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ICU)患者病情危重,治疗复杂,用药繁多,病程较长。80% 的患者需安置在中心静脉置管以监测中心静脉压,液体复苏、药物输注和营养补充等。药物、液体的渗透压和刺激性常常导致静脉损伤、外周静脉炎,可致置管困难。这不但影响了患者的救治和治疗方案的实施,还增加了患者痛苦。因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操作简单,并发症低,且能满足治疗需求而广泛用于ICU。2010年4月-2012 年 3 月在我院 ICU 开展医护一体 PICC 工作模式,旨在为重症患者的液体复苏和救治建立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提高救治和监护水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0年4月- 2012年3月行 PICC 置管的患者 229 例,其中男 178 例,女 51 例;年龄 15 ~ 88岁,> 70 岁的患者占 67%。按照入住日期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 119 例,其中男 87 例,女 32 例,年龄 22 ~ 88 岁;试验组患者 110 例,其中男 91 例,女 19 例,年龄 15 ~ 83 岁。
1.2 方法
对照组主要由有 PICC 资质护士遵医嘱按照 PICC置管规范,进行置管和维护;试验组患者术前由 PICC小组成员(包括有 PICC 资质的护士 6 名和 ICU 医生2 名)共同完成患者 PICC 评估、指导患者或其家属签署 PICC 置管知情同意书,做必要的术前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术前讨论,权衡置管必要性,确定置管方案,根据患者的病史、治疗方案、疗程以及血管条件等判断选择置管技术,即:盲穿或塞丁格技术或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术后由 PICC 组成员共同监测和进行管路维护、记录置管成功率及 CRBSI 的发生率。置管后常规行 X 线片检查,确定置管位置。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 P 值<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CRBSI发生率(2.90 例 次 /1 000导管日)明显低于对照组(6.01 例次 /1 000 导管日);且试验组的 PICC 置管成功率(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70.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128,P <0.001),见表 1、表 2。
TAG标签:
医护一体
icu护理
PICC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