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要

  学生职业素养水平是衡量职业教育水平最重要的依据,中等职业教育无论作为就业教育还是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做储备,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对职业素养培养重视与否关系到学生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也是学校办学理念是否成熟以及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正确与否的重要反应。

  晋中市是山西省职业教育发展较为迅速地地方,本文选取了晋中市有代表性的太谷县职业中学校、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昔阳县高级职业中学校、灵石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寿阳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等学校作为样本,就学生职业素养教育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问卷分析可知,这些学校职业素养教育中从学生层面而言,他们对职业素养认识有一定局限性;从教师层面而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从企业和学生职业素养差异,更侧重实践。与此同时,该市学校在职业素养教育中也存在着社会对职业教育及职业素养教育认知程度不高、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师结构不合理、学生学习能力低等问题。

  正确把握职业素养教育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从职业中学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层面及学生个体意识发展方面加以提升,积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基层一线的高素质劳动力。从社会层面而言,要统筹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共同力量,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增强条件保障,为职业中学的职业素养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学校层面而言,要探索提升职业中学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从教师层面而言,要通过培训强化提升拓展发展空间;从学生层面,要在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职业素养教育目标。

  总之,职业素养教育绝非朝夕之力,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工程,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关键词:职业高中,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晋中市,实证研究

Abstract

  The level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basis to measure thelev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hether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used asemployment education or as a reserve for students to receiv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very important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involves not only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dividualprofessional career, but also the maturity of school-running ideas, the direction andorientation of school-running

  Jinzhong is a place where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s rapidly in Shanxi Province. This topic selected the representative Taigu Vocational School, Pingyao Modern EngineeringSchool, Xiyang County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Lingshi County First Vocational SeniorHigh School, Qixian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 Shouyang County First VocationalSenior High School and other schools as samples, from the questionnaire analysis, we can seethat a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these schools is concerned, strengtheningvocational literacy education has been generally recognized by teachers, students andemployers. But from the students' perspective, they have certain limitations on understandingof professional quality;from the aspect of teachers, in the specific teaching practice thebreadth and depth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remains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from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and dem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ursuit ofprofessional quality between students and enterprises, which put   more emphasis onpractical performance such as hard work, dedication and joy.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problems in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such as the low cognition level of vocational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imperfect curriculum system, unreasonableteacher structure and low learning ability of students.

  Based on these studies,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correctly grasp the purpose andorient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closely combine learning with therequirements of future work,practice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unity of knowledge andaction,enhance th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activelycultivate high-quality workforce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o meet the dema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social level,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common force government, market and society, improve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to enhance the service capabilities, enhance the security conditions, to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vocation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from the school level, to explore effectiveways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the teacherlevel, 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and expand the development space through training; from thestudent level, it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different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objectivesat different stages.

  In a word,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is by no means an overnight effort. It is along-term, systematic and arduous project. Government, schools, teachers, students and allsectors of society should participate in and work together.

  Key words: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TaiguVocational school; Jinzhong City; Empirical rese

目录

  1 绪 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当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转型,国家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提出发展人才强国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要求。而所谓的高层次人才就是指具有良好的道德和健全的人格,有责任感,有丰富的知识和能力,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建设中做出贡献的人。因此,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主体的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这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自我提升以及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1.1.2 研究意义

  按照国家的教育规划,当下必须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认识到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输出技术人才方面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2017 年 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这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但是,在我国整个教育阶段,虽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意识到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仍面临着种种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与制约,以至于当学生在中考完后进入中职学校时,对职业素养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表现是极其茫然和困惑的;另一方面,即使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学校在具体实践中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师资、内容、形式上差异很大,有的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就是职业素养教育,有的认为做一场课外报告就认为是完成了职业素养教育,对职业素养教育的认识流于简单化、表面化和形式化,并未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起到积极的作用。加大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实践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学校的德育教育,还可以强化学校的实践教育,特别是在实践教育中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让他们更好的与企业和社会需求接轨,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提升学校就业率。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实现“充分就业”;还可以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使中职学校教育真正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把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推进。对此,教育部专门下发文件强调,中职教育应当重视职业能力,认识到能力的重要性,不能单纯的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实现全面素质的提升。与此同时,北京市相关部门下发具体指导意见,强调中职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重”.由此可见,中职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能够快速走入工作岗位,而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够不断进步,为后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他们的职业生涯越走越远。在办学模式上,需要不断的改变旧有模式,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只有不断改革教育弊端,才能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学生,提升就业率。这也是本研究的价值所在。在发展中完善,在完善中发展,中职学生的现状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地变化,新的课题不断地出现,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为企业和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本研究以晋中市职业高中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为研究样本,旨在通过研究,了解县域职业中学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提升途径,试图为提升职业中学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1.2 职业中学学生职业素养的相关概念界定

