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对体验式作文教学概念、特征简单阐述基础上, 分析当前农村作文教学的现状, 指出当前农村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基于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体验式教学实施策略, 在教学中实施体验式作文教学, 让学生从体验中找到写作欲望, 在体验感悟中抒发情感,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体验式作文教学不仅解决了学生写作中无从下手的问题, 也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对学生针对性指导, 实现了师生间的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很多语文教师针对作文教学进行了系列研究, 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在应试教育这一指挥棒下,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 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应试技巧, 忽略了对学生写作源泉的激发.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了新要求, 要求写作要淡泊功利性, 突出个人个性表达, 要将写作同生活紧密结合.本文便基于新课程标准要求, 从农村作文教学现状出发, 指出农村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体验式作文教学方法, 并给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从体验中找到写作欲望, 在体验感悟中抒发情感,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体验式作文教学概述
(一) 体验式作文教学概念
所谓的体验式作文教学指的是下新课标理念下, 从写作教学本质出发所制定的实用教学策略.体验式写作教学所体现的是"以生为本"的教学观, 在教学中以学生作为主体, 以教师作为主导.教学中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融入到生活及社会中, 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观察分析, 并针对事件通过思考作出最真实的表达.
(二) 体验式作文教学特征
体验式作文教学具有如下特征:
(1) 开放性:体验式教学学习内容在选择上具备开放性特点.体验式教学涉及内容广泛, 不仅涵盖世界优秀文化经典, 还能融通语文同社会生活关系, 让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熏陶, 进行跨领域、跨学科学习.体验式教学能给师生留下充分拓展空间, 新课标下语文教材编排灵活度大, 在同一主题下, 从研究视角、目标, 切入口、研究方法等都留给师生足够个性才能发挥的空间.
(2) 过程性:体验式教学在组织中非常注重过程性.教学中体验是学习的基础及开端, 学习中个体通过体验获得反思及感悟, 并通过反思促进个体发展, 且这种体验本身也是发展.体验式教学能在循环体验中对学生潜能充分发掘, 更好启发学生思维, 让学生能主动学习.
(3) 情境性:体验式教学在学习内容上呈现出情境性特点.体验式教学中, 指导者为学生所呈现的是一个需要探究、体验的情景单元, 指导者通过此情景可为学习者展示案例, 介绍背景, 并围绕问题组织跨学科多方面知识, 让学习者可从多层面、多角度融会贯通思考问题.
二、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农村初中学校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来说如下:
(一) 应试性过强, 忽略人文
历来语文考试中作文所占分值都是最大的, 多占50分, 甚至60分, 分值约为语文试卷分值的一半.正因为作文所占分值高, 很多师生便将其当作是拉分项, 为让学生获得作文高分, 教学中教师会侧重作文中学生如何博得阅卷老师好感, 如何不丢分、少丢分, 从这些方面给学生讲述作文要求, 同时还会以此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多写多练, 争取作文拿到高分.而作文分数的高低也是家长及社会对于教师的主要评价标准.受这些因素影响, 教师作文教学中会不自觉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让学生为了考试而写作文, 为了写作而写作, 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情感.
写作为通过书面语言进行表情达意的工具, 作文教学是要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也包含育人目的.但是传统作文教学过于偏重写作应试技能的训练, 对学生真情实感抒发积极性造成了严重抹杀, 忽视了学生感受, 这种写作不能反映出学生内在需求, 让写作带有严重功利倾向, 学生感受及理解能力发展受到了限制, 让学生对写作有很大排斥, 这样的写作教学同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二) 缺乏素材, 学生写作思维定势
对农村初中学生写作现状进行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 教师布置作文, 学生会和教师讨价还价, 让教师降低写作字数.学生们感觉写作字数越少越好, 而一篇600字的作文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课堂作文中学生写几行就会数下字数, 一旦字数达到了要求, 便会结尾.学生这种写作现象说明他们写作中缺乏写作素材, 生活中没有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 他们课外阅读量低, 作文素材来源相同, 仅是几本深奥难懂的名着.
作文是针对字、词、句、篇、章进行的综合性训练, 是一项创造性活动, 通过写作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但是鉴于学生写作素材缺乏, 写作中学生思维定式, 作文多千篇一律.比如说在"我的偶像"话题写作时, 很多学生将以前的"我的班主任"中的内容套用到作文中.大千世界本是丰富多彩的, 但学生却不能发现生活的细微之处, 脑海中典型素材屈指可数, 这是当前农村作文的主要症结所在.
