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考研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要:进入新时代, 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高校共有的目标, 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增长自己的才干、获取更高学历也成为了大学生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问卷的形式在应届毕业生中开展调查, 研究考研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产生原因, 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为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提供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考研大学生; 心理健康; 状况分析; 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本科学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这就促使大学本科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 进入更高层次的学府, 力争成为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在就业压力和人才竞争的双重因素驱动下, 考研成为了本科毕业生的必经之路和谋求发展的必要手段, “考研热”已经成为摆在高校面前最常见的现象。据统计, 考研的学生人数已经由1997年的24.2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238万, 人数足足增加了10倍之多, 面对这么庞大的考研大军, 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不仅要密切接触这个群体, 还要分析和了解这个群体的特征和特质, 以便进行及时地工作调整, 帮助这些群体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快更平稳。近年来, 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群体进行了分析, 如王俊、刘若泳通过对武汉7所211高校在校研究生报考动机进行抽样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对理想工作的追求”是最主要的考研动机, 并提出专业研究生教育应该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培养方式。[1]王波认为, 大学生在毕业前会表现出巨大的就业焦虑感和压力感, 会形成不良的就业认知和错误的就业观念。[2]由此可见, “考研热”的出现虽然促进了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但是, 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一、高校“考研热”中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以我校为例, 对我校3 12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分别从学生的考研动机、意向产生时间和心理教育工作对学生考研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进一步探索大学生考研过程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择业思想引导工作的实效性, 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1.“高分低能”的现象不断增加。

  对我校大学生的考研动因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3.76%的学生的考研动因是“个人喜欢所学专业, 想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层次”;有62.81%的学生觉得“本科学历还不具有竞争优势, 考研有利于更好地就业”;有3.58%的学生有从众心理;3.17%的学生是听从父母的想法;5.08%是其他原因。主体上来看, 考研动机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是为了更好的就业, 近三分之一是提高自己的愿望。由此可见, 由于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 为了能够有一个比较成功的未来, 找到一份较为满意的工作成为了高校大学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动因。正是因为大学生的考研动机过于功利, 早已脱离了学术的范围, 无论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否适合考研的学生都去参加考研, 使“高分低能”的现象更加地普遍, 降低了研究生入学标准, 也导致了研究生的素质逐步下滑, 研究生教育的学术层次不断地下降。

  2. 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有待加强。

  对我校大学生产生考研意向时间调查结果显示:70.32%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考研的意向;83.56%的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就确定了考研的意向, 这些学生从大一、大二开始就把考研作为了学习的主要目标, 往往是为了能够在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但是, 这些学生忽视本科的全面学习, 对自己的本科学习生活没有合理的学业规划, 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和具体实施的计划, 常常会出现对与研究生考试无关和占的比重较少的课程放任不管, 利用课上时间乃至实践时间学习考研科目, 严重地影响到了本科的正常教学, 也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 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方面的思想引导有待加强。

  3.“考研热”给广大考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 考研热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 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 通过对不同性别的考研学生进行了T检验, 发现不同性别的考研学生在心理焦虑程度、心理健康程度上的状况存在显著差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从心理焦虑程度上来看, 女性考研者的心理焦虑程度明显高于男性考研者;从心理健康程度上来看, 男性考研者的心理健康程度明显高于女性考研者, 男性的性格沉着冷静, 更加理性, 自我情绪控制力较强, 而女性天生感性, 情绪控制力较弱, 遇到事情和紧张的环境容易慌张。此外, 现在社会就业竞争中明显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 这些都是影响女性考研者心理健康程度的主要原因。

  4. 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不断下降。

  近年来, 研究生教育质量在不断下降,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随着考研大军的逐年增加, 各个高校都进行研究生扩招, 而相应的培养条件、管理制度以及师资力量没有跟上扩招的脚步, 教育、教学质量上不去, 使得研究生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 质量严重下滑;二是大多数考研的学生并不是为学问考研, 而是为学位去考研。有些学生把考研作为更好的就业手段, 把研究生学历当成顺利就业的敲门砖;有些学生把考研当作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他们没有明确的考研目的和端正的考研态度。在研究生学习阶段, 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 忽略了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所以, 很多人虽然学历高了, 能力却没有增长, 考研人数虽然在不断的增加, 但并未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学术质量。

  二、增强“考研热”背景下的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机制

  在“考研热”的背景下,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施行者, 改变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方法, 创新整体的学生工作机制尤为重要。

  1. 辅助考研大学生形成正确考研观。

  从统计结果来看, 有89.06%的学生具有考研意向, 其中62.81%的学生的考研动机是为了更好的就业, 而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文化水平, 这些学生考研动机不纯正, 考研功利性过强, 导致了歪曲的考研观, 因而, 不能很好地完成大学本科的学习, 对自己的人生没有理性思考和合理规划。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主动性, 以学生工作推进大学生考研, 深入到群体中所有个体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日常生活中, 从学生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择业思想引导, 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使他们能够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 形成正确的考研观。

  2. 指导考研大学生进行学业规划。

  从统计结果来看, 70%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考研意向, 然而他们还处于盲目期, 不能合理地处理本科学习和考研之间的关系,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不同的时期及时做好思想政治教育, 在保障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偏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 帮助他们做好大学本科的学业规划, 合理分配本科课程学习和研究生考试内容学习的时间, 解决学生考研本末倒置的现象。对于高年级的考研学生要做到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特点, 不同学校的录取要求, 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学生工作, 帮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 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报考指导, 提高学生考研的成功率。

  3. 培养考研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职业规划, 在毕业的前一年, 随波逐流加入了考研大军。因此, 考研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应激性事件, 在考研复习后期, 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主要的外在表现就是抑郁、烦躁、焦虑等心理不健康的现象。[3]在就业咨询和心理咨询过程中, 我们可以看到, 在考研大学生群体里女生的心理焦虑程度和心理不健康程度远远高于男生, 受专业影响, 我校女生居多, 所以, 对我校来说考研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应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了解每一名考研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工作,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 疏导不适情感, 正确宣泄情绪, 增强考研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消除和扭转不良心理对学生考研的影响。

  4. 建立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学校的多元化学生工作措施对学生考研的影响作用很大, 有50%的学生认为各项活动对考研非常有帮助, 所以, 高校要在不同的时期有针对性地开展促进健康考研的活动, 帮助大学生在这条路上走的更快更平稳。择业思想引导工作的外延要求教育活动要具有全员性和全程性,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科学认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在未成熟期的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 并且能够更好地研究他们的学习特点及发展规律, 提升教育的软环境建设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观察他们的考研行为, 及时了解他们的考研动机, 时时掌握他们的考研进展情况, 通过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分析考研对其人生发展的意义, 帮助学生判断考研是否适合个人的长远发展前景, 积极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考研, 提高他们对考研的理性认识, 帮助他们用科学的方法来审视个人选择的价值。针对不同学生的考研动机来进行心理辅导工作, 帮助大学生扭转不成熟的考研动机, 转变不成熟的考研心态, 帮助他们选择真正适合自己健康成才和科学发展的合理化道路, 从而更加完善推动高校的研究生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俊, 刘若泳.研究生报考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 2011, (4) :92-96.
  [2] 王波.图书馆为考研用书设立专架的思考[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3, (2) :95-96.
  [3] 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危机形成和干预的三要素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 2009, (2) :66-69.

TAG标签: 考研大学生     状况分析     心理健康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