  1.2.1 职业素养

  本研究认为,职业素养是指从业者依据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经过专业化训练和职业实践逐步在从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信念、技能、习惯等)。即通过外在的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来体现内在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显性的,这种素养可以明显的看出来,甚至可以进行量化,它主要包括职业作风、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另一方面是隐性的,它是指一个人难以量化也不容易被觉察的内在的品质,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意识、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心理、敬业精神、自我管理。

  1.2.1.1 显性素养

  (1)职业知识。是指对即将从事或正在从事的职业所需要的,具有整体性、系统化、稳定性、有效性、具体专业的知识,同时在实际职业过程中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融合理论和经验不断建构、不断完善的知识体系。职业知识的获取过程,既包括知识的学习、储存、分享、应用、更新、创造,也包括整合职业特征,将理论体系、经验能力、实践过程有机联系、创建完善的知识活动。职业知识包括职业基础知识、职场礼仪知识、劳动安全知识、社会保险知识、劳动保障法律知识等方面。

  (2)职业行为。一般是指通过劳动对自己职业劳动过程的认识、评价、情感态度等心理的反应,直接关系到劳动成果的质量,因此,对职业者能否达成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职业行为的形成因素众多,不仅与环境有关,还和自身因素以及职业特点息息相关。它是在长期的从业中形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包括创新创造能力,竞争能力、协作能力和奉献能力等。

  (3)职业技能。是指职业者在职业环境下,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合作协调能力等,换取劳动报酬并进行评价和认定的活动。不同的技能需要不同的知识、能力条件,还包括个人人际交往、合作技能、组织协调企业管理技能等。

  (4)职业作风。是指在从业的过程中,职业人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的态度,和做事的风格。它受到敬业精神的影响。从一个人的职业作风就可以对他的敬业精神做出大致判断。如果职业作风良好,说明这个人具有一定的敬业精神,反之,则会对自身的职业形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5)沟通能力。是指职场中的个体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式与管理者、决策者以及其他成员进行信息的交流的能力。与他人的顺畅沟通在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既是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任务得以圆满结束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也是个体在职场中获得更好发展环境和更广阔发展机遇的重要条件。

  (6)合作能力。合作能力是指以团队为单位,团队人员发挥自我的协调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达到本单位最大效益的能力。在团队中需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人有责,各个担当。(7)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职业人运用知识理论,在职业活动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新设想、新思维、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它是职业人在完成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活动过程中所变现出来的心理品质。也可以认为,创新能力是职业人通过创新活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成果的能力,是在职业活动中所具有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总和。

  1.2.1.2 隐性素养

  (1)职业认知。主要是对什么是职业、职业生活需要什么样的素养、如何选择合适的职业等方面展开的对职业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与对职业选择等问题的理解。

  (2)职业意识。是指对职业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相关的主体观念意识的自觉,体现在对某一特定职业实践应该具备的主体观念及一般职业实践应该具备的主体观念意识的自觉,多侧重于一般职业实践应该具备的主体观念意识的自觉。

  (3)职业价值观。是指围绕职业生活所形成的关于职业对于个人、社会的价值的认知与评判,以及对这些价值观念的自觉。

  (4)职业道德。是职业人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具有特定职业特征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伦理关系,在职业生活中体现为对这些道德观念、行为规范、伦理关系的自觉遵守和践行。

