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成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19-09-29


  一、开放型经济的内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大规模引进外资带动国际经济合作,取得了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这种以外向型经济为核心的对外开放战略,其成功之处在于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优势、资源优势和低端的产业基础优势,解决了经济起飞所需要的市场需求约束,使我国经济获得了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但我国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经济大而不强,自主、高端和具有国际经济合作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并未形成,还深受廉价资源竞争的后遗症以及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外部市场不稳定以及投资障碍等磨难。如果说外向型经济成就了中国的经济大国梦,那么开放型经济则将引领中国实现经济强国梦。
  所谓外向型经济,是指依靠外部市场和资源,通过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包括发展国际旅游业、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技术出口和对外投资等),促进和带动本国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开放型经济,是指建立与国际经济一般规则相适应的经济运行体制和机制,减少以至最终消除对商品、资本、人员流动的各种人为障碍,从而有利于资源按照市场规律在世界范围内最优配置,实现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一种经济状态,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制度安排,即建立和完善更加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与制度。
  开放型经济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在开放目的上,它由简单地参与国际分工与交换,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处于边缘、低端和被动的地位,转向从要素享赋、竞争优势和国际合作出发,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最佳配置和效率最大化并重建世界经济新格局。在开放地域和领域上,由开放部分沿海地区转向扩大沿边和内陆的全面开放;由过去的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领域更多地转向服务贸易和先进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和组合投资领域,特别是高端服务、服务贸易在内的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开放内涵上,由单一的出口导向政策,转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外经济合作与国际经贸规则全面接轨,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在开放模式上,由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低水平粗放型的规模式扩张,转向依靠人才、资本、技术、服务、品牌为核心的创新集约效益型增长;由单纯优化我国投资环境转向对等要求其他国家开放商品和投资市场,解除对中国企业投资的限制。在开放方式上,由以引进来为主转向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开放型经济的实质是以自身要素享赋融入全球化,通过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利用优势要素获取高级稀缺要素,并与本土要素有效结合,推动要素享赋优化及开放型经济的阶段提升。从世界范围看,经济全球化伴随着国际产业链各环节区域分布的动态调整,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积极融人全球化生产流通体系的城市和企业都将大有作为。一方面通过引进来,形成具有自身城市特色并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具有错位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增强城市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和辐射力,使之成为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鼓励更多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阔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跨国经营,参与国际竞争、分工与合作,培育出一批立足本土的跨国经营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比如韩国的三星、现代和我国的联想、华为、海尔等已成长为国际一流的世界知名跨国公司。
  2012年我国境外投资净额878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名列全球第3位,其中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直接投资目的地;但境外投资存量仅位居全球第13位(5319. 4亿美元),只相当于美国对外投资存量的10. 2%,英国的29. 4 %,德国的34. 4%,法国的35. 5%,日本的50. 4% 0 2013年我国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分别为1175. 86亿美元、901. 7亿美元,二者比值为1: 0. 767(美国专家维农得出的规律是:
  这个比值发达国家为1 : 1. 4,发展中国家为1:0. 13)。据商务部最新资料,2010-2020年我国境外投资将达到1一2万亿美元。当今世界,一流经济强国,一般都是对外投资大国,发展开放型经济已成为各国的主流选择。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仅拥有全国约13%的进出口、17%的外资、22%的境外投资,拓展开放型经济广度和深度的主攻方向在中西部,成都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维度深度参与世界城市分工和全球产业合作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

  二、成都企业走出去的优势和新机遇

  近10年来,成都经济发展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城市功能正在从西南地区中心城市向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转变,已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引擎城市、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新型城市化道路重要引领城市和西部开放的前沿阵地,为成都企业走出去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

  1.区域中心城市优势。成都作为成渝经济区“双核”之一和四川省的“首位城市”,2013年GDP迈上9000亿元台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4520亿元(占GDP比重5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30亿元,进出口总额490亿美元(其中高新保税区实现270亿美元,继续保持全国综保区排名第三、西部排名第一),各项经济总量指标均位于巧个副省级城市前列。在蓉世界500强企业增至252家,位于中西部城市之首,成功举办2013《财富》全球论坛和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成都外国领馆数、国际友好城市、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外国商会办事处,分别达到10个(中国领馆第三城),21个、36个、17个,先后成为世界历史都市联盟、亚太旅游组织、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世界城市和区域电子政府协议组织等国际机构成员。开通航线222条,其中国内航线151条,国际(地区)航线71条,通航国内外城市167个,成为中国大陆航空第四城。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开通直达欧洲的蓉欧快铁。