(三) 远离生活, 学生写作没有真情实感
对于一篇好作文来说, 情感就是灵魂.一篇作文没有情感, 就只有冷冰冰文字.作文中只有真情流露, 才是好文章, 但是当前农村初中生在作文中"我爱我的家乡"、"好么愉快的暑假啊"类似虚假空洞性口号比较多见.这种空洞口号式的写作, 让文章多了很多矫揉造作, 写作只是背书是的写作, 不是出自生活情感的沉淀几体悟.
教学中教师为让学生提高作文分数, 会让学生在作文结尾对主体进行深化, 这个要求也让学生在结尾时对启示感悟胡编乱造, 这些感悟同学生生活实际相偏离, 结尾文字同文章正文相脱离, 使得作文充满违和感, 并因缺乏真实情感而显得空洞乏力.而出现这个现象教师也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的,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没有对生活场景进行引导, 使得学生写作全凭想象来完成, 使得学生写作中空话、假话连篇.这种不切实际的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作文奴隶, 只能让作文成为学生负担, 让原本可反映现实生活, 抒发真实心灵的鲜活的作文变得让人生厌.
三、初中体验式作文的教学策略---基于新课程改革实践
面对上述农村作文教学中的问题, 为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基于新课程改革要求, 我们倡导在作文教学中要进行体验式教学, 并针对体验式作文教学提出了如下教学策略:
(一) 通过情境营造诱发学生体验
情境可换气人们最直接的刺激,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也可以多为学生创建生活情境, 并在情境中加设思考问题, 让学生通过问题融入到情境中, 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情感上的体验, 唤醒学生曾经的生活体验, 并对体验形成表象记忆, 激发写作欲望;随后再对学生的体验讨论分析, 将表象认识转化成学生的"心中之物", 当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 学生就会有"欲吐而后快"的想法, 便会不自觉地下笔如花.
通常情境营造有如下几种方法:
(1) 营造语言情境, 诱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教学中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 引导学生跟着进行情感表达, 并通过动人故事传说来构造文字情境, 通过这些情境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积极表达出来.
(2) 营造活动情境, 诱发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学中教师定期开展主题活动, 为学生设计活动主题, 让学生根据主题现场表达体验.比如说"老照片中的故事"这一主题中, 每个学生带来一张拥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让学生对照片拍摄的情境进行回忆, 对拍摄细节进行描述, 对照片场景再度体验, 通过体验触发学生最真实的情感表达.
(3) 通过多媒体对体验进行激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手段, 利用音频、图片等对一些情境进行构建, 比如说在《聆听音乐放飞想象的翅膀》课题写作中, 教师课上给学生播放优美音乐, 让学生聆听美妙旋律过程中真实感受, 将自己当时的感受抒发出来, 这样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二) 教师引导学生用心观察
观察是写作起点, 也是学生认识世界, 产生体验的前提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观察能力多加引导, 让学生用心观察, 在观察中增强事物敏感性, 激发写作灵感.引导学生用心观察,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为体验式写作的前提.
(1) 引导学生有目的观察:教师定期对学生设计明确观察对象, 并引导学生对观察对象进行有目的观察, 为学生设计观察目标及计划, 引导学生同事物"亲密接触", 引导学生用五味及七情对事物进行观察, 让学生在观察中体验生活, 在体验中提高捕捉生活素材能力, 培养学生有目的观察的能力.
(2) 引导学生从独特角度观察事物:教学中教师应告知学生观察事物首先要抓住此事物同其他事物间的不同点, 对事物要能够从多角度观察, 在观察中找到自己对事物的独特体验.学生只有掌握观察事物同自身情感间的切合点才能产生出与众不同的一种个性上感悟.就好比《背影》, 作者正是在父亲买橘子这个情景中, 抓住父亲动作, 从动作作为切入点表达了自身情感, 而正是这个情感体验感动了我们读者.当然观察时也要分清层次, 分清步骤, 教师需指导学生按照事物客观规律对事物按顺序观察, 只有这样才能在观察事物中找到情感的触发点, 才能引发学生真实独特的情感体验.事物观察中教师还要对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能力进行培养, 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细细体会, 并对观察到的素材整理归纳,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过程中要理性思考.
(3) 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观察事物中,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因为观察中的一些情感火花会稍纵即逝, 因此学生需要对这种情感体验及时记录, 只有坚持记录, 才能积累到更多观察体验, 才能为以后写作提供更为丰富的写作素材.
(三) 教师引导学生真情流露
俗话说"言为心声", 文章就是要抒发自身最真实的感情, 不能假深沉, 假抒情.教学中, 教师需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对自己才情有声有色抒发, 引导学生淋漓尽致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愫, 让学生在写作中忠于自己思想, 让文字真正成为他们真实的倾吐性表达.