  (5)职业心理。是指围绕职业生活实践中存在的或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自主的调适与解决。

  (6)敬业精神。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敬业精神,是指敬重并专心于自己的职业,做到认真、专注和负责。其具体表现为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工作中不以位卑而消沉,不以责小而松懈,不以薪少而放任,是敬业的展示。积极敬业地工作,是个人立足职场的根本,更是事业成功的保障。敬业精神有三个层次,即乐业、勤业和精业

  (7)自我管理。是指职业人在劳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标,满足岗位对个人工作的要求,按照社会要求和企业制度,有目的有计划对自己的思想意识、行为能力进行转化控制。通过自我评估、自我检测、自我管理而形成的一种管理能力。

  1.2.2 职业素养教育

  职业素养教育是培养人们获得观念、知识、技能、行为等一种教育过程。其中,“素养”是通过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能和能力,“教育”简单说就是对受教育人的素质、能力、观念等针对性的进行的影响其精神世界或心理状态的信息传递活动。职业素养教育,具体就是指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通过规范系统的学习、培训、实习实训等的教育活动,从而获得从事某种特定工作所需和完成待定职责时的知识、技能、行为、观念、行为等教育过程。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着重强调了对职业素养的教育。按照《决定》的要求,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上,不能仅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该注重素质教育。道德素养这样的教育不容忽视。为此,必须对当前的课程进行全面调整,确保学生的道德素养过硬。从文件中对职业院校的要求,我们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当前,职业教育从只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转变,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正确观念、良好道德、积极态度与自我管理。因此,强化职业素养教育,不仅是当前企业的需求,还是整个社会进步的表现。因此,今后在对学生的教育上,职业素养将会在课程安排上有所倾斜。

  1.3 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情况与经验分析

  1.3.1 国内外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现状

  对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学者们的角度各有不同。研究方面不仅涉及到职业素养的内涵,还包括职业选择、职业素养教育评价、职业素养教育模式途径等等,学者们研究的领域和层面各有不同,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3.1.1 职业素养内涵研究

  一直以来,人们都没有停止对职业素养内涵的研究,其中,San Francisco 被誉为该研究领域的鼻祖,在他的同名着作中对职业素养进行了详细的解说。他将职业素养总结为一种综合品质,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由一个职业人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分为内化的和外化的。内化的部分为职业素养的基础,包括职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外化的部分则为技能方面的素养,通过学习培训获得。在职业素养这一概念提出以后,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世界着名的人力资源公司 Hay Group 认为,职业素养是那些可以提高绩效为目的的知识、技巧、价值观、道德操守、特质、能力等素质的养成。概括地讲,职业素养是指职业人进入职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的养成,是一个立足当前,展望未来的范畴。职业素养既包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也包括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在职业素养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都引用了职业素质冰山理论。这一理论具体即为,如果把一个人的素质比作一座冰山,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部分往往只有八分之一,而看不到的部分则占八分之七。人们能看到的是显性因素,事实上作用是非常有限的;看不到的隐性因素才更重要,它支撑起了一个员工的显性素质部分。在职业素养中,同样适用冰山理论。与冰山一样,人们只能看到水上的小部分,而忽视了水下的大部分冰山,而水下部分才是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人们对冰山认识的加深,通过水上部分的冰山就会对水下部分进行大致判断。人们同样可以通过职业素养的显性部分对其硬性素养进行判断,并将两种素养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全面教育,才能达成职业素养教育的最佳效果。我国学者宁选应、何本凤在《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2016)①一书中认为:职业素养包括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有三大核心,分别是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个人对所在职业产生的信念;以及在从事该职业过程中所养成的职业行为习惯。在《职业素养提升》(2015)②一书中明确指出,作为一个职业人,不仅要拥有可以胜任工作的技术,还要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质素。该书还对职业素养的内涵做出了解释,认为它应该包括职业认知与选择、职认为,“职业素养”这一概念,所指业意识、职业道德、职场礼仪、职业法律、自我管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职业素质的养成过程及可以量化的状态。学者许琼林在《职业素养》(2016)①一书中,进行了中国职业素养的理论建构,提出了职业素养的“车行与车型”的理论模型;指出职业素养包含思想导向、工作方法和品行范式三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诚信、专业、积极、谨慎”这四个词八个字的修炼来实现。

