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探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要:高中美术欣赏课是普通中学的选修课程之一, 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本文针对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 多媒体; 教改;

  目前, 普通高中基本都开设了美术欣赏课, 多媒体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研发成功后, 因其综合文字、图形、声音、影像、动画和其他视频信息的特点, 被广泛运用到教育领域。美术欣赏课无一例外也主要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30余年过去了, 多媒体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多样性, 但同时也带来一些危机感。

  从教学方法上看, 互动性不够。目前,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手段主要依赖多媒体, 造成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收信息。以高中美术课一节45分钟计算, 通常教师至少得讲30分钟PPT甚至讲满一节课。更有甚者, 下载视频让学生来观看了事。前者造成教师身心疲惫且效果不佳, 后者让教师降级为视频播放员。长此以往, 必将严重损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教材内容看, 模式化严重。多媒体课件经过精心设计制作完成后, 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使用, 有时候会出现一个课件用好几年的现象。殊不知, 随着网络信息的日新月异, 自媒体的流行,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极其丰富和便捷, 其知识面也在不断得到充实。因此, 仅凭课件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且教材中选用的大多是经典的建筑、传统的工艺、世界名画等, 这些对于学生来说过于"熟悉", 导致学生面对"熟悉"的题材时提不起精神, 但面对"陌生"的作品时又缺乏探索的能力。

  针对上述的两个问题, 必须加强教学中的互动性,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的内在动力。下面以绘画作品为例, 谈谈在美术欣赏课中的探索。

  1 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模块化感受

  第一, 整体感受:作品描绘的事件, 画面呈现的色调和明暗关系, 人物的举止神态以及整幅画给人的整体感觉。

  第二, 表现形式的分析:造成这种感觉的原因, 以及构图、色彩、人物动态。比如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及造型、材质的表现力。

  第三, 对作品的理解:作者、历史背景、作品表现的意义以及个人的理解等等。可以侧重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来进行。

  当学生熟悉美术绘画作品欣赏时模块化感知后可以引导其举一反三。

  2 美术欣赏的准备过程:收集材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模块化感受的指导下, 进入美术欣赏课收集材料的阶段, 师生同时进行。教师精选好图片和对视频进行剪辑, 教师预设几个与作品相关的问题, 紧扣模块化感知内容, 如形式:色彩、造型、技巧, 集中在内容、题材和作者生活的社会背景、影响等知识点和解惑点;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 查询和整理相关作品的信息, 并且针对作品提出一两个问题。以讲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为例, 笔者没有单纯地讲解这幅世界名画, 而是结合有宗教背景的《岩间圣母》一起比较来欣赏。在上课前建立微信群, 要求学生提前收集和了解中世纪的宗教绘画的主流, 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题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问题有二:其一,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绘画的题材都一样时, 其手法, 还有给观者带来了哪些不一样的感受?其二, 主要问题, 同样是女性形象, 她们具有哪些异同点?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下来。

  3 美术欣赏的讨论过程:模块比较、分组讨论、教师总结

  教学过程中, 我们让学生分组讨论《蒙娜丽莎》《岩间圣母》, 分别谈该组的看法、感受, 然后教师给予评价。从教学效果看, 学生能归纳比较出模块化感知结果, 如从画面的明暗、构图、色彩、表情、动态等方面进行比较。学生的归纳主要集中在都运用了文艺复兴时期常见的金字塔式的稳定构图, 此时的透视法和解剖也运用在画面中等。根据材料准备, 学生都分别提到的母亲形象的特征:《岩间圣母》一画, 一改中世纪严肃的圣母形象, 更像一位普通的慈祥的母亲, 她俯坐前倾, 目光温柔半拥着圣婴;而《蒙娜丽莎》作为富有阶层的妇女形象。教师补充和总结:《蒙娜丽莎》带着宗教式的庄重和神秘感, 反映了生活题材宗教化;《岩间圣母》则体现出宗教题材人性化。如此一来, 文艺复兴不仅仅打破了宗教题材的主流地位, 也打破了人与神的界限, 这样学生从主动参与比较中更容易认识到"不破不立"的艺术使命, 同时也提升了美术欣赏的深度和广度。

  综上, 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高中美术欣赏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师生双方都不希望把美术欣赏课变成教师的"独角戏".学生课前有准备, 带着问题来学习、讨论, 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能过多地依赖多媒体, 如在介绍到画种分类时, 真实的材料展示和现场演示要比多媒体介绍更加直观和生动。因此, 我们在强调互动性和学生的自主性的同时, 教师并没有远离教学的主导作用。相反, 教师要熟悉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要求, 紧密结合教材的重难点, 预先设计出合理的互动方案, 把握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方向, 搭建良好的师生互动环节, 善于分析和总结, 以达到美育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学科发展报告[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44.
  [2] 俞瑜。美术欣赏课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心得[J].大众文艺, 2011 (11) .
  [3] 陈忠和。高职院校美术欣赏课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 2014 (04) .

TAG标签: 高中美术欣赏     教改     多媒体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