具体讲, 教师教学中应做到:
(1) 引导学生灵活构思, 自由写作:教师教学中需引导学生对生活深刻思考, 教会学生通过寓理于景、寓理于物、寓理于事等写作手法表情达意, 对作文灵活构思, 让学生细微处见真情, 提高认知水平.写作选材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小事, 也可以选未来、人生等, 学生可自由选材, 写作过程中教会学生倒叙、插叙等写作顺序, 教会学生描写、议论、抒情、记叙等写作方法, 按照中心思想, 自由写作.
(2) 引导学生如何将内容写具体:体验式教学中, 很多学生有体验兴奋, 也有写作冲动, 但是写作过程中还有文字单薄、语言空泛的现象, 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教会学生将文章内容写具体.在写作中可通过拆分将事情经过具体描述, 如写妈妈受奶奶气而伤心, 我想去安慰.针对这件事需要从妈妈为什么伤心, 妈妈伤心的表现, 我要怎样去安慰妈妈, 安慰妈妈时我要说什么, 做什么.将一句话可以概括的小事拆分成几个小片段进行细致入微刻画, 这样文章描写会更加具体.写作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课本中描写生动的句子教会学生怎么恰当使用形容词, 使用动词对文章进行具体描写, 通过词语的合理使用让学生写出身临其境的效果.
当前教学中, 教师还要对学生体验感觉进行引导, 引导学生将笼统的体验表达拆分成一个个细小感觉.比如说在花生的描写中, 可以准备些花生, 课上发给学生, 让学生观察花生外表, 从视觉、触觉方面真实感受花生, 将花生吃在嘴里, 体验花生的美味, 从味觉上感受花生, 在视、触、味觉描写上还可以加上想象, 将自己的这种感觉和接触过的相似的感觉联系起来, 这样对花生的描写就会更加细致入微.
(3) 引导学生写作中表达真实感情:生活中事物都是多种多样的, 事物不会因人们心情而改变, 但是事物却可以通过他们独特的姿态影响到人们情感.不同的学生面对同一个事物因为自身经历等因素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及情感.教师就要抓住这个特点,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
比如说, 在赏花体验中, 让学生对一盆菊花进行现场欣赏, 让学生充分思考, 写出自己感受, 结果学生就根据这盆菊花, 写出了百花齐放的效果.学生甲抓住菊花秋风中绽放这个特点, 写出了菊花秋风中傲然挺立, 不屑欢笑.学生乙则抓住菊花中一丛翠绿的新叶, 对叶子甘愿做鲜花陪衬这一特点细致描述, 写出了叶子默默奉献付出的高风亮节.学生丙则另辟蹊径, 写哺育菊花的泥土, 写泥土对花的滋养, 并由此引发出"寸土寸金"、"祖宗疆土, 当以死守"的情怀.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引导, 让学生将生活体验中的喜怒哀乐都倾注到笔端, 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样写作才会变成学生心灵的剖析及生命的宣泄, 才能真正写出好作文.
(四) 教师对学生作文要进行多元化评改
当前作文评改中, 教师为主角, 教师会花大量时间对学生作文字斟句酌, 并给出合适评语, 但学生对于教师评语只是粗略看过, 从不思考怎样在教师意见下对作文进行完善.使得教师评价不能发挥出对作文的有效指导作用, 学生写作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体验式作文教学下, 对学生的作文也应进行多元化评价.作文评改中教师需尊重学生差异, 找出学生作文中错字、错词, 指出不规范句子, 同时也要多鼓励学生, 多找学生作文中的亮点, 通过亮点鼓励学生, 激励学生写作成就感.在评语中多用建设性语言.
比如, 作文中学生描写如果不具体, 不能直接给出"描写欠具体"这样的评价, 而应给出如"此时他的神态、动作是什么样的, 你此刻有怎样心情"这样启发式的建设性语言, 让学生根据评价自行修改.在修改中思考回忆, 对作文中的不足进行补充, 让学生在评改过程中提高写作的水平能力.当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作文进行生生互评,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小组成员间对作文互相评改, 评改过程中, 学生间相互借鉴, 汲取他人长处, 取长补短, 激发自身写作才能.只有多元评价, 才能让学生产生写作欲望, 积极投入到写作中, 强化他们的写作成就感.
四、初中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效果
我校自从实施体验式作文教学以来, 学生不仅写作兴趣大大提高, 而且学生养成了从生活情境还有课外阅读等方面进行写作资源积累的习惯, 解决了学生面对作文无病呻吟, 写作空洞无物的问题, 学生写作水平大大提高.同时体验式作文教师实施后还解决了教师写作效率低下这一问题, 作文教学中, 教师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实现了师生间的共同成长、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