是, 通过学习古诗词, 学生们更加坚定了学好汉字的决心与信心。因为, 汉字本身与古诗词一样, 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字的价值意义更加博大丰厚, 它是各种文化的安身立命之道。所以说, 学习古诗词除了学习其意境和精神外, 学习汉字其实更为重要。由于古诗词中既有相对简单的汉字, 如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等, 也有难度相对较大的汉字, 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等。在识字教学中, 笔者有意识让学生背诵这些诗词, 并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来记忆汉字、书写汉字, 达到了既使学生学习到不同的汉字, 又使他们体会到古诗词的特有魅力。

  3.2 讲解成语故事和趣味故事

  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8岁之间。这个年龄段学生对事物非常好奇又相当敏感。如何根据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 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 激发他们学习活力竞相迸发、促进他们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是摆在教师面前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而言, 关键是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汉字。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通过成语故事、趣味故事的途径, 引导学生认识汉字、记忆汉字的效果十分显著。例如, “狐假虎威”这一成语, 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常用的故事, 也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为让学生掌握“狐假虎威”这一成语的读音、书写, 笔者在课堂上先借助插图并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生动地讲解“狐假虎威”这个故事, 当学生们被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而全神贯注的时候, 笔者向学生提出:“谁能够站起来朗读并上来写出“狐假虎威”四个汉字?”此时下面的学生非常踊跃, 纷纷举手准备回答。这样, 就以较快的速度让学生学会“狐假虎威”这四个汉字的读音和书写。教学的最后, 笔者详细讲解了“狐假虎威”故事的真正意义, 让学生明白“自己没有本领, 却借着别人的威风恐吓人”是不对的, 自己必须有真才实学, 不能仰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和恐吓别人。由此可见, 在识字教学中, 如果能在课堂的教学中渗透成语故事、趣味故事, 将使学生学习汉字和感悟其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相得益彰, 收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3.3 开展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 当前已经基本摆脱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 正在向更广泛、更多元的方向发展, 而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则是促成这一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最重要原因。过去由于条件的限制, 教师开展识字教学只能通过黑板板书这种既费力又比较麻烦的方式进行。尽管小学生对文字非常敏感, 但也因教学模式落后、单一, 使学生提不起识字的兴趣, 更享受不到识字的快乐。随着PPT、图画、音频以及视频等多媒体在教学中导入和运用, 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拉到了课堂上。基于这一认识, 在开展识字教学时, 笔者都注重借助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教育形式, 如前面所叙述的古诗词教学和成语故事教学, 笔者都创设了生动形象的视听情景, 让教学手段更加丰富, 让学生快乐学习。此外, 笔者还经常从网上下载一些成语故事的动画小短片进行播放, 有时也通过制作PPT等来解读古诗词和成语。通过这些形式, 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和成语, 尤其更全面地理解古诗词和成语里蕴含的意义。更重要的是, 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汉字。所以说, 无论时代怎么进步, 社会将如何发展, 传统文化始终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 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来渗透传统文化、开展多媒体教学, 将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开展识字学习。

  4 结语

  总之, 汉字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 把传统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 又“在识字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3], 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和学习活力的源泉充分涌流, 还可以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进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正兵.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天地, 2015 (08) :33.
  [2]潘茂军.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J].作文成功之路 (下) , 2017 (08) :86.
  [3]陈珊.让传统文化在识字写字中传承——于永正《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赏析[J].小学教学设计 (语文) , 2014 (5) :46.

TAG标签: 传统文化     策略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