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六年级是聋生语言发展训练的重要阶段, 聋校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应遵循生本理念, 强化聋生主体地位, 满足特殊学语需求。注重“说”的引导, 落实“写”的训练, 强化“读”的要求, 促进聋生语言实践, 构建积极语用课堂。
关键词:生本理念; 六年级; 聋校; 语文; 语用课堂;
语文课程是培养聋生语言实践能力, 形成语文素养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课程性质看, 语用教学是聋校语文教学的本质, 语用课堂是聋校语文课堂的基本特征。聋校语文语用课堂是指坚持语用教学观的指导, 遵循聋生语言发展的特有规律, 着眼未来成长需要, 从语文课程高度出发, 依托教材文本, 以培养、形成、发展聋生语言能力为核心目标, 突出语言运用实践的聋校语文课堂。《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6年版) 》 (以下简称《聋校语文课标》) 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语言交往”四个方面对聋校各学段语文教学提出明确要求。特别强调教学要体现语文的实践性, 重视聋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六年级《亲人》教学实践为例, 略谈在生本理念下聋校六年级语文语用课堂的构建。
一、案例课文简析
《亲人》是全日制聋校语文实验教材 (1996年版) 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讲述有关民族团结的文章。通过“我”和妈妈关心帮助邻居苗族老奶奶的故事, 表达了汉族、苗族人民之间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的感情, 讴歌了祖国的民族大团结, 赞扬了“我”和妈妈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的品德。
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扫除阅读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和整体感知课文表达的情感。从学段来看, 强化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的培养是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 在第一课时对聋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 也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基于以上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坚持“生本理念、落实学段要求、强化语言实践”的基本原则, 充分尊重聋生的主体地位, 遵循聋生语言习得规律, 依托教材文本, 强化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训练, 着力构建积极语用课堂, 切实提升聋生语文综合素养。
二、语用课堂构建
在《亲人》一课的教学实例中, 教师遵循生本理念, 突出聋生特殊需求, 适应聋校六年级学段特点, 强化聋生语言实践, 着力构建积极语用课堂。
(一) 借助图画, 注重“说”的引导
图画在聋生语文学习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看图学词识字, 到看图学句, 再到看图学文, 图画和聋生语文学习始终联系在一起。
1.精选课外插图
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 聋生对民族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浅薄, 因而对课文表达的汉族、苗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的感情, 特别是民族团结的课文内涵难以深度理解。为帮助聋生克服认知障碍, 建立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深刻情感, 引导聋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深刻地理解文本, 笔者精心设计了“课前铺垫”这一教学环节。精选两组不同民族的照片, 通过引导聋生仔细观察各民族的图片, 初步感知各民族的着装、生活特点, 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在认知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的设问, 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指导学生将话说通顺, 将事说清楚,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落实“说”的实践, 构建语用课堂。
2.用好课文插图
案例课文配有一幅插图, 图上苗族老奶奶双手捧着“我”的头, 脸贴着“我”的脸, 胜似一家人。课文插图是课文重要思想的可视化呈现, 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开展教学, 不仅有利于聋生对课文重要内容的准确把握, 更能通过教师精巧的教学构思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 强化落实课堂语言训练。如在案例课文教学中, 教师通过设计“图上的奶奶是哪个民族的?小女孩是哪个民族的?”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了解图画, 感知课文。通过对问题的回答, 借助说写答题, 做到先说后写, 说写结合。将图意说清楚, 把句子说具体, 强化语言训练。
(二) 围绕教材, 落实“写”的训练
“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 也是聋生重要的语言实践形式。结合案例课文内容, 开展“写”的训练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从教材内容看, 本节课的“写”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写字, 二是写话。