  1.3.1.2 职业素养与职业选择研究

  在国外,职业教育主要是根据职业的需求来开展,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职业教育始终。由于职业是人们为了谋生和发展而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价值并获得合理报酬的社会活动,因而谈到职业素养,首先要谈到对职业认知和职业选择。国外很多心理学家和职业指导专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1909 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指出的职业选择焦点的说法,他认为,该焦点就是人与职业是否相匹配。具体来说可以理解成,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素质,同样,每一种职业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要求。如果一个人的特质和一个职业的要求越接近,那么从事该项工作就会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而他本人也会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一定的成就。反之,如果一个人的特质完全不符合一个职业的要求,那么这个人就不适合这样的职业,一味的陷入其中并花费大量的时间也难以取得成果。这一理论重视人才测评的作用,推动了人才测评在职业选择与就业指导中的运用和发展。1959 年,美国着名学者约翰?霍兰德专业从事职业选择方面的研究,他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也叫“人格类型-职业匹配”理论。人业互择,主要是指就业者与职业的相互选择或适应,只有同一类型的劳动者与职业互相结合,才能达到适应的适宜状态,就业者的才能与积极性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1964 年,美国心理学家佛隆通过对个体择业行为的研究发现,人都有一定的需求,也有自己追求的目标。当目标没有实现的时候,人们总是会想各种办法达成目标。也就是说,目标会激发人内在的力量,至于到底会激发出多大的力量,则要看这个目标能给人们带来的价值,以及人们的渴求程度。

  佛隆通过这个理论来解释个人的职业选择及职业行为,将其具体化为择业动机理论,说明人对职业的选择是由人的主观因素和职业本身的客观因素决定的,最重要的主观因素就是人们对职业价值的看法,也就是职业价值观。它决定了人们取得职业成功的渴求,甚至对职业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即便是入职以后,对职业目标的设定,以及愿意为该职业付出的努力,都受到职业价值观的影响。由此可见,职业价值观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职业发展。我国研究者刘道厚、倪望轩主编的《职业素养与就业指导》(2007)①一书,是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教育”教材,也是立足于学生的职业选择,系统论述和介绍了中职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及相应的法律法规,采取了“基础模块”与“应用模块”相结合的形式,注重能力的迁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洪向阳、蔡世玲主编的《中职生职业规划与职业素养》(2015)②一书,意在通过学生职业规划的反馈和调整进一步确认职业定位,修正职业规划,引领学生融人企业,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成为职业生涯的参与者。

  1.3.1.3 职业素养教育评价研究

  在中国知网输入关键词“职业中学职业素养”,从可见的文献中多有关于职业素养教育评价的研究。刘月珠在《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③一文中认为,大多数中职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课认识不够,课程开展方式有局限性,教师队伍也不具有实力,以至于在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教学内容较为空洞,实践教学不足,以至于学生不仅学不到科学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也难以提高。裘燕南在《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职业素养》④一文认为,学生职业素养缺失,原因之一是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对学生综合训练,只注重传授课本知识;原因之二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存在欠缺,对部分能力培养不足;原因之三在培养的过程中,只认识到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忽略了道德素养的培养,在这些方面培养不够。黄正轴在《中职“三维”职业素养教育模式研究》⑤一文中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虽然初次就业率高,但在一年之内失业率也高,职业素养较低成为了初次就业持续时间段的重要原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现状调查及思考》①一文认为,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和教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由于他们对职业素养缺乏理解,没有认识到它在职业生涯中的关键地位,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以至于学生在此放面出现明显不足。在对 364 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学校正确认识职业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及价值;教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并重视和践行职业素养教育;教师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育人模式及课程的整体改革;学校高度重视文化环境的熏陶和职业精神的引领;学校尽快建立职业素养的考核机制并完善资源支持。