  2.产业差异化竞争优势。成都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IT产业第四城)、中国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和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基地。2013年,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分别增长40%、巧%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比重达到31. 5%;地奥、康弘公司的自主研发药品获批进人欧美市场;天府新区建设全面提速。成都是国家发改委首批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商务部首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服务业各项指标均居西部前列,尤其是在金融、商贸等领域比较优势突出。2013年,银行机构、保险机构分别增至61家和72家,总数继续保持中西部第一;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000亿元;商贸企业连锁率达40%;培育年销售额70亿元以上的商贸企业1家、50亿元以上的3家;;5家本土企业进入2013中国服务外包成长型企业100强;荣获2013中国物流中心城市杰出成就奖和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称号。

  3.科技创新驱动优势。成都是全国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中国十大创新型城市、中国软件名城,2013年又成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西部唯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成都拥有各类研发机构718家,高校51所,聚集国家级科研机构46家,国家级研发平台57个;国家级科技产业基地24个,国家大学科技园4个,建成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51个(其中省级以上孵化器23家)。
  人选国家“千人计划”99人,各类专业人才135. 5万人,居同类城市前列。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以30%以上的速度连续8年保持中西部首位。研制完成移动互联网、汽车、3D打印及新能源、轨道交通等9个产业技术路线图,引导产业向技术链和价值链高端延伸。2013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和四川省创新型企业603家,增长3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增长20%。
  成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新机遇。其一,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仍在深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低端制造环节加速向低收人国家转移,一些中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服务外包和服务投资成为国际经贸合作新热点,世界范围的产业从新布局和结构调整给成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契机。其二,党的18届3中全会《决定》提出,要“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的主体地位,允许企业和个人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允许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体现出国家鼓励支持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的政策导向。其三,我国已进入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新阶段,必将在简化企业境外投资手续,逐步由审批制向备案制过渡;加快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商签投资协定保护,完善领事保护体制,使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中得到有效法律保障;实现口岸货物监管一口对外;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等各个方面,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加宽松的制度环境。其四,2012年国家13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2013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13年成都市委、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2014年成都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措施》,必将为民营企业做优做强,提升境外投资竞争力提供政策支持。

  三、成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分析

  近20年来,成都企业境外投资走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扩大的过程。从1992年开始第一个30万美元境外投资项目到实现百万美元用了整整8年时间,2007年达到千万美元,2010年迈过亿美元大关。2006年1月至2012年7月,成都境外投资核准项目共139项,已实施项目101项,投资方式以独资、合资为主,其中独资67项、合资25项、并购10项,分别占比66% ,25% ,9. 9% o总体而言,“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是成都企业境外投资的探索期。五年间实际利用外商133亿美元,境外投资3. 339亿美元,二者比值仅为1: 0. 025。投资项目以矿产、农林、旅游等资源开发为主,约占项目总数的80%。民营企业成为投资主体,市属国企只有文旅集团一家在香港投资7. 5万美元设立运营公司。这一时期的明显特点是境外投资结构单一,规模及项目体量偏小,投资结构不尽合理,过分偏重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制造业项目,缺乏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层次服务业投资。
  2011年以来,成都实施“全域开放”战略,加快了企业“走出去”步伐,境外投资进入快速起步发展期。2011-2013年实际利用外资254. 5亿美元,境外直接投资23. 27亿美元,二者比值提高到1:0. 091。境外投资年均增速由“十一五”期间的150. 6%提高到163.8%,对外承包工程及外派劳务营业额年均增速则由61. 3%下降到28.8% 0 2013年,实际利用外资103. 1亿美元,境外投资17. 17亿美元,同比增长433.0%,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二者比值为1: 0. 1665,境外投资规模和层次迅速上升。分析对比的相关数据见下表,单位:亿美元。  

TAG标签: 走出去     战略     成都    

相关论文