语文课 供图陈建军
1.加强写字教学
字词教学主要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在字词教学中, 因六年级段的聋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书写能力, 无需教师过多地指导。但中高年级的聋生写字教学有弱化现象, 写字教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聋校语文课标》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练字的过程也是聋生情感、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教师都要指导聋生写好汉字, 第一、第二学段, 教师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十分钟进行随堂练习, 做到天天练。《聋校语文课标》将聋生的写字教学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案例课文教学中, 教师主要分为三步开展写字教学:一是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的字形, 掌握生字的间架结构, 为书写奠定基础;二是通过教师的书写示范, 让学生把握字的间架结构的组合, 掌握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三是通过学生自己的仿写, 借助实际练习提高书写水平。通过这三步教学, 让聋生做到写正确、写规范、写好看, 把写字教学抓牢做实, 实实在在提高聋生书写水平。
2.突出写话训练
能说并不意味着会写, 说得通也并不一定写得顺, 且多数聋生是通过手语来“说”的, 手语特有的表达方式, 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聋生书面语言的形成。因此, 加强写话训练, 实现手语到书面语的转换, 既是聋生语言发展的必经阶段, 也是聋校语文语用课堂的基本特征。在案例课文教学中, 教师遵循“先说后写, 说写结合”的教学原则, 充分利用多种途径, 提供多种机会开展写话训练。一是看图说话写话。在案例课文教学中, 有课外和课文两类图画, 课外图画主要是引导聋生理解各民族特点, 为课文教学做铺垫, 课文插图是课文重点内容的可视化呈现, 是理解课文的重要载体。在教学实践中, 借助这两类图画对聋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可有效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借助课外图画指导聋生了解各民族特点的同时, 通过“请你说一说, 写一写”的方式, 将聋生对图画的直观视觉认知转换为书面表达, 强化语言的实践运用。二是问题写话。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引导, 适时利用重点、适切的问题进行语言训练, 是聋校语文语用课堂的重要特征。如在案例课文教学中, 教师在两个环节抓住重点问题开展写话训练。一个是在疏通课文环节, 对于“你身边谁是热心肠的人”这一问题, 通过“请你说一说、写一写他的热心”的方式, 进行书面语言实践。二个是在通读课文环节, 对“想一想,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一问题, 通过“请用三两句话写一写你的答案”的方式开展书面语言实践。通过问题写话, 既巩固了课堂学习内容, 又强化了语言实践, 突出了语用课堂本质。
(三) 依托文本, 强化“读”的要求
阅读是重要的语言实践形式, 也是聋校语文语用课堂的基本特征之一。《聋校语文课标》对六年级阅读要求是“正确、较为连贯地朗读课文”。如何引导聋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把课文读通、读顺, 是第一课时的关键, 也是第二课时研读文本的前提。
1.激发兴趣, 重点阅读
在阅读起始阶段, 通过设问, 激发聋生的阅读兴趣。如在学习了课文生字词后, 通过简单的设问, 带领学生步入文本, 并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接着, 在此基础上, 细心地指导聋生逐段细读课文, 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汇, 读通、读懂课文, 初步把握课文情感, 层层推进。如在阅读第二段时, 引导学生理解“硬朗”, 阅读第三段时, 引导学生理解“经济”“毕竟”, 阅读第四段时引导学生感悟“热心肠”, 等等。通过重点词语的学习体会, 帮助学生初步读通课文。
2.问题引领阅读
如何让问题成为聋生深入阅读的动力, 是聋校语文语用课堂应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不论聋生学语的困难有多大, 他们始终是学习的主人, 是课堂的主体。语文课堂要坚持从聋生实际出发, 科学设疑, 以问题为阅读起点, 激发聋生学习的热情, 引领深入阅读课文。以问题为纽带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的有机互动, 从而引导聋生联系生活, 体验、感悟语言, 了解课文。在案例教学设计中, 教师坚持从设疑入手, 从识字开始, 从阅读走入文本, 从而引导聋生探究阅读。如在指导阅读第三段时, 教师设问:“老奶奶一个人生活有什么困难?”对于这一问题, 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老奶奶一个人生活会有哪些困难, 然后, 再阅读课文并在课文中寻求答案。阅读第四段时, 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课文如何介绍妈妈热心肠的?你身边谁是热心肠?”让聋生通过阅读在文本中寻找答案, 并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作答。通过这些问题的引领,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带着目的阅读, 有效地提高了阅读效果。
落实生本理念, 需要教师深入了解每一名学生, 准确掌握其语言现状, 满足其语言发展特殊需要, 扎实开展课堂语言实践训练, 切实提高聋校语文语用课堂的教学效果, 让每一名聋生的语文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适切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