  1.3.1.4 职业素养教育模式途径研究

  黄正轴在《中职“三维”职业素养教育模式研究》②一文中提出了“三维”职业素养教育模式:第一维是指“时间学习轴”,即中职学生在学校期间必须完成从职业的准备阶段到发展阶段的过度,因而教育内容需要有所设计,确保其具有连续性,序列化,同时还要考虑到阶段性;第二维是指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不断强化专业素质,提升知识和能力,这种教育不仅包括“学习过程”,还涉及到“生产(实践)过程”,通过“做中学”,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第三维是指“职业素养轴”,指学生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从学生变为职业人,必须强化“准职业人”的概念。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具有职业性、内在性、持续性、发展性,职业素养受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发现并发展职业素养,就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黄永泽在《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研究》③一文中提出了职业素养的形成路径,具体即通过“课堂润泽之职业认识”“文化熏陶之职业信仰”“过程管理之职业行为规范”“企业渗透之职业道德”“活动培育之职业梦想”这几个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结构图如下:

  郭春燕在《试析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①一文中,将职业素养教育概括为几种教育模式,首先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们明确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在心中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同时借助第二课堂,强化职业素养教育,此外,还可以通过学生主体活动、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此外,周琦在《运用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培养中职省职业素养的研究》②一文中强调了学校管理的重要性。他认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并不是单纯通过教学直接灌输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营造一个企业化管理环境,借助职业环境教育,让学生可以实现角色转变,尽早成为职业人。这样等到学生走出校门,就可以实现与职场人的无缝对接。此外,就中职院校来说,要想提高就业率,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完成。将校园和企业进行融合,为学生适应新环境创造条件。翁娟钗在其论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研究》③中认为提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为:通过更新观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协调并举、通过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充实强化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内容、重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通过借助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搭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锻炼平台、积极拓展校企合作达成职业素养培养新模式、聘请企业专业人才为兼职教师用以扩充教师队伍、形成全面科学的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机制七大途径, 切实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3.1.5 职业素养教育其他研究杨千朴主编的《职业素养基础》④一书,则是主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书中就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文化知识现状,以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为底色,对职业素养各个基本方面的问题展开了一定程度的理论与实践的论述。此外还有《领悟国学智慧提升职业素养》(2015)、《世界 500 强职业素养教程》(2010)、《优秀员工必备的 24 种职业素养》(2010)、《工作要有好人品:全球卓越组织尊崇的杰出员工首要职业素养》(2008)、《职业素养与实务: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职业资格辅导教程》(2008)、《优秀员工的工作习惯:培养优秀员工必备的职业素养》(2010)、《小学教师职业素养与能力提升教程: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012)等着作,虽然都围绕“职业素养”展开论述,但是论述对象或者是企业员工、或者是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或者是小学教师,论述的内容有的是提升个人修养,有的属于企业文化范畴,有的是工作的实际技能的提升,这些着作中并没有以职业中学学生职业素养为论述中心,且对职业素养没有完整系统的认识与解读。

  1.3.1.6 研究存在问题分析

  综观国内外研究,广大学者和研究者已经普遍认识到职业素养在个人职业生涯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外的研究有相当一部分是理论体系的构建,从心理学不同的研究内容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研究中等职业角度出发或者从个体的职业行为的研究中得出结论。国内的职业素养教育则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二是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共性的对策上,缺乏深入性、针对性分析的专业理论结构及提出针对性建议;三是研究方法还需要更多的从微观层面,用个案的数据来加以完证;四是对于职业素养的教育方案研究主要是从宏观层面提出,不够细致,缺乏实用性。多数策略都只是初级设想,未得到理论和实践的验证,还很难有较成功的范例和具体可行的措施;五是多数研究是只是从某一个角度开展,没有从全局出发,没有形成系统性,缺乏整体性思考。

  1.3.2 国外职业素养教育的经验

  德国被称为职业教育之母,发展至今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双重的职业培训的系统,一方面有学校教育的成分,另外一方面就有实习的工作的机会。这种体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工作中,不仅能够获得工资。还获得的技能。此外,学生在职业学校也能够获得一个比较广泛的通识教育。从经济效益角度而言,这种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了雇员的生产效率,这样就提高了雇员的收入,并且降低了技能不匹配的情况。从社会效益来看,它使个人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的机会,很多人即便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也有很好的个人发展的职业愿景。另外,个人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印度的 IT 产业世界闻名。印度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印度 IT 培训先从实践着手,再慢慢上升到理论高度。在培训中,教师并不是简单的理论灌输,而是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考,并展开交流,实现思想的碰撞,帮助学生扩展思维。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还是对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有助于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此外,除了上述国家,奥地利、日本等国职业教育水平领先的国家在提升职业素养教育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经验。综合以上经验,给我国职业中学职业素养教育的启示:首先是教学内容兼顾学生的工作情感、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职业素养;其次是职业学校教学途径多元化,大多数国家都强调学校必须要开展实习实践教学,让学生提前适应就业岗位;再次是职业教育成功的国家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一直在进行,而职业教育直接将教育的目标确定为就业,因此必须针对社会需求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1.4 本研究的目标、内容、设计与创新

  1.4.1 研究目

  标通过对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进行界定,对职业素养内容、提升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可为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进而对我国“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因此,本研究的实施目标分为三个阶段: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概念进行研究,理清有关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着重对内涵进行研究;第二阶段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要素进行细分研究,归纳总结哪些是目前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哪些是属于要以学校为主解决的问题;第三阶段针对前两个阶段的研究归纳总结出提升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本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形成具有可推广性的成果,能够为晋中市教育决策和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4.2 研究内容

  本选题的研究以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素养为理论视角,基于对晋中市职业高中职业素养教育现状的全面调查,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与优秀做法,研究我国县域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主要模式、对策措施等。

  (1)对职业素养进行界定,需要综合多个学科的知识,不仅涉及到职业教育,还有心理学等。从对职业素养内涵的解释,之处职业素养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认识到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在职业素养的教育上,学校必须与企业相互合作,以企业的需求和标准要求学生,培养学生。

  (2)实地调查并通过与学校合作企业的走访,分析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学生职业素养不高的现状,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3)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素养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4)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挖掘其中问题的关键,根据分析结果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制定出相应提升措施或策略,为中职学校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结论和对策。

  1.4.3 研究设计

  为了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针对性,在研究过程中,本人先后参考了多份调查问卷,并根据本研究的重点内容及具体情况,分别编制了学生、教师、用人单位三种调查问卷。

  1.4.3.1 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次就相关理论进行进一步阐述,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接下来是结合当前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论述职业素养教育对当前中职教育的重要性。通过研究,力争为学校改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通过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模式,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创新意识强、实践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师生,使县域职业学校能更好的为区域经济服务,使县域职业中学焕发出新的生机。

  1.4.3.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研究之前,作者首先翻阅了大量文字资料,通过广泛收集有关中职教育、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及职业素养提升策略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当今国内外的有关的研究动态、研究成果、研究设想、方法、步骤,以博取精华、开拓思路,并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针对性,合理性的研究,提升研究质量与效果。

  (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作为实证研究,问卷调查法是重要的研究方法。本人采取问卷调查调查了晋中市 4 所中学 2014 级到 2016 级三届 15 个专业的部分学生,采用了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并对相同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职业诉求进行了了解,从而充分掌握各职业学校对学生素养教育的现状。

  (3)访谈法在进行调查问卷的同时,本研究还在走访中与一些学生、教师、企业负责人进行了访谈,这其中,既有事实的调查,也有意见的征询,并对这些共性、个性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归纳与整理,透过这些调查内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进行研究,交流彼此之间的经验。

  1.4.4 创新之处

  本选题的创新点在于,不再是从某个角度分析职业素养,而是做到了全面把握。以具体中职院校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并就其中的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把握职业素养教育的核心,从微观层面深入研究,挖掘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教育发展的阻碍因素,并结合相关理论以及现有实践成果,提出解决对策

  1.4.4.1 选题具有开创性

  本选题是在山西省范围内开展的县级职业中学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调研,对于山西省乃至中部地区今后开展同类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借鉴价值。

  1.4.4.2 调查内容

  具有新颖性本选题一方面借鉴了同类研究中职业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也结合了山西县域职业教育的特点,使其能更好地反映山西职业高中职业素养教育所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与诉求。

【由于本篇文章为硕士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

  2职业高中学生职业素养取向的形成与企业需求
  2.1职业高中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内容
  2.1.1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2.1.2学生文化素养
  2.1.3学生专业技能素养
  2.1.4学生的心理及身体素养
  2.1.5学生的交际能力素养

  2.2职业高中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因素
  2.2.1学校因素
  2.2.2社会因素
  2.2.3家庭因素
  2.2.4自我因素
  2.3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需求分析
  2.3.1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3.2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需求

  3晋中市职业高中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
  3.1调查过程
  3.1.1调查目标
  3.1.2调查重点

  3.2调查结果
  3.2.1教师对职业素养的基本认知与评价
  3.2.2学生对职业素养的基本认识
  3.2.3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认识

  3.3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教师层面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3.2学生层面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3.3企业层面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提高职业中学学生职业素养的对策与建议
  4.1落实立德树人,充分认识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4.1.1认识中职教育在经济转型和充分就业中的促进作用
  4.1.2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健全职业中学办学体制机制

  4.2深化改革、以赛促教提升学校职业素养教育
  4.2.1全力促进职业中学教育改革和实现教育过程的不断优化
  4.2.2以赛促教、践行知行合一的职教理念
  4.2.3建立“教、学、做”为一体的职业素养教育环境

  4.3校企合作、德技并修深化职业素养教育
  4.3.1探索“产校融合校企共育”的育人模式
  4.3.2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4.3.3加大校企共建专业实训基地的力度
  4.4建设师生队伍整体提升职业素养教育
  4.4.1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与教育能力
  4.4.2分层规划、分阶段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5研究总结与展望

  我国职业教育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先生曾说:“职业教育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谋个性之发展应列为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职业中学学生来说,就业是个人自我全面发展与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之一。职业中学的学生要想选择一份合适的职业顺利就业,并在职业过程中出色地胜任岗位职责,就要在学习期间就要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为顺利进入职业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因此,职业素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本研究通过对晋中市6所职业中学的职业素养教育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旨在研究我国县域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主要模式、对策措施等。经过调研可知,晋中市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强化德育管理、开设相关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实践技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多形式、多途径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从调查问卷分析可知,该地区在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以下特点:从学生层面而言,他们对学校职业素养教育基本认同,但有一定局限性;从教师层面而言,教师对职业素养的了解更为全面和深入,教师对学校职业素养教育基本肯定,教师认为职业素养对学生职业生涯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从企业层面而言,该地区学生基本满足企业的职业素养要求,但企业更主张学生应从实践中强化职业素养。

  与此同时,该地区在职业素养教育中也存在着社会对职业素养教育认知程度不高、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师结构不合理、学生学习能力低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本文提出针对性的对策:职业高中应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充分认识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将深化改革、以赛促教作为提升学校职业素养教育的根本,将强化校企合作,德技并修作为深化职业素养教育的路径,把建设教师队伍与学生队伍作为整体提升职业素养教育的关键。总之,职业中学学生作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其职业素养教育就更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职业素养教育绝非朝夕之力,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工程,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当然,本研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职业素养教育的概念界定还需进一步提炼概括,问卷设计的科学性、样本的代表性等等仍有值得改进之处。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政策的完善、人们观念的改变、社会风气的转变,职业素养教育将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中等职业教育将被给予更多政策资金的倾斜和支持,将有越来越多有识之士致力于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将有更多的学子以就读于职业中学为荣,有更多从职业中学毕业的高素质劳动者投身于生产的第一战线,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由于硕士论文篇幅较长,此页面不展示全文,如需全文,请点击下方下载全文链接】

TAG标签: 学生职业     素